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游戏的魅力,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游戏都无可比拟的。单说其辐射出来的社会关系,就能把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紧紧地粘连到一起。
袁林和常佳,就是因文字游戏相识、相交、相知、相
袁林是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除了经常有关英语教学的论文在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外,还不断有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章,偶尔也有翻译作品荣登大雅之堂。在这座城市小有名气。
一天,一个身着工装的年轻人找到袁林,说:袁老师。我是你的忠实读者,你发表的文学作品,我几乎全都读过。今天我冒昧拜见你,你不会觉得我的行为过于唐突吧?袁林觉得这位年轻人言出不俗,便有了几分兴致,说:请问你是……
“哦,我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常佳,前年高考落榜,进了市机械厂当工人,我酷爱写作,苦于没人指教,想拜你为师。”常佳谦恭地说。
“敝人不才,咱俩互相学习。”袁林也谦虚了一句。
其时,常佳20岁,袁林44岁。两个人的年龄,整整相差两轮,而且,常佳比袁林的大儿子只大2岁,袁林不折不扣是常佳的长辈。但袁林没有以长辈身份,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子。常佳不是来向我学习写作的吗?袁林就把常佳当做学生,更重要的是,他把常佳当做朋友,以文会友,不亦乐乎。他对常佳说:我们是忘年交。
袁林第一次看了常佳的一篇习作,欣喜地发现这个年轻人,很有写作潜力;而当他向常佳讲授写作知识时,常佳的悟性特别灵,往往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袁林认为常佳将来会有所造诣。基于此,他对常佳的帮助、培育。可谓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对常佳的作品常常是改得面目全非。常佳呢,也凭着诚如袁林所言“悟性特别灵”的天赋,长进异常地快。一两年工夫,就隔三叉五,在市内的几家报刊上,发诗,发小小说,发散文。
斗转星移,春去春来,弹指一挥间,5年过去了。这天,常佳拿着市日报隆重推出的他的一篇4000多字的短篇小说,向袁林报喜。两个人正谈得欢畅淋漓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常佳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他不认识的陌生人,常佳轻声细语地问:你……
袁林反应很快,站起来,热情地说:啊!是你呀,来来来,屋里坐。
来人叫王可,是袁林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分在市内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现在是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一家分厂的宣传科长。王可,谅是对汉武帝安车蒲轮演绎的典故,有着深刻领悟,当了官。依然不忘教过他的老师。经常抽空来看望袁林,总喜欢在老师面前,回忆校园生活,回忆袁老师讲《出师表》的神态,让袁林很感激。王可则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尊敬老师是应该的,是一辈子的事。
闲话休提,眼下三个人在一起,王可和常佳是第一次见面,袁林少不了要左右介绍一番。介绍完之后,就把手中刊有常佳小说的报纸递给王可。说:这是小常写的小说。王可接过报纸,瞥了一眼题目和署名,风雅地说:袁老师。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话把常佳激活了,情趣盎然地说:王科长,我可不是什么鸿儒,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丁。最底层一个小小的工人。王可说:工人不等同于白丁,工人中不乏鸿儒,工人作家、工人诗人、工人画家,还有很多工人当上了领导干部。
一番嘻嘻哈哈的唠嗑之后,袁林试探着对王可说:你不是想找一个通讯干事吗?你要找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今天你与常佳不期而遇,也算过了面试这一关,常佳是不是很好的人选呢?你看怎么样?
