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双枪女侠,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生死的英勇女侠。在合肥,也有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新四军女兵,曾双枪击毙四个日本兵,让日军闻风丧胆,她就是赵云生。
赵云生原名凌泉,安庆怀宁人,1922年出生。她从小性格倔强,像男孩子一样,不喜受拘束。卢沟桥事变后仅半年多,中华大地已经哀鸿遍野,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们的家园。16岁的凌泉就在此时,毅然走进了抗日的队伍中。
不久,凌泉所在的抗日部队来到了皖东北嘉山县(现明光市)山区开展对日游击战。部队军械紧张,战士们的枪支只能靠缴获获得。凌泉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所以每次打仗,她都像男同志一样英勇地战斗,希望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终于,在嘉山境内的一次战役中,凌泉从日本兵那里缴获来两支枪,一支是驳壳手枪,一支则是比手枪大、比步枪小的“马拐子”枪。随后,凌泉一直随身携带着这两支枪。尽管当时她年龄小,参军时间也较短,但耍起双枪来,神气十足,尽显飒爽英姿。时间长了,附近的群众和同志们都笑称她是“双枪女侠”。
1940年9月,一支日伪军从来安县城大举进攻新成立不久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自来桥镇及白沙王乡,与我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指派的独立三团在涝口、南赵郢之间的山冈和北面七里坝一带展开激烈交火。我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英勇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日军一个小分队、伪军两个连被生生击溃,死伤人数多达130余人。
此战大部分敌军败逃进了来安县,但还有小部分被打散的敌军潜逃进了附近的村镇中。时任乡指导员的凌泉当时正在嘉山苗韩郢一带负责地下交通线和群众安全工作,这天傍晚时分,五个日本兵在向来安溃逃时迷了路,又渴又饿,偷偷摸向村里寻找食物,被路过的凌泉及时发现。凌泉沉着冷静,立即组织民兵在村民家中埋伏,随后机智地将敌人引入包围圈。
当敌人走入埋伏点后,凌泉出其不意举起双枪朝日本兵开火,4名日本兵被当场击毙,剩下的一个也乖乖缴械,举手投降。从此,“双枪女侠”凌泉的美名就在山镇自来桥传扬开了。
抗战时期,条件异常艰苦,且药物十分紧缺,很多抗日的战士,都是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1941年的夏天,凌泉就不幸染上了伤寒,高烧不退。也许这病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基本就是绝症。
时任嘉山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委书记的汪道涵在得知凌泉患病的情況后万分牵挂,几乎每天都来探视她,为她寻医问药。当时有人告诉他西瓜或许可以减轻伤寒病症,于是汪道涵立即下令为凌泉寻找西瓜。
可是嘉山县境内并无西瓜,这可如何是好?汪道涵考虑再三,下令让警卫员偷偷潜入几十公里外的敌占区寻找西瓜,这位警卫大哥也不辱使命,费尽周折之后,真的从敌占区弄来了两个西瓜。正是这两个千辛万苦寻来的西瓜,让凌泉多日不退的高烧降了下去,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凌泉因此对汪道涵非常感激,工作也更加努力。
凌泉有个外号叫“小土匪”,大家之所以这样称呼她,是因为任务一到,只要有人说女孩子不能去,她肯定争着去。每次打仗,她提着双枪,比有些男同志冲得还要快。
当时的自来桥位于盱眙、来安、嘉山交会处,是共产党军队、日寇和国民党军队三方控制的交会点,战略位置重要,组织活动活跃。自来桥是驻守在盱眙的新四军二师和驻守在无为的新四军七师联络的交通要道,新四军二师的战备物资运送到七师、七师的干部人才充实到二师,全部经过这里,罗炳辉首长也经常路过这里。作为自来桥地下交通线的指导员,如何保护战备物资运输和首长的安全,凌泉感到责任十分重大。
罗炳辉每次经过自来桥,遇到凌泉的时候都会多看几眼,甚至有一次还摸摸凌泉的头,纳闷地问:“这个小鬼是男孩还是女孩?”直到有一次,罗炳辉在嘉山县政府见到汪道涵时,再也沉不住气,向汪道涵打听凌泉是男孩还是女孩,“看着脸面像个女孩,看着动作一定是男孩!”当罗炳辉得知凌泉是女孩,并有“小土匪”的绰号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1942年夏天的一天,罗炳辉从二师到七师经过自来桥,碰见凌泉,摸着她的头说:“小土匪,跟我走,到七师去怎样?”凌泉立即爽快地说:“好啊!”很快凌泉就被组织安排到了七师。凌泉的“小土匪”绰号就此传开,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安徽省领导的胡坦、张帆仍然这样称呼她。
