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4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体与主宰。长期如此,将日渐磨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懒惰性与依赖性,扼杀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1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對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培养阅读习惯
2.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2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极其普遍,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难以适应阅读教学的现象。因此要真正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因材施教。
教师首先要从认知水平的差异来确定出学生的层次。通过教师跟踪调查学生课外阅读后的把握情况、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来获取可靠的信息。其次可以通过课内阅读的测试进行分析,即教师对学生阅读时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否准确理解字词句,对文本内容是否会进行感悟、理解和欣赏,语言是否得到积累等方面,进行多次抽测比较。老师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即可根据差异层次来分层实施目标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目标。由于个体的先天基础不相同,后天的生存环境也是千差万别,这便构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做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才能更有效促进大脑的开发和潜能的发掘。为了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大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刺激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4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只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就一定的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4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体与主宰。长期如此,将日渐磨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懒惰性与依赖性,扼杀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1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對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培养阅读习惯
2.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2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极其普遍,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难以适应阅读教学的现象。因此要真正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因材施教。
教师首先要从认知水平的差异来确定出学生的层次。通过教师跟踪调查学生课外阅读后的把握情况、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来获取可靠的信息。其次可以通过课内阅读的测试进行分析,即教师对学生阅读时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否准确理解字词句,对文本内容是否会进行感悟、理解和欣赏,语言是否得到积累等方面,进行多次抽测比较。老师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即可根据差异层次来分层实施目标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目标。由于个体的先天基础不相同,后天的生存环境也是千差万别,这便构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做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才能更有效促进大脑的开发和潜能的发掘。为了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大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刺激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4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只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就一定的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