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食品就是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当绿色食品的热潮在祖国大地上蔓延时,作为教师的你是否想过让我们学生的学习也多一些绿色少一些公害呢?每一个教师都想让自己教的孩子能迅速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考试成绩能出类拔萃,于是乎一堆机械、重复、乏味的“合成作业肥料”向孩子们撒去。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文知识,学生的作业是完成了,可是他们是自觉自愿的完成的吗?是绿色的还是有污染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机械的作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作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我们应当在作业的设计中播撒点点阳光:
一、自主选择的“阳光作业”
每个学生在智力、习惯、方法、个性上都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这种与众不同就决定每位学生在学习上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然而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部学生布置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有时对于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来说太容易,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又有难度,“好生”做的毫无兴趣,“差生”做的失去信心。新课程语文作业的设计告诉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作业,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尝试着在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两个层次一类是基础题一类是思考题。基础题就是针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课文的理解,让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思考题是供那些学习上有余力的孩子去征服,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会在“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是不能算会真正的游泳的。例如:学完《小池塘》后我安排了两个选择题,一个是基础知识小检测;另一个是围绕春天写一句话,用上我们学过的三个词语,每超过一个得一颗“智慧星”。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较高,在自由选择作业的题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形式多样的“阳光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作业哪会有兴趣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语文。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例如《登鹳雀楼》让学生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学的更好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了使孩子真正理解这深刻的哲理,我的作业是考察日记,请学生登上我校的二楼观察远处你都看到了什么,接着在登上四楼观察远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之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又如在结束《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后,我让孩子用彩笔去画一只美丽的丹顶鹤,作业的结果不仅使孩子更好的把握了丹顶鹤的美丽之处,也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真是一举多得。
三、内容开放的“阳光作业”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收营养。大多数教师的作业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一些死知识,作业的布置只是对课堂内容和书本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再现,作业的答案过于标准统一,练习的结果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作业的设计在注意形式多样的同时,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探究、体验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开放性的作业以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时所产生的知识为基础,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留给学生创造空间,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富有创意、与众不同。如学了《青松》后,我让孩子写一种喜爱的植物,先写清植物的样子,再写写为什么喜欢它;学习完《美丽的丹顶鹤》我布置孩子去观察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看清它身上的颜色,学着去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收集春联,讨论交流这些春联应该贴在哪儿;学了《奶奶的白发》后就布置学生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作业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
四、协同合作的“阳光作业”
教师大都要求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可以检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作业的探究性、答案的开放性,使很多作业也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作业的完成有时需要同学的参与,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在作业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协同合作的作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进行合作,彼此发挥特长,互相借鉴,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小动物间精彩的对话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虽然本课只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但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的理解课文,我就布置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并要求每个演员要将自己的台词背出来。表演的过程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实践体会的“阳光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实践型作业不再单一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渗透作业也可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将作业放到生活中去完成,注重实践探究的作用,并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六、学科融合的“阳光作业”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已不是孤立的学科,与数学、美术、音乐、思品、科学等各门学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学科间的融合要求其他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各方面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例如学了《秋游》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秋游的经历画下来并将他们记下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收集爱听奉承话上当受骗的故事,讨论交流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绿色代表自然、生命、运动、健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布置作业时多为学生着想,要尝试改变语文作业的设计,精心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变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生动,变机械为灵活,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有创意,具有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阳光下感受作业带来的无限绿意。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校长)
一、自主选择的“阳光作业”
每个学生在智力、习惯、方法、个性上都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这种与众不同就决定每位学生在学习上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然而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部学生布置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有时对于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来说太容易,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又有难度,“好生”做的毫无兴趣,“差生”做的失去信心。新课程语文作业的设计告诉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作业,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尝试着在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两个层次一类是基础题一类是思考题。基础题就是针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课文的理解,让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思考题是供那些学习上有余力的孩子去征服,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会在“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是不能算会真正的游泳的。例如:学完《小池塘》后我安排了两个选择题,一个是基础知识小检测;另一个是围绕春天写一句话,用上我们学过的三个词语,每超过一个得一颗“智慧星”。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较高,在自由选择作业的题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形式多样的“阳光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作业哪会有兴趣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语文。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例如《登鹳雀楼》让学生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学的更好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了使孩子真正理解这深刻的哲理,我的作业是考察日记,请学生登上我校的二楼观察远处你都看到了什么,接着在登上四楼观察远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之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又如在结束《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后,我让孩子用彩笔去画一只美丽的丹顶鹤,作业的结果不仅使孩子更好的把握了丹顶鹤的美丽之处,也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真是一举多得。
三、内容开放的“阳光作业”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收营养。大多数教师的作业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一些死知识,作业的布置只是对课堂内容和书本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再现,作业的答案过于标准统一,练习的结果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作业的设计在注意形式多样的同时,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探究、体验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开放性的作业以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时所产生的知识为基础,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留给学生创造空间,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富有创意、与众不同。如学了《青松》后,我让孩子写一种喜爱的植物,先写清植物的样子,再写写为什么喜欢它;学习完《美丽的丹顶鹤》我布置孩子去观察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看清它身上的颜色,学着去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收集春联,讨论交流这些春联应该贴在哪儿;学了《奶奶的白发》后就布置学生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作业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
四、协同合作的“阳光作业”
教师大都要求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可以检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作业的探究性、答案的开放性,使很多作业也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作业的完成有时需要同学的参与,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在作业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协同合作的作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进行合作,彼此发挥特长,互相借鉴,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小动物间精彩的对话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虽然本课只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但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的理解课文,我就布置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并要求每个演员要将自己的台词背出来。表演的过程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实践体会的“阳光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实践型作业不再单一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渗透作业也可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将作业放到生活中去完成,注重实践探究的作用,并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六、学科融合的“阳光作业”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已不是孤立的学科,与数学、美术、音乐、思品、科学等各门学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学科间的融合要求其他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各方面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例如学了《秋游》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秋游的经历画下来并将他们记下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收集爱听奉承话上当受骗的故事,讨论交流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绿色代表自然、生命、运动、健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布置作业时多为学生着想,要尝试改变语文作业的设计,精心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变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生动,变机械为灵活,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有创意,具有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阳光下感受作业带来的无限绿意。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