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尤金 · 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jh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尤金 ·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大师,开启了美国戏剧历史的新纪元,创作极广,作品颇丰,广泛涉及社会、人生、人性、心理世界等各个领域,使用的艺术手法极为丰富,从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到象征主义,很难用一个单一的名词概括他生命力蓬勃的创作生涯,他的戏剧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禺所生活的现代中国社会正值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思想大动荡、大整合时期,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很容易被奥尼尔吸引并对其进行借鉴吸收。本文将从悲剧观念、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浅谈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注意到曹禺对奥尼尔的借鉴并非照搬照抄,而是基于本土化的成功创造性运用。
  【关键词】 奥尼尔;曹禺;影响;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39-04
  一、导论
  戏剧又称话剧或现代戏剧,是来源于西方的舶来品,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因此中国剧作家很容易受到外国剧作家的影响。尽管现代话剧的起步并不晚,而且在初期探索阶段也确实收获不少,但客观来说,话剧艺术长久以来并没有在中国受众群体中产生可以媲美诗歌、小说的影响,似乎不如诗文小说的接受度高。这种局面直到曹禺剧作问世才得以改变。
  尤金 · 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以悲剧见长,悲剧数量极多,毕生所著的50部戏剧里只有一部喜剧,其余无一例外都是悲剧。在毕生的创作历程中,他一直都广泛从古往今来各种文艺思潮中汲取营养,广泛学习各家流派并付诸戏剧创作的实践。因此很难将他的创作划入某一风格或流派。直到奥尼尔的出现,美国才具有了可以屹立于世界话剧之林水平的严肃戏剧,美国戏剧才进入成熟的时代,因而奥尼尔被看作美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由沈雁冰译介进入中国文化界,影响了一大批现代作家,其中就包括曹禺。
  曹禺(1910—1997)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幼年失恃,父亲又是刻板严肃的封建家主,家庭生活相当郁闷。曹禺从小热爱戏剧,并在以后的求学生涯里广泛阅读了西方戏剧著作。对曹禺产生影响的西方作家连起来几乎可以算得上一部西方戏剧史:上至古希腊悲剧、中世纪莎士比亚戏剧,下至现代剧作家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虽然曹禺一生创作作品的数量比起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而言确实不多,但每一部戏剧都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四部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现代文学史上举重若轻,每一部拿出来都是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曹禺成就了现代中国话剧,也把自己的精神气质熔铸进了作品里。
  二、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一)悲剧观念
  1.“天问”: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念的继承
  “在悲剧观形成的过程中,曹禺与奥尼尔都曾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他们的代表剧作中弥漫着浓厚的古希腊悲剧的精神气息。”其中命运观念的继承表现得淋漓尽致。
  奥尼尔很重视对戏剧传统的继承,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母题在他身上得以延续。他认为宇宙间有一双无形大手,冥冥之中操纵着人的命运,把人推向成功或失败。
  独幕剧《东航卡迪夫》中的主人公扬克,一直渴望着回到陆地,再也不要闻到海水的味道,但最终却偏偏死在海上。《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与莱维妮亚以为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但终究斗不过那“神秘的力量”。“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性是:只要人们有所追求,有所指望。就会以失败而告终,或以死亡结束自己的生命。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故意与人作对,奥尼尔甚至把这种难以冠名的力量直接叫做‘生活’。”
