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用真情渲染课堂、感化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营造形成探索创新愿望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数学课不在乏味,学生才会真正爱上数学课。
关键词:真情;信任;参与;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当了半辈子老师,教了半辈子数学,30年的心血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我爱着的学生们。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蓦然回首,总结出了六个字:真情、信任、参与。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读懂、理解、用好了这六个字,学生就会爱上你的数学课。
一、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人。要留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最初接触是温暖、和善、亲切、愉快的,学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就喜欢上你的课。相反,如果讨厌某个教师,就会感到他的言行举动不顺眼,甚至不喜欢上他的课。做一个好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教师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教师只有自身知识丰富了,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旁佂博引、妙语如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憾。另外,做一个好老师,要有一颗对学生的赤诚之心,要给每一位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充分的平等和尊重,用老师爱学生的一片真情,去调动、发掘和影响学生可能被隐藏的情商。用老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心,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要以自己的真情激发学生学习,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与学生聊聊天、谈谈心,问寒问暖,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个人爱好。以自己的热情让学生明白一些哲理,学生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经常利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素材和自己的满腔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利用课外时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些数学史实,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注意,对学生的爱和真情,并不是一味地纵容、盲目地宠爱。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理有节地批评、指正、不挖苦讽刺学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换位思考,用真挚、火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2 充分信任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敢于善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学生没有能力去发现知识、整合知识、总结结论,解决问题,尽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口号已经喊了两千多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最流行的还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这样做,不可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得到充分的信任,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甚至允许学生犯错。首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一定要转变。我们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指导下,提出了“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10分钟属教师,35分钟属学生,营造一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愿望和需求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敢说、乐说、敢做、乐做。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其次创设情景,使学生想问。人们常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学生只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地创设一些学生非常关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把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通过撞击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提出探索、质疑的需求。最后,培养能力,使学生善问。学生发现了问题,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方法。这时候,我们教师要做的两件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总之,要充分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享受到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创设情境,我们把太阳看成圆,地平线看成直线,观察太阳在升起过程中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钥匙环在纸上移动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动手操作、联想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用它们的交点个数来区分,也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区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发现,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注意结果而轻过程,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应更多地肯定进步,鼓励成功,鼓舞信心。教学中要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或测量去发现这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以这种实践、分析、探究的过程与步骤来鼓励学生的参与,才能更充分地学好本课的内容。
总之,只有我们用真情渲染课堂、感化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点燃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舞台,放手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这样做,数学课不再乏味,学生才会真正爱上数学课。
关键词:真情;信任;参与;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当了半辈子老师,教了半辈子数学,30年的心血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我爱着的学生们。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蓦然回首,总结出了六个字:真情、信任、参与。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读懂、理解、用好了这六个字,学生就会爱上你的数学课。
一、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人。要留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最初接触是温暖、和善、亲切、愉快的,学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就喜欢上你的课。相反,如果讨厌某个教师,就会感到他的言行举动不顺眼,甚至不喜欢上他的课。做一个好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教师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教师只有自身知识丰富了,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旁佂博引、妙语如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憾。另外,做一个好老师,要有一颗对学生的赤诚之心,要给每一位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充分的平等和尊重,用老师爱学生的一片真情,去调动、发掘和影响学生可能被隐藏的情商。用老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心,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要以自己的真情激发学生学习,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与学生聊聊天、谈谈心,问寒问暖,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个人爱好。以自己的热情让学生明白一些哲理,学生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经常利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素材和自己的满腔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利用课外时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些数学史实,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注意,对学生的爱和真情,并不是一味地纵容、盲目地宠爱。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理有节地批评、指正、不挖苦讽刺学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换位思考,用真挚、火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2 充分信任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敢于善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学生没有能力去发现知识、整合知识、总结结论,解决问题,尽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口号已经喊了两千多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最流行的还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这样做,不可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得到充分的信任,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甚至允许学生犯错。首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一定要转变。我们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指导下,提出了“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10分钟属教师,35分钟属学生,营造一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愿望和需求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敢说、乐说、敢做、乐做。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其次创设情景,使学生想问。人们常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学生只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地创设一些学生非常关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把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通过撞击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提出探索、质疑的需求。最后,培养能力,使学生善问。学生发现了问题,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方法。这时候,我们教师要做的两件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总之,要充分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享受到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创设情境,我们把太阳看成圆,地平线看成直线,观察太阳在升起过程中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钥匙环在纸上移动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动手操作、联想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用它们的交点个数来区分,也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区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发现,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注意结果而轻过程,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应更多地肯定进步,鼓励成功,鼓舞信心。教学中要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或测量去发现这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以这种实践、分析、探究的过程与步骤来鼓励学生的参与,才能更充分地学好本课的内容。
总之,只有我们用真情渲染课堂、感化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点燃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舞台,放手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这样做,数学课不再乏味,学生才会真正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