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毫漫写林下风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在社会变革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水墨画在语言形态上与传统绘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管是传统水墨,还是当下流行的“新水墨”,无论是销声匿迹的“实验水墨”,还是轰动一时的“新文人画”,都试图探索水墨在当下的认同感,无疑,这些多元化的水墨流派也构成了现代水墨画的新语境。
  现代水墨语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表现语言愈加丰富。艺术家不再把思维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而是更多关注西方绘画、民间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画家用新视野、新思维去探索水墨的新境界。因此现代水墨作品中萌生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水墨艺术形式,但是,简单地套用、嫁接和转化西方审美标准的创作模式,却有可能掐断水墨自身发展逻辑。一些作品仅仅注重外在形式上的求新,过于关注图式的新奇和新颖,却慢慢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赖以生存的文化本体,使得水墨进入新的“危”“机”时代。因此,在现代水墨探索中,既兼具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与现代生活气息,又能用现代艺术语言表达出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价值观和理想的作品尤其难得。安萍萍的水墨人物画无疑具有这样一种探索性实验性质,她的画以一种崭新的表现语言赋予传统水墨艺术新的生命力。
  安萍萍人物绘画作品的“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技法上采用了没骨的形式,在大面积的水墨交染中塑造形神。眾所周知,没骨法起源于五代徐熙,他首先把这种技法运用在花鸟画中,自王维、梁楷,清代恽南田等人之后鲜有于此处用心者。安萍萍恰恰利用没骨形式,在面与面的对比中大做文章。安萍萍喜欢用羊毫长锋,以水冲墨,笔墨酣畅淋漓,自然渗化,线面浑然天成,近来,她在画面中又融合进一些飞舞灵动的长线条,亦笔亦墨,增强了画面的律动感,这些似乎无关结构的线条,让人感受到一种情绪的流动和超越现实的想象。其次,构图新颖。她的画非常强调画面构成,常用竹帘、花卉、栅栏、椅子等元素来分割画面,尤其是浓重、毛涩的竹帘与细润、清雅的仕女肌肤形成的强烈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突,这种“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式的效果往往使人联想起她所崇尚的八大山人、徐渭笔墨情趣。第三,用色大胆、鲜明。一方面源于情感表达需要,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她对西方绘画研习。她利用在美国半年的旅行时间,辗转于各大博物馆,看过大量西方油画的经典作品的原作之后,被这些画的绚烂色彩所透露的迷人气质所感动。回国后,她的作品一下变得亮丽起来,而且更加讲究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她经常利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色来渲染背景,以强烈的互补色来加强画面的冲突,也能利用色墨的自然渗化来丰富边缘,增强画面的韵味。这些因素使安萍萍的画在当下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个性特点和精神气质,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不落重复传统的窠臼。
  著名评论家程大利在评价傅抱石的绘画时说“在傅抱石的画前,任何人都承认它是新的,但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安萍萍的绘画。与当下一些试图打破传统审美体系的许多现代水墨不同,她的绘画尽管也有区别于传统强烈的形式感,但画面背后却透露出一份古典主义的情怀。这份情怀让她的作品带有一股温情,从而带给人更多以精神上的升华。安萍萍处世简单,却对周围事物异常敏感,对周围的人总是充满了怜悯和关爱,或许是因为这份单纯,她更崇尚用拙朴的语言去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安萍萍的人物画创作题材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少数民族、孕妇、都市女性、戏剧人物。从她本科阶段留下的几张工笔中,可以感受到她在技法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她以少数民族少女为创作主题,作品色调清雅,构图完整,尽管带有模仿的痕迹,但已经非常注重画面的形式和情绪渲染。重返南师攻读研究生,是她人生一个重要的选择。因为工作多年,绘画变得不是那么系统,一切又要从头开始。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到人物、山水画的创作中时,怀孕使得一切不得不放缓脚步。也许是初为人母的喜悦,也许是时光的放慢,头脑中放下了太多复杂问题,她的画也变得单纯起来。她创作了以孕妇为题材的《恬》。这张尺幅巨大的作品,由四个现代女性构成,她们正驻足回眸,前面两个孕妇用平和的眼光朝向观者,充满了温情,花团簇拥,彩蝶飞舞,时光凝滞的这一刻,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祥和的世界,不禁发出“岁月静好”的感叹。很难想象她在怀孕的状态下如何完成这张大的作品,但是她却回忆说,当时画得轻松自然,在一种情感牵引下很快完成了画作。这幅作品形式新颖,感情强烈,不仅受到了师友赞扬,更重要的是她在这幅画中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表现语言。后来,她一鼓作气又画了一批以都市女性为题材的画作,例如《花开的日子》《忆江南》。她笔下的这些女性,大多知性、优雅、仪态大方,尤其是她对于人物眉宇的刻画更是精彩,她把一些佛教造像特征融入到自己的人物中,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闲庭》《淡月》《慵》都是她的绘画精品之作。最近她又喜欢上戏曲人物这一题材,尤其是昆曲,颜色浓艳,表情夸张的人物在台上一颦一笑却是表达得那样含蓄唯美。她尝试在生绢上表达这种艺术理想,结果我们便看到了这个阶段所呈现的众多鲜活的画面。这些戏曲人物或衣带飘举,或羽扇掩面,或黯然神伤,或垂头低吟,在咫尺之间,表现出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在新颖单纯的画面背后我们体会到一种独特的东方韵致,像清澈的一潭深水缓缓流向心田。
  安萍萍身上有一种常人少有的内省精神,这份独立思考使她的画面也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她在这种否定自我的过程中,既有探索带来的焦虑,也有突破体验到的快乐。她曾说:“我不确定我的绘画将来是以什么样的风格呈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的绘画会越来越接近于我的内心。”   新水墨虽然大大拓宽了水墨的表现力和绘画的图式,但是有些探索因为忽略了中国艺术的文化本体,则显得激情有余而味道不足。我觉得从中国艺术文化的本体出发,作品应该探讨现代精神危机下,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加健康、自由。這一点正如徐复观指出的“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并由此而在绘画方面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画家和作品,中国文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并且也有现代的、将来的意义”。对于水墨,安萍萍抱有极大的崇敬和热爱。她说“最爱的无非水墨,喜欢它的灵动与变幻,着迷于宣纸的敏锐和水墨的铺张,在方寸水墨间自由放纵心性和志趣。或泼墨挥洒于慷慨激昂之日,或轻挑慢点于春风得意之时,或运笔如飞于远山之侧,或从容流转于碧水之旁。喜欢等墨迹一丝一丝地润开情绪,在一片素白上自然浸湿、蔓延”。安萍萍的人物绘画以极大的热情践行着这种理想,她以非同凡响的创造力不断拓展着我们对于水墨艺术的理解。她的画不卑不亢,健康而大气、宁静而高雅,她的绘画唤起的是一种对水墨艺术的敬畏与尊重。