不久,凌泉被组织安排到铜陵顺安一带当乡长,组织发动群众抗日,她的“名气”大了,离老家也近了。外出多年,家里还有很多亲人,凌泉曾经萌生了回家看看的想法,但为了家人的安全,她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这里处于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控制区域,如果敌人知道自己在新四军工作,亲人将有危险。
凌泉的顾虑是对的。有一天,七师政委找到凌泉谈话,希望她改名。政委告诉她,她工作的地点离家很近,如果被敌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凌泉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将自己的姓名由原名凌泉改成赵云生,这个名字也是当时政委给起的。
从那以后,“赵云生”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而真名“凌泉”随着时间推移尘封进了历史的车轮里,渐渐被人们忘却。
后来赵云生还参加过解放济南、南京、上海的战役以及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人生经历非同凡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赵云生服从组织安排,转到地方工作,直至在合肥市糖业烟酒公司退休。由于她从来就不喜欢炫耀自己,同时将革命时期的辉煌业绩始终埋在心里,所以,她年轻时在嘉山战斗的烽火岁月和“双枪女侠”的威名长期鲜为人知。
赵云生生性低调,即便很多当时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后来声名显赫,如汪道涵等,她也从来没有因琐事而找过对方,只是通过书信来往,保持着革命友谊。
几十年来,当年的抗战女英雄凌泉始终使用着化名赵云生,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离休后,她在省城合肥桐城路一处普通的平房里安享她幸福的晚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朋友们,请不要忘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这片土地上,有一位如木兰一般的奇女子,她的名字叫凌泉。
综合自《新安晚报》、安徽纪检监察网等
双枪击毙四个日本兵
赵云生原名凌泉,安庆怀宁人,1922年出生。她从小性格倔强,像男孩子一样,不喜受拘束。卢沟桥事变后仅半年多,中华大地已经哀鸿遍野,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们的家园。16岁的凌泉就在此时,毅然走进了抗日的队伍中。
不久,凌泉所在的抗日部队来到了皖东北嘉山县(现明光市)山区开展对日游击战。部队军械紧张,战士们的枪支只能靠缴获获得。凌泉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所以每次打仗,她都像男同志一样英勇地战斗,希望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终于,在嘉山境内的一次战役中,凌泉从日本兵那里缴获来两支枪,一支是驳壳手枪,一支则是比手枪大、比步枪小的“马拐子”枪。随后,凌泉一直随身携带着这两支枪。尽管当时她年龄小,参军时间也较短,但耍起双枪来,神气十足,尽显飒爽英姿。时间长了,附近的群众和同志们都笑称她是“双枪女侠”。
1940年9月,一支日伪军从来安县城大举进攻新成立不久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自来桥镇及白沙王乡,与我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指派的独立三团在涝口、南赵郢之间的山冈和北面七里坝一带展开激烈交火。我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英勇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日军一个小分队、伪军两个连被生生击溃,死伤人数多达130余人。
此战大部分敌军败逃进了来安县,但还有小部分被打散的敌军潜逃进了附近的村镇中。时任乡指导员的凌泉当时正在嘉山苗韩郢一带负责地下交通线和群众安全工作,这天傍晚时分,五个日本兵在向来安溃逃时迷了路,又渴又饿,偷偷摸向村里寻找食物,被路过的凌泉及时发现。凌泉沉着冷静,立即组织民兵在村民家中埋伏,随后机智地将敌人引入包围圈。
当敌人走入埋伏点后,凌泉出其不意举起双枪朝日本兵开火,4名日本兵被当场击毙,剩下的一个也乖乖缴械,举手投降。从此,“双枪女侠”凌泉的美名就在山镇自来桥传扬开了。
汪道涵曾救她性命