在袁林的撮合下,常佳从市机械厂调入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成了王可手下的一名通讯干事。
从体力劳动转入脑力劳动,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次地位的提升;尤其对酷爱写作的常佳来说,做通讯干事,正好符合自己的情趣与理想,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常佳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一方面勤奋学习,一方面努力工作,两者相得益彰。自己的羽翼越来越丰满,笔杆子越来越灵秀,创作成果颇丰:工作成绩日见突出,多次在年終评比中获得嘉奖。名声鹊起,被《中原》杂志纳入其门下。
《中原》是这家特大型企业的一份综合性刊物。双月出版,主编易生。
易生和袁林是大学同学,两人性格迥异,在大学期间就有些磕碰,毕业后,两人分在不同的学校教书,虽有往来,但总是隔着“话不投机半旬多”这堵墙。后来不知什么机缘,易生主编起了《中原》这份杂志。大概是一个人,既要当主编,又要当校对,既要当编辑,又要当发行员,忙不过来。有关部门同意增加一个编制,他就物色到了常佳。
那是金秋十月的某天,袁林去这家特大型企业总部办事,顺便踅进《中原》编辑部。易生和常佳都在,三个人,天文地理,李白杜甫,神侃一阵。侃着侃着,易生岔开话题。对袁林说:老同学该当爷爷了吧?袁林说:儿子还没有结婚呢,当什么爷爷!易生就顺势讨好,说:儿子结婚,可得请我们喝喜酒呀!袁林说:好啊,我儿子下个星期六结婚,我今天下午就给你们送请帖来。
下午,袁林真的来送请帖。
说起来,袁林也是有点迂腐,这易生,哪能真的愿意掏腰包喝你的什么喜酒呢?不过是当着你的面,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你怎么就当真了呢?袁林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大学四年,他能不知道易生是什么人嘛?他之所以真来送请帖。有两个动因:其一,常佳是应该给他一张请帖的,给了常佳,不绘易生,冷热不均,会给易生留下话柄;其二,口头答应下午送,说到就要做到,不能食言。如果食言,又会给易生留下话柄:我按约送来了请帖,你易生不去喝喜酒,那是你有负于我。
读者看到这里,大概已经猜到袁林来送请帖所面对的情景了:
《中原》编辑部,屋里空空,衙门紧锁。
袁林有点发蒙,心想,说好了下午送请帖,你怎么就不在办公室呢?这明摆着是有意回避,拒绝。易生这家伙秉性难易呀!
怎么办?袁林灵机一动,把两张请帖,从门底下的缝隙塞了进去。管你妈里嘎球,塞进去再说。你想去就去。不想就不去,我也不指望你。反正我说话算数,说下午送,下午就给送来了,我没有食言,是你不地道。
还好,袁林儿子结婚那天,易生和常佳还是双双赴席了。
此后袁林见着易生,不提此事,易生也不提此事,其实两个人的眼神在进行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流。
袁林见着常佳也不提此事,常佳则往往是眼神诡异地游移着。不知道是几年后,常佳终于用歉意的口吻向袁林作了解释。
暂时把常佳是怎么解释的,搁置一边,先交代一下常佳作解释的背景。
袁林已经退休了,闲赋在家。一天,接到常佳的电话:袁老师,我编了一本书。清样已经出来了,我校对了三遍,我想请您再给我最后校对一遍,并请您润润色。
袁林在电话里爽快地答应了。
没成想,常佳得寸进尺,说:袁老师。您搬了新家,我找不到地方,您能不能到编辑部来一下?袁林迟疑了一会,暗忖:你要我帮忙,还要我上门服务,到你办公室来讨?世上哪有这等事呢?我搬了新家,你没来过,你可以问吧。俗话说,路从口出。心里这么想,口里却不是这么说的,还是答应到常佳办公室去拿厂家要他校对 的书稿清样。
常佳编的是一本指导中小学生如何作文的书,30多万字。常佳对袁林一字一顿地说:袁老师,我不会让您白费神,我会按照规定。付给您报酬。说完。两个人对视会心一笑,袁林没有回话。暗自寻思:你的书如果不卖的话。我不会要你的什么报酬。你曾经跟我学过写作。也算是我的学生,学生写了书,老师出手扶助一下,理所当然。即或说不上你是我的学生,就算我俩交往一场,朋友之间,帮个忙也是一种情谊。如果。你的书要卖的话,有了收益,你当然要付给我报酬,亲兄弟明算账吧。
袁林认认真真校对,并在字词句上作了必要的增删,妥帖后,乘坐公共汽车把书稿送到《中原》编辑部。编辑部就剩下常佳一个人了,易生因车祸不治身亡。常佳不知什么原由。一直没有要求增加人手。当袁林送来校对和润色过的书稿时,常佳欢欣不已,浏览了一下内容,有袁林密密麻麻的朱笔,更是心花怒放。一个劲地感激不尽。
