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发展模式及价值观转变的探索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模式的探索,转变当下线型发展的价值观,探索出更适合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先发内源型;后发外生型;经济增长;人本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31-02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模式。有以政治主导凸显的模式,也有以经济主导凸显的模式,更有政治与经济相互配合支配的模式。在这些各国的不同模式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遗憾。
  当代研究成果借助韦伯提供的“理想类型”的研究工具,关于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研究工具,《中国大百科全书》做出了如下的注释:“‘理想类型’又称‘纯粹类型’,既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的经验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生活的‘理想’而提出的。所谓‘理想的’,并非指人们所希望的、最好的,只表示某种现象是接近典型的,犹如‘理想真空’、经济人概念一样,在任何时刻都不会以纯粹形态存在于现实之中。”这种理想化的研究工具,将众多不同的发展模式归并为“先发内源型”和“后发外生型”两大理想类型。
  一、先发内源型和后发外生型的两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先发内源型”的特点表现于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切都自发的演进。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内部,主要由独立体基层的内在需要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占取廉价劳动力、各种自然资源和广阔的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掠夺和征服统治,垄断利润,赚取巨大的剩余价值,把自己的发展代价转嫁其它国家。这些都是最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美英为代表。
  “后发外生型”指后来发展居上者。其特点的发展动力源自于外部的干预。是有外在动力推动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由于先发国家的掠夺与占有以及已经制定的规则、制度的制约和束缚,后发国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面临着不利的极其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但先发国家的发展模式也同时提供了后发国家借鉴的模板。由于后发国家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和政府的组织与推动,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容易表现冒进、快速、赶超等特点,往往会出现社会政治经济不协调的现象。德、俄、日、拉美、东亚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属于“后发外生型”。在当代慢慢赶超上来的金砖四国“Bricks”也属于此类型。
  二、以两种模式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发展状况
  美国模式属于“先发内源型”。美国是发展中的超级大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很多国家以美国为效仿对象。美国的两次战争是美国快速发展的催化剂。第一次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殖民地,第二次南北战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开放而自由的国度,自身的奋斗,科技的发明与进步,人口的增长,使美国快速发展起来。美国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提倡发展工业,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工业化国家,同时十分鼓励技术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很快,美国走在了世界发展前列。在美国崇尚精神自由,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出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政府干预与福利政策是美国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由于美国放任自由的发展政策,政府干预支持企业做大做好,同时也在努力防止出现市场上的垄断。美国的福利政策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后发型国家在借鉴美国发展模式时,要看到美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他们曾面临的问题和他们为此所作的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以免陷入片面性,盲目性。
  “东亚模式”是后发外生型成功的典范。在东亚模式中,首先是日本由遭受挫折到重建的发展模式打破了近代以来西方工业世界的垄断,其次就是亚洲“四小龙”。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英国30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经济发展动向,根据国际环境与自身优势,率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突飞猛涨。
  有利的国际环境是“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加速器。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领头军,支配世界发展的格局,引导着国际发展方向,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完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他们经济高度发达,控制着国际上具有先进技术的产业,考虑到工资成本的高涨和环境污染,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由于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这样就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后产生了过剩资本并寻找新的投资出路,也为东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亚洲四小龙”自身也具有有利条件。它们自身地理环境优越,人口相对较少,在历史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特殊的关系。自身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产业结构比重分配合理,收入分配平均。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台湾与韩国相继实施了货币贬值,以提高利率并寻找新的投资来源的办法,促进经济发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抓住国内时机,转变发展模式,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与政府的积极作用密不可分。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与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同时,也与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重发扬了重视教育、提高素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勿庸讳言,“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还受着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以后深受美国影响,因此能够与国际发达国家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三、科学的区分增长和发展两个概念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同样,不同国家的发展成果都是根据各自的不同的国情由自己来创造实现的。   西方发达国家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积累了大量财富与发展经验。主导了整个国际的发展方向。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展开研究的发展观是经济发展观,也称经济增长观。这种发展观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发展的起始阶段,把经济增长视为发展。只要经济增长了,生产总值提高了就是社会发展了,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济增长理论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开给谋求发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的一味药方。这一发展研究主要由美国扶持,是为战后经济政治新格局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都需要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以西方社会为主导型的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自身的发展模式,企图给予后发展国家提供发展的样板,他们对自身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以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济增长论为主,主要考察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把美国作为发展的理想模式,并把它提供给后发展国家,通过对其它国家经济模式的同化增强自身资本主义道路的阵营。当时西方学者还未科学区分“发展”与“增长”这两个概念。