  在曹禺的戏剧创作中,同样可以看见如同奥尼尔一样对个体命运的思考。曹禺在《雷雨 · 序》中说自己说不清《雷雨》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受神鬼的推动还是某种难以捉摸的类似命运的神秘力量。也许有一个神秘的主宰来管辖整个故事,剧中人只有服从而已。“在曹禺的家庭戏剧创作中,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它操纵着人物的命运,左右着人物的行为,使剧中的人物不得不按照它的旨意行动,使剧本的结局笼罩着一层命定的色彩。”如在《雷雨》中,剧中的人物都豁出命地与命运抗争,但奈何“过去及现在”,命运的遗传与既定的环境早就决定了个人的结局,命运无法更改。
  2.“人问”:关注现实
  奥尼尔认为悲剧应该立足于生活,描写生活但又需有所超越以便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他认为人应该认识到自身背后的东西。在奥尼尔看来,美国社会的清教性格缺乏精神价值,物欲横流,精神贫瘠而空虚,所以在他的戏剧中对美国的物质主义进行了深广的批判。如《毛猿》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工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无立锥之地的心酸处境,是作者对高度物质化的美国社会的控诉与声讨。
  由于极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和长久以来儒家本位的“文以载道”实用主义“为人生”的思想,加上受到以奥尼尔为代表的西方有现实主义思想的剧作家的影响,曹禺也对社会现实予以了充分关注。曹禺曾说自己是很熟悉作品里的人与事的,所写的不过就是生活中经历的那些人,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想所闻。曹禺不满足于中国传统戏曲虚假的“大团圆”式結局,不认为戏剧只是生活理想化的再现,而应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芸芸众生相。《雷雨》讲述了近代中国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溃的悲剧故事,《日出》展示了受中国都市中上层与下层社会的横剖面。
  (二)主题
  1.不和谐的家庭
  奥尼尔所处的美国社会充斥着迷惘、颓废的情绪,“青年一代的观念、态度、信仰方面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在他们眼中家庭藏污纳垢般滋漫着旧传统,是批评和揭露的对象。而奥尼尔自己恰恰有一段沉痛的童年记忆,不和谐的家庭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在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奥尼尔的家庭剧数量颇多,而且往往是不和谐的家庭悲剧,“唯一的一部喜剧是《啊,荒野》。这部明朗、乐观、充满了家庭温暖的喜剧,被他称为是‘对不曾有过的少年生活的憧憬’。”《天边外》是一部全方面展示家庭关系失和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中夫妻之间互相漠视,互相敌对甚至背叛谋杀;《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基于自己的家庭而创作的具有自传性的剧本。   曹禺对奥尼尔家庭主题的借鉴同样也有时代与个人双重因素。时值“五四”启蒙思潮,提倡自由民主,对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提出挑战,封建家庭体系开始动摇,不再坚如磐石,许多潜在的问题相继破冰而出。对传统家庭的审视与批判,“出走”主题日渐走俏都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巧的是,曹禺同样也有着压抑痛苦的家庭生活,他曾坦言《雷雨》里的那个冷漠无趣的封建家长周朴园就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雷雨》里一共就出现了两个家庭,这两个家庭还都是不和谐的。周家是近代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宛如狭笼,在这里,人的生机与欲望被压抑,一切合乎人性的要求都被封建礼教扼杀了。而鲁贵与侍萍组建的下层人民的小家庭也毫无温暖可言,更多是丈夫对妻子的颐指气使,互相敌对。
  2.两性冲突
  劳逊认为:奥尼尔总是在两性之间展开故事情节,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和对立酿成了惨淡的悲剧故事。两性之间往往是冲突、对立的关系,剧中的人物正是在这种两性冲突中才得以确立性格逻辑,实现自身的存在。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年轻美丽的爱碧憎恶老态龙钟的农庄主,因为图他的遗产而嫁给他。在爱碧以后母的身份入住农庄后,与老头年轻俊朗的儿子伊本互相吸引,两人相爱并且有了孩子。此时醉心于爱情的爱碧改变了继承遗产的初衷,但伊本认为爱碧接近他只是为了利用他得到农庄而已。疯狂的爱碧亲手杀死他们刚出世不久的孩子以向伊本澄清自己的心意。两性的冲突贯穿了整个剧本并推动情节深入发展。
