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文的重点在于传述事实,要求语言严谨客观,留给译者的发挥余地很少。而科普类科技文本,除了有上述特点之外,为了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有时还会在章节首尾或话题转换时加上插入语。本文在分析归纳插入语的特点及作用后,采用交际翻译理论进行翻译指导,旨在保留科技文本端正性的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关键词】科技科普文;日汉翻译;插入语;交际翻译理论
引言
本文选取了中泽哲夫的《台風予測の最前線》①一书用于研究插入语的翻译。本书主要科普了台风的发生发展、台风的预报以及台风的防灾防治等等,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科普书籍。王振平在《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一文中认为:“科普文体是科技文体的一个支派, 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写作體裁。因为科普文章的目的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所以除科学性和文学性外, 一般还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②例书正文专业词汇多、表述严谨客观,但在插入语中较少出现专业词汇,文风也相对轻松,还会有一些日常化的表述。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兼顾其客观性和文学性,使文章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1.插入语的定义及文体功能
1.1插入语的定义
插入语是独立语之一,独立语多出现在口语中,书面语中相对简洁。《现代汉语(下册)》中解释道:“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所谓独立和特殊,在于它身在句内对于句内的其他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无配对的成分……独立语是由于语用或表达的需要才出现在句内的,在表意上有特定的重要作用。”③插入语有强调、推测、引起注意、承上启下等多个作用,在本例文中,主要具有总括性的意义,用于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或引起注意。
1.2插入语的文体功能
《台風予測の最前線》一书中出现的插入语接近六十多处。其中,用于内容总结概述有8处,一般采用“本章/本節では……概観して/見て/解説していきます”的句式;承上或启下有24处,多采用“まず/では/次に……ご説明/ご証明/お話しましょう”的句式;引起注意最多、为27处,多采用设问,先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总结归纳后得出这些插入语其以下四点作用:
(1)引导读者思路。方梦之在《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一文中指出:“研究表明,科技文章一般都具有劝导性,劝导人们干什么或不干什么,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因而科技翻译中也有艺术性。”④这种劝导性一般隐形体现在正文内容中,而插入语则是一种外在的艺术,可以说是一个方向标或是索引图,例如:“もう少し、この図1·2を見ながら、台風の発生から消滅まで、台風を取り巻く渦巻きなど、雲の様子に着目しながら、台風の一生を詳しく見ていきましょう。”[1:5]作者引导读者对照着图像观察云层的样子,有大概的了解后更能理解接下来的知识和原理,图文结合,引导着读着的思路,让读者更能顺着作者的文字进行思考,从而达成共鸣。
(2)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一些插入语会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口,引发人们对这类现象的思考,从而深入解释。例如:“「近ごろ大雨などのおかしな天気の日が増えているような気がしますが、これは温暖化のせいなのでしょうか」という声をよく聞きます。本当にそうなのでしょうか。IPCCは……などと報告しています。”[1:124]作者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疑问,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随后再通过调查数据来证明其真实性,使文章有波澜性而富于变化。
插入语中还会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例如:“みなさんはこれをどう考えるでしょうか。私は、MJOの活発期に熱带低気圧の数が増えていることこそ台風の発生にとって重要だと考えています。”[1:112]如此可以起到启发读者思考,给枯燥而又难以理解的科技文增加一丝趣味性。
(3)强化逻辑关系。科技文一般的逻辑顺序有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等等。插入语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够将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清各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同时也保障了作者思想表达的连贯性。例如:“ではなぜ、温暖化する大雨の頻度が増えるのでしょうか。この疑問を答えるには、まず、なぜ雨が降るのか、この最も基本的な点を理解することが大事です。キーワードは、2.1節で説明した「大気の不安定」です。”[1:125]作者将两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帮助读者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4)启发读者思考。例文中出现最多的插入语为设问形式。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有时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也能在突出内容的同时引人注意。例如:“それでは、安定、不安定を分け隔てるのは、どのような条件なのでしようか。それは、大気の高さ方向の気温分布に関係しています。”[1:40]设问能起到一种强调作用,突出文章的关键内容,也能在增强认识的同时引发思考,启发读者注意有关问题。
2.科技科普文中插入语的翻译策略
2.1交际翻译理论
交际翻译理论是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⑤,考虑原作作者的写作用途,重视产生的效果,使译文产生的效果贴近原作,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翻译时,要求语言地道,在晦涩或累赘的地方可以在不影响内容准确传达的前提下做出调整和修改。
2.2交际翻译理论下插入语的翻译