  由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特点,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讲,全盘接受模仿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是盲目的、片面的。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只有经济的增长而无社会发展的现象,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它的运转不是某个因素的单一追求,而是各个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靠大量的投入来获得产出,片面追求数量的增长和规模扩大的经济增长不是发展,只是人对物质追求的一厢情愿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做不仅不会真正的发展,反而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导致社会未能走上真正发展的道路。
  面对危机,发展国家对西方发展观进行反思和批判,从线性发展模式过渡到了结构主义模式;开始立足于本国实情考察发展问题,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本国需求的发展战略,例如“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基本需求导向”等,摆脱西方控制,实现自主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达工业国的经济神话开始衰退,民权运动兴起等一系列矛盾的激化,部分西方学者开始对问题进行反思,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除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还应包括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一种新的以“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开始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讲人置于发展的中心,把人看作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了发展目标或发展中心的转移。
  早在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提出实现“个人的全面的发展”的社会目标,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就是要建成这样一个社会,其中“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机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几乎与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同时问世的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这是人类面临全球问题和发展困境所寻找的新的发展观。它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并迅速转化为人类共同的纲领。可持续发展观是“人本”既以人为中心的协调观点。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当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1年,第40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年,第60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年,第373页.
  [4].联合国计划署发布的《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
  作者简介:李丹,女,1982年4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漯河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发展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真是一个神奇的时间段,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于公元前547年去世,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563年,古代文化于此时绽放出璀璨的花朵,为人类文明史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而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则又在这抹色彩中添上了华丽而浓郁的一笔!  关键词:孔子;思想;历史  中图分类号: 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62-01
期刊
摘要:80年前,中华大地一批热血儿女,为了民族解放。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整整两年攻坚克难、浴血挺进,工农红军以“铁脚板”丈量出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树起“长征”这座不朽丰碑。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步伐,为抗日战争和中国民族独立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
期刊
摘要:2015年12月4日下午,毕某在三亚湾游泳,结束上岸之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连同车筐内的衣物都不见踪迹,后毕某经过多番了解,获知被当地城管执法人员没收,毕某多次致电希望城管人员归还衣物并拨打三亚市政府热线希望其协调帮助取回衣物,协调等待4小时无果。在公权力进行处罚时,即使行政相对人存在违法行为,但是在进行行政行为过程中,是否可以如此简单粗暴?  关键词:行政强制;城管;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要:在现代初中数学教育模式下,各个阶段的教材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属于时代的教学精品。初中数学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利用导学案“引入、引导、引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98-01  一 、引入,用导学案突出教材重点难点,简化学习过程  有时候复杂的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奥
期刊
摘要: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新的研究报吿《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是该组织成立70年以来,继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富尔报吿)和1996年发布的《教育,内在的财富》(德洛尔报吿)以后第三份重要的报吿。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
期刊
摘要:在职业教育院校日益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今天,仍然有不少高职高专学校存在着校企合作不紧密、实训条件建设投入不足、学校缺乏办学活力等问题,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也面临诸多困境。经过研究分析,本文认为校企可以通过制度保障、体制保障、机制保障、成果保障以及明确企业主体地位等手段解决双主体合作办学出现的问题,使学校、企业互惠共赢,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困境与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概念,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从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可以看出,德育教育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字: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重要地位。探索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观,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走向成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在关注现实问题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18
期刊
摘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的长远追求,也是“精准扶贫”的最高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精准扶贫”的中期目标。“精准扶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是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主题词:从实际出发;全面自由发展;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
期刊
在我国,小学班主任是一支身份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使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精神关怀者。新时代全球化、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潮流促使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领导或管理方式发生转变。从传统的“为秩序而管理”转向“为自由而领导”是班主任领导力有效发挥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以一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对其班主任领导力的整个“生成过程”展开追踪叙事,探寻H教师班级领导过程背后蕴藏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