  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几乎与每一个异性之间都有冲突。繁漪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周朴园,认为他根本不是温柔宽厚可以托付的丈夫,而仅仅是周冲的父亲,她对这个闷杀了自己活力与生机的封建家长满是仇视与愤恨。她曾认为周萍是生命里的一束光,在黑暗逼仄的家的囚笼里带来希望,但周萍在引诱她占有她之后却抛弃了她,让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她很爱儿子周冲,愿意为了周冲不在父亲面前为难而喝药,但周冲的存在对她而言又是一种提醒,提醒她周冲是周朴园的儿子,她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是她想摆脱而不得的身份。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曹禺创作日臻成熟,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后期受奥尼尔的影响逐步减少,渐渐跳出了窠臼。
  (三)情节
  奥尼尔的剧作明显受到古希腊戏剧观念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大量出现恋母、仇父和乱伦等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而这些情节甚至还集中出现在一个剧本中,如《榆树下的欲望》,这样一来就带有明显“佳构剧”的特征。除了这种异常情节之外,还承袭了两个男人与一个女子相爱而走向毁灭的叙事结构如《天边外》。而曹禺的剧作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情节,不难窥得其中的继承关系。
  《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有着恋母情结,爱碧察觉到了这点并且以此成功引诱了伊本,对于伊本而言爱碧既像是爱人又像是母亲。可能与恋母情结有关,伊本同时又非常仇视自己的父亲,坚持认为是父亲抢了本该属于他母亲的田产。伊本与爱碧本是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却衍生出了爱情,甚至还怀上了孩子,是彻彻底底的乱伦。
  《雷雨》中周萍与繁漪的关系酷似伊本与爱碧。周萍年幼时出身卑贱的生母被赶走,周家诓骗周萍说是母亲难产而死,不管怎样周萍从小是没有来自母亲的关爱的,而严厉冷漠的父亲不能弥补温暖母爱的缺失,只会将这份缺失无限放大成周萍潜在的恋母情结。由此,周萍引诱了后母繁漪,使繁漪沦为“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凄惨境地。同时《雷雨》与《天边外》的情节结构十分相似,都是二男一女的三角恋叙事模式:兄弟俩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
  (四)坚强却悲惨的女性形象
  曹禺是很敬佩奥尼尔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才华的,他认为奥尼尔对人物的刻画精细又深刻。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也都带着点奥尼尔式的热情与疯狂。例如《日出》中的陈白露,她是受过教育的新式女子,渴望自主掌握命运,通过出走来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希望在狭小家庭以外的世界里找寻自由,却不想沉沦在了交际花的生活中,纸醉金迷,浑浑噩噩,最终落了个自杀的下场,慘淡收尾。
  这些女性形象中,母亲形象更为引人注目。波伏娃认为女性是在后天社会中被迫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就是被男人们所要求的一副仁爱敦厚的圣母面孔。“人类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形成以来,母性一直是‘他者’,必须‘根据本者男性选择的行为方式来定义自己’。”母亲的形象在父权社会里被审视、打量、臆测,男人理所当然地给母亲贴上“贤良淑德”的标签。而在奥尼尔的戏剧中,母亲一反传统温柔敦厚的形象,而是以颠覆性的“坏母亲”形象呈现。她们大都冷漠自私,个性阴鸷,充满欲望又追求个性与自由。在男权的长久压抑下,爆发出一种冲破一切寻求新生的勇气。在曹禺的剧作中,温柔贤惠的母亲被抛出神龛,取而代之的是高扬五四精神追求个性与解放的具有雷雨精神的母亲形象。繁漪简直是克里斯蒂和爱碧的结合体。繁漪为了摆脱狭笼般能闷死人家庭的生活,不惜冒着乱伦的风险寻求她生命中的爱情之光,甚至最后葬送了儿子的性命,自己也疯疯癫癫的,光景惨淡。
  (五)表现手法
  表现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股支流,强调描写人物的主观心灵世界,挖掘人性,揭露人的本质,一反传统现实主义,用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异化了的现实世界。奥尼尔时值现代主义思潮风行之际,受到其不小的影响并创作了表现主义戏剧《毛猿》《琼斯皇》。而曹禺对奥尼尔表现手法的借鉴集中表现为对表现主义手法的借鉴。
