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共有特征的分析,从平面形式,造型特征,空间构成三方面入手,试图找出其共通面,总结其设计方法中的合理因素及正确思想,并在自身的设计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高技派 平面形式 造型特征 空间构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建筑设计同时跨越工程与艺术两大领域所决定,对建筑设计的成果造成影响的要素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方面,其中理性要素包含对前期设计条件的分析以确定功能布置,结构选型,材料运用等方面,感性要素则主要包含建筑的空间感受,造型特征等方面。同时这两方面不是分离的,而是共同作用于建筑设计过程并影响最终的方案形成。例如功能排布方式可能会影响建筑结构的选型,而选定的结构形式又有可能对建筑的外部造型特征与空间感受有着重要的影响。
纵观整个建筑史,尤其是西方建筑史,每一次建筑形式的变化都伴随着建筑技术的飞跃,陈志华先生在其《外国建筑史》一书中提出,凡建筑的材料与结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一定会发生建筑形制的变化。从古希腊的神庙到古罗马的大型公共建筑再到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大理石梁柱结构发展为混凝土(天然火山灰水泥)拱券结构,进而又出现了尖券与飞扶壁技术。正是因为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不同时代的建筑呈现出分明而各不相同的艺术特征。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更是与建筑材料的拓展以及结构技术的革新密不可分。
在资料中查找高技派这一词条的定义,往往出现如下解释:“高技派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其代表建筑师有福斯特,皮亚诺以及罗杰斯等。”
本文从高技派建筑的设计手法的某些共同点入手,从其建筑的平面形式,造型特征,空间构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探寻技术性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響。
1 技术性因素对平面形式的影响
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平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其共有的特征为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的高度集约化。使用新技术将交通空间,服务设施,管线空间等一系列空间结合于整个服务空间,保证使用空间的完整及利用率。是一种基于技术特征下的对空间与功能的准确表达。
图 1易斯·康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平面图
如图1路易斯·康所作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平面,其虽不属于高技派范畴,但其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概念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办公使用空间以及实验室独立于楼梯,排污通道,设备管线通道等服务空间。形成了纯粹的使用空间。在造型上同时将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的形象分别固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形成使用功能与外观形式的真实表达。
而罗杰斯在其伍德街88号项目的设计中采用了完整,单一,均质的使用空间,利用高技术将交通体,卫生间,管线管道等完全结合置于主体使用空间之外,形成明确的空间划分。在外观造型上同样将服务空间完全不加遮挡的暴露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在平面形式上将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做到极致的同时在外观造型上也将两者极力区分,形成对不同空间对应的真实表达。
在皮亚诺的作品戴比斯大楼的设计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将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做高度集约化区分的倾向。在类似的项目中,服务空间往往成为独立于主体使用空间之外或者对主体使用空间进行联系的元素,在造型语言上同样成为体块划分的元素。同时通过对这一空间的外部造型夸张化表达达到强化高技术特征的目的。
二 技术性因素对造型特征的影响
巨型结构的采用,管线的集中排布,结构体与设备的外露是高技派建筑留给人们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形成这一造型特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对应于这些建筑材料的独特的连接方法和构造做法所决定的。结构体系的采用,细部节点的设计以及维护体系的确立共同构成了高技派独特的造型特征。同时其造型特征也是基于其设计手法的一种真实性表达。高技派对于结构的形式与逻辑结构相适应的追求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整个建筑上下均衡,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除了其中的一道防火墙外没有任何内柱。所有的结构体和管线设备都不加掩饰的暴露在立面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设备。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在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巨型结构的设置以及平面布置中对服务空间与使用空间的区分在外部造型特征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与强化。去除所有的装饰与遮掩完全展示建筑的结构体系与维护体系,最终完成了功能与造型的真实统一。
除了对结构体系有着独到的理解,对于维护体系高技派同样有着符合逻辑的解释与表达。
