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背后的真实分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什么是艺术?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吗?海德格尔在其关于艺术本源的著作中对于此给出了全面的回答。本文试图用学习到的关于海德格尔对于艺术的本源的理论知识,对舞蹈学学界所存在的关于“原生态民间舞蹈”的争议尝试性的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德格尔 艺术 艺术本源 原生态 舞蹈
  一、对海德格尔艺术本源理论的理解
  什么是艺术?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吗?艺术从何而来?这些关于艺术常识的问题总是会被提到。同样,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总会说,艺术不就是那些对来源于生活之中的普遍存在的各种样式的美的反映,人们为了体验这种普遍存在的美的感受所以会有目的的去创造艺术作品,以此表达心中的经验感受,传递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但是海德格尔对于这个问题看得更加的深刻和理性。海德格尔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作品本源的”的定义,解释了艺术作品所源于何、由谁创作、艺术作品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关于艺术的本源在其著作中提到。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且如其所是。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是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某件东西的本质。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按通常的理解,艺术作品来自于艺术家的活动,通过艺术家的活动而产生。但是艺术家通过什么称之为艺术家呢?艺术家从何而来?海德格尔的回答是:使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是作品,因为一部作品给作者带来了声誉,这就是说惟有作品才使得作者以一位艺术的主人的身份出现。艺术家源于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又源于何呢?海德格尔这样说道: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不可或缺。但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够全部包含了另一方,无论就它们本身还是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艺术家和作品都通过一个第一位的第三者而存在。这个第三者才使得艺术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那就是艺术。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的起源”有两种解读方式:一种认为,通过艺术作品而去说明“一个世界的创生”;另一种解读则强调,在艺术中“创生”本身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行为”。在他思想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捕捉到艺术的创生性力量。
  艺术家通过作品成为艺术家,艺术作品借艺术家之创作成为艺术作品,而使艺术家被称为艺术家、艺术作品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就是“艺术”。那么什么是艺术呢?海德格尔说道: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成就本质,要想知道什么是艺术的话就要从作品那里去获得答案。也就是说艺术是那些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现而显现的真理。艺术作品是于物质载体之中,承载着现实物性和真理性的艺术精神本质的有形存在,类似于符号对于人的意义。
  艺术作品是一种载有艺术本质的物质符号,是一个实体。人们在看艺术作品时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物形态的观赏,并接受这一象征符号的信息与脑海中的固定思维模式相结合,产生出对作品的感知的全过程。这种感知是因人而异的,带有主观情绪的,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知体验。就好像对同一事物,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一样。
  二、关于“原生态”的争论
  近几年来,在国内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演出市场上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具有艺术和商业价值的舞台舞蹈表演剧目,这些制作精美的剧目,无论是在舞台背景的设置、舞台灯光的变换、舞蹈服饰及配乐,都在试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听觉氛围,那就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最早使用“原生态民间舞蹈”作为剧目创作题材和表演模式的是著名的云南籍舞蹈表演家杨丽萍,她创作的大型云南原生态民间舞蹈剧目“云南映像”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为题材,创造性的用一种近似原生态状态的表演方式进行舞台表演,获得了空前的评价和商业利润。这些评价来自舞蹈学界、来自普通观众。有趣的是普通观众一片叫好,认为这是一台久违了的高水准的艺术精品。而学界却有学者认为,在不否认《云南映像》作为创作作品的独创性和舞台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对“原生态”一专有名词概念的滥用、和对观众的错误引导。
  著名舞蹈家资华筠先生提出,杨丽萍创作表演的《云南印象》剧目,在对“原生态民间舞蹈”概念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着对这一概念的错误使用和误导观众。资华筠先生以自己著作中的关于“原生态”的自然状态特征的定义来对,时下流行的“原生态”概念进行反驳。她认为要符合三个标准才能够被称之为“原生态”的状态,“自然形态”“自然生态”“自然传衍”三种条件都符合才能称之为是“原生态”。
  其实,舞蹈学界对于这一现象的关注是一直存在的,人们都在“原生态”这一概念上存在着众多的争议。最近出版的一本舞蹈学专业的书籍《舞蹈文化概论》,在此书中就对学界争论已久的“原生态”的层次划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书中按照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民间舞蹈作出了三个层次的划分,首先,“原生态民间舞蹈”;是由普通民众负载,且由他们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与课堂民间舞蹈和舞台表演民间舞蹈截然不同,是未经加工、改变的,与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依照传统方式进行的民间舞蹈。第二,“次生态民间舞蹈”,由职业舞蹈工作者经过收集、整理、提炼、加工而成教材,用于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艺术化了的民间舞蹈,为舞台民间舞蹈作品奠定基础,以及在民众中为了自娱及健身而普及的民间舞蹈。第三,“再生态民间舞蹈”,由职业或非职业舞蹈工作者,从原生态民间舞蹈或课堂民间舞蹈中获取素材,且以此为主要手段,改编成为舞台表演或创作成表现、反映一定内容的舞蹈作品。
  通过,对《舞蹈文化概论》一书当中的对民间舞蹈生态环境的定义,可以看出众多打着“原生态”标志概念的作品其实是将“再生态民间舞蹈”的形态模式套用到了“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概念意义下了,产生了本质上的倒错。可是就观众而言,“原生态”如何“再生态”又如何,他们所欣赏的只是作品所传递出的对生命之美的赞颂,他们所在乎的只是视觉、听觉及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共鸣,以及通过这些共鸣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真谛。而这恰恰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真实本质。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真正内涵所在,也是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现实性和真理性的集中体现。
  三、结语