  1.象征
  奥尼尔的戏剧中有十分丰富的意象群。戏剧评论家彼格斯比认为,可以把奥尼尔的悲剧里的主导意象概括为:牢笼和陷阱。在奥尼尔的剧作中,现实生活如同一网牢笼,而本该是合情合理的顺乎人性的理想与追求却如同陷阱,人被囚禁其中不得出,得不到幸福,个性被闷杀,任何追求幸福美好的行为最终会被命运反扑,带来更深切的痛苦与毁灭。《琼斯皇》中琼斯被困在黑森林中不得出,这里的黑森林既是牢笼又是陷阱,琼斯越是渴望走出森林,道路越是狭窄,灯光越是昏暗,走得衣不蔽体筋疲力尽却落了个回到原点被人击毙的结果。   曹禺剧中的“狭的笼”与奥尼尔剧中束缚人的肉体与精神的“铁笼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曹禺在《雷雨》的序中说:“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雷雨》中的客厅,《日出》中大旅店华丽的休息室,《北京人》中的曾家舊宅,它们如同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悲悼》等剧中的用石头或大理石建造的房子一样,成为囚禁人性的牢笼。”
  2.幻象
  表现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人物心理外化,不使用对话、对白、自白而用动作来实现这一目的,使人物心理以具象可感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见人物的内心世界。
  《琼斯呈》这场戏一共七场,出现了幻象的场景高达六幕,“每场的情景都不同,充分表现了琼斯在听到鼓声后产生的恐惧、悔恨和怨恨的心情,令读者和观众感同身受。”这些幻想不仅是琼斯紧张惊怖心理的外化,同时为观众展示了琼斯的种种悲惨遭遇,既是琼斯个人的不幸,也是整个黑人民族的苦难史,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性格合乎逻辑。
  曹禺的《原野》作为一部反映农村阶级矛盾的现实主义剧作,在第三幕中集中使用了幻象手法。舞台上先后出现了复仇的焦大星、焦母幻象,仇虎监狱服役幻象和阎王殿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幻象,推动人物感情的变化,也深化了剧作的主旨。“《原野》中这一系列幻象的运用,与《琼斯》太相似了,都是外化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让读者和观众理解其内心的痛苦。”
  3.音效
  音响效果指的是戏剧舞台上为搭配戏剧演出而设计的音效。音响的设计是有讲究的,要依据剧本情节和整个环境氛围专门设计,以求艺术性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声音,从听觉的角度辅助戏剧表演,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心理,增强艺术感染力。
  贯穿《琼斯皇》始终的鼓声是舞台音效运用的典范。当土著人开始追捕琼斯,鼓声也随即开始。鼓声的轻重缓急暗示着追击步伐的快慢,与琼斯的心理压力息息相关。到最后鼓声越来越快,反映了琼斯逃亡中的惊恐心理。越来越快的鼓声和琼斯越来越快的心跳声两相映衬。除了鼓声之外还运用了枪声,烘托紧张阴森的气氛,同时预示着戏剧冲突高潮的到来。
  曹禺在《原野》中也运用了类似的音响效果。曹禺在《原野》附记里说:“写第三幕……一个是鼓声,一个是有两景用放枪的尾,我采取了欧尼尔氏在《琼斯皇帝》所用的。”不同于奥尼尔略显单调的鼓声和枪声,曹禺创造性地以磐、铃、木鱼声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音响为主,呈现了既凶残又善良的仇虎在原野逃亡途中的心路历程。
  4.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在戏剧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手法在莎士比亚笔下熠熠生辉。在奥尼尔的手中,旧瓶装新酒,焕发出新的活力。曹禺在戏剧中也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手法。
  《琼斯皇》中,琼斯疲于奔命,在极度恐惧之下出现了幻觉,于是开始自言自语,戏本中就呈现了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在《原野》中,仇虎出现了幻觉后也会喃喃自语,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理变化,可贵的是曹禺没有简单照搬奥尼尔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充分关照了中国受众的接受能力,没有让仇虎一个人自说自话,而安排了金子和他对话。
  三、曹禺戏剧创作的本土化
  虽然曹禺在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奥尼尔的影响,但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差异、个人文艺视野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如中国观众不太能接受《琼斯皇》里大段单调冗长的人物内心独白,曹禺对奥尼尔的学习借鉴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带有作者个性烙印的本土化。