两人闲聊了一会。闲聊中,常佳没有经过任何铺垫,任何过渡,突然冒出一句:那件事,袁老师,您怨不得我,全是易生指使的。
“那件事”——哪件事呢?常佳没有明说,还需要明说吗?这件事彼此都装在心里,明说就显得有点累赘,多余。再说了,不是告诉你了吗?“全是易生指使的”。这已经明明白白,指的就是送请帖的事。
袁林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是易生指使的,但,你常佳就能问心无愧吗?你怎么能罔顾师生或者说朋友情谊。而盲从于易生呢?袁林这样想,仍然没有这样说。也没有追问“那件事”是哪件事。倒是有一点,让袁林有些莫名:你为什么不及时告诉我呢?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易生都不在人世了,你旧话重提,用意何在?袁林想,是不是我给你校对了书稿,而且对一些不妥之处,作了更改,费了心血,你就告诉我这件事,来讨好我,回报我。这是一种对等关系吗?袁林把常佳说的话,权当耳边风,任它随云散去。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常佳似乎消失在袁林的视野中,不见其踪影,也设有听过他的电话。
闲来无事,袁林去一个也已经退休的同事家串门,在这位同事的书案上。发现常佳编写的那本指导中小学生如何作文的书。袁林好奇地问了一句,老伙计,你这本书哪来的?同事说:我孙子的。
于是,袁林就有了一种欲望。按照这种欲望,一步步走向了深处。
经过一番曲里拐弯的寻迹探访,袁林到底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过程。常佳是应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教研员之约,编写这本书。教研员答应:书稿出来后,他负责出版,负责在市属各中小学校发行,所得款额,两人四六分成。教研员为四。常佳为六。一共发行了5000册,每本定价16元,一五得五,五六三十,所得款额8万元。计算下来,常佳可获取4.8万。编写一本书,获利4.8万元,与那些写一本书获利几十万,上百万的名家相比,是谓小巫见大巫,可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收入呀!前面交代过,袁林有一个观点:你的书要卖的话,有了收益,你当然要付给我报酬。然而,你收人了几万元,怎么一个子也不给我呢?你常佳当面承诺过的,怎么可以不兑现呢?你不想给我报酬,当时就别胡诌,我也不是非得要你那几个钱,去买粮食。更让袁林无法忍让的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连句话儿也没有。袁林深感自己被愚弄了。
话说回来,那位教研员把书发行到各中小学校,会不会是利用行政职务之便,强行摊派,袁林不敢妄下定论。只是觉得,君子发财。取之有道,采取这种方式捞钱,舆论媒体已经颇多微词。那么,这并不怎么光明磊落的钱,不要也罢。只是你常佳也该与我袁林打个招呼,通个气,怎么可以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呢?袁林覺得常佳的诚信出了问题,他有些忧心忡忡。
几年下来,袁林和常佳没有了什么联系,这么一来,两个人心的距离,越拉越远。尽管没有下绝交书,也形似绝交。
世上的事情往往与人的主观意愿。南辕北辙。
袁林退休在家,手中的笔一直在龙飞凤舞,没有停。一个中篇小说,意外获奖,市作家协会举办研讨会,常佳也应邀与会。真是山不转水转,袁林与常佳又转到一个屋子里了。常佳很客气。依然是袁老师袁老师地喊,还语气亲和地向袁林表示祝贺。分手时,还再三约请袁老师,给他的《中原》杂志写一篇关于获奖中篇小说创作经验谈的稿件,话音中,充满了情真意切。
于是,袁林扫尽心中的一切阴霾,对常佳的情感又复活起来。一个星期后,稿子交到了常佳手里。
常佳没有诓骗袁林,稿子在当月的《中原》发表。常佳给袁林打电话:请袁老师到编辑部拿样刊。并且领取稿费。
在袁林拿样刊领稿费的时候,常佳又真心实意约袁林写一篇关于如何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稿子。
袁林同样兴奋不已。再次按约把近万字的稿子交到了常佳手里。
常佳说,稿子写得相当厚重,有分量,答应在当月的《中原》刊发。袁林也从别处看到了这期《中原》,确实已经刊用了。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袁林一直没有接到常佳通知他去拿样刊领取稿费的电话。袁林有点晕了,就给常佳打电话询问。万万没想到的是,常佳在电话里居然如此回答:样刊和稿费我不是通知您拿走了吗?怎么又来问呢?
