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毫无疑问,巨大的人流量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拥挤,运输系统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这是春运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由此,还引发出诸如黑市票贩猖狂,车站秩序混乱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春运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供给远小于需求。本文将对供给偏小、需求偏大的深层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并切实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春运、运输系统、价格管制、垄断经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炎黄子孙一年到头最盼望的日子。与春节的欢乐与喜庆不同,春运对大多数归家游子来说都是痛苦而无奈的记忆。春运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可以从供需的角度去考量。显然,春运期间,当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较难顺利运转巨大的客流量,春运市场供求严重失衡。
一、供给为什么小?
第一、国家最高限价直接决定供需格局。为保证春运秩序,保障广大群众利益,国家往往限定春运间车票价格水平,使其远低于市场均衡价格,造成供需之间的巨大悬殊(如图)。在票务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票贩从各种内部渠道购到大量车票,在外高价销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
第二、我国运输系统建设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从质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去考察。
首先,从质量上看,我国交通设施建设状况虽然在整体上呈逐渐上升之势,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这种差异正在扩大。总体来说,中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远比西部发达,大中城市远比小城镇发达。这大眼看上去像是合理的--中东部地区地势平坦、经济基础较好而西部山脉纵横、经济相对落后,大城市与小城市与此类似。然而,春运的人流是涌向四面八方的,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学生和民工都是从东部回到西部,从大城市回到小山村,而这些地区相对薄弱的运力势必会限制整体范围的运输效率和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国运输系统的结构同样存在缺陷。提起春运,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铁路,运输结构过于单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张从北京西到贵州省贵阳市的学生票仅售140多元,这无疑是一个很低廉的价格。而当时的机票价格是1800多元。在140与1800之间,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然而在这140与1800之间巨大的空挡却没有任何的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如果在价格和舒适度之间可以多一些组合,我想不少人会不在乎稍高的消费而选择向舒适的天平倾斜的。
第三,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管理机制是深层因素。春运主力铁路系统由国家铁道部垄断。由于铁路部门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国家统一进行大规模铁路工程建设是合理的。但是铁路营运却存在一定竞争性。由国家全盘统管的方式固然可以保持秩序、维持稳定,但是无市场竞争环境下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一般而言,市场在发现需求、改善服务等方面往往比政府更为敏锐,而垄断却将这种敏锐排斥了。因此产生了铁路建设滞后于需求、车票购买难度大、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
二、需求为什么大?
第一,价格因素。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国家管制下,春运间的票价尤其是火车票是大多数民众都能负担得起的。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问题可以近视转化为人口问题。这是说需求的绝对量。
第二,与滞后的交通建设相对应,需求的数量超过了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输能力,即供给相对需求较小,这是需求的相对量。
第三,需求庞大的深层原因在于我们的传统观念。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每个人都有回家过年的强烈渴望,这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本身无可厚非。另外,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很多人有一些陈旧的想法,认为汽车只适合短途运输,而飞机不是大众消费,春节回家就只能火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铁路运输的压力。而新闻报道上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图片也使人们无形中多少高估了实际的人流量。
三.政策建议
针对各项原因,我们可以提出各种改善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同样分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
(一)供给方面
1.针对国家最高限价政策下产生的供需失衡和黑市交易,可以采取适当的放松管制的办法,使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供求的作用。
2.对于交通建设的不合理之处,要从质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能力整体性、根本性的提高,国家在为各大城市建设高铁、城际快车、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交通建设。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律,"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
另外,加快我国运输系统结构多样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保障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发展公路、航空及水运的能力。各种运输方式本身也可以存在多层次划分。比如铁路,在普通、普快、特快的基础上加入了城际快车、动车组等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铁运方式,而高铁网络建成之后也必然会带给人们更新的体验。
3.对于国家的垄断经营,可以在铁路营运的层面适当引入竞争。起步阶段可以纳入少量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有相关业务背景的大公司,在实践中不断完整和规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铁路运输效率、相关服务质量等势必将得到改善,最终授惠于民。
(二)对于需求。
1.对于价格问题,如前所述采用放松管制的办法。
2.针对供给不足的缺陷采取加快建设建好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式。
3.针对人们长期的观念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对于每个人与亲人团聚的心愿都应当尊重。与此同时,可以建议一部分人在节后客流低峰期如大年初一、初二回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高峰压力,还能达到合家团圆的目的。另外,建议一部分群体选择火车之外的交通方式,事实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相当完善,可以完成很大的运输量。而各家航空公司也会定期推出特价票吸引客源,尤其是那些价格敏感群体。此外,自驾车或拼车回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相信,经过"十二五计划的期间的不懈努力,春运的紧张状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大多数民众都能方便、舒适地回家与家人共享新春佳节。
作者简介:余曦,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08级金融工程专业 ,本科;杨媛,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08级经济系,本科;顾蕾靓,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08级财政系,本科。
关键词:春运、运输系统、价格管制、垄断经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炎黄子孙一年到头最盼望的日子。与春节的欢乐与喜庆不同,春运对大多数归家游子来说都是痛苦而无奈的记忆。春运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可以从供需的角度去考量。显然,春运期间,当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较难顺利运转巨大的客流量,春运市场供求严重失衡。
一、供给为什么小?
