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需求出发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qu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习作起步”课程是借助习作资源——绘本,挖掘并运用其习作上的价值,遵循苏教版教材习作自身的独特逻辑系统,对习作教材进行适度重组,以三年级学生为受众而开发的习作课程,从儿童自我需求这一原点出发,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得以真正地构建课程。以期引领儿童在绘本习作起步中融入“自我”、倾诉“自我”、观察“自我”,让儿童的习作尽显“鲜活的”“个性的”“我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绘本习作起步课程自我需求
  绘本的阅读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将五彩的习作资源——绘本引入苏教版习作教材,儿童习作起步路程将处于一种开放的构建状态,不断召唤儿童的生活,从自我出发。潘新和教授说:“习作之途,想学就好。”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使命是让每一个儿童热爱习作,乐于表达,笔者试图建构“绘本习作起步”课程,希望借助这样的课程使儿童在习作学步阶段走得更主动,迈得更轻松。
  一、 绘本习作起步课程的建构
  (一) 点的溯源:生成动力
  传统指导课,儿童习作因任务而作,为考试而写,难以有效激发儿童“乐于表达”。
  儿童习作要遵循的心理规律是什么?激发自我需求。有了这样的需求,儿童写有动力,才能唤醒儿童激越向上的潜能,为自我需求而写,这是习作原点的回归。
  1. 激发读者需求。读者就是那些想了解你的人,他们读了你的习作,要好像见到了你习作的内容:描写人物,要好像见到这个人;描写景物,要想欣赏你看到的景,你要让他们如临其境……有了这样的需求,起步的儿童自然会写有动力:我写的都是读者要听、要看的吗?这句话能不能让读者看懂?在每次习作前,都借助鲜活的绘本情境告诉孩子,本次习作因何发生,为谁表达,将一个具体的读者推到孩子面前。这个读者是真实可感的,是如影随形的倾听者和应答者。
  2. 激发作者需求。作者是通过文字表情达意,与别人进行交流的人。根据读者的需求,考虑自己应该选择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需要具体写。面对不同的读者对象,作者写的内容与方法也会有所变化。考虑内容与写法,这就是习作中的作者意识。有了作者意识的孩子就是身临其境的言语诉求者。
  3. 满足交往需求。习作教学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联系,让彼此呼应,使真正的习作随之发生。习作成了一种真实的交往需求。美好的瞬间、难忘的故事、特殊的记忆、独特的感受,都可以诉诸文字,和别人对话、交流,这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要,是鲜明的自我需求。
  4. 满足画面需求。面对色彩斑斓的图片,孩子的眼睛是那么闪亮,对图画的反应是出奇的灵敏,他们喜欢在图画中探寻,充满渴求。这就是儿童从视觉到心灵的画面需求。此时,让孩子们看绘本,不仅能让他们的视觉器官和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在视觉的触动下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和生命哲理,悄悄地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载体。
  潘新和教授认为,言语动力缺失是根本性缺失。在自我需求意识形成中习作动力亦已生成。
  (二) 线的律动:拓宽空间
  绘本习作起步课程旨在寻找与现行教材习作训练主题相匹配的绘本,努力编印一份与教材主题相切合的绘本习作起步训练序列,用“读写互补”的方式,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习作教材中的单元教学这根单线更有律动感,进而让绘本习作起步课程成为一种简单、易操作的语文课程样态。
  (三) 面的拓展,形成立体的习作空间
  经典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是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阅读的,我们的绘本习作课程,在自我需求的统整下,联姻绘本,习作教材被重新“打包”,智慧地捕捉绘本当中可以进行“读写互补”的因子,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心智特征和读写基础,划分成连贯有序的训练点,点点相连,由三年级延伸开去,逐渐在四、五、六年级尝试教学,最后交汇成一个整体的训练“面”。这样,一方面拓展习作容量,同时提高习作训练的质量和厚度,为儿童创造一个立体的习作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点点落实,层层递进,为儿童的整个习作过程搭建有效的阶梯。
  二、 绘本习作起步课程的实施:从自我需求出发
  (一) 一个切点:融入“自我”
  【我们读】《小老鼠的漫长一夜》
  讲述前先角色体验:睡不着的夜晚,你会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对爸妈提些什么要求?爸妈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静静回忆后老师开始讲述,尽量慢些翻动画面,慢到孩子可以一边听,一边回味,甚至试着讲到精彩与转折处,让孩子猜。
  慢慢地,那只怎么也睡不着的小老鼠,他的害怕、哭泣、赖皮栩栩如生,一如那些胆小的孩子。而大老鼠那熟悉的鼾声,温暖的被窝,关切的语气,永远是怕黑孩子最温馨的港湾。“那……我能不能到你的床上去睡呢?”这是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的孩子的恳求,孩子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融入了自我,为“小老鼠”,也为自己的胆小、怕黑会心一笑。
  【我们写】三上习作《把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会心一笑之余引导孩子:“你们从小老鼠漫长的一夜中知道它们的心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想法,你的心事是什么?遇到什么事又会如何想呢?”孩子们写道——
  我最害怕那小药丸子,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无论是长的还是圆的,都怕。昨天吃的就是最难咽下去的长药丸。刚开始,小药丸一直在我嘴里打圈圈,一直不愿到我肚子里,嘴里越来越苦,一下子药丸全被吐了出来。妈妈又拿出一颗,这回我左手拿药丸,右手拿水杯,先把药丸放在舌根上,然后猛地喝一口水,头一仰,只听“咕咚”一声,小药丸终于游到肚子里了。
  【我思】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这类画面简约、故事性强,以情节变化取胜的绘本,尤为适合老师在班级讲述,“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日本松居直)   讲述中,对孩子们而言,《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已不仅是“小老鼠的故事”,他们在故事中建构了自己的意义,融入自己,读到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用真实的、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热爱的生活,在文字游戏中实现“鲜活的”我的建构。
  (二) 一片场域:倾诉“自我”
  【我们读】《别让鸽子开巴士》
