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统一要求常常会受到某些学生的抵触、干扰。通常表现为:违抗或拒绝别人的请求和遵守规则;容易在瞬间发脾气,忍耐域限比较低而且固执;时常打人并拒绝走开;故意惹同伴和老师烦恼;更有甚者,会与同伴一起批评集体教学活动。这一类现象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教师应当从自身的行为寻找原因。体育教学和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当师生之间在认知、操作和情意等方面不协调而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期待不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无序。有些教师在繁复的教学中常常带有情绪,对学生偶尔的失误,小题大做,以反面典范教育其他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学生产生了老师与自己过不去的对立情绪。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要求脱节,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实际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此认识不充分,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是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过高要求,甚至硬性规定完成技术动作的数量,学生便会感到无法承受,只好采取消极对抗的行为。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视同仁,也会使个别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如课堂上过多的集合、调动队伍、强调纪律,阻挠学生合理的自发性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引起情绪对立。有的教师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学生成绩的好坏处理课堂发生的问题。平时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违反课堂纪律或不按要求练习,教师不批评或少批评。而印象不太好的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动不动就点名批评甚至变相体罚,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这样的教师产生不信任和不尊重,从而表现出反感。
二、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克服与预防
1. 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活跃课堂气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在练习方法上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上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使得教学活动的双方都专注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避免学生的不适应和个别逆反心理的产生。
2. 从实际出发,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此制定出不同的练习标准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实现各自的目标,满足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热情。
3. 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不能重此轻彼。在课堂管理上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教师进行简单粗暴的压制,就容易引发矛盾,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他们的处境思考,最好能用巧妙幽默的语言指出他们的缺点,同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予真诚的表扬,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他学生都关注到他的闪光点,摆脱他们成为反面教材的尴尬局面。
由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形成比较复杂,不一定全部是课堂教学中都能解决的,教师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力量,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譬如充分了解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要求;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等等;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行为特点,了解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发育情况及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让学生学会在烦恼、苦闷时,坦诚地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寻求理解和帮助。
体育教学将学生群体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和锻炼,比起其他学科更具合作和交往的可能,对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更具有利条件和明显效果。学生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遇到学生的逆反心理行为时,教师不要简单制止,而应注意批评的技巧,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软方法或委婉的语气,缓和僵硬紧张的气氛,化解冲突。并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加以引导。只要教师能用心感受每一个学生,顾及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深入他们的心理,就会有效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即使逆反心理不可避免,也能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妥善解决,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教师应当从自身的行为寻找原因。体育教学和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当师生之间在认知、操作和情意等方面不协调而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期待不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无序。有些教师在繁复的教学中常常带有情绪,对学生偶尔的失误,小题大做,以反面典范教育其他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学生产生了老师与自己过不去的对立情绪。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要求脱节,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实际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此认识不充分,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是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过高要求,甚至硬性规定完成技术动作的数量,学生便会感到无法承受,只好采取消极对抗的行为。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视同仁,也会使个别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如课堂上过多的集合、调动队伍、强调纪律,阻挠学生合理的自发性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引起情绪对立。有的教师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学生成绩的好坏处理课堂发生的问题。平时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违反课堂纪律或不按要求练习,教师不批评或少批评。而印象不太好的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动不动就点名批评甚至变相体罚,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这样的教师产生不信任和不尊重,从而表现出反感。
二、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克服与预防
1. 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活跃课堂气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在练习方法上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上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使得教学活动的双方都专注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避免学生的不适应和个别逆反心理的产生。
2. 从实际出发,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此制定出不同的练习标准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实现各自的目标,满足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热情。
3. 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不能重此轻彼。在课堂管理上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教师进行简单粗暴的压制,就容易引发矛盾,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他们的处境思考,最好能用巧妙幽默的语言指出他们的缺点,同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予真诚的表扬,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他学生都关注到他的闪光点,摆脱他们成为反面教材的尴尬局面。
由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形成比较复杂,不一定全部是课堂教学中都能解决的,教师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力量,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譬如充分了解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要求;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等等;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行为特点,了解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发育情况及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让学生学会在烦恼、苦闷时,坦诚地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寻求理解和帮助。
体育教学将学生群体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和锻炼,比起其他学科更具合作和交往的可能,对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更具有利条件和明显效果。学生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遇到学生的逆反心理行为时,教师不要简单制止,而应注意批评的技巧,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软方法或委婉的语气,缓和僵硬紧张的气氛,化解冲突。并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加以引导。只要教师能用心感受每一个学生,顾及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深入他们的心理,就会有效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即使逆反心理不可避免,也能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妥善解决,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