(1)人称问题。科技文一般为避免主观臆断,不会采用第一人称。但《台風予測の最前線》一书中有对作者的自身经验和个人理解,也出现过几次“私”一词,所以在翻译时,给一些原文没有、但有必要加上的句子加上人称是可行的。
例如,“また、新しい台風観測や台風予測についても私見を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特に、台湾、香港、韓国などと同じように、日本でも台風専用の観測用航空機をぜひ導入したいを考えています。”[1:155]一句中,“私見を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以及“考えています”表明这是作者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如果没有第一人称作主语,不仅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而且还会缺失客观性。交际翻译要求译者考虑读者的反应,加上人称主语不仅使句子成分齐全,还能突出科普文的引导性,更能带动读者一起思考,这正体现了交际翻译的交际性。 (2)词汇选择。措辞严谨是科技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插入语虽然比正文多了一些随意性,但翻译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在完整表述原文内容的同时做到简洁明了。
例如:“第一章では、台風について概観していきます。特にその一生と、台風と温帯低気圧との違いなどを見ていきます。”[1:1],如果直译为“第一章将对台风进行概述。尤其是台风的一生及其与温带低气压的不同。”虽然不影响阅读和理解,但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下的译文应该读起来更加顺畅、更加简单,使表达的信息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因此改译为:“第一章将对台风进行概述,重点是台风的一生及其与温带低气压的不同。”两句话共用同一主语,因此合并為一句话,再将“特に”意译为“重点是”,使译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符合科技文本简洁严密的特点。
再比如,“もう少し、この図1·2を見ながら、台風の発生から消滅まで、台風を取り巻く渦巻きなど、雲の様子に着目しながら、台風の一生を詳しく見ていきましょう。”一句中,出现了两处“ながら”,说明三句是并列关系,但直译为“一边…一边…一边…”,不仅会显得比较日常口语化,不太符合科技文本规范严谨的特点,也不符合中文的表达和逻辑,因此译为:“我们再来看看图1.2,注意观察从台风生成到消失、一直围绕台风的螺旋性云带的情况,对照着再来详细看看台风的一生。”将第一个“ながら”的含义隐藏在句子中,将第二个“ながら”意译为“对照着”,用词更规范,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顺序。
(3)对仗工整。汉语讲究对仗工整,注重文字的整齐美。在翻译并列关系的语句时,采用对仗的句式更符合中文读者阅读习惯,也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在不影响文章整体客观严谨的风格下增添一丝文学性。例如:“本章では、台風に関する国際協調についていくつかの枠組みのあることをご説明しました。また、新しい台風観測や台風予測についても私見を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1:155]一句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并列关系,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可以共用一个主语,因此合并为一句,译为:“本章中,我对跟台风相关的几个国际协调框架作出了说明,也就新的台风观测和预测发表了个人看法。”采用“对。。。做出说明”和“就。。。发表看法”两个对仗句式,可以使句子工整、含义明确而又富于语感。
(4)逻辑结构。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可以调整原文逻辑关系,删减重复累赘的部分,使译文更加凝练流畅。例如:“本節では、もっと直接的に、しかも精度よく台風を観測する手段である、航空機による台風観測について述べてみます。”[1:73]译文为:“本节将叙述飞机观测这一能更直接、更高精度地观测台风的手段。”“航空機による台風観測について”是这一句的宾语,翻译时将宾语前置,将前面的定语后移,避免了头重脚轻。另外,长定语中已经有了“台风观测手段”等修饰词,如果将最后一小句译为“飞机下的台风观测”或“通过飞机观测台风”会显得累赘重复,而如果减译为“飞机”则与“手段”不匹配。交际翻译理论下,译者可以保证原文信息准确传达的基础上调整原文的语句或逻辑,译为“飞机观测”可以使句子表达完整而又简洁明了,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性强的科普类科技文本除了具有科技文本严谨专业的整体风格特点,还需要体现出科普文的文学性和引导性,这主要体现在插入语的作用上。因而,翻译插入语时需要兼顾两方面的特点,在语言流畅、逻辑严密的同时让读者一起思考、一同感受,这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交际翻译理论可以应用于插入语的翻译。
在应用交际翻译理论翻译插入语时,首先要注意主语问题,考虑例书的风格特点,在翻译插入语时适当加入了主语,加强了其引导性,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带动读者的思考。其次,交际翻译要求语言地道、简洁明确,因此翻译时要采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表达方法和逻辑顺序,选取恰当的词汇,力争语言流畅、毫无违和。以上是笔者对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科普文中插入语翻译策略的探讨,在实际翻译实践中,译者可根据文本所需灵活变通。
注释
①中澤哲夫.台風予測の最前線[M].成山堂書店,2019.
②王振平.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6(2):36.
③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8-79.
④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4):3.
⑤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1.
参考文献
[1]中澤哲夫.台風予測の最前線[M].成山堂書店,2019.
[2]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4):3-5.
[3]付晶,王跃洪.技术文献翻译研究—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14(4):47-49.
[4]侯影,黄忠廉.科学翻译文学性简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4(4):50-52.
