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临床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等急诊总救治时间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是(13.19±4.42)分,对照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是(27.36±6.00)分,护理组的总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急性血管类疾病,这种病在发病时,通常情况下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1],因此在临床中必须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效果提高,那么就需要缩短救治时间,在救治过程中,能够针对各项救治措施开展良好的护理干预方式,制定严格的急救标准流程,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和基础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救治效果对比,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护理组,年龄4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61.60±8.80)岁。对照组,年龄4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62.89±8.40)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急诊全程护理方式实施方式主要如下:第一,接诊优化护理,建立完善的急诊救护通道制度[2],在救护车出发后,医院分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现场救护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然后建立完善的急诊救护通道,在患者被送往医院后,门口就有相应的救护人员及时的开展救护工作,帮助患者及时的入院治疗,立即送往抢救室,开展临床治疗过程实施。第二,评估病情优化,在患者送入急诊救护以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一个早期的诊断和评估,同时在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认真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现场救护人员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和认识,当然需要实现这个初步评判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对于此类疾病的充分认识,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临床表现症状以及对应的疾病严重程度,才能够根据表现准确的给予判断。做好患者的早期检查,患者入室内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监测,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严格的救治措施,同时能够辅助临床医师进一步实现对患者疾病的监控和控制,对于患者的病情及时、准确的给予评估,建立患者的动态病历记录[3]。第三,救护流程优化护理,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后,就需要采取及时的救护措施,那么在救护工作开始后,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给氧操作,护理人员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完成心电图监测,然后由护士长等负责人员开展紧急救护工作,护士长对其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安排,互相之间进行合作,对自己所负责的监测内容必须要达到准确无误的记录和汇报,这样能够促进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患者诊断结果确定后,需要按照临床医师的嘱托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及时的给予患者镇痛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对患者的心率变化等进行监测,做好护理记录工作。之后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及时的完成各项急救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面认识到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于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心理能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和安慰,使得患者消除紧张心理,提高急救效果。第四,急救成功后,做好患者的入院转接工作,对其转接工作的开展效率不断提升,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治疗方式的制定,对于需要手术患者,需要及时的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做好患者的心电图监测等,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密切的监测,做好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临床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等急诊总救治时间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是(13.19±4.42)分,对照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是(27.36±6.00)分,护理组的总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结果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心电图时间 静脉采血时间 静脉用药时间 总急救时间
护理组 25 0.42±0.16 4.13±1.18 4.42±1.31 4.22±1.77 13.19±4.42
对照组 25 2.34±0.41 8.04±1.76 9.54±1.47 7.44±2.36 27.36±6.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和基础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救治效果对比,结果发现护理组的总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05):09-11.
[2]闵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320-321.
[3]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5-126.
作者简介:尚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职称:主管护师,工作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急性血管类疾病,这种病在发病时,通常情况下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1],因此在临床中必须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效果提高,那么就需要缩短救治时间,在救治过程中,能够针对各项救治措施开展良好的护理干预方式,制定严格的急救标准流程,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和基础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救治效果对比,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护理组,年龄4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61.60±8.80)岁。对照组,年龄4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62.89±8.40)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急诊全程护理方式实施方式主要如下:第一,接诊优化护理,建立完善的急诊救护通道制度[2],在救护车出发后,医院分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现场救护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然后建立完善的急诊救护通道,在患者被送往医院后,门口就有相应的救护人员及时的开展救护工作,帮助患者及时的入院治疗,立即送往抢救室,开展临床治疗过程实施。第二,评估病情优化,在患者送入急诊救护以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一个早期的诊断和评估,同时在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认真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现场救护人员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和认识,当然需要实现这个初步评判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对于此类疾病的充分认识,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临床表现症状以及对应的疾病严重程度,才能够根据表现准确的给予判断。做好患者的早期检查,患者入室内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监测,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严格的救治措施,同时能够辅助临床医师进一步实现对患者疾病的监控和控制,对于患者的病情及时、准确的给予评估,建立患者的动态病历记录[3]。第三,救护流程优化护理,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后,就需要采取及时的救护措施,那么在救护工作开始后,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给氧操作,护理人员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完成心电图监测,然后由护士长等负责人员开展紧急救护工作,护士长对其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安排,互相之间进行合作,对自己所负责的监测内容必须要达到准确无误的记录和汇报,这样能够促进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患者诊断结果确定后,需要按照临床医师的嘱托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及时的给予患者镇痛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对患者的心率变化等进行监测,做好护理记录工作。之后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及时的完成各项急救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面认识到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于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心理能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和安慰,使得患者消除紧张心理,提高急救效果。第四,急救成功后,做好患者的入院转接工作,对其转接工作的开展效率不断提升,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治疗方式的制定,对于需要手术患者,需要及时的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做好患者的心电图监测等,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密切的监测,做好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临床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等急诊总救治时间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是(13.19±4.42)分,对照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是(27.36±6.00)分,护理组的总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结果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心电图时间 静脉采血时间 静脉用药时间 总急救时间
护理组 25 0.42±0.16 4.13±1.18 4.42±1.31 4.22±1.77 13.19±4.42
对照组 25 2.34±0.41 8.04±1.76 9.54±1.47 7.44±2.36 27.36±6.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和基础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救治效果对比,结果发现护理组的总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05):09-11.
[2]闵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320-321.
[3]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5-126.
作者简介:尚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职称:主管护师,工作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