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二说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想随州久,一直不曾去过。据说那里有大洪山、桐柏山,风光秀丽,距有名的神农架也不远。但到了我这把年纪,游山玩水的兴致早已淡薄,单是那崎岖的山路就有点望而生畏。那么,何以遥想?一半因为那里是神农氏的出生地,另一半因为那里有神奇的擂鼓墩。这次因熊召政、王春瑜诸君相邀,终于完了夙愿。
  
  神农说
  
  小时候学历史,讲到传说时的古史,只有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网罟,神农氏教民稼穑,以及黄帝大战蚩尤,蚩尤兴云布雾,黄帝发明指南车大败蚩尤,而黄帝的太太嫘祖又是养蚕治丝第一人这些故事。虽然没有确凿的史料,却也说得热闹,听得有趣,知道先民从洞穴搬到树上,从生食到知道用火,从渔猎到农耕,从以兽皮树叶为衣到养蚕治丝,不知经过了几多艰辛,产生过多少英雄。年岁稍长,又知道中华民族自称是炎黄子孙。这炎黄二字,说的是炎帝和黄帝。据说这二位本是兄弟,源出一族,分为两支,一支在北,一支在南。在南的炎帝,在有些传说中同神农氏合为一人,记在名下的功绩十分伟大,单是“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即教民稼穑与为民疗疾这两项,便功德无量。中国几千年以农立国和完全特异的医学体系,最初都是拜神农之赐了。据说后来炎帝失德,被黄帝打败。这失德之事我不大相信,因为它过于像后世胜利了的帝王书写的历史,总要把前朝说得不堪,才能证明新朝统治的合理。后世多祀黄帝而冷落了炎帝,也同样含有对胜利者的恭维和对失败者的势利。我比较相信的是炎帝、黄帝是两大部族,他们都不断融合许多小部族而壮大起来。率先进入农耕文明的炎帝部族,文明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但在狩猎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悍勇善战精神却也弱化了,终于敌不过尚在游牧、狩猎阶段的黄帝部族而中衰,渐渐被同化、融合。中国历史上,落后的部族或民族战胜先进部族、民族的事件曾屡屡发生,并非经济富足便必定是胜利者。不过,文明先进的部族失败了,部族先进的文明却传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随州,据说是神农也就是炎帝的诞生地。相传神农诞生的石洞,今天犹在九龙山上。山不高,洞不深,并无太多神奇之处,但我到此仍旧油然而生敬仰之心。从狩猎到农耕,这一步的跨出,大约总要经历千百年乃至更长的进化吧。这样的社会进化,不会在一代人手中完成,也不会由一个部族独立完成,更不可能在一个人手中完成。神农或炎帝,当看作一个集合名词,是那时十数代数十代先民共同劳作的成绩。就说尝百草吧,这也是一代一代先民一次一次尝试,付出了无数生命才积累下来的经验。今天祭祀炎帝或神农,不是对哪一位英雄的崇拜,而是对不畏劳苦、腁手胝足,开辟出中华一方沃土的先民的崇敬与感激。没有前人的劳作,哪里有今天的中国。后来者固然可以因其多知傲视前人,但绝不能轻薄地任意嘲笑前人,就像我们今天对于近百年来一切思想家、改革家、革命家,可以研究他们的得失,却不应任意嘲弄他们的幼稚一样。没有那时的幼稚,也就没有今天的成熟。何况后之视今,也如今之视昔呢!
  神农家何在?在随州,也在中华大地的南北东西。但随州之于地,也如神农之于人,是一个集合的代表。
  那天晚上,想到白云湖,想到九龙山,想到传说中的神农氏,也想到了数千年间为了民族的进步苦苦追寻的许多前辈,遂哼成一词:
   湖上白云湖畔柳,
  水心相印云心。
  随州城外树森森。
  神农家尚在?
  结伴拾阶寻。
  