抗战时期,条件异常艰苦,且药物十分紧缺,很多抗日的战士,都是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1941年的夏天,凌泉就不幸染上了伤寒,高烧不退。也许这病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基本就是绝症。
时任嘉山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委书记的汪道涵在得知凌泉患病的情況后万分牵挂,几乎每天都来探视她,为她寻医问药。当时有人告诉他西瓜或许可以减轻伤寒病症,于是汪道涵立即下令为凌泉寻找西瓜。
可是嘉山县境内并无西瓜,这可如何是好?汪道涵考虑再三,下令让警卫员偷偷潜入几十公里外的敌占区寻找西瓜,这位警卫大哥也不辱使命,费尽周折之后,真的从敌占区弄来了两个西瓜。正是这两个千辛万苦寻来的西瓜,让凌泉多日不退的高烧降了下去,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凌泉因此对汪道涵非常感激,工作也更加努力。
罗炳辉喊她“小土匪”
凌泉有个外号叫“小土匪”,大家之所以这样称呼她,是因为任务一到,只要有人说女孩子不能去,她肯定争着去。每次打仗,她提着双枪,比有些男同志冲得还要快。
当时的自来桥位于盱眙、来安、嘉山交会处,是共产党军队、日寇和国民党军队三方控制的交会点,战略位置重要,组织活动活跃。自来桥是驻守在盱眙的新四军二师和驻守在无为的新四军七师联络的交通要道,新四军二师的战备物资运送到七师、七师的干部人才充实到二师,全部经过这里,罗炳辉首长也经常路过这里。作为自来桥地下交通线的指导员,如何保护战备物资运输和首长的安全,凌泉感到责任十分重大。
罗炳辉每次经过自来桥,遇到凌泉的时候都会多看几眼,甚至有一次还摸摸凌泉的头,纳闷地问:“这个小鬼是男孩还是女孩?”直到有一次,罗炳辉在嘉山县政府见到汪道涵时,再也沉不住气,向汪道涵打听凌泉是男孩还是女孩,“看着脸面像个女孩,看着动作一定是男孩!”当罗炳辉得知凌泉是女孩,并有“小土匪”的绰号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1942年夏天的一天,罗炳辉从二师到七师经过自来桥,碰见凌泉,摸着她的头说:“小土匪,跟我走,到七师去怎样?”凌泉立即爽快地说:“好啊!”很快凌泉就被组织安排到了七师。凌泉的“小土匪”绰号就此传开,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安徽省领导的胡坦、张帆仍然这样称呼她。
为了安全而改名换姓
不久,凌泉被组织安排到铜陵顺安一带当乡长,组织发动群众抗日,她的“名气”大了,离老家也近了。外出多年,家里还有很多亲人,凌泉曾经萌生了回家看看的想法,但为了家人的安全,她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这里处于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控制区域,如果敌人知道自己在新四军工作,亲人将有危险。
凌泉的顾虑是对的。有一天,七师政委找到凌泉谈话,希望她改名。政委告诉她,她工作的地点离家很近,如果被敌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凌泉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将自己的姓名由原名凌泉改成赵云生,这个名字也是当时政委给起的。
从那以后,“赵云生”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而真名“凌泉”随着时间推移尘封进了历史的车轮里,渐渐被人们忘却。
一生低调,隐姓埋名
后来赵云生还参加过解放济南、南京、上海的战役以及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人生经历非同凡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赵云生服从组织安排,转到地方工作,直至在合肥市糖业烟酒公司退休。由于她从来就不喜欢炫耀自己,同时将革命时期的辉煌业绩始终埋在心里,所以,她年轻时在嘉山战斗的烽火岁月和“双枪女侠”的威名长期鲜为人知。
赵云生生性低调,即便很多当时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后来声名显赫,如汪道涵等,她也从来没有因琐事而找过对方,只是通过书信来往,保持着革命友谊。
几十年来,当年的抗战女英雄凌泉始终使用着化名赵云生,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离休后,她在省城合肥桐城路一处普通的平房里安享她幸福的晚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朋友们,请不要忘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这片土地上,有一位如木兰一般的奇女子,她的名字叫凌泉。
综合自《新安晚报》、安徽纪检监察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