  (一)更具现实性与时代特征
  “奥尼尔关注的焦点是沉潜于精神层面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悲剧与人生价值等问题。”虽然奥尼尔的戏剧创作非常重视现实生活基础,也创作了很多现实主义佳作,但奥尼尔不满足于现实主义对现实忠诚的“再现”,他所追求的是来自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表现”。奥尼尔生活的年代是西方社会普遍怀疑的精神荒原时代,他希望通过戏剧创作来思考精神贫瘠现状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普遍人类精神问题,因此他抽象地理解人,极力使自己笔下的人物摆脱时代,成为抽象的人类象征。
  而曹禺所处的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亡上升为主要矛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曹禺以笔为刀,继承“五四”传统的斗争性与现实性,用戏剧鼓舞民众。这一点在《原野》的上体现得极为集中而明显。剧作创作以北洋军阀混战为时代背景,再加上当时“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还没有开始,因此当时农村仍处于黑暗和蒙昧之中。农民受尽剥削和迫害,隐隐约约想寻求反抗,寻找光明,但是满眼漆黑毫无出路可言。
  (二)传统思想
  “传统思想在《原野》中有多处体现。比如说‘父慈子孝’‘父债子还’‘父仇子报’,关于女人的‘祸水论’等思想以及整部作品中浓重的封建迷信氛围。”
  曹禺深谙受众心理,很明白奥尼尔话剧里的思想主旨难免不适用于中国观众,所以就利用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铺陈故事情节,组织戏剧矛盾。在《原野》中主人公仇虎出于“父仇子报”的心理前去复仇。一方面这反映了封建思想对淳朴善良农民的荼毒,另一方面,这未尝不是对人物立体性的塑造,在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让仇虎的善良本性跃然纸上——正因为他本性纯良,才无法摆脱良心的谴责,在原野的黑林子里幻象频频,杀死了仇人,也杀死了自己。
  (三)人物民族化
  “出走型”人物的塑造。曹禺在四部名剧中都塑造了出走人物。“在这些‘出走型’人物中,金子最光彩,愫芳最深刻,瑞贞最彻底。”新旧更迭之际,受到启蒙思想洗礼的青年人渴望拥抱自由,张扬个性,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毕竟青年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无法与陈陈相因了几千年累积下来的不合时宜的旧思想相抗衡,因此出走就成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得已的选择。
  小人物作用提高。奥尼尔的作品中的那些小人物作用十分有限,往往只是为情节服务的,除了推动情节发展之外,本身并没有什么深意。但相比于奥尼尔,曹禺笔下的小人物作用大大提高。如《雷雨》中鲁贵的形象,“衬托出周朴园的老谋孤高,侍萍的质朴内敛,繁漪的沉郁阴鸷,四凤的纯真秀媚以及周萍的软弱消极。”这些小人物在曹禺的戏剧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激化了戏剧冲突,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总结
  “中国话剧的成长是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而曹禺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例证。值得注意的是曹禺在积极学习借鉴奥尼尔戏剧创作的同时也进行着本土化的创新接受,正如田本相认为,曹禺借鉴外国戏剧借鉴得十分成功。他把外国戏剧内化成自己戏剧创作的一部分,是曹禺式的,同时难能可贵的是用中国老百姓所能接受并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曹禺对奥尼尔戏剧的接受与内化,有助于他在现代戏剧领域表现向纵深推进表现人生和人性,并且在艺术上塑造了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戏剧文学典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戏剧文学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曹禺前期剧作与奥尼尔剧作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杜庆华.论曹禺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J].云梦学刊,2002,第23卷(5):62-64.
  [3]梁巧娜.家庭:无法摆脱的梦魇——奥尼尔和曹禺戏剧比较研究之四[J].百色学院学报,2003,(2):85-90.
