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贫困”再也看不见了

来源 :廉政瞭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一场丧事让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再次沸腾起来。简单宴席上一道普通的川菜——凉拌牛肉,令彝族村民们赞不绝口:“第一次知道牛肉有这种做法”“以后牛肉就要这么做”……以往,彝族村民们只知道牛肉有一种做法:切成大块的“坨坨肉”,煮熟了吃。
  从“坨坨肉”到凉拌牛肉,饮食变化的背后是近年来彝家村寨精神面貌的蝶变。在以博作村为代表的走上脱貧攻坚快车道的凉山州贫困村,百姓不仅腰包鼓了起来,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丧事新办“有面子”,移风易俗促脱贫
  凉山彝族群众认为,年事已高的老人寿终正寝,应当用一种祝福、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彝族崇尚“厚葬”,认为把丧事办得隆重是孝敬老人的表现。
  “丧事喜办”原本无可厚非,然而,相互攀比的传统思想造成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也成了贫困地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博作村海拔2500米,地貌复杂、自然环境差,在当地有着“三个坝子四片坡,立体气候灾害多”的说法。该村在脱贫之前,有贫困人口479人,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以前村里办丧事经常杀三四十头牛,吃不完就扔掉,太浪费了!”64岁的博作村村民莫色拉黑告诉记者,以畜牧业为生的彝族群众将牛羊视作财富的象征,认为牛羊宰杀得越多,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得知有人办丧事,村民通常会相互问:“这次杀了多少牛羊啊?”在这种习俗下,不少彝族村民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把丧事办得“有面子”。
  如何攻克凉山彝区这些“看不见的贫困”,成为驻村扶贫干部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长期受历史和地理条件等方面因素影响,彝区这种习俗代代相传”,布拖县觉撒乡党委副书记杨永林说,驻村干部与有威望的村民代表一起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对村民从思想上引导、从行动上指导。
  2019年3月,博作村原村支书吉连拉日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女儿外嫁,大儿子吉连也拉负责操办丧事。杨永林组织村第一书记罗洪及村干部组成的吊丧小组按照当地风俗,第一时间送去了“披簪”和十斤白酒,动员他“丧事新办”。
  起初,吉连也拉的家里人都不同意,觉得“太寒酸”。杨永林拍着胸脯向他作出承诺:“你放心,我们帮扶干部来主导安排,绝不让你‘丢面子’。”在干部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吉连也拉放下了心中的包袱。
  宴席当天,驻村干部拉来了桌椅板凳,又从县里请来了厨师。凉拌粉丝、拌折耳根、酸菜豆腐汤、凉拌牛肉、煎鸡蛋……这场丧宴办得简朴但不失隆重,赢得村民的交口称赞。丧宴现场,杨永林在帮忙接待客人的同时,还将1000元的“移风易俗带头奖”交到吉连也拉手中。
  今年给母亲办丧事的阿力子主一开始也不同意新办丧事。5月5日,听闻觉撒乡博作村村民吉火莫打扫去世,布拖县觉撒乡纪委书记潘兴美第一时间带领包村干部及综合帮扶干部赶到他家。“我阿嬷(彝语:妈妈)辛苦了一辈子,也是一个注重传统的人,我还是想按照彝族传统好好给她办一下。”阿力子主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新办丧事不代表不好好办,去年吉连拉日的丧事就是新办的,大家都觉得很好啊……”“一方面不至于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减轻你的负担。你母亲肯定也不愿意你因为办丧事欠了债,日子不好过。”潘兴美和村干部们竭力劝说,直至阿力子主答应将母亲的丧事简办。
  村会计阿力俄黑算了一笔账,这次丧事简办,阿力子主比计划(计划要杀15头牛)少杀了12头牛,光这就省下了5万—7万元的费用。“我开始还害怕被大家说,看到大家都很满意,我才放下心来。亲戚朋友都说办得漂亮,又节约钱,还有面子。”阿力子主说,自己还有几个子女在读书,办丧事节省下来的费用,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完善奖惩制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博作村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不只体现在摒弃陈规陋习,他们的家容家貌、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随机走访了几户博作村的村民,发现他们的院坝、室内都非常干净整洁,已然不见旧时杂物随意堆放、“人畜共居、污水可见”的现象。
  过去,布拖县作为典型的“三区三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之一,而贫困发生率高达46%的博作村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除去客观因素,大多群众把陋习当习惯、把贫穷当常态,缺乏脱贫内生动力,是脱贫奔康路上的“拦路虎”。
  2018年,为了改善博作村人居环境,对口帮扶该村的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投入200余万元,在村里修建了文化坝子、凉亭、运动器械等设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没想到才建好没多久,就有一些村民私自拆卸破坏健身器材,用来做土地围栏。
  杨永林一度觉得很头疼:“村民不知道这是违法违规的,归根到底是教育和意识上的问题。”他意识到,移风易俗光是干部引导还不够,制度规定的完善也必不可少。“我们制定了村规民约,要求每个村民爱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博作村村规民约对操办红白喜事也作出约定:宰杀牛、羊等大牲畜不得超过6头。
  在“震慑”之余,博作村对积极配合移风易俗工作的村民给予鼓励。“现在博作村推行的就是每家每户积分制管理,包括村民的庭院打扫得好不好,厨房里干不干净,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杨永林介绍,“每个季度抽调人入户去检查,连续三次综合评分排第一的,我们会奖励,奖品有洗衣机、电饭锅、电磁炉等。”
