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习是学生最害怕学习的一个科目之一,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英语学习中,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在递减,以每学年的英语平均分来看,面对不容乐观的英语学习,笔者对怒江贡山丙中洛中学的民族学生进行了调查。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小学时已经接触了三年的英语的学习,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每个星期学生都有两节课的英语学习时间,授课教师一般都是持有英语教育的专任教师。在初中入学阶段,初中英语老师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一般包括字母的读法,写法和拼读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字母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会流畅的读出从字母A到Z,但是如果抽出部分字母让学生认读,一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认读,没有一个学生会流畅读出字母Z到A.纵观学生现有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从字母开始,包括字母的写法,读法和拼读能力的培养。
民族分析:
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以藏族和怒族学生最多,其次是独龙族和傈僳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会用民族语流畅的交流,民族语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傈僳语。然后才是普通话,学生习惯于用民族语交流,民族语是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体现。
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丙中洛的地理环境特点,再加上丙中洛到州府的交通要道只有“六丙”公路,从六库到丙中洛坐车前往需要6到8个小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西藏接壤的一个乡,丙中洛居住着怒族、藏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丙中洛生活的人并没有被现代文明影响,他们散发出来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让人感慨这里不愧是一块净土。
一、正迁移产生的原因
母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对于外语学习者产生影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该现象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在心理学上被命名为“母语迁移”现象(L1 Transfer)。即,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母语和民族语使用习惯的影响,该影响对外语的学习起到积极或者消极干扰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利用对比分析、归纳、再总结的方式在中学英语中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句法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1.语音的不同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语音开始,从发音来说,首先,汉语为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而英语为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汉语的声调升降规则比英语复杂,但升降幅度较小,所以很多学习者受到语调负迁移的影响,不能适应英语的那种语调,而沿用汉语说话的习惯来说英语,听起来音调平平,抑扬不分明。此外,我国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同样是26个字母,但是读音和英语的26个字母不同,如拼音中,字母“y”读作“衣”的音,而在英语中,读作“歪”的音,拼音中”i”读作“衣”,而在英语中读作“爱”,而这些读音在英语中的发音规则没有完全对等的读音概念,深究其根源,“i”“y”有其发音的规则和在口型图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发音位置。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文的小学生来说,之前拼音的学习也会对此时英语的学习有一定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记错字母发音。所以在民族地区学习英语,特别是低幼阶段,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拼音的学习时,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以后的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都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就像“滚雪球”一样,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不堪重负,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负担越来越重,最后彻底放弃学习的英语。
2.语法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学了“on foot”表示步行,于是当我们想表达“我每天去学校是走去的。”会脱口而出“I on foot to school every day.(误)”,而实际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则更习惯说“I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正)”这个例子中,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语法角度来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习惯后一种表达方式。这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断重复句法结构的练习,熟能生巧,学生才会慢慢习惯英语的语法表达。
3.历史文化不同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那么文字则是为了记录文化而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者,语言和文字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一种语言中,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催生一些词汇,而这些词汇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也许是不存在或者难以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的。
三、结束语
对语言迁移现象的探讨和研究,承认母语,民族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迁移和干扰作用,并尽最大努力避免其负面影响,利用正面影响学习者指出母语和民族语与英语语言的异同,帮助他们逐渐形成第二语言系统。把母语和民族语思维,看成是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根拐杖,在学生站不住、走不稳时给以支撑、助一臂之力,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快地逾越语言鸿沟。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正迁移,有效避免負迁移,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英语学习者一定要注意总结母语和民族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发揮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将消极作用减少到最少,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小学时已经接触了三年的英语的学习,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每个星期学生都有两节课的英语学习时间,授课教师一般都是持有英语教育的专任教师。在初中入学阶段,初中英语老师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一般包括字母的读法,写法和拼读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字母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会流畅的读出从字母A到Z,但是如果抽出部分字母让学生认读,一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认读,没有一个学生会流畅读出字母Z到A.纵观学生现有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从字母开始,包括字母的写法,读法和拼读能力的培养。
民族分析:
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以藏族和怒族学生最多,其次是独龙族和傈僳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会用民族语流畅的交流,民族语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傈僳语。然后才是普通话,学生习惯于用民族语交流,民族语是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体现。
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丙中洛的地理环境特点,再加上丙中洛到州府的交通要道只有“六丙”公路,从六库到丙中洛坐车前往需要6到8个小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西藏接壤的一个乡,丙中洛居住着怒族、藏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丙中洛生活的人并没有被现代文明影响,他们散发出来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让人感慨这里不愧是一块净土。
一、正迁移产生的原因
母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对于外语学习者产生影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该现象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在心理学上被命名为“母语迁移”现象(L1 Transfer)。即,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母语和民族语使用习惯的影响,该影响对外语的学习起到积极或者消极干扰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利用对比分析、归纳、再总结的方式在中学英语中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句法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1.语音的不同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语音开始,从发音来说,首先,汉语为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而英语为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汉语的声调升降规则比英语复杂,但升降幅度较小,所以很多学习者受到语调负迁移的影响,不能适应英语的那种语调,而沿用汉语说话的习惯来说英语,听起来音调平平,抑扬不分明。此外,我国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同样是26个字母,但是读音和英语的26个字母不同,如拼音中,字母“y”读作“衣”的音,而在英语中,读作“歪”的音,拼音中”i”读作“衣”,而在英语中读作“爱”,而这些读音在英语中的发音规则没有完全对等的读音概念,深究其根源,“i”“y”有其发音的规则和在口型图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发音位置。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文的小学生来说,之前拼音的学习也会对此时英语的学习有一定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记错字母发音。所以在民族地区学习英语,特别是低幼阶段,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拼音的学习时,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以后的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都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就像“滚雪球”一样,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不堪重负,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负担越来越重,最后彻底放弃学习的英语。
2.语法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学了“on foot”表示步行,于是当我们想表达“我每天去学校是走去的。”会脱口而出“I on foot to school every day.(误)”,而实际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则更习惯说“I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正)”这个例子中,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语法角度来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习惯后一种表达方式。这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断重复句法结构的练习,熟能生巧,学生才会慢慢习惯英语的语法表达。
3.历史文化不同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那么文字则是为了记录文化而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者,语言和文字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一种语言中,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催生一些词汇,而这些词汇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也许是不存在或者难以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的。
三、结束语
对语言迁移现象的探讨和研究,承认母语,民族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迁移和干扰作用,并尽最大努力避免其负面影响,利用正面影响学习者指出母语和民族语与英语语言的异同,帮助他们逐渐形成第二语言系统。把母语和民族语思维,看成是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根拐杖,在学生站不住、走不稳时给以支撑、助一臂之力,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快地逾越语言鸿沟。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正迁移,有效避免負迁移,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英语学习者一定要注意总结母语和民族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发揮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将消极作用减少到最少,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