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肠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5名患者中有24例通过口服和营汤治疗,28例经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另外23例经葛根芩连汤治疗,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治愈30例,占总数的40.0%,显效36例,占总数的48.0%,有效8例,占总数的10.67%,无效1例,占总数的1.33%,总有效率为98.67%。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 中医药;慢性肠炎;方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82-01
慢性肠炎属于肠道综合症候群,发病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肠道的吸收功能紊乱与炎症,其病情迁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腹痛、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身体虚弱,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中医治疗肠炎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75例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75例慢性肠炎患者,本组患者中有43名为男性,3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37.36±6.72)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等。
1.3 效果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剧。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5名患者中有24例通过口服和营汤治疗,28例经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另外23例经葛根芩连汤治疗,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治愈30例,占总数的40.0%,显效36例,占总数的48.0%,有效8例,占总数的10.67%,无效1例,占总数的1.33%,总有效率为98.67%。
3 讨论
慢性肠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等等[4],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急性肠炎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治疗方式多种多样。
从中医角度上讲,慢性肠炎主要是由于情志因素、脾肾阳虚、气候寒热失节、病邪侵袭以及饮食不规律导致,这些因素导致体内平衡被打破。而由于不同的患者体质、环境条件各不一样,因此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但其病理机制都属于“泄泻”范畴,在传统中医研究中,慢性肠炎被认为是“泄泻不离湿”,其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而由于导致该病的病因众多,因此会导致多种疾病,受累脏腑大不相同,如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肝阴虚,胃阴虚,胃阳虚等,在治疗过程中则应综合考虑主要方向和受累脏腑,同时要引起气机之功的重视。中医认为,气为一身之主,提升、运化、固涩、温煦[5]。
在治疗措施上,和营汤、葛根汤、中医针灸是常见的三种方式。和营汤最主要的作用是健脾、益气、固本止泻,处方中使用了人参,具有良好的甘温益气健脾升阳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脾虚之本的治疗,促进机体气旺血行;方中乌药主要作用是温中和胃,活血止痛,顺气降逆,促进机体的气血通畅,并对肠道功能产生调节作用;而白术则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脾益气药物,对于健脾胃祛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减用药,比如对于伴发出血、痢疾的患者应用地榆,对存在腹痛的患者应用白芍,以此实现治标治本的目的;针灸的作用主要是活血舒筋,在慢性肠炎的治疗中采用针灸主要是通过取经脉所过穴位为治疗用穴,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缓急止痛。同时它还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它还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再加以甘草、白头翁、苦参、生地榆、白及、五倍子、仙鹤草等中药剂灌肠处理,具有良好的止血化湿、止泻、收涩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达到了治标又治本的作用;葛根汤主要包括了黄连、葛根、木香、黄芩、金银花、荷叶、茯苓、扁豆衣、马齿苋、竹茹和法半夏等药物。其中,葛根芩具有良好的解肌升津止泻功效,其他药物则具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暑、利湿解毒之功、醒脾和中的功效。
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75例慢性肠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5名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率达40.0%,显效为48.0%,总有效率为98.67%。由此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卫国.慢性肠炎采用中医药辅助治疗的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0-941.
[2]邓宝华.慢性肠炎从肺、从风论治[J].世界中医药,2011,06(4):310.
[3]黄庆伟.温脾健肠汤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1,06(1):47.
[4]梁淑梅,刘惠琴.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91-191.
[5]冯卓,孙建华,陈新静等.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療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4):89-90.
【关键词】 中医药;慢性肠炎;方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82-01
慢性肠炎属于肠道综合症候群,发病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肠道的吸收功能紊乱与炎症,其病情迁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腹痛、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身体虚弱,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中医治疗肠炎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75例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75例慢性肠炎患者,本组患者中有43名为男性,3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37.36±6.72)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等。
1.3 效果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偶有黏液、肠鸣腹冷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剧。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5名患者中有24例通过口服和营汤治疗,28例经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另外23例经葛根芩连汤治疗,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治愈30例,占总数的40.0%,显效36例,占总数的48.0%,有效8例,占总数的10.67%,无效1例,占总数的1.33%,总有效率为98.67%。
3 讨论
慢性肠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等等[4],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急性肠炎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治疗方式多种多样。
从中医角度上讲,慢性肠炎主要是由于情志因素、脾肾阳虚、气候寒热失节、病邪侵袭以及饮食不规律导致,这些因素导致体内平衡被打破。而由于不同的患者体质、环境条件各不一样,因此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但其病理机制都属于“泄泻”范畴,在传统中医研究中,慢性肠炎被认为是“泄泻不离湿”,其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而由于导致该病的病因众多,因此会导致多种疾病,受累脏腑大不相同,如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肝阴虚,胃阴虚,胃阳虚等,在治疗过程中则应综合考虑主要方向和受累脏腑,同时要引起气机之功的重视。中医认为,气为一身之主,提升、运化、固涩、温煦[5]。
在治疗措施上,和营汤、葛根汤、中医针灸是常见的三种方式。和营汤最主要的作用是健脾、益气、固本止泻,处方中使用了人参,具有良好的甘温益气健脾升阳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脾虚之本的治疗,促进机体气旺血行;方中乌药主要作用是温中和胃,活血止痛,顺气降逆,促进机体的气血通畅,并对肠道功能产生调节作用;而白术则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脾益气药物,对于健脾胃祛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减用药,比如对于伴发出血、痢疾的患者应用地榆,对存在腹痛的患者应用白芍,以此实现治标治本的目的;针灸的作用主要是活血舒筋,在慢性肠炎的治疗中采用针灸主要是通过取经脉所过穴位为治疗用穴,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缓急止痛。同时它还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它还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再加以甘草、白头翁、苦参、生地榆、白及、五倍子、仙鹤草等中药剂灌肠处理,具有良好的止血化湿、止泻、收涩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达到了治标又治本的作用;葛根汤主要包括了黄连、葛根、木香、黄芩、金银花、荷叶、茯苓、扁豆衣、马齿苋、竹茹和法半夏等药物。其中,葛根芩具有良好的解肌升津止泻功效,其他药物则具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暑、利湿解毒之功、醒脾和中的功效。
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75例慢性肠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5名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率达40.0%,显效为48.0%,总有效率为98.67%。由此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卫国.慢性肠炎采用中医药辅助治疗的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0-941.
[2]邓宝华.慢性肠炎从肺、从风论治[J].世界中医药,2011,06(4):310.
[3]黄庆伟.温脾健肠汤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1,06(1):47.
[4]梁淑梅,刘惠琴.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91-191.
[5]冯卓,孙建华,陈新静等.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療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