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永定土楼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定土楼,以前经常在电视或图片中看见,圆圆的,像个飞碟,据说六十年代被美国卫星照片误判为导弹发射井,因此它一直是我向往的旅游秘境。百闻不如一见,今年6月,我終于有幸与它来了个亲密接触。
  由于路途遥远,我们早上六点出发,在高速上行驶了近九百公里,才进入连绵起伏的大山,在盘旋的山路上又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土楼才“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已是夜幕笼罩,我们在湖坑镇洪坑村住下。在等待住宿安排时,通过导游的介绍知道了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国家5A级景区,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迹。其建筑千姿百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种类繁多,大约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土楼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几百号人,他们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旅游车就在景区高山间飞驰了,沿途隐隐约约能看到各式各样小型的土楼建筑群,它并不像我想象得的那么富丽堂皇,相反却是那样纯朴宁静,掩映在高山之间,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说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果真是名不虚传。由于景区范围大、时间紧,我们只能在车上走马观花地浏览了沿途土楼群,只近距离参观了永定高东村土楼群。
  高东村有大大小小土楼十四座,都是高东江氏肇居祖江添澄的第六世孙江前溪及其裔众陆续夯造的。高东溪在村中心穿过,河床不宽,水也不深,小溪对岸是顺源楼,楼建在三角地带,为充分利用地形,被建成五角形,被称为永定土楼中最有特色的五角楼。华封楼应该是高东村最古老的一幢土楼了,它是永定境内为数极少的无石基土楼,建于1538年,迄今已有480余年。站在华丰楼下四望,数百年的时光冲刷着古老土楼,残墙断垣更露出它的古朴厚重。这些独具一格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同时,土楼还是原始的生态型绿色建筑,里面房间众多、冬暖夏凉,高可达四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它的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一楼为厨房,只留一手掌大的小口作为烟囱,二楼比较干燥,一般作为仓库,三楼、四楼为客房,供客家人居住。整幢建筑仅有一道坚固的大门,因此,土楼便成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古时常有盗匪出没,他们常常侵袭土楼。为防火攻,聪明的客家人在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以备灭火之用,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生。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防身的堡垒了,那些完备的防御设施虽然已失去战斗的意义,但仍让人们拍案叫绝。小溪畔有一土楼里面的西北一角,至今仍少一大块,据说是盗匪用土枪打掉的,它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土楼客家人同心协力,击退来敌的激烈战斗场面。如今,历经腥风血雨的土楼岿然不动,它在岁月的吹拂下,墙壁仍留着坚硬;那一抹经无数风雨吹拂过的黄土色,仍与周围的大地保持着和谐,散发着十足的韵味。民居,是一个民系生活的缩影,这里,让人们感到了客家人客居异乡的艰辛与奋斗精神的坚毅。
  离开华封楼,继续前行数公里,便登上村外小山坡上的观景楼,俯瞰高东村土楼群,放眼连绵的苍山,看大山深处的无尽土楼。想客家人从中原一路走来、又从这里走向国外更远的地方,心中便会涌起无限的感慨。徜徉在这民风纯朴、充满客家文化气息的土楼中,品味着她的历史和故事,感悟她的悠远和淳朴,让我领会到这里先民的伟大智慧,因为这片土地以它博大的情怀和胸襟孕育了一座座神奇的土楼,而这片土地也因一座座神奇的土楼而变得神秘,令人向往。
其他文献
母亲的生日非常好记:九月初九,重阳节!过了今年的重阳节,母亲就88岁了——民间称之为“米寿”:八十八,恰好是个“米”字.rn母亲出身名门望族,随父亲半生戎马、四处漂泊,中年
期刊
我在《人民日报》编文学副刊30多年,接触过许多作家和作者,有的时间长了就成了朋友,还有的甚至是好朋友,高深就是好朋友中的一位。  从作者到朋友  我是从来稿中发现高深的,他的杂文写得不错,有思想、有学问,还有味道,字也写得好。他的杂文深刻而不偏激,尖锐而不失分寸,所以上版率比较高。  后来,高深出差到北京,约我相见。我们相谈甚欢,才知道他11岁就跟着父亲参加了东北抗联,经历颇为坎坷。可从他的文章中
期刊
有的人怕老,有的人怨老,而我却偏“恋老”。人老是成熟,老是资历,也是福分!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我经历了狂风巨浪,我走过了许许多多、坎坎坷坷的险道,我没有倒下,我顽强地活了下来。活到了改革开放的大美时代,我过着富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生活。我怎能不“恋老”。  我虽年过八旬,但我仍矫健挺拔,耳聪目明,我还能大口吃饭,大碗喝茶,我还能外出观光赏景。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四十多岁时就患上
期刊
自从有了微信,手机里的微信群丰富多彩,各人有个什么兴趣爱好,都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微信群,读书群、麻将群、唱歌群、扑克群、广场舞群,颐养天年、各有所乐.而我最看重的是“
期刊
人到老年,送走了春的花期,告别了夏的烂漫,迎来了秋的丰盈,跨入了冬的考验.一个人的生命从衰老至病死,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天真、好奇、童心,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所具备的
期刊
这个周末回老家,婆婆一脸欣喜地告诉我,村里装网了,现在是全村WiFi覆盖.我对婆婆会说WiFi已甚感惊奇,毕竟在我的印象里,少有上过学的她早先可对这些全然不懂,甚至都完全不感
期刊
“九月九日聚乡间,军礼无声阅鬓斑。老兵共饮金花酒,且悲且慰忆烽烟!”这首诗写的,就是我的老父亲每年重阳节雷打不动都要张罗的一件全家“一等一”的大事:“老兵重阳会”!——每年重阳节期间,戎马半生的父亲都要把他天南海北的老战友们约到乡间的家中,聚一聚,聊一聊,歇一歇,忆一忆。每年的重阳节期间,我老家的村子都要因此而沸騰几天。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位参加过一名老兵,亲历大大小小战斗70多次,诸如举世闻名的
期刊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也有过跟“月亮”有关的习俗.rn日本的中秋节叫“月圆节”.日本人在这一天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
期刊
不久前,应一位昆明老友之邀走进春城。游览完城市风光后,老友对我说,昆明下辖的宜良县境内有座“九乡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形成于距今约6亿年前的溶洞为主体,将溶洞内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的旅游胜地,非常漂亮,你应该去看一看。老友的介绍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第二天便专程前往探访。  走进九乡风景区,穿过掩映在绿阴花海中的小径,来到被称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