  孩子整体感知故事后,引导他们仔细观察鸽子、看车人的行为、动作、神态,调动孩子各自的生活经验,注意图中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揣摩他们在说什么、想什么,让平面的、静止的画面在孩子心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接着同桌进行互动表演。
  儿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把鸽子的俏皮、要强的小性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扮演看车者则体验着各种方式的“拒绝”。
  孩子们完全浸在其中,以当时的体验和感受来思考问题。
  【我们写】苏教版三下《习作4》要求儿童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次习作的关键是要找到引起儿童兴趣的对话内容,为孩子创设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交往场。
  在本次习作的教学中,先利用例文让儿童掌握写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后将绘本《别让鸽子开巴士》引入。孩子们完全浸在其中后,指导孩子写,孩子们给角色配上的语言,极富童趣——因为,这就是他们想经历的,或者曾经经历的。
  鸽子见我在看车,彬彬有礼地问:“我能开这辆巴士吗?”
  “不行!”我摆摆手说。
  鸽子恳求道:“求求你了!”
  “不行!”我斩钉截铁地说。
  “我保证,我会非常小心的啦!”这只鸽子死缠烂打地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把巴士弄坏!”
  “不——行!绝对不行!”我故意拖长声音,告诉鸽子没有商量的余地。
  “嘟嘟——”鸽子煞有其事地为我表演它的“高超车技”,“看,我多会开巴士啊!”
  “不行,不行!别在我面前炫耀!”
  鸽子见状,心生一计,它想博得我的同情,垂头丧气地说:“我连开巴士都不行,我真是没用!”
  “不行啦!”我的铁石心肠可不会被鸽子的可怜样打动分毫。
  “不如我们来玩‘开巴士’游戏吧!”鸽子还想拉我下水,盛情地邀请我和它一起开车。
  我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我才不上当呢!”
  【我思】说真心话,不说套话,以真情打动人这是一篇好习作必备的特点,也是衡量一篇习作是否有价值的底线。在三年级儿童习作起步阶段,我们借助绘本,给孩子们读文字,看图画,扮演角色,帮助我们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真实、安全而又温暖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中,孩子的感官苏醒,四肢舒展,蓄积的情感终化为语言动力。
  孩子们在《别让鸽子开巴士》场域中,“鸽子”一心开巴士,“看车人”不停劝说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演练内心冲突的过程,表演的过程是强化心理感受的过程,儿童步入积极的阅读境域,体验思维的活力,流连于文字的神韵之中。
  绘本故事成了一个好的习作场域,在轻松平等的境域氛围中,孩子放飞心灵,不吐不快,用“我口诉我情,我手写我心”展现“个性的我”。
  (三) 一个核心:观察“自我”
  【我们读】《爷爷一定有办法》
  课前发一张发现单,走进秋天的大自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课伊始,出示一张蓝色图片(绘本中的一条毯子):“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各抒己见)
  今天这个故事中图画也会说话呦!原来这是一块普通的布料,爷爷正用它为刚出生的孙子约瑟缝制一条奇妙的毯子……
  这是约瑟的家。爸妈住楼上,爸爸是鞋匠。爷爷奶奶住楼下,爷爷是干什么的呢?仔细看图画是会说话的呦!带着孩子一页一页地看着,图画不慌不忙地显示着文字交代与没交代的细节,文字又推动孩子细致观察图画,和孩子一起找图画里隐藏的秘密。
  最终和孩子们一起讲完,孩子们知道图片是会说话的,被少化的文字是可以丰满的,利用绘本图文交融,调动儿童的经验,激发儿童观察、想象和语言潜能,鼓励儿童自主表达,生成绘本新的“第三种故事”,在“第三种故事”中再次观察体验捕捉物象的特征,发现有趣的细节。
  【我们写】习作《观察秋天》
  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儿童获得了观察灵感,孩子们拿出观察记录单交流时观察的欲望与需求再次被激发,引导孩子,再次观察时体验到秋天美,及时用文字记录:
  秋姑娘来了,吹黄了银杏树的叶子。我走在金色大道上,踩着银杏树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踩在柔软的地毯上。我捡了一片,只见纸扇子一样的银杏叶边有点卷,黄黄的,中间还有点绿。一阵风吹来,银杏叶很像黄蝴蝶在空中飞舞,还像金色的小扇落在地上。向远处望去,路两边的银杏树你抱着我,我抱着你,连成金黄的一片,难怪叫黄金大道,难怪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在这儿拍照。
  【我思】2011版“课标”提出第一学段“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的世界”,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可见中年级的观察训练在整个小学习作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现行的苏教版习作教材中,很多习作训练也都指向观察要求,努力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在三年级起步阶段是个重要的训练目标,于是将“培养观察力”作为三年级起点的核心旨归。
  翻开绘本,引领孩子知道图画是会说话的;引领孩子知道无论是作者还是绘本中的角色,他们的观察是有自我的;引领孩子深入观察,学习在图画中捕捉细节,进行指向、猜测、想象、求证,渗透有顺序观察、比较观察、不同角度观察、观察时展开联想使“被少化了的语言”丰满起来。孩子在绘本中无痕地进行梯度式的观察训练,从单维到多维,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到整体。将“有为”观察核心目标隐藏在“无为”情境中,引领孩子逐步学会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静物、人物,与喜爱的小动物亲密接触,充满灵性地去捕捉自然、生活、自己眼中新奇独特的习作素材,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路上,逐渐亮出一个真实、独立、完整的“我”。
  苏教版教材习作有着自身独特逻辑系统,汇聚着编者的教学意图,绘本的加盟,努力弥补教材中的短板效应,让教材习作“从自我需求出发”多了一条路径,“点的溯源”指向“为什么写”,“线的律动”“面的拓展”指向“写什么”“教什么”,“融入自我”“倾诉自我”“观察自我”指向“如何教”。基于教材习作教学的“绘本习作起步”基本框架体系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己的一种需求,是儿童自我生活的一种真实再现,是儿童自我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儿童心中真我之泉汩汩流出,这样的习作教学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当然还有更多路径等待我们挖掘。
  【参考文献】
  [1]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8.
  [3] 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4]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 朱萍.绘本:儿童习作创造力的摆渡船[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5).