  “建立积分制等激励制度就是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主动养成好习惯。”杨永林说,以潘兴美任组长,杨永林任副组长,驻村第一书记罗洪、村支部书记且沙小红、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为成员的博作村移风易俗工作小组制定了“博作村移风易俗综合评分表”,住上好房子、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勤劳致富、子女教育等都被纳入评分考核内容。
  “去年我赢得了一台洗衣机,还受到了组织的表彰。”村民苏子色拉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我每天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不然对不起帮扶干部。”2019年6月,博作村开展了以“倡树新风、感恩奋进、巾帼助脱贫”为主题的表彰活动,对全村共12户包括四好家庭示范户、移风易俗示范户、最美院落称号、遵纪守法家庭等进行了表彰,苏子色拉的家庭是其中之一。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今日的“清洁美”,博作村是凉山贫困地区广大群众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精神面貌改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凉山州各级党政机关在下大决心解决贫困群众住房、教育、增收等现实困难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倡导文明新风。2016年,凉山州委、州政府下发的《关于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的意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实现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如今,讲卫生、讲文明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为,而他们自己也是好习惯、好风气的直接受益者。村民木加莫俄外说:“屋里打扫干净了,娃娃不容易生病,身体也好了。”
  群众思想意识的大幅提升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博作村于2018年12月以全县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通过了四川省贫困村脱贫验收,成功脱贫摘帽,并先后荣获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凉山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凉山州“四好村”、布拖县“移风易俗示范村”等荣誉。同时,驻村工作队被推荐为“四川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也先后多次受到县、州、省级的表彰。
  当前,布拖县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昔日那些“看不见的贫困”已经看不见了。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把人们的心理,思想感情当作自己的重要描写对象之一。托尔斯泰以高度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俄国生活的无与伦比的图画,反映了1861年至1905年俄国历史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托
一、信息在企业走向市场过程中的作用经济改革,使中国市场出现了巨大变化,特别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内外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高新技术取代资源资源及劳动力,依靠高新
日前,中共江西省社会组织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南昌市召开,50名党员代表参加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江西省社会组织委员会委员。
一、信贷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已步入一个崭新阶段,即产权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产权结构急剧变化,国有企业股份化和中小型企业国有民营已成定
近两年来,我市一些企业兑付债券出现了严重危机,到期债券兑付难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话题。回顾近几年企业发行债券的前前后后,其势态可谓发债如山倒,偿债如抽丝。有相当
十几年的农村改革使相当部分的农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许多农民勤劳致富,由脱贫进入了“小康水平”。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随着各地兴办经济开发区对农民承包的土
目前,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系统上上下下,都在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力争使森工企业迅速摆脱两危,走出低谷,赢得振兴.在治危兴林的诸多措施中,我们感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必须从战
近年来我团针对棉花机械整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介绍了阿克苏地区通过精心组织农机化生产,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推广,加强农机安全和市场监管,狠抓农机服务体制创新,促进农机装备更新等措施,全力为三农服务的作法
金杨益天地是上海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重点打造的社区公益服务园区,旨在撬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支点,形成多方协同的社区治理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