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中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目标之一,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牢固的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注重培养学生词汇、语法和阅读的教学,学生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永远也无法学会自己“走路”。如果教师能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将使其终身受益。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新内容进行“侦察性”自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并初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或者找到一些自己力所不逮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这些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在预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应该侧重学习词汇、认知语句、感知语法现象。学习词汇包括单词读音、单词拼写、单词和词组释义;认知语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词类、句子成分等基本句子构成,把握句子主干,理清支干,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感知语法现象时,教师不要先下定义,要让学生透过现象去感知其本质,然后通过课堂讲解或师生共同讨论,加深学生对语法现象的感知。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吻合,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如果说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攻城”阶段,那么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就是“守城”阶段。复习可分为归纳总结型、实际运用型和联系实际型。教师必须尽力克服预习时绞尽脑汁而结课时草草收兵的不恰当做法,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使每一堂课开头精彩,结尾圆满。在每一堂课的末尾留有“回味”的余地,是教师自身为学生养成良好复习习惯做出的示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时纠正学生“指”读、“摆头”读等不良习惯,尤其要帮助学生克服一边读一边翻译成汉语的不良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阶段性的。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找出主题句和关联事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在寻找主题句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可以从段首或段末来寻找主题句;在进行找关联事件的训练时,教师可以事先提供一些数字和日期,让学生速读找出相关事件。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后期,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某一具体细节,并推算、推断和推测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找出文章主旨等能力,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向更深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始终贯穿于预习、复习和阅读等过程的。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思维表现以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思维习惯的典范。
当然,思维习惯因人而异,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各种倾向性孰优孰劣,而是要寻找人类思维的共性,有机地结合各种比较典型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模式。如教师可以通过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等方式,训练学生找出事物共性和特殊性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提升学生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拓展教师和作者的观点,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思维环境,使师生在感情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信息交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由此形成的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使其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新内容进行“侦察性”自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并初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或者找到一些自己力所不逮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这些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在预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应该侧重学习词汇、认知语句、感知语法现象。学习词汇包括单词读音、单词拼写、单词和词组释义;认知语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词类、句子成分等基本句子构成,把握句子主干,理清支干,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感知语法现象时,教师不要先下定义,要让学生透过现象去感知其本质,然后通过课堂讲解或师生共同讨论,加深学生对语法现象的感知。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吻合,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如果说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攻城”阶段,那么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就是“守城”阶段。复习可分为归纳总结型、实际运用型和联系实际型。教师必须尽力克服预习时绞尽脑汁而结课时草草收兵的不恰当做法,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使每一堂课开头精彩,结尾圆满。在每一堂课的末尾留有“回味”的余地,是教师自身为学生养成良好复习习惯做出的示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时纠正学生“指”读、“摆头”读等不良习惯,尤其要帮助学生克服一边读一边翻译成汉语的不良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阶段性的。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找出主题句和关联事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在寻找主题句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可以从段首或段末来寻找主题句;在进行找关联事件的训练时,教师可以事先提供一些数字和日期,让学生速读找出相关事件。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后期,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某一具体细节,并推算、推断和推测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找出文章主旨等能力,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向更深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始终贯穿于预习、复习和阅读等过程的。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思维表现以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思维习惯的典范。
当然,思维习惯因人而异,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各种倾向性孰优孰劣,而是要寻找人类思维的共性,有机地结合各种比较典型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模式。如教师可以通过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等方式,训练学生找出事物共性和特殊性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提升学生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拓展教师和作者的观点,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思维环境,使师生在感情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信息交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由此形成的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使其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