袁林脑子里嗡的一下:这常佳怎么大白天说黑话呢?自己在话筒里说出来的话,竟依然小声细气:没有,没有,你根本没有通知我。
电话那头,常佳的口气是不容置喙的强硬:通知了,通知了,你拿走啦!拿走啦!
这点小事。值得在电话里争吵吗?即使是大事,在电话里,也争吵不出一个结果呀!袁林默默地把电话挂了。
袁林实在搞不清楚,你根本就没有通知过我。我也根本没有拿样刊和领取稿费,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可是,常佳为什么硬说通知我了,我把样刊和稿费都拿走了呢?是常佳失忆了?还是他处心积累,有意设计这出戏呢?设计这出戏,他能获得什么呢?说到底,说穿了,不就是几个稿费钱吗?哎呀,这点稿费,塞牙缝都不够,值得吗?
袁林真的有些迂腐。既然知道稿费不够塞牙缝,为什还要拿它来当话题呢?殊不知,这里面,还有比稿费价值更高的企图心,那就是戏弄,耍你,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有人说,文化沉淀的结果。最后显示的是人格。把你的人格贬低到被人耍弄,意味着,你是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种企图心的实现,不比吞掉不够塞牙缝的稿费,更有成就感,更具有杀伤力吗?
迂腐,用俗话讲。就是痴。痴的反义词是什么呢?有人问袁林。袁林吭哧吭哧,回答不上来。回家翻字典,查找,找了大半天,也没能找出来。
袁林和常佳,就是因文字游戏相识、相交、相知、相
袁林是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除了经常有关英语教学的论文在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外,还不断有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章,偶尔也有翻译作品荣登大雅之堂。在这座城市小有名气。
一天,一个身着工装的年轻人找到袁林,说:袁老师。我是你的忠实读者,你发表的文学作品,我几乎全都读过。今天我冒昧拜见你,你不会觉得我的行为过于唐突吧?袁林觉得这位年轻人言出不俗,便有了几分兴致,说:请问你是……
“哦,我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常佳,前年高考落榜,进了市机械厂当工人,我酷爱写作,苦于没人指教,想拜你为师。”常佳谦恭地说。
“敝人不才,咱俩互相学习。”袁林也谦虚了一句。
其时,常佳20岁,袁林44岁。两个人的年龄,整整相差两轮,而且,常佳比袁林的大儿子只大2岁,袁林不折不扣是常佳的长辈。但袁林没有以长辈身份,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子。常佳不是来向我学习写作的吗?袁林就把常佳当做学生,更重要的是,他把常佳当做朋友,以文会友,不亦乐乎。他对常佳说:我们是忘年交。
袁林第一次看了常佳的一篇习作,欣喜地发现这个年轻人,很有写作潜力;而当他向常佳讲授写作知识时,常佳的悟性特别灵,往往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袁林认为常佳将来会有所造诣。基于此,他对常佳的帮助、培育。可谓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对常佳的作品常常是改得面目全非。常佳呢,也凭着诚如袁林所言“悟性特别灵”的天赋,长进异常地快。一两年工夫,就隔三叉五,在市内的几家报刊上,发诗,发小小说,发散文。
斗转星移,春去春来,弹指一挥间,5年过去了。这天,常佳拿着市日报隆重推出的他的一篇4000多字的短篇小说,向袁林报喜。两个人正谈得欢畅淋漓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常佳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他不认识的陌生人,常佳轻声细语地问:你……
袁林反应很快,站起来,热情地说:啊!是你呀,来来来,屋里坐。
