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1 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又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器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剪辑的电影电视画面、动画及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效果。
4 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断及人物照片资料,如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地雷战》《地道战》等,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5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目前,教师大都注重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1)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可多可少,教学内容是预先制定的,而且上课时间可以自选决定。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中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和学识水平高低进行历史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2)从表面看,多媒体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许多媒体教学程序都设计了中断功能,以便学生随时可以中断程序进行请教。学生有时需要重复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都可应用自如。另外,程序中含有自动引导工具,能增强学生对系统的控制能力。
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学习进程,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上独立性的培养,是一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6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五中学)
1 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又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器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剪辑的电影电视画面、动画及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效果。
4 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断及人物照片资料,如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地雷战》《地道战》等,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5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目前,教师大都注重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1)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可多可少,教学内容是预先制定的,而且上课时间可以自选决定。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中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和学识水平高低进行历史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2)从表面看,多媒体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许多媒体教学程序都设计了中断功能,以便学生随时可以中断程序进行请教。学生有时需要重复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都可应用自如。另外,程序中含有自动引导工具,能增强学生对系统的控制能力。
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学习进程,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上独立性的培养,是一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6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