  [4]彭继媛.论曹禺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扬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19卷(3):110-111.
  [5]孙晓燕.开掘心灵世界的艺术——曹禺与奥尼尔剧作表现主义技巧比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2):129-136.
  [6]王秀红.影响、借鉴与创新[D].延边大学,2005.
  [7]尹青峰.曹禺与奥尼尔戏剧“家”的主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1.
  [8]于英.奥尼尔对曹禺的影响[D].吉林艺术学院,2013.
  [9]翟燕丹.论曹禺家庭戏剧对奥尼尔的接受与民族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海洋文学的研讨和研究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整体研究、个案研究、关联性研究三方面梳理国内关于“海洋文学大师”康拉德的海洋小说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康拉德海洋小说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  【关键词】 康拉德;海洋小说;研究;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
期刊
【摘要】 费尔巴哈以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将人的实践活动与历史脱离,认为历史的发展、生成过程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角度对“人的本质”思想做了论述,将人融入了社会历史领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国情,对此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  【关键词】 人的本质;人民群众;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吉田熊次(1874-1964)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著名的社会教育家。他提出一系列社会教育理论,对日本近现代社会教育体系化、制度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吉田熊次社会教育思想,有利于为我国社会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日本;吉田熊次;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53-
期刊
【摘要】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题材宽广、流派纷繁、风格多样、流传广泛,后人仰望唐诗总是“前人不及、后人也只能望其项背”地感叹。唐诗作为文学体裁在唐朝发展成文学“标杆”与唐朝历史发展不可分割。本文拟从唐诗形成的雏形与背景、唐诗形成的历史动力因素、唐朝各时期社会环境对唐诗题材丰富性的推动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指出唐诗是对古诗体的继承,唐朝历史发展及社会环境变化是唐诗走向巅峰最大的推手。  【关键
期刊
【摘要】 “回忆说”是柏拉图为了解决《美诺篇》中的“学习悖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论。柏拉图论证了灵魂是不朽的,知识是不朽的灵魂所固有的,知识的对象是理念,以及回忆的可能性,借此阐明了认识的来源、对象和方法等。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的“回忆说”,找到其论证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发现其合理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认识论。  【关键词】 回忆;灵魂;感性认识;理念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极具研究价值的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红楼梦》原作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撰写而成,而后四十回则由无名氏续写而成。由于《红楼梦》续作研究可依据的材料极为有限,所以很难真正将曹雪芹的艺术构思把握住。探佚研究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叙事逻辑、情感事理和风格特点的把握,将《红楼梦》更为完整地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走入《红楼梦》,对《红楼梦》有更深刻的感悟。  【关键词】 《红楼
期刊
【摘要】 谏壁闸是独特的存在形态和表述范式:融合了众多异质元素的结构关系,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利工程技术的现代化谱系,接续了中国治水记忆传承和“水利”理想表述,构成了工业、农业、航运、20世纪建筑遗产等众多遗产类型,从“文本”和“表述”重新定位它在中国大运河遗产体系中的坐标。  【关键词】 谏壁闸;中国大运河遗产;表述;记忆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建立了晋察冀军邮,它在完成战时前后方邮件转递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有不少军邮人员用生命换回了邮件的顺利送达。本文通过对晋察冀边区的军邮机构、军邮网路、军邮业务和军邮人员四个部分进行研究,以期更全面展现出晋察冀边区邮政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军邮  【中图分类号】K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写于1936年12月,此时,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艰苦的战略转移,历经重重困难到达陕北,实现了三大红军胜利会师,为开拓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意在总结第二次革命战争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批判“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系统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要】 在荀子的“孝”思想体系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为“父子关系”。荀子以“人性本恶”建构其思想的理论基础,荀子的“孝”思想不同于传统儒家,荀子认为“孝”是有准则的,他恪守孝的底线,荀子的“孝”思想现如今仍然符合当代社会,为后世面对孝的难题提供了合理性解决思路。  【关键词】 荀子;孝;父子关系;人性本恶  【中图分类号】B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