在皮亚诺所作波茨坦广场建筑群中,建筑师采用了一种干挂陶板的外维护结构,并以其独有的理解发展了一套清晰地对待面砖这类维护材料的体系。大体做法是将陶板安装在角铝方框中,用铝制圆棍串接,每一个方框组成一个标准的外墙装饰板,然后通过连接构件干挂于保温填充墙板。显示出明显的工业化特征同时显示出其对于面砖这一材料的独特理解。
在其看来,面砖作为一个饰面材料,应该与作为砌筑材料的砖有所不同。因为砌筑的特性,砌块砖显示出其错缝的独特纹理,而面砖则不应模仿砌块砖的纹理而应形成自身独有的特征,即对缝,干挂,独立于真正的维护结构而显现其饰面特征。
路易斯·康曾经有一段与砖的有趣的对话,康说:“砖,你想要什么?”砖说:“我要拱”康说:“拱太贵,我可以在洞口上为你加上一根混凝土梁。”这是他为了说明砖的特性与建造方法时杜撰的一段话,同时也是对皮亚诺对面砖不同于砌块砖的理解的最好的注脚。
三 技术性因素对空间构成的影响
纵观高技派建筑的平面形式与造型特征,可以发现其独特的美学观点,一种基于现代高新技术之上的对于建筑真实性的表达。这个特性在其建筑中的空间构成上也有明显的表达。
如罗杰斯所做劳埃德大厦的内部空间,对服务空间与设备管线的高度集约化设置,使得建筑出现了纯粹而单一的与大型办公这一使用目的紧密结合的使用空间。同时,通过采用巨型结构的使用,使建筑空间整体呈现出显著的匀质化特征,带来了宽敞、明亮的空间感受。
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因素对高技派建筑的最终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平面源于功能需求,外部造型与空间构成忠于平面布置及结构技术。从建筑的平面形式、造型特征到空间构成形成了一整套以高技术为支撑,以模数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做法为实现手段,以精致的构造节点为最终表现方式的关于建筑真实逻辑性表达的理论。
高技派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西方世界浓重的技术哲学为背景,对技术的重视,对建筑本体的重视以及对建筑实践的强调都是值得我们深刻理解与学习的。建筑不仅仅是风格和形式上的游戏,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和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建筑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都带来巨大的变革。在深受后现代建筑理论影响下当代中国建筑体系中,就尤其需要对技术,材料即对建筑本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建筑真正成为建造的过程性表达,一种符合建筑本身逻辑的真实的表达。
参考书目:
[1] 马进、杨靖,当代建筑构造的建构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
[4] 大师系列丛书—诺曼·福斯特的作品与思想,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5] 【日】畏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编著,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畏研吾/建筑构造细部
关键词:高技派 平面形式 造型特征 空间构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建筑设计同时跨越工程与艺术两大领域所决定,对建筑设计的成果造成影响的要素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方面,其中理性要素包含对前期设计条件的分析以确定功能布置,结构选型,材料运用等方面,感性要素则主要包含建筑的空间感受,造型特征等方面。同时这两方面不是分离的,而是共同作用于建筑设计过程并影响最终的方案形成。例如功能排布方式可能会影响建筑结构的选型,而选定的结构形式又有可能对建筑的外部造型特征与空间感受有着重要的影响。
纵观整个建筑史,尤其是西方建筑史,每一次建筑形式的变化都伴随着建筑技术的飞跃,陈志华先生在其《外国建筑史》一书中提出,凡建筑的材料与结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一定会发生建筑形制的变化。从古希腊的神庙到古罗马的大型公共建筑再到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大理石梁柱结构发展为混凝土(天然火山灰水泥)拱券结构,进而又出现了尖券与飞扶壁技术。正是因为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不同时代的建筑呈现出分明而各不相同的艺术特征。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更是与建筑材料的拓展以及结构技术的革新密不可分。
在资料中查找高技派这一词条的定义,往往出现如下解释:“高技派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其代表建筑师有福斯特,皮亚诺以及罗杰斯等。”
本文从高技派建筑的设计手法的某些共同点入手,从其建筑的平面形式,造型特征,空间构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探寻技术性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響。
1 技术性因素对平面形式的影响
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平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其共有的特征为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的高度集约化。使用新技术将交通空间,服务设施,管线空间等一系列空间结合于整个服务空间,保证使用空间的完整及利用率。是一种基于技术特征下的对空间与功能的准确表达。
图 1易斯·康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平面图