来人叫王可,是袁林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分在市内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现在是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一家分厂的宣传科长。王可,谅是对汉武帝安车蒲轮演绎的典故,有着深刻领悟,当了官。依然不忘教过他的老师。经常抽空来看望袁林,总喜欢在老师面前,回忆校园生活,回忆袁老师讲《出师表》的神态,让袁林很感激。王可则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尊敬老师是应该的,是一辈子的事。
闲话休提,眼下三个人在一起,王可和常佳是第一次见面,袁林少不了要左右介绍一番。介绍完之后,就把手中刊有常佳小说的报纸递给王可。说:这是小常写的小说。王可接过报纸,瞥了一眼题目和署名,风雅地说:袁老师。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话把常佳激活了,情趣盎然地说:王科长,我可不是什么鸿儒,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丁。最底层一个小小的工人。王可说:工人不等同于白丁,工人中不乏鸿儒,工人作家、工人诗人、工人画家,还有很多工人当上了领导干部。
一番嘻嘻哈哈的唠嗑之后,袁林试探着对王可说:你不是想找一个通讯干事吗?你要找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今天你与常佳不期而遇,也算过了面试这一关,常佳是不是很好的人选呢?你看怎么样?
在袁林的撮合下,常佳从市机械厂调入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成了王可手下的一名通讯干事。
从体力劳动转入脑力劳动,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次地位的提升;尤其对酷爱写作的常佳来说,做通讯干事,正好符合自己的情趣与理想,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常佳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一方面勤奋学习,一方面努力工作,两者相得益彰。自己的羽翼越来越丰满,笔杆子越来越灵秀,创作成果颇丰:工作成绩日见突出,多次在年終评比中获得嘉奖。名声鹊起,被《中原》杂志纳入其门下。
《中原》是这家特大型企业的一份综合性刊物。双月出版,主编易生。
易生和袁林是大学同学,两人性格迥异,在大学期间就有些磕碰,毕业后,两人分在不同的学校教书,虽有往来,但总是隔着“话不投机半旬多”这堵墙。后来不知什么机缘,易生主编起了《中原》这份杂志。大概是一个人,既要当主编,又要当校对,既要当编辑,又要当发行员,忙不过来。有关部门同意增加一个编制,他就物色到了常佳。
那是金秋十月的某天,袁林去这家特大型企业总部办事,顺便踅进《中原》编辑部。易生和常佳都在,三个人,天文地理,李白杜甫,神侃一阵。侃着侃着,易生岔开话题。对袁林说:老同学该当爷爷了吧?袁林说:儿子还没有结婚呢,当什么爷爷!易生就顺势讨好,说:儿子结婚,可得请我们喝喜酒呀!袁林说:好啊,我儿子下个星期六结婚,我今天下午就给你们送请帖来。
下午,袁林真的来送请帖。
说起来,袁林也是有点迂腐,这易生,哪能真的愿意掏腰包喝你的什么喜酒呢?不过是当着你的面,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你怎么就当真了呢?袁林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大学四年,他能不知道易生是什么人嘛?他之所以真来送请帖。有两个动因:其一,常佳是应该给他一张请帖的,给了常佳,不绘易生,冷热不均,会给易生留下话柄;其二,口头答应下午送,说到就要做到,不能食言。如果食言,又会给易生留下话柄:我按约送来了请帖,你易生不去喝喜酒,那是你有负于我。
读者看到这里,大概已经猜到袁林来送请帖所面对的情景了:
《中原》编辑部,屋里空空,衙门紧锁。
袁林有点发蒙,心想,说好了下午送请帖,你怎么就不在办公室呢?这明摆着是有意回避,拒绝。易生这家伙秉性难易呀!