第一、国家最高限价直接决定供需格局。为保证春运秩序,保障广大群众利益,国家往往限定春运间车票价格水平,使其远低于市场均衡价格,造成供需之间的巨大悬殊(如图)。在票务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票贩从各种内部渠道购到大量车票,在外高价销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
第二、我国运输系统建设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从质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去考察。
首先,从质量上看,我国交通设施建设状况虽然在整体上呈逐渐上升之势,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这种差异正在扩大。总体来说,中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远比西部发达,大中城市远比小城镇发达。这大眼看上去像是合理的--中东部地区地势平坦、经济基础较好而西部山脉纵横、经济相对落后,大城市与小城市与此类似。然而,春运的人流是涌向四面八方的,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学生和民工都是从东部回到西部,从大城市回到小山村,而这些地区相对薄弱的运力势必会限制整体范围的运输效率和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国运输系统的结构同样存在缺陷。提起春运,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铁路,运输结构过于单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张从北京西到贵州省贵阳市的学生票仅售140多元,这无疑是一个很低廉的价格。而当时的机票价格是1800多元。在140与1800之间,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然而在这140与1800之间巨大的空挡却没有任何的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如果在价格和舒适度之间可以多一些组合,我想不少人会不在乎稍高的消费而选择向舒适的天平倾斜的。
第三,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管理机制是深层因素。春运主力铁路系统由国家铁道部垄断。由于铁路部门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国家统一进行大规模铁路工程建设是合理的。但是铁路营运却存在一定竞争性。由国家全盘统管的方式固然可以保持秩序、维持稳定,但是无市场竞争环境下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一般而言,市场在发现需求、改善服务等方面往往比政府更为敏锐,而垄断却将这种敏锐排斥了。因此产生了铁路建设滞后于需求、车票购买难度大、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
二、需求为什么大?
第一,价格因素。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国家管制下,春运间的票价尤其是火车票是大多数民众都能负担得起的。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问题可以近视转化为人口问题。这是说需求的绝对量。
第二,与滞后的交通建设相对应,需求的数量超过了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输能力,即供给相对需求较小,这是需求的相对量。
第三,需求庞大的深层原因在于我们的传统观念。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每个人都有回家过年的强烈渴望,这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本身无可厚非。另外,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很多人有一些陈旧的想法,认为汽车只适合短途运输,而飞机不是大众消费,春节回家就只能火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铁路运输的压力。而新闻报道上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图片也使人们无形中多少高估了实际的人流量。
三.政策建议
针对各项原因,我们可以提出各种改善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同样分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
(一)供给方面
1.针对国家最高限价政策下产生的供需失衡和黑市交易,可以采取适当的放松管制的办法,使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供求的作用。
2.对于交通建设的不合理之处,要从质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能力整体性、根本性的提高,国家在为各大城市建设高铁、城际快车、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交通建设。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律,"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
另外,加快我国运输系统结构多样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保障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发展公路、航空及水运的能力。各种运输方式本身也可以存在多层次划分。比如铁路,在普通、普快、特快的基础上加入了城际快车、动车组等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铁运方式,而高铁网络建成之后也必然会带给人们更新的体验。
3.对于国家的垄断经营,可以在铁路营运的层面适当引入竞争。起步阶段可以纳入少量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有相关业务背景的大公司,在实践中不断完整和规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铁路运输效率、相关服务质量等势必将得到改善,最终授惠于民。
(二)对于需求。
1.对于价格问题,如前所述采用放松管制的办法。
2.针对供给不足的缺陷采取加快建设建好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式。
3.针对人们长期的观念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对于每个人与亲人团聚的心愿都应当尊重。与此同时,可以建议一部分人在节后客流低峰期如大年初一、初二回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高峰压力,还能达到合家团圆的目的。另外,建议一部分群体选择火车之外的交通方式,事实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相当完善,可以完成很大的运输量。而各家航空公司也会定期推出特价票吸引客源,尤其是那些价格敏感群体。此外,自驾车或拼车回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相信,经过"十二五计划的期间的不懈努力,春运的紧张状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大多数民众都能方便、舒适地回家与家人共享新春佳节。
作者简介:余曦,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08级金融工程专业 ,本科;杨媛,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08级经济系,本科;顾蕾靓,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08级财政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