  亿万斯年同一瞬,
  抚碑低首沉吟。
  不辞劳苦两相侵。
  舍身尝百草,
  遗惠到如今。
  
  奢靡说
  
  随州编钟,一套出土于曾侯乙墓,今存湖北省博物馆,我早已见过。另一套是稍后从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仍存随州。
  曾侯乙,不见于史籍。在战国时代,当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风云人物,但这位小国之君的陵墓却令人吃惊。墓穴之大,原在意料之中,棺椁之巨,也非没有先例。最令人惊讶的是那些随葬物品的精美,几十件编钟和其他乐器,可以装备一支庞大的宫廷乐队。
  编钟在音乐史上的价值,已有专家撰文详述,我只知道中学时代老师传授的关于中国古代只有五声音阶的知识,因这套编钟的出现需要改写了。但擂鼓墩几座战国墓葬出土的诸多乐器和乐器以外的各种青铜器、漆器,引人遐想的不仅是音乐,还有那时贵族的日常生活。
  有人说,无记载的曾国,也就是有记载的随国,在战国时代不过是个土狭民寡的蕞尔小国。但这样一个小国诸侯,生活竟也如此奢靡。从死后随葬的器物,可以想像当初饮宴之际,钟磬合奏,鼓瑟吹笙,是何等奢华。后人所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想也不过如此。二十几副陪葬棺木,除一具狗棺,均为年轻女子的,她们或许就是这位曾侯生前宫廷的乐舞班底,加上象征几十辆马车的殉葬物,可说是声色犬马样样齐备。
  饮食的讲究,很难有食物的证据,但从食具来看,九鼎八簋,或许只说明他的僭妄(擅用天子的排场),那个别致的“鉴缶”(或称“冰鉴”)却显示了吃食的讲究。两千多年前,便利用储存的天然冰来冰酒或别的食物,而且采用了那样精巧的设计,那样精致的工艺,不能不令人惊讶于当时贵族生活的奢靡。我想,恐怕正是这些“曾侯”们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衣不厌华丽,器不厌精良,才使曾国汇聚了众多能工巧匠,制作出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用具和乐器。
  由此想到,在对历史人物或事物作评价时,常常有两套标准: 一方面严厉指责贵族、统治者的奢靡,认为他们的穷奢极欲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使发展迟滞、倒退;一方面又盛赞因奢侈生活的需求导致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良,称这些产品为文化精髓。是否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诸侯、贵族的奢欲,没有他们创造的那种需求,我们今天就不会有擂鼓墩那些骄人的古器,不会有那样灿烂的文化?就是今天,不断增长的欲望仍旧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力。若把遏制欲望、满足于简单粗糙的生活视为美德向社会普及,是否也同时遏制了为满足欲望而激起的创造的冲动?
  在评价擂鼓墩出土文物时,有人给曾侯乙加上了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等桂冠,但似乎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他当之无愧。依我看,他只是因其地位与奢欲制造了一种强烈的需求,为音乐、艺术、铸造工艺的创造注入了强大的推进力。即便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贡献罢。
  人们追求愈益精致考究的生活,引出的未必都是消极的结果。欲望产生需求,需求推动技术进步,这是古今皆然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这种欲望,而是要造就社会成员普遍产生与享有追求精致生活的欲望和条件。可惜的是,几千年来,精致生活始终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先前是君王和贵族,后来是贪官污吏。有词为证:
  擂鼓墩头曾乙墓。
  编磬编钟,
  珍宝无穷数。
  仙乐风飘冰酿注,
  罗衣拂槛轻似雾。
  