怎么办?袁林灵机一动,把两张请帖,从门底下的缝隙塞了进去。管你妈里嘎球,塞进去再说。你想去就去。不想就不去,我也不指望你。反正我说话算数,说下午送,下午就给送来了,我没有食言,是你不地道。
还好,袁林儿子结婚那天,易生和常佳还是双双赴席了。
此后袁林见着易生,不提此事,易生也不提此事,其实两个人的眼神在进行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流。
袁林见着常佳也不提此事,常佳则往往是眼神诡异地游移着。不知道是几年后,常佳终于用歉意的口吻向袁林作了解释。
暂时把常佳是怎么解释的,搁置一边,先交代一下常佳作解释的背景。
袁林已经退休了,闲赋在家。一天,接到常佳的电话:袁老师,我编了一本书。清样已经出来了,我校对了三遍,我想请您再给我最后校对一遍,并请您润润色。
袁林在电话里爽快地答应了。
没成想,常佳得寸进尺,说:袁老师。您搬了新家,我找不到地方,您能不能到编辑部来一下?袁林迟疑了一会,暗忖:你要我帮忙,还要我上门服务,到你办公室来讨?世上哪有这等事呢?我搬了新家,你没来过,你可以问吧。俗话说,路从口出。心里这么想,口里却不是这么说的,还是答应到常佳办公室去拿厂家要他校对 的书稿清样。
常佳编的是一本指导中小学生如何作文的书,30多万字。常佳对袁林一字一顿地说:袁老师,我不会让您白费神,我会按照规定。付给您报酬。说完。两个人对视会心一笑,袁林没有回话。暗自寻思:你的书如果不卖的话。我不会要你的什么报酬。你曾经跟我学过写作。也算是我的学生,学生写了书,老师出手扶助一下,理所当然。即或说不上你是我的学生,就算我俩交往一场,朋友之间,帮个忙也是一种情谊。如果。你的书要卖的话,有了收益,你当然要付给我报酬,亲兄弟明算账吧。
袁林认认真真校对,并在字词句上作了必要的增删,妥帖后,乘坐公共汽车把书稿送到《中原》编辑部。编辑部就剩下常佳一个人了,易生因车祸不治身亡。常佳不知什么原由。一直没有要求增加人手。当袁林送来校对和润色过的书稿时,常佳欢欣不已,浏览了一下内容,有袁林密密麻麻的朱笔,更是心花怒放。一个劲地感激不尽。
两人闲聊了一会。闲聊中,常佳没有经过任何铺垫,任何过渡,突然冒出一句:那件事,袁老师,您怨不得我,全是易生指使的。
“那件事”——哪件事呢?常佳没有明说,还需要明说吗?这件事彼此都装在心里,明说就显得有点累赘,多余。再说了,不是告诉你了吗?“全是易生指使的”。这已经明明白白,指的就是送请帖的事。
袁林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是易生指使的,但,你常佳就能问心无愧吗?你怎么能罔顾师生或者说朋友情谊。而盲从于易生呢?袁林这样想,仍然没有这样说。也没有追问“那件事”是哪件事。倒是有一点,让袁林有些莫名:你为什么不及时告诉我呢?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易生都不在人世了,你旧话重提,用意何在?袁林想,是不是我给你校对了书稿,而且对一些不妥之处,作了更改,费了心血,你就告诉我这件事,来讨好我,回报我。这是一种对等关系吗?袁林把常佳说的话,权当耳边风,任它随云散去。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常佳似乎消失在袁林的视野中,不见其踪影,也设有听过他的电话。
闲来无事,袁林去一个也已经退休的同事家串门,在这位同事的书案上。发现常佳编写的那本指导中小学生如何作文的书。袁林好奇地问了一句,老伙计,你这本书哪来的?同事说:我孙子的。
于是,袁林就有了一种欲望。按照这种欲望,一步步走向了深处。