[5]林小芹.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J].中国翻译,1987(1):50-51.
[6]王振平.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6(2):35-38.
[7]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成果,课题编号为2019-R-71358。
【关键词】科技科普文;日汉翻译;插入语;交际翻译理论
引言
本文选取了中泽哲夫的《台風予測の最前線》①一书用于研究插入语的翻译。本书主要科普了台风的发生发展、台风的预报以及台风的防灾防治等等,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科普书籍。王振平在《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一文中认为:“科普文体是科技文体的一个支派, 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写作體裁。因为科普文章的目的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所以除科学性和文学性外, 一般还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②例书正文专业词汇多、表述严谨客观,但在插入语中较少出现专业词汇,文风也相对轻松,还会有一些日常化的表述。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兼顾其客观性和文学性,使文章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1.插入语的定义及文体功能
1.1插入语的定义
插入语是独立语之一,独立语多出现在口语中,书面语中相对简洁。《现代汉语(下册)》中解释道:“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所谓独立和特殊,在于它身在句内对于句内的其他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无配对的成分……独立语是由于语用或表达的需要才出现在句内的,在表意上有特定的重要作用。”③插入语有强调、推测、引起注意、承上启下等多个作用,在本例文中,主要具有总括性的意义,用于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或引起注意。
1.2插入语的文体功能
《台風予測の最前線》一书中出现的插入语接近六十多处。其中,用于内容总结概述有8处,一般采用“本章/本節では……概観して/見て/解説していきます”的句式;承上或启下有24处,多采用“まず/では/次に……ご説明/ご証明/お話しましょう”的句式;引起注意最多、为27处,多采用设问,先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总结归纳后得出这些插入语其以下四点作用:
(1)引导读者思路。方梦之在《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一文中指出:“研究表明,科技文章一般都具有劝导性,劝导人们干什么或不干什么,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因而科技翻译中也有艺术性。”④这种劝导性一般隐形体现在正文内容中,而插入语则是一种外在的艺术,可以说是一个方向标或是索引图,例如:“もう少し、この図1·2を見ながら、台風の発生から消滅まで、台風を取り巻く渦巻きなど、雲の様子に着目しながら、台風の一生を詳しく見ていきましょう。”[1:5]作者引导读者对照着图像观察云层的样子,有大概的了解后更能理解接下来的知识和原理,图文结合,引导着读着的思路,让读者更能顺着作者的文字进行思考,从而达成共鸣。
(2)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一些插入语会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口,引发人们对这类现象的思考,从而深入解释。例如:“「近ごろ大雨などのおかしな天気の日が増えているような気がしますが、これは温暖化のせいなのでしょうか」という声をよく聞きます。本当にそうなのでしょうか。IPCCは……などと報告しています。”[1:124]作者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疑问,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随后再通过调查数据来证明其真实性,使文章有波澜性而富于变化。
插入语中还会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例如:“みなさんはこれをどう考えるでしょうか。私は、MJOの活発期に熱带低気圧の数が増えていることこそ台風の発生にとって重要だと考えています。”[1:112]如此可以起到启发读者思考,给枯燥而又难以理解的科技文增加一丝趣味性。
(3)强化逻辑关系。科技文一般的逻辑顺序有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等等。插入语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够将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清各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同时也保障了作者思想表达的连贯性。例如:“ではなぜ、温暖化する大雨の頻度が増えるのでしょうか。この疑問を答えるには、まず、なぜ雨が降るのか、この最も基本的な点を理解することが大事です。キーワードは、2.1節で説明した「大気の不安定」です。”[1:125]作者将两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帮助读者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4)启发读者思考。例文中出现最多的插入语为设问形式。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有时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也能在突出内容的同时引人注意。例如:“それでは、安定、不安定を分け隔てるのは、どのような条件なのでしようか。それは、大気の高さ方向の気温分布に関係しています。”[1:40]设问能起到一种强调作用,突出文章的关键内容,也能在增强认识的同时引发思考,启发读者注意有关问题。
2.科技科普文中插入语的翻译策略
2.1交际翻译理论
交际翻译理论是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⑤,考虑原作作者的写作用途,重视产生的效果,使译文产生的效果贴近原作,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翻译时,要求语言地道,在晦涩或累赘的地方可以在不影响内容准确传达的前提下做出调整和修改。
2.2交际翻译理论下插入语的翻译
(1)人称问题。科技文一般为避免主观臆断,不会采用第一人称。但《台風予測の最前線》一书中有对作者的自身经验和个人理解,也出现过几次“私”一词,所以在翻译时,给一些原文没有、但有必要加上的句子加上人称是可行的。
