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针对仿生物电刺激对人流后子宫内膜修复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9年3月份-2020年3月份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要求人工流产手术孕妇共计2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74例孕妇按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术后自然康复方式,研究组采用术后2小时后实行仿生物电刺激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子宫内膜修复方式后,子宫恢复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宫腔积血、宫腔内残留物及血凝块数据较低,在疼痛程度方面数据较低,术后尿妊娠试验及子宫三径之和比较方面数据较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自然康复方式,仿生物电刺激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人工流产后子宫内膜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仿生物电刺激;人工流产;子宫内膜修复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86-01
通过近几年数据显示可知,我国行人工流产术的女生数量越来越多,手术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孕妇年龄却越来越低,主要以20-25岁女性为主。尽管人流术发展较为成熟,手术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但是依旧需要注意术后感染,甚至是出现并发症。据分析,手术后85%以上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月经不调,宫腔感染等情况,较为严重者会出现不孕的症状,对于患者而言,必然会受到伤害。仿生物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术后修复方式,主要作用于盆底肌、膀胱、子宫内膜修复等等,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本文针对仿生物电刺激对人流后子宫内膜修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3月份-2020年3月份妇产科实行人工流产术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74例,所选患者均属于宫内早期妊娠,妊娠周期为6-10周。现将27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个小组编入1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29岁,存在过往流产史。研究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35岁,存在过往流产史。患者个人资料获取均得到医院档案部门批准,资料数据对比无任何差异,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人流手术后,通过自然康复方式进行子宫内膜的修复。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行人流手术后,护理人员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式,具体操作为手术2小时后将8个圆形仿生物治疗粘附电极片放置在患者身体各个穴位上,所选穴位分别是气海穴、关元穴、子宫穴、天枢穴、腰眼穴,通过仿生物治疗粘附电极片向患者身体传输电流从而刺激治疗。当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电流频率,控制频率在1-10Hz之间,时间控制在20s之内,结合患者情况,电流频率可以逐渐增加,具体情况以患者舒适度为准,脉冲强度一般控制在10-20mA之间,患者治疗次数为一天一次,以七天为一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术后恢复,子宫恢复情况,手术后患者疼痛感情况,以及术后7天和14天,患者尿妊娠试验试验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研究组数据均以SPSS23.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比较,结果使用(X±s)表示,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宫腔积血、宫腔内残留物及血凝块 结合表格1数据可知,两组患者行人流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积血、宫腔内残留物、血凝块滞留情况,数据相比较之下,研究组患者发生概率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结合表格2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在人流术后7d,术后14d这两个阶段中,患者疼痛感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较轻,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尿妊娠试验及子宫三径之和比较 结合表格3数据显示,两组患者行人流术后7d,研究组患者妊娠试验转阴率数据较高,比率为74.45%,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d时两组患者妊娠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宫腔积血方面、宫腔内残留物方面、血凝块滞留发生率方面数据较低;在患者手术后疼痛方面,研究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疼痛感较低,在尿妊娠试验转阴率方面,研究组数据高于对照组,子宫三径之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孕妇行人流术后,为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使用仿生物电刺激比自然恢复效果更具优势,可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 黄翎.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手术后子宫内膜血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2):251-254.
[2] 韦海霞,张催兰.仿生物电治疗在人流术后子宫修复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152.
[3] 张催兰,韦晓红,咸菊芬,秦雪,陆丽翠,郑程成,韦思清,周菊花,蓝小梅,杨凯捷.仿生物电刺激促进人流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05):526-529.
【关键词】仿生物电刺激;人工流产;子宫内膜修复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86-01
通过近几年数据显示可知,我国行人工流产术的女生数量越来越多,手术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孕妇年龄却越来越低,主要以20-25岁女性为主。尽管人流术发展较为成熟,手术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但是依旧需要注意术后感染,甚至是出现并发症。据分析,手术后85%以上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月经不调,宫腔感染等情况,较为严重者会出现不孕的症状,对于患者而言,必然会受到伤害。仿生物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术后修复方式,主要作用于盆底肌、膀胱、子宫内膜修复等等,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本文针对仿生物电刺激对人流后子宫内膜修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3月份-2020年3月份妇产科实行人工流产术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74例,所选患者均属于宫内早期妊娠,妊娠周期为6-10周。现将27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个小组编入1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29岁,存在过往流产史。研究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35岁,存在过往流产史。患者个人资料获取均得到医院档案部门批准,资料数据对比无任何差异,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人流手术后,通过自然康复方式进行子宫内膜的修复。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行人流手术后,护理人员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式,具体操作为手术2小时后将8个圆形仿生物治疗粘附电极片放置在患者身体各个穴位上,所选穴位分别是气海穴、关元穴、子宫穴、天枢穴、腰眼穴,通过仿生物治疗粘附电极片向患者身体传输电流从而刺激治疗。当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电流频率,控制频率在1-10Hz之间,时间控制在20s之内,结合患者情况,电流频率可以逐渐增加,具体情况以患者舒适度为准,脉冲强度一般控制在10-20mA之间,患者治疗次数为一天一次,以七天为一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术后恢复,子宫恢复情况,手术后患者疼痛感情况,以及术后7天和14天,患者尿妊娠试验试验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研究组数据均以SPSS23.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比较,结果使用(X±s)表示,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宫腔积血、宫腔内残留物及血凝块 结合表格1数据可知,两组患者行人流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积血、宫腔内残留物、血凝块滞留情况,数据相比较之下,研究组患者发生概率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结合表格2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在人流术后7d,术后14d这两个阶段中,患者疼痛感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较轻,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尿妊娠试验及子宫三径之和比较 结合表格3数据显示,两组患者行人流术后7d,研究组患者妊娠试验转阴率数据较高,比率为74.45%,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d时两组患者妊娠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宫腔积血方面、宫腔内残留物方面、血凝块滞留发生率方面数据较低;在患者手术后疼痛方面,研究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疼痛感较低,在尿妊娠试验转阴率方面,研究组数据高于对照组,子宫三径之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孕妇行人流术后,为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使用仿生物电刺激比自然恢复效果更具优势,可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 黄翎.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手术后子宫内膜血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2):251-254.
[2] 韦海霞,张催兰.仿生物电治疗在人流术后子宫修复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152.
[3] 张催兰,韦晓红,咸菊芬,秦雪,陆丽翠,郑程成,韦思清,周菊花,蓝小梅,杨凯捷.仿生物电刺激促进人流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05):52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