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加强和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应从加强意识形态主流、开展意识形态辩论、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实现意识形态价值、扩大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着手。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新闻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群体(阶层、阶级、集团)表现、解释、评价世界的理论体系,往往通过赋予自身行为以特定意义的方式,论证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一般表现为概念、判断、推论的理论形式,与“主义”、“思想”、“文化”具有相近的内涵,但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的时候,必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1】在马克思主义表述中,“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观念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观念上层建筑又被称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二、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全面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同错误思潮和观点作斗争,意识形态工作的被动局面总体改观,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渐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的主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它关系到一个国家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轰然倒下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2】
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整合、凝聚社会意识,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对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集团而言,成功的意识形态运作,可以掌握对于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使得自身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实践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从而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3】
三、意识形态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即便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结构与倾向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形势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涌现交织的今天,意识形态问题客观存在,其领域的矛盾和纷争,是不争的事实: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误导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混淆是非判断标准,抹黑当局历史和现状,宣传西方价值观,扭曲传统思想体系,造成意识形态纷争,制造政治动乱,颠覆现有政权。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它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工作导向正确、措施得当,则国泰民安风气正;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失误、措施不当,则国乱民怨风气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启动、经济高速增长常态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方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这不仅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干涉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第三条道路等政治思潮,也包括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其危害巨大:新自由主义对私有化的支持,民族虚无主义对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的淡化,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否定,人权理念指引下“新干涉主义”的“人权至上”、“人权高于主权”,崇洋媚外对“全盘西化”的鼓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双重标准及其与“颜色革命”的内在联系,对国人理想信念的冲击,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否定等等。一些人在这些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丧失人生斗志和奋斗热情,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和扭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些人开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产生怀疑。特别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量大、即时互动、无界无域、传播迅速,其双刃剑的“正锋”,虽释放正能量的作用正在加大,但其“反锋”的破坏性仍在持续发酵。现在绝大多数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都是借助互联网在不断地炒作、放大和扩散,释放出不容忽视的负能量。对此必须高度警醒,否则,我们国家也难免有“颜色革命”、改旗易帜之忧。 更有甚者,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对中国进行西方化的改造,表现出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价值立场:“西方资本社会积累了数百年的政法理论及实践,如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议会制度等等,应该视作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值得借鉴的。”【4】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四、应对策略
(一)加强意识形态主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起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变革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严格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要求:“在学习理论上,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开展意识形态辩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的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充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及对世界的巨大意义。而近年来所衍生的“宪政论”、“普世价值论”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议题则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源头,力图塑造一个与西方价值观一致的世界,将西方的政治制度描述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模式。但从实际来看,采用西方政治制度,仅有韩国、新加坡少数几个国家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其它国家远远没有进入发达行列,即便在西方自己国家运作,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西方意识形态宣传不过夸大其辞而已。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
(三)坚守意识形态底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始终强调“既要警惕右,又要防止‘左’”,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始终坚持意识形态这一底线思维,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在引导主流认同的基础上吸纳不同群体话语表述中的合理诉求在政策安排中予以实现,有效地构建了社会认同,丰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以简单的禁闭和强制的方式对待,否则无益于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5】
(四)实现意识形态价值。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发挥,离不开其所提出的价值承诺的实现程度,实现的越充分,其凝聚力、引领力就越强大,反之,其凝聚力、引领力作用则会逐渐丧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承诺,并以一贯之地执行,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十九大报告同时也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党的建设某些薄弱环节、民生领域的短板、社会文明程度的不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待加强,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发展予以破解,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正在以自身切切实实的行动驳斥“中国威胁论”等不和谐论调,阶段性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以积极的态度改变以往“失语”“失声”的状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增强本领,创新转变方式方法,不断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592
[2]中共中央宣传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P16?
[3]邵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C],《安徽党校精品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8.8,P67?
[4]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J]原载《走向未来》1986创刊号,后收入《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P32?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新闻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群体(阶层、阶级、集团)表现、解释、评价世界的理论体系,往往通过赋予自身行为以特定意义的方式,论证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一般表现为概念、判断、推论的理论形式,与“主义”、“思想”、“文化”具有相近的内涵,但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的时候,必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1】在马克思主义表述中,“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观念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观念上层建筑又被称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二、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全面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同错误思潮和观点作斗争,意识形态工作的被动局面总体改观,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渐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的主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它关系到一个国家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轰然倒下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2】
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整合、凝聚社会意识,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对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集团而言,成功的意识形态运作,可以掌握对于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使得自身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实践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从而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3】
三、意识形态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即便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结构与倾向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形势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涌现交织的今天,意识形态问题客观存在,其领域的矛盾和纷争,是不争的事实: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误导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混淆是非判断标准,抹黑当局历史和现状,宣传西方价值观,扭曲传统思想体系,造成意识形态纷争,制造政治动乱,颠覆现有政权。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它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工作导向正确、措施得当,则国泰民安风气正;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失误、措施不当,则国乱民怨风气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启动、经济高速增长常态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方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这不仅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干涉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第三条道路等政治思潮,也包括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其危害巨大:新自由主义对私有化的支持,民族虚无主义对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的淡化,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否定,人权理念指引下“新干涉主义”的“人权至上”、“人权高于主权”,崇洋媚外对“全盘西化”的鼓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双重标准及其与“颜色革命”的内在联系,对国人理想信念的冲击,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否定等等。一些人在这些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丧失人生斗志和奋斗热情,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和扭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些人开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产生怀疑。特别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量大、即时互动、无界无域、传播迅速,其双刃剑的“正锋”,虽释放正能量的作用正在加大,但其“反锋”的破坏性仍在持续发酵。现在绝大多数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都是借助互联网在不断地炒作、放大和扩散,释放出不容忽视的负能量。对此必须高度警醒,否则,我们国家也难免有“颜色革命”、改旗易帜之忧。 更有甚者,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对中国进行西方化的改造,表现出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价值立场:“西方资本社会积累了数百年的政法理论及实践,如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议会制度等等,应该视作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值得借鉴的。”【4】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四、应对策略
(一)加强意识形态主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起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变革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严格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要求:“在学习理论上,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开展意识形态辩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的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充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及对世界的巨大意义。而近年来所衍生的“宪政论”、“普世价值论”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议题则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源头,力图塑造一个与西方价值观一致的世界,将西方的政治制度描述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模式。但从实际来看,采用西方政治制度,仅有韩国、新加坡少数几个国家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其它国家远远没有进入发达行列,即便在西方自己国家运作,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西方意识形态宣传不过夸大其辞而已。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
(三)坚守意识形态底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始终强调“既要警惕右,又要防止‘左’”,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始终坚持意识形态这一底线思维,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在引导主流认同的基础上吸纳不同群体话语表述中的合理诉求在政策安排中予以实现,有效地构建了社会认同,丰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以简单的禁闭和强制的方式对待,否则无益于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5】
(四)实现意识形态价值。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发挥,离不开其所提出的价值承诺的实现程度,实现的越充分,其凝聚力、引领力就越强大,反之,其凝聚力、引领力作用则会逐渐丧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承诺,并以一贯之地执行,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十九大报告同时也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党的建设某些薄弱环节、民生领域的短板、社会文明程度的不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待加强,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发展予以破解,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正在以自身切切实实的行动驳斥“中国威胁论”等不和谐论调,阶段性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以积极的态度改变以往“失语”“失声”的状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增强本领,创新转变方式方法,不断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592
[2]中共中央宣传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P16?
[3]邵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C],《安徽党校精品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8.8,P67?
[4]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J]原载《走向未来》1986创刊号,后收入《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