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读到过一则故事,是说一个老和尚在去化缘的路上,看到空中有只鹞鹰正翻着跟头追捕一只小麻雀。眼看麻雀就要落入鹰爪,不想一阵风刮过来,把老和尚的袍袖刮了起来,小麻雀情急之中一头钻进了袍袖,鹞鹰见状,只好飞走了。哪知老和尚见鹞鹰一走,却赶紧攥紧了袖口,并且小心地掏出麻雀,口中还得意地念念有词:“哈哈,真是我佛慈悲,老衲好长时间都没有尝到荤腥了,这是多么香的一块肉啊……阿弥陀佛!”正念叨着,老和尚脚下一个趔趄,手一松,小麻雀乘机一抖翅飞走了。老和尚无奈,只好眼睁睁看着麻雀飞远,然后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又放了一回生!”
这是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尤其是老和尚的憨直和狡黠,简直让人喷饭。但其中的寓意也很深刻,有点阿Q 精神,好像又有些“机会主义者”的心态和嘴脸。记得我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一位好友正处在一个十分敏感的婚恋苦恼期,于是我用这个故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但是,这个故事的出处我却记不得了。最近,不经意间忽而又回忆起了这则故事,我觉得它的寓意决不止于用来解决婚恋的苦恼。如果把它当做一则“定理”或者“运算公式”,说不定许多事情都可以带入其中,并会收到奇效。
比如某贪,曾以“廉洁”的政声年年被评为先进,被树为典型,并且很快迁升要职,但他落马也快,最终还是栽倒了金钱面前,受到法律的制裁。事后有人调查他的履历得知,说此贪在当先进当典型期间,所走过的地方(单位、部门)都是穷衙门,他的问题都是出在升任要职之后……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他出事是在任要职之后,但我认为,此公在穷衙门当先进典型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个贪官的雏形了。或者说他从来就是一个欲壑难填的人,只是那个时侯,并无“小麻雀”飞来罢了。
以上说的还只是一个在“小麻雀”面前现原形的例子,“小麻雀”一来,“素和尚”马上变成“荤和尚”,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真是比比皆是。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早就料到自己得不到或者暂时得不到那个诱人的“小麻雀”,于是佛号高颂,好像自己从来就是一个喜欢放生的“素和尚”。需要說明的是,得不到并不就证明他不想得到。他之所以要念阿弥陀佛,也不光是权宜之计,因为一来确实可以借机标榜和显摆一下自己;二来还可以诱骗那些需要保护的“小麻雀”快快飞来;其三或者还能用作对付别人的一种武器。尽管他看到别人手里的“小麻雀”,其实却也艳羡得很。只是有一点,这种人特别善于伪装,在他抓住那只“小麻雀”之前,人们是很难识别他的。不过,“荤和尚”毕竟不是“素和尚”,只要“小麻雀”一到手,他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像这种人如果从政,那么在他上台之前准保是“民主派”,可一上台则最容易变成“专制”和“独裁”。如果做朋友,那么这种人也只是处处为自己做打算,“事成则相随,事败则相诋”一定是这种人的行径。这种人还因其脸谱众多,而且又总是善于变化,像“能伸能屈”、“人在屋檐下”之类的格言俗语,往往也会成为他们在不得意时“蓄志”,在“发迹”时翻脸的人生信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这种人往往会被称做“伪君子”。在鲜活生动的汉语言中,有一句相近的熟语叫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描绘的大概就是这种人在“失意”(“小麻雀”飞来之前,或飞走之后)时的心态或言行。
或许,也可能会有人出来解释,说如果不是这只该死的“小麻雀”飞来飞去地诱人,又何至于让人言不由衷地念佛?
话当然不能这么说,因为“小麻雀”的存在总是事实,至于它到底是不是“我佛慈悲”赐予的一块香香的肉,还是特意提供(说“考验”也可以)给您,为您一心向善而由您放生的一个“可证之果”?这当然还是取决于“责任人”的表现的。
(何澜波摘自《大众阅读报》)
这是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尤其是老和尚的憨直和狡黠,简直让人喷饭。但其中的寓意也很深刻,有点阿Q 精神,好像又有些“机会主义者”的心态和嘴脸。记得我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一位好友正处在一个十分敏感的婚恋苦恼期,于是我用这个故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但是,这个故事的出处我却记不得了。最近,不经意间忽而又回忆起了这则故事,我觉得它的寓意决不止于用来解决婚恋的苦恼。如果把它当做一则“定理”或者“运算公式”,说不定许多事情都可以带入其中,并会收到奇效。
比如某贪,曾以“廉洁”的政声年年被评为先进,被树为典型,并且很快迁升要职,但他落马也快,最终还是栽倒了金钱面前,受到法律的制裁。事后有人调查他的履历得知,说此贪在当先进当典型期间,所走过的地方(单位、部门)都是穷衙门,他的问题都是出在升任要职之后……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他出事是在任要职之后,但我认为,此公在穷衙门当先进典型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个贪官的雏形了。或者说他从来就是一个欲壑难填的人,只是那个时侯,并无“小麻雀”飞来罢了。
以上说的还只是一个在“小麻雀”面前现原形的例子,“小麻雀”一来,“素和尚”马上变成“荤和尚”,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真是比比皆是。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早就料到自己得不到或者暂时得不到那个诱人的“小麻雀”,于是佛号高颂,好像自己从来就是一个喜欢放生的“素和尚”。需要說明的是,得不到并不就证明他不想得到。他之所以要念阿弥陀佛,也不光是权宜之计,因为一来确实可以借机标榜和显摆一下自己;二来还可以诱骗那些需要保护的“小麻雀”快快飞来;其三或者还能用作对付别人的一种武器。尽管他看到别人手里的“小麻雀”,其实却也艳羡得很。只是有一点,这种人特别善于伪装,在他抓住那只“小麻雀”之前,人们是很难识别他的。不过,“荤和尚”毕竟不是“素和尚”,只要“小麻雀”一到手,他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像这种人如果从政,那么在他上台之前准保是“民主派”,可一上台则最容易变成“专制”和“独裁”。如果做朋友,那么这种人也只是处处为自己做打算,“事成则相随,事败则相诋”一定是这种人的行径。这种人还因其脸谱众多,而且又总是善于变化,像“能伸能屈”、“人在屋檐下”之类的格言俗语,往往也会成为他们在不得意时“蓄志”,在“发迹”时翻脸的人生信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这种人往往会被称做“伪君子”。在鲜活生动的汉语言中,有一句相近的熟语叫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描绘的大概就是这种人在“失意”(“小麻雀”飞来之前,或飞走之后)时的心态或言行。
或许,也可能会有人出来解释,说如果不是这只该死的“小麻雀”飞来飞去地诱人,又何至于让人言不由衷地念佛?
话当然不能这么说,因为“小麻雀”的存在总是事实,至于它到底是不是“我佛慈悲”赐予的一块香香的肉,还是特意提供(说“考验”也可以)给您,为您一心向善而由您放生的一个“可证之果”?这当然还是取决于“责任人”的表现的。
(何澜波摘自《大众阅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