  [6] 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幼儿园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我们在设计幼儿园的诗歌教学中的首要事情是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在诗歌内容的学习中形式要多样化,鼓励幼儿在学会诗歌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标记进行诗歌朗诵,鼓励幼儿一起合作演绎诗歌朗诵,体验诗歌朗诵的精彩。  【关键词】幼儿园诗歌朗诵标记运用合作演绎  诗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为常见,诗歌语言通俗凝练,形象性强,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的形式下,如何设计、开发制作微课是目前教育科研前沿问题。本文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为例,探究了微课的设计、开发制作等问题。  【关键词】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微课开发制作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和高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微课”“微学习”“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慕课”等概念广为人知,它
期刊
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一份;思路之二是求出前项、后项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即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解答。因此,本节课注意勾连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自主探究,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以此形成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所需要的数学技能。解答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时,紧紧抓住“把谁分配”和“按怎样的比分配”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解答时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但未必能习得智慧,也就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第一课时只是得到一些词语与课文内容的知识积累,没能加以运用,不能完全架构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课着力凸显第一课时特点,以词串为纽带贯穿全课教学,从积累到运用,构筑词语教学立体网络,为学生第二课时学习作铺垫。  【教学目标】  1. 读
期刊
【摘要】现代“熊孩子”教育之难前所未有,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溺爱,养成了不少恶习。更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心中也是只有自我,没有他人。转变他们,一需要爱心,二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从现代教育家李镇西的后进生教育故事中,静心品读,我品出了不少适合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策略:充分了解是教育的基础,择机而动、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是教育的主要策略,追求自管是教育成效的最大保障。  【关
期刊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思想、价值、信念、态度以及知识技能和教学行为方式随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为催生教师不断“拔节”,学校积极搭建多维平台,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优质环境和条件,以达到激活潜能、迸发激情、生长智慧、提升品质、促进成长的目的,进而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文化引领打造团队变革形式自主发展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创建于2010年,
期刊
【摘要】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的主观与情感的需求而存在的。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表达情感、提升生活的质量,直指人性的发展。儿童阶段是培养人性之美、健全人格之美的关键阶段。新常态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艺术教育,应当理念先行、立德树人、彰显个性、特色鲜明。  【关键词】艺术教育新常态学校管理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艺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平面几何里“根心定理”原理,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训练这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的三条根轴,两两相交,必汇于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活起来,让训练实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升起来,语文课堂才具有持久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根心定理语文教学小学  在平面几何里,有条非常著名的定理——根心定理: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三条根轴,则必有下列
期刊
【摘要】传统的概念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本文中笔者随着课改的步伐,以《负数的认识》一课为契机,寻求概念课堂的高效、高能。笔者从探、究两个过程阐述了从备课到上课的经历和过程,呈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精彩与失败,由此展开对概念教学的新思考。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精致  【探:回归本源,溯古论今】  研读一:教材地位——承上启下  “负数的认识”一课是人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
期刊
【摘要】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已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学习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讲,恰恰是一种方法的指导、方向的指引,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几篇课文为例,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方向的指引,让他们在古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