  淡饭粗茶谁肯慕。
  穷极奢华,
  竞着先鞭去。
  可惜凡人无缘度,
  香车只系官家树。
  
   (作者系新华通讯社高级编辑、瞭望周刊社原副总编辑)
其他文献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到了灭法国边境,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牵着个小孩子来见他们,并告知:“前方的灭法国国王因前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造孽。两年前许下一个大愿,要杀死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了9996个无名和尚,只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改编非常成功,变成了国王在梦中看到和尚诽谤了他,梦醒了发誓要杀一万个和尚。暂不提和尚为何得罪了国王,只
期刊
在广东省政协九届十三次常委会上,共有28名委员因年龄、工作调动、任职期满或其他原因请辞。其中孙淑伟、胡佳等因两年未参加政协会议,被以“辞职”的方式撤销省政协委员职务。此举引起国内媒体的密切关注,认为是政协规范委员履职行为的有力举措,显示了政协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做实做“硬”的决心。  人的社会角色有多种,成功担当某个社会角色,未必能同时成功地担当另一个社会角色。孙淑伟和胡佳都是奥运会冠军
期刊
IT崛起,拉吉夫·甘地功不可没    《同舟共进》:印度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当初一穷二白的印度,政府为何下定决心发展软件业?印度软件业成功的奥秘是什么?  孙士海:印度软件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两个方面是决定性的。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印度政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意识地扶持计算机产业,当时的总理拉吉夫.甘地被称为“计算机先生”,他以及印度的一批产业精英清醒
期刊
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印度和中国扎实的文明根基、丰富的文化遗产、哲学与精神的探索传统,一直为其他国家所称道并曾被当作效法的典范。但是,在过去的近两百年时间内,印中两大文明古国却大大落后于以技术革新和工业革命为代表的世界进步潮流。  现在,人们宣称21世纪是“亚洲世纪”,是印度和中国重振雄风的时候了。    印度将取代德国 中国将取代美国    疆土辽阔、拥有24亿人口的印中两国经济迅速发展,令世
期刊
按照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的说法,“医疗腐败早就存在了,只是三四年前人们还不太注意”。终于在2005年的冬天,“天价医疗费”事件现出医疗腐败的“冰山一角”。  2006年,中央重拳出击“商业贿赂”,剑锋所指,当有“灾情严重”的“医药购销”。对此,医卫界人士如何看待?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这位每日奋写博客的副厅长一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更欣于与人交流,但当记者问及医疗领域商业贿赂问题,坦
期刊
铁心反腐:香港廉政公署的眼光  ■ 李醒(山东·定陶)     已到退休年龄的香港“四大探长”之一韩森,因拥有资产超过他31年支薪总数的19.3倍,被香港廉政公署列为重点追查对象。后经调查认定确有贪污,遂于1976年以财富与职务收入不相称为由,发出通缉令。韩森于1999年病逝,但香港廉政公署并不因此放弃对韩森的追究,历时三十余载,终于让其亲属交出总值约1.4亿港元的资产。   香港廉政公署反贪工作
期刊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也是硬道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是硬道理。由于历史的局限,人们先前对发展的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透彻,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重经济
期刊
喜见薛岳名列“抗日英雄谱”  黄 波(湖北·宜昌)    最近新华社连续推出“抗日英雄谱”,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大感意外的名字:薛岳。稍知现代史的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蒋介石手下“剿共”最得力的干将之一,他的部队号称国民党的王牌军,红军长征时,带领中央军穷追不舍给长征红军以很大麻烦的就是薛岳。薛岳在中国抗战史上有其地位,有学者称其为“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薛岳的抗日光荣史长期
期刊
在20世纪上半叶,说起“万金油大王”、“报业大王”、“慈善家”胡文虎,妇孺皆知。由于历史的误会,胡文虎背上了“汉奸”的罪名,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异乡郁郁而终。从各界敬重的爱国侨领到人人不齿的“汉奸”,再后终获平反,恢复名誉,胡文虎这段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与抗日事件紧密关联。    “情殷爱国,迥异寻常”    胡文虎是闽西永定籍的华侨巨商。在寇氛日炽、国运日危之时,胡文虎继原有的《星洲日报》等报刊之后
期刊
“没有什么反动学术权威”    1972年,我总算从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再去耀邦叔叔家时,就常讲一些科学方面和科学院里的事情。耀邦叔叔对科学非常关注,他常问去他家的年轻人,近来有什么新发明、新发现,他很愿意听。他说:我现在虽没工作,但我不能跟时代脱节。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人家,这些年差距更大。他对文盲下了新定义:“不懂科技,就是文盲。”年轻人爱说“小道消息”,他有时就引导大家不说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