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扭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感恩意识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思想品质,也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它既可以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也可以体现在学生、教师、朋友之间。懂得感恩就是懂得做人,了解感恩便是了解了人生。从字面上来讲,感恩就是指将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谊。当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他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意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小学信息技术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以知识、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课堂规划设计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内容薄弱,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对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教材驾驭能力的考验。笔者通过“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一课的教学实施,并结合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学习训练的过程为融入感恩教育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 教材分析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来进行,电子邮件成为互联网使用最频繁的信息交流方式。“豁然开朗——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9课内容。在本课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学会申请免费的邮箱,学会邮件的发送,并以“感恩”为主题深入体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收与回复功能。知道互联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网络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 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已不感兴趣。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大。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文打字基础,能利用浏览器访问网站,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搜索方法和技巧。根据课前调查,学生普遍拥有了电子邮箱,考虑学生基于Internet网发送电子邮件可能会出现拥塞的情况,笔者采用搭建局域网邮件系统方式来完成邮件的接收与回复功能体验,进而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至Internet网络环境中,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知识与技术难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用Web方式接收、回复带附件的邮件。能主动为教师、长辈或同学发送一封电子贺卡邮件。发挥其“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完成接收、回复电子邮件。能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或通过求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环境与资源:局域网环境下“学生电子邮件系统”、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电子教室软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接收与回复普通文本的电子邮件。能利用旧知完成附件的再加工,能接收与回复不同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接收、回复、发送电子邮件的练习,进一步感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网络提供的便利与快捷,体验信息交流的愉悦。能够判断不良信息,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接收并回复普通文本的电子邮件。运用旧知,二次加工具有个性特色的电子贺卡。会发送带有不同文件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难点:运用旧知,二次加工具有个性特色的电子贺卡。会发送带有不同文件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有来自同学的,有来自长辈的,有来自老师的。你一定得到过这样的帮助和关心,是吗?谁想说一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彼此感恩构成了和谐、幸福的社会大家庭。在你得到这些帮助与关心时会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呢?
揭题:向他人表达感谢有多种方式,如邮寄贺卡的方式、手机短信的方式、当面说声“谢谢”等。除了这些表达方式外,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更含蓄、更富有时代感的表达方式——发送电子邮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导入课堂,密切联系知识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帮助他人,为电子感谢卡邮件的使用做好铺垫。通过两种联系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子邮件的优越性。
2.初步体验
任务一:进入邮箱
师:就在上课前,老师已通过电子邮局向每一位同学发送了一封电子感谢卡,你们想看看它吗?不过,要想看到它,你要先知道电子邮局的地址,今天我们的机房就有一个电子邮局,它的地址是172.16.2.200。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在浏览器中输入这个地址。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师机上操作)这是接收邮件的窗口,请认真观察它的界面内容(如图1)。
学生实践操作并回复教师邮件。
设计意图:对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然后从准备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铺路架桥。请一位学生演示,其目的是一方面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看邮箱各模块,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学习要从认真观察开始。通过学生实践练习掌握回复邮件的方法。
3.自主探究
任务二:教师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回复邮件。老师认真观察了刚刚收到的邮件,大多数是不带附件的,我想回复他们并要带有附件,该怎么办呢(如图2)?
学生实践操作:练习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
设计意图:新知不是给予,而是让学生自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的答案记忆会更深刻。经过教师演示及学生练习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并回复带附件邮件的方法,以“感恩”为主题深入体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收与回复功能,知道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网络化的生活。
● 教材分析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来进行,电子邮件成为互联网使用最频繁的信息交流方式。“豁然开朗——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9课内容。在本课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学会申请免费的邮箱,学会邮件的发送,并以“感恩”为主题深入体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收与回复功能。知道互联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网络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 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已不感兴趣。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大。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文打字基础,能利用浏览器访问网站,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搜索方法和技巧。根据课前调查,学生普遍拥有了电子邮箱,考虑学生基于Internet网发送电子邮件可能会出现拥塞的情况,笔者采用搭建局域网邮件系统方式来完成邮件的接收与回复功能体验,进而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至Internet网络环境中,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知识与技术难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用Web方式接收、回复带附件的邮件。能主动为教师、长辈或同学发送一封电子贺卡邮件。发挥其“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完成接收、回复电子邮件。能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或通过求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环境与资源:局域网环境下“学生电子邮件系统”、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电子教室软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接收与回复普通文本的电子邮件。能利用旧知完成附件的再加工,能接收与回复不同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接收、回复、发送电子邮件的练习,进一步感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网络提供的便利与快捷,体验信息交流的愉悦。能够判断不良信息,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接收并回复普通文本的电子邮件。运用旧知,二次加工具有个性特色的电子贺卡。会发送带有不同文件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难点:运用旧知,二次加工具有个性特色的电子贺卡。会发送带有不同文件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有来自同学的,有来自长辈的,有来自老师的。你一定得到过这样的帮助和关心,是吗?谁想说一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彼此感恩构成了和谐、幸福的社会大家庭。在你得到这些帮助与关心时会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呢?
揭题:向他人表达感谢有多种方式,如邮寄贺卡的方式、手机短信的方式、当面说声“谢谢”等。除了这些表达方式外,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更含蓄、更富有时代感的表达方式——发送电子邮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导入课堂,密切联系知识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帮助他人,为电子感谢卡邮件的使用做好铺垫。通过两种联系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子邮件的优越性。
2.初步体验
任务一:进入邮箱
师:就在上课前,老师已通过电子邮局向每一位同学发送了一封电子感谢卡,你们想看看它吗?不过,要想看到它,你要先知道电子邮局的地址,今天我们的机房就有一个电子邮局,它的地址是172.16.2.200。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在浏览器中输入这个地址。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师机上操作)这是接收邮件的窗口,请认真观察它的界面内容(如图1)。
学生实践操作并回复教师邮件。
设计意图:对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然后从准备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铺路架桥。请一位学生演示,其目的是一方面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看邮箱各模块,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学习要从认真观察开始。通过学生实践练习掌握回复邮件的方法。
3.自主探究
任务二:教师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回复邮件。老师认真观察了刚刚收到的邮件,大多数是不带附件的,我想回复他们并要带有附件,该怎么办呢(如图2)?
学生实践操作:练习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
设计意图:新知不是给予,而是让学生自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的答案记忆会更深刻。经过教师演示及学生练习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并回复带附件邮件的方法,以“感恩”为主题深入体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收与回复功能,知道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网络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