经过一番曲里拐弯的寻迹探访,袁林到底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过程。常佳是应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教研员之约,编写这本书。教研员答应:书稿出来后,他负责出版,负责在市属各中小学校发行,所得款额,两人四六分成。教研员为四。常佳为六。一共发行了5000册,每本定价16元,一五得五,五六三十,所得款额8万元。计算下来,常佳可获取4.8万。编写一本书,获利4.8万元,与那些写一本书获利几十万,上百万的名家相比,是谓小巫见大巫,可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收入呀!前面交代过,袁林有一个观点:你的书要卖的话,有了收益,你当然要付给我报酬。然而,你收人了几万元,怎么一个子也不给我呢?你常佳当面承诺过的,怎么可以不兑现呢?你不想给我报酬,当时就别胡诌,我也不是非得要你那几个钱,去买粮食。更让袁林无法忍让的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连句话儿也没有。袁林深感自己被愚弄了。
话说回来,那位教研员把书发行到各中小学校,会不会是利用行政职务之便,强行摊派,袁林不敢妄下定论。只是觉得,君子发财。取之有道,采取这种方式捞钱,舆论媒体已经颇多微词。那么,这并不怎么光明磊落的钱,不要也罢。只是你常佳也该与我袁林打个招呼,通个气,怎么可以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呢?袁林覺得常佳的诚信出了问题,他有些忧心忡忡。
几年下来,袁林和常佳没有了什么联系,这么一来,两个人心的距离,越拉越远。尽管没有下绝交书,也形似绝交。
世上的事情往往与人的主观意愿。南辕北辙。
袁林退休在家,手中的笔一直在龙飞凤舞,没有停。一个中篇小说,意外获奖,市作家协会举办研讨会,常佳也应邀与会。真是山不转水转,袁林与常佳又转到一个屋子里了。常佳很客气。依然是袁老师袁老师地喊,还语气亲和地向袁林表示祝贺。分手时,还再三约请袁老师,给他的《中原》杂志写一篇关于获奖中篇小说创作经验谈的稿件,话音中,充满了情真意切。
于是,袁林扫尽心中的一切阴霾,对常佳的情感又复活起来。一个星期后,稿子交到了常佳手里。
常佳没有诓骗袁林,稿子在当月的《中原》发表。常佳给袁林打电话:请袁老师到编辑部拿样刊。并且领取稿费。
在袁林拿样刊领稿费的时候,常佳又真心实意约袁林写一篇关于如何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稿子。
袁林同样兴奋不已。再次按约把近万字的稿子交到了常佳手里。
常佳说,稿子写得相当厚重,有分量,答应在当月的《中原》刊发。袁林也从别处看到了这期《中原》,确实已经刊用了。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袁林一直没有接到常佳通知他去拿样刊领取稿费的电话。袁林有点晕了,就给常佳打电话询问。万万没想到的是,常佳在电话里居然如此回答:样刊和稿费我不是通知您拿走了吗?怎么又来问呢?
袁林脑子里嗡的一下:这常佳怎么大白天说黑话呢?自己在话筒里说出来的话,竟依然小声细气:没有,没有,你根本没有通知我。
电话那头,常佳的口气是不容置喙的强硬:通知了,通知了,你拿走啦!拿走啦!
这点小事。值得在电话里争吵吗?即使是大事,在电话里,也争吵不出一个结果呀!袁林默默地把电话挂了。
袁林实在搞不清楚,你根本就没有通知过我。我也根本没有拿样刊和领取稿费,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可是,常佳为什么硬说通知我了,我把样刊和稿费都拿走了呢?是常佳失忆了?还是他处心积累,有意设计这出戏呢?设计这出戏,他能获得什么呢?说到底,说穿了,不就是几个稿费钱吗?哎呀,这点稿费,塞牙缝都不够,值得吗?
袁林真的有些迂腐。既然知道稿费不够塞牙缝,为什还要拿它来当话题呢?殊不知,这里面,还有比稿费价值更高的企图心,那就是戏弄,耍你,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有人说,文化沉淀的结果。最后显示的是人格。把你的人格贬低到被人耍弄,意味着,你是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种企图心的实现,不比吞掉不够塞牙缝的稿费,更有成就感,更具有杀伤力吗?
迂腐,用俗话讲。就是痴。痴的反义词是什么呢?有人问袁林。袁林吭哧吭哧,回答不上来。回家翻字典,查找,找了大半天,也没能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