例如,“また、新しい台風観測や台風予測についても私見を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特に、台湾、香港、韓国などと同じように、日本でも台風専用の観測用航空機をぜひ導入したいを考えています。”[1:155]一句中,“私見を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以及“考えています”表明这是作者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如果没有第一人称作主语,不仅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而且还会缺失客观性。交际翻译要求译者考虑读者的反应,加上人称主语不仅使句子成分齐全,还能突出科普文的引导性,更能带动读者一起思考,这正体现了交际翻译的交际性。 (2)词汇选择。措辞严谨是科技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插入语虽然比正文多了一些随意性,但翻译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在完整表述原文内容的同时做到简洁明了。
例如:“第一章では、台風について概観していきます。特にその一生と、台風と温帯低気圧との違いなどを見ていきます。”[1:1],如果直译为“第一章将对台风进行概述。尤其是台风的一生及其与温带低气压的不同。”虽然不影响阅读和理解,但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下的译文应该读起来更加顺畅、更加简单,使表达的信息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因此改译为:“第一章将对台风进行概述,重点是台风的一生及其与温带低气压的不同。”两句话共用同一主语,因此合并為一句话,再将“特に”意译为“重点是”,使译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符合科技文本简洁严密的特点。
再比如,“もう少し、この図1·2を見ながら、台風の発生から消滅まで、台風を取り巻く渦巻きなど、雲の様子に着目しながら、台風の一生を詳しく見ていきましょう。”一句中,出现了两处“ながら”,说明三句是并列关系,但直译为“一边…一边…一边…”,不仅会显得比较日常口语化,不太符合科技文本规范严谨的特点,也不符合中文的表达和逻辑,因此译为:“我们再来看看图1.2,注意观察从台风生成到消失、一直围绕台风的螺旋性云带的情况,对照着再来详细看看台风的一生。”将第一个“ながら”的含义隐藏在句子中,将第二个“ながら”意译为“对照着”,用词更规范,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顺序。
(3)对仗工整。汉语讲究对仗工整,注重文字的整齐美。在翻译并列关系的语句时,采用对仗的句式更符合中文读者阅读习惯,也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在不影响文章整体客观严谨的风格下增添一丝文学性。例如:“本章では、台風に関する国際協調についていくつかの枠組みのあることをご説明しました。また、新しい台風観測や台風予測についても私見を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1:155]一句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并列关系,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可以共用一个主语,因此合并为一句,译为:“本章中,我对跟台风相关的几个国际协调框架作出了说明,也就新的台风观测和预测发表了个人看法。”采用“对。。。做出说明”和“就。。。发表看法”两个对仗句式,可以使句子工整、含义明确而又富于语感。
(4)逻辑结构。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可以调整原文逻辑关系,删减重复累赘的部分,使译文更加凝练流畅。例如:“本節では、もっと直接的に、しかも精度よく台風を観測する手段である、航空機による台風観測について述べてみます。”[1:73]译文为:“本节将叙述飞机观测这一能更直接、更高精度地观测台风的手段。”“航空機による台風観測について”是这一句的宾语,翻译时将宾语前置,将前面的定语后移,避免了头重脚轻。另外,长定语中已经有了“台风观测手段”等修饰词,如果将最后一小句译为“飞机下的台风观测”或“通过飞机观测台风”会显得累赘重复,而如果减译为“飞机”则与“手段”不匹配。交际翻译理论下,译者可以保证原文信息准确传达的基础上调整原文的语句或逻辑,译为“飞机观测”可以使句子表达完整而又简洁明了,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性强的科普类科技文本除了具有科技文本严谨专业的整体风格特点,还需要体现出科普文的文学性和引导性,这主要体现在插入语的作用上。因而,翻译插入语时需要兼顾两方面的特点,在语言流畅、逻辑严密的同时让读者一起思考、一同感受,这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交际翻译理论可以应用于插入语的翻译。
在应用交际翻译理论翻译插入语时,首先要注意主语问题,考虑例书的风格特点,在翻译插入语时适当加入了主语,加强了其引导性,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带动读者的思考。其次,交际翻译要求语言地道、简洁明确,因此翻译时要采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表达方法和逻辑顺序,选取恰当的词汇,力争语言流畅、毫无违和。以上是笔者对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科普文中插入语翻译策略的探讨,在实际翻译实践中,译者可根据文本所需灵活变通。
注释
①中澤哲夫.台風予測の最前線[M].成山堂書店,2019.
②王振平.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6(2):36.
③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8-79.
④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4):3.
⑤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1.
参考文献
[1]中澤哲夫.台風予測の最前線[M].成山堂書店,2019.
[2]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4):3-5.
[3]付晶,王跃洪.技术文献翻译研究—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14(4):47-49.
[4]侯影,黄忠廉.科学翻译文学性简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4(4):50-52.
[5]林小芹.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J].中国翻译,1987(1):50-51.
[6]王振平.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6(2):35-38.
[7]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成果,课题编号为2019-R-7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