  其实,“原生态民间舞蹈”“再生态民间舞蹈”,还有其他形式的舞蹈,对于他们而言,作为“物”的真实性和真理性同时存在的——艺术作品而言,重要的是其真正的内涵的现实性和真理性,而不是那些纷纶复杂的外表形式。观众和我们要关注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形式变换,而是在这些外在形式背后作品所真正蕴含的真理。
  “原生态”“再生态”只是民间舞蹈作为舞蹈作品、舞蹈形式所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已,并不代表舞蹈本身的,就人而言的意义有何不同。观众在欣赏舞蹈时通过对舞台上各种舞动的肢体语言的符号象征意义的解读,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相结合,产生出最终的审美感受,这一过程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不管是“原生态”还是“再生态”,他们所传递出的都是人类对生命之美的赞颂、对其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现、对所有内心感受的宣泄,而观众们观赏作品时也是抱着同样目的。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现实性和真理性于艺术作品中的体现,是我们要透过外在表现形式而真正需要去理解的内涵。
  通过学习海德格尔对于艺术本源的解释,学会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到学术研究的范围内。认识到了对“物”的认识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正确解读。帮助我们在对待艺术作品和创作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对艺术本质的洞察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先提出了“福州闽派古琴”的理解、界定,进而对“福州闽派古琴”传承、艺术特点、文化意义深入研究,最后对“福州闽派古琴”的传承采用的主要措施、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福州闽派古琴 浦城派古琴 浦城闽派古琴 传承发展  一、关于“福州闽派古琴”  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丝桐”。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
期刊
摘要:高效率的练琴方法是器乐演奏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借鉴运动心理学在体育界的实践成果,运用运动心理学关于人体感知觉、运动知觉、表象训练等与人体运动息息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对如何高效率的练琴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为提高练琴效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二胡 高效率练琴 运动心理学 感知觉 表象训练  二胡演奏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艰苦反复的练习必然成为二胡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西乐中国化现象诞生的背景,提出西乐中国化发展应坚持“借鉴西方音乐,结合传统民族音乐,兼收并蓄,创新合一”的道路,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究。  关键词:近现代音乐史 西乐中国化 民族乐派  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为:原有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发展和在西方影响下产生的新音乐的发展同时并存。[1] “西乐中国化”作为近现代音乐交流中产生的特殊文化现象,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把它
期刊
黄凌飞,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音乐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研究生导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云南省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音乐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1月调入云南艺术学院任教。2001年开始,在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对云南十六个特有族群(哈尼、拉祜
期刊
福泉好爽,福泉好爽  总让我深情向往,  梨园花海景色壮,  养眼怡情心发亮,  江边田园景色秀,  农家菜果如画廊,  唱首深情马郎歌。  天爽、地爽、人更爽!  福泉好爽,福泉好爽,  总让我痴情向往,  葛镜古桥连幽谷,  古城围江景色靓,  犀江太极清风悠,  为民造福人豪壮,  唱首多情马郎歌。  天爽、地爽、人更爽!  福泉好爽,福泉好爽,  总给我幸福吉祥,  道观景色一眼收,  银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声乐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而诠释德德玛老师演唱作品的风格特点、演唱的方法方式。并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的歌曲背景、旋律、感情处理,进行分析研究,由一首作品进而深入了解德德玛老师的歌唱艺术与审美追求。  关键词:德德玛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演唱风格  一、德德玛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德德玛老师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被人们称赞为“草原上
期刊
摘要:音乐剧《猫》是音乐家韦伯根据诗人艾略特的诗歌改编而成的。它是世界上经典的音乐剧之一,通过猫的世界来隐喻人的世界,赋予内容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本文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音乐剧《猫》做出新的解释与分析,并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问。  关键词:音乐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魅力猫 宽恕  一、《猫》背景及人物介绍  音乐剧《猫》由当代音乐剧之父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改编自英
期刊
摘要:在重庆市江北区深化课程改革课堂“五要素”标准下,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音乐认知能力,用心领略、不断挖掘教材,从聆听、情感、交流、学习、思维、想象中留白,留出充分的自我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多观察、思考、表达,多动脑、动口、动手,而不是被教师的讲解塞满脑袋。然而课堂“五要素”中的有不少于20分钟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对于传
期刊
摘要:《C大调第41交响曲》作为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可以说是其众多杰出作品中最为优秀的器乐曲作品。文中主要围绕《C大调第41交响曲》的背景,就《C大调第41交响曲》与其时代风格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C大调第41交响曲》 时代风格 莫扎特  “古典”一词蕴含着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深意,古典主义被定义为:“美化人生……其主要目标在于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一致;人具有美化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密地区歌舞剧团演员承载的茂腔艺术为研究个案,借鉴老艺人提供的音像、录音和文字资料,通过对其唱腔、唱词的记录与分析,探索其规律与特点,以此来反观整体茂腔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形态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茂腔 唱腔 板式 念白  茂腔是山东省胶东半岛兴起的地方戏曲之一,相传起源于安丘、沂水一带,主要流行于青岛、胶州、胶南、高密、诸城、五莲、日照等地区。本文以高密地区歌舞剧团演员承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