  傅抱石曾说画必须有人格,才有画格。他的美人画非香草美人不喻,他对女性美的要求是格,是韵,是慧。因此他笔下的仕女是精神性的,不是物质的更不是肉欲的。正是在这种影响下,我们看到安萍萍笔下的都市少女,少了一份现实的妖艳与浮华,多了一份孤高与恬淡,她的人物画总是带给人们唯美、健康的心灵享受,大气而不失温存,生机勃勃而非萎靡甜俗,这或许是她的作品区别于当前众多女性题材画的最重要的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女性人物不仅仅是一般的写实,更是体现出人格的魅力。我认为至少在当下艺术品评混乱的时候,这是一种赫然独立的品格。
  “林下之风”是古代对于女性的品格精神的至高赞美,我想这份赞美不仅仅属于安萍萍具有创造力的画面,更是画家人格精神的体现。安萍萍用淡雅的水墨、绚烂的色彩挥写的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水墨的语境中,安萍萍的人物画总是如一股清泉,带给人心灵上的升华。我想这也是安萍萍的绘画在当下水墨语境中的特别之处和价值所在。
  199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女子画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多次获省级美术展览奖项。
  多次参加邀请展,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其他文献
吉林長春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造型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期刊
【摘要】黔东南侗族作为中国古代“百越”的分支,对龙的崇拜有其历史渊源。因其族群所处地域偏僻、封闭,进入封建社会较晚,所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量原生古文化信息。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形制、色彩、图案纹饰记录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试图从侗汉服饰中龙纹的艺术特征角度去比较、分析、研究两者的差异性,探求表象背后隐藏的远古文化秘义,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起到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侗族服
期刊
广东英德人  广东工业大学绘画创作與理论硕士研究生师从吴彩好  作品多次参加美术展览并获奖
期刊
1991年出生于廣西河池。201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油画方向,同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油画方向研究生。
期刊
与作燃师弟相识于十年前,当时我们都是2005级新生。内向少言的他学习特别专注,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在同龄人中他已经渐渐露出了超人的绘画创作天赋,曾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奖项。及毕业,适逢学校获批“推免生”政策,作燃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画学院“推免”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一人,共入语华庭园门下学习,遂成为名正言顺的同门兄弟。  本科学习期间,作燃师弟已经掌握了中国工笔画的各种技法,并对中国画的各种材料运用进行了实
期刊
初次见到汪辉的作品,是在1996年的“首届江西油画年展”。他的《往日》《静静的村庄》《毛栗子》三幅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三幅作品悬挂的位置,以及画面中打动我的每一个细节。画面的制作精良考究,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古典气息,对那个年代的江西油画来说,这种经典的品格是较为罕见的。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在北京举行,因为被派去为江西展区布展的缘故,我见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广度上不断延伸的同时,其深度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文化领域的“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交流活动日趋丰富。近年来,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院校之一的广州美术学院在赴国外举办学术展览方面多次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策展这种主动式的自我发声对传递学院艺术主张、促进学院教育发展、增强中外艺术交流和搭建跨语
期刊
许多批评家在谈到肖舜之的绘画创作时,都无法否认他是一名非常勤勉的画家,同时对中国水墨艺术的线条与空间具有强烈的探知力和表现力。这种探知力驱使他在画面上反复琢磨线条的笔墨意味和空间的构成问题,而他往往将笔墨与构成有机地连接在气韵相生的画面中。肖舜之的画总是存在着一种中国傳统技法的虚实墨性,他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与脑海中理性的抽象语言结合到一起,把日常生活见到的事物与中国传统意境融合在一块,使现实与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叶中国动画电影就已经融入了诸多具有本土色彩和审美价值的传统元素,逐渐发展为独特的“中国学派”动画,凭借其饱满的诗韵和淡雅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艺术殿堂中,中国水墨画受到了种种的限制。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派”动画及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指出只有突出传统文化内涵和发扬中国元素,才能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在现代语境中得以发展。  [关键词]中国学派;水墨画动画片;
期刊
[摘要]绘画是影像的反映,影像是绘画的依据,二者的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影像导入美术创作中,并渐渐盛行,由此可见影像与绘画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影像;绘画;美术创作  关于影像,从考古学探释,人类大脑记忆体潜藏影像数据始于人类智慧生成时期,经漫长而复杂的生物进化过程,形成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图形符号(原始绘画)及语言意识形态。而影像之于绘画,绘画是影像的反映,影像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