如图1路易斯·康所作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平面,其虽不属于高技派范畴,但其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概念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办公使用空间以及实验室独立于楼梯,排污通道,设备管线通道等服务空间。形成了纯粹的使用空间。在造型上同时将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的形象分别固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形成使用功能与外观形式的真实表达。
而罗杰斯在其伍德街88号项目的设计中采用了完整,单一,均质的使用空间,利用高技术将交通体,卫生间,管线管道等完全结合置于主体使用空间之外,形成明确的空间划分。在外观造型上同样将服务空间完全不加遮挡的暴露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在平面形式上将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做到极致的同时在外观造型上也将两者极力区分,形成对不同空间对应的真实表达。
在皮亚诺的作品戴比斯大楼的设计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将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做高度集约化区分的倾向。在类似的项目中,服务空间往往成为独立于主体使用空间之外或者对主体使用空间进行联系的元素,在造型语言上同样成为体块划分的元素。同时通过对这一空间的外部造型夸张化表达达到强化高技术特征的目的。
二 技术性因素对造型特征的影响
巨型结构的采用,管线的集中排布,结构体与设备的外露是高技派建筑留给人们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形成这一造型特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对应于这些建筑材料的独特的连接方法和构造做法所决定的。结构体系的采用,细部节点的设计以及维护体系的确立共同构成了高技派独特的造型特征。同时其造型特征也是基于其设计手法的一种真实性表达。高技派对于结构的形式与逻辑结构相适应的追求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整个建筑上下均衡,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除了其中的一道防火墙外没有任何内柱。所有的结构体和管线设备都不加掩饰的暴露在立面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设备。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在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
巨型结构的设置以及平面布置中对服务空间与使用空间的区分在外部造型特征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与强化。去除所有的装饰与遮掩完全展示建筑的结构体系与维护体系,最终完成了功能与造型的真实统一。
除了对结构体系有着独到的理解,对于维护体系高技派同样有着符合逻辑的解释与表达。
在皮亚诺所作波茨坦广场建筑群中,建筑师采用了一种干挂陶板的外维护结构,并以其独有的理解发展了一套清晰地对待面砖这类维护材料的体系。大体做法是将陶板安装在角铝方框中,用铝制圆棍串接,每一个方框组成一个标准的外墙装饰板,然后通过连接构件干挂于保温填充墙板。显示出明显的工业化特征同时显示出其对于面砖这一材料的独特理解。
在其看来,面砖作为一个饰面材料,应该与作为砌筑材料的砖有所不同。因为砌筑的特性,砌块砖显示出其错缝的独特纹理,而面砖则不应模仿砌块砖的纹理而应形成自身独有的特征,即对缝,干挂,独立于真正的维护结构而显现其饰面特征。
路易斯·康曾经有一段与砖的有趣的对话,康说:“砖,你想要什么?”砖说:“我要拱”康说:“拱太贵,我可以在洞口上为你加上一根混凝土梁。”这是他为了说明砖的特性与建造方法时杜撰的一段话,同时也是对皮亚诺对面砖不同于砌块砖的理解的最好的注脚。
三 技术性因素对空间构成的影响
纵观高技派建筑的平面形式与造型特征,可以发现其独特的美学观点,一种基于现代高新技术之上的对于建筑真实性的表达。这个特性在其建筑中的空间构成上也有明显的表达。
如罗杰斯所做劳埃德大厦的内部空间,对服务空间与设备管线的高度集约化设置,使得建筑出现了纯粹而单一的与大型办公这一使用目的紧密结合的使用空间。同时,通过采用巨型结构的使用,使建筑空间整体呈现出显著的匀质化特征,带来了宽敞、明亮的空间感受。
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因素对高技派建筑的最终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平面源于功能需求,外部造型与空间构成忠于平面布置及结构技术。从建筑的平面形式、造型特征到空间构成形成了一整套以高技术为支撑,以模数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做法为实现手段,以精致的构造节点为最终表现方式的关于建筑真实逻辑性表达的理论。
高技派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西方世界浓重的技术哲学为背景,对技术的重视,对建筑本体的重视以及对建筑实践的强调都是值得我们深刻理解与学习的。建筑不仅仅是风格和形式上的游戏,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和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建筑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都带来巨大的变革。在深受后现代建筑理论影响下当代中国建筑体系中,就尤其需要对技术,材料即对建筑本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建筑真正成为建造的过程性表达,一种符合建筑本身逻辑的真实的表达。
参考书目:
[1] 马进、杨靖,当代建筑构造的建构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
[4] 大师系列丛书—诺曼·福斯特的作品与思想,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5] 【日】畏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编著,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畏研吾/建筑构造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