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中的德育探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lif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观摩学习优秀书法家作品时,学生对书法家人生轶事和精神品质进行解读,不仅能增加其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对其书法作品的理解更加饱满和生动,受到文化和精神品质的浸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传承和延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实现书法教学和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就要学会围绕书法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技巧,以提升书法课中的德育效果。
  一、在书法课中挖掘德育素材的途径
  通过对书法课中开展德育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还是教师不擅于从书法教学的内容出发、挖掘其中蕴藏的德育素材,也就不会适时地在书法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和渗透相应的德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书法课中挖掘德育素材,实现书法教学和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呢?笔者根据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
  (一)书写技法教学
  书写相关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字体的基本笔画、结构,书写的基本要求,等等,反映了汉字的笔画组成特点和方式、运笔的基本要求。书写技法是书法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书法课最重要的内容。正确、适宜的书写技法关系着字体的美感,同时也饱含千百年来有关自我发展和与人相处的中国智慧,体现出关于做人做事的传统美德。
  比如,写字需要有起笔和收笔的动作,也就是写字自始至终都需要认真和用心。有很多学生在初学时,常常记得起笔而忘了收笔,以至于字面看起来有虎头蛇尾之感。教学生学会起笔和收笔的同时,就可以提醒他们做事要有头有尾、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再如,在写左右结构的字时需要穿插避让、有收有放。穿插是为了使字的结構与造型连接紧密、互不交叠,避让则是为了避免字的左右两部分横画相连而使结构显得平庸、单调。这种技法可以保证字体的整体和谐、具有美感,同时蕴含的一个德育点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扬长避短,学会谦让和合作,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顺利解决问题。
  (二)书法行为规范养成
  书法行为规范包括执笔要领、书写姿势,笔墨纸砚的使用常识,读帖、临帖的基本要求,等等。书法行为规范是关于书法行为习惯的标准和要求,也是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书法行为规范看起来是对书写者的身姿、执笔方式、文具摆放和使用等方面提出的“技术规定”,而实际上也是对书写者心态、做事方法等方面提出的内在要求。
  比如“五正”,即“心正、身正、笔正、锋正、字正”,也就是要求写字时身姿、执笔都要正,其实是源于对书写者的内在要求,即心态端正、精神专注、身心统一、表里如一。再如,桌面整理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笔架、字帖、毛笔、墨汁、毛毡要摆放有序到位,这不仅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整理习惯,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按规矩做事,事前做好准备、事后做好总结的做事方法。还有,书写讲究“纸墨相宜”,就是要选择相互适合的纸和墨,以达到最好的书写呈现效果。这一点可以延伸为做事要注重配合,注意扬长避短,以争取实现整体效果最优。
  (三)书法作品欣赏练习
  欣赏、鉴读优秀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方式。中国古代书法家通常也是文人,他们的书法作品常常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规范和精神品质。比如北宋大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代表作《醉翁亭记》,学生在欣赏精妙笔法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旷达。
  此外,练习书法的内容也反映出一定的价值规范和精神品质,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比如,对于5~6岁的初学儿童,可以使用《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作为练字内容。《弟子规》是关于儿童基本行为习惯、礼仪道德规范要求的传统蒙学教材,其中的有益部分能够教会儿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讲规矩、守诚信等传统美德。儿童在重复练字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接受、内化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书法家精神品质学习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和意志品质。在悠久的书法历史中,也流传下来很多有关书法家的名人轶事,大多都体现了书法家的某种精神品质,也反映了书法所需要的精神和意志品质。比如,欧阳询下马观碑的故事说明了练习书法需要多观察优秀习作,要记住优秀作品怎么写,才能丰富自己的素材,也反映出学习和做事需要多观察、多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怀素书蕉的故事说明练习书法需要有耐心和恒心,能耐得住寂寞,功到自然成,也反映出做事情需要耐住心性,保持专注和恒心。
  此外,正所谓“字如其人”,很多书法家的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其人的精神风貌和品质,比如大文豪、大书法家苏轼的作品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自成一家,体现出不拘一格的风格和充分的自信,书法家怀素的作品圆劲有力、奔放流畅,反映出勇于表达的豪迈率性。
  在观摩学习优秀书法家作品时,学生对书法家人生轶事和精神品质进行解读,不仅能增加其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对其书法作品的理解更加饱满和生动,受到文化和精神品质的浸润。
  二、提升书法课中德育效果的方法
  在书法课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最重要的是从书法教学内容本身出发挖掘德育素材,并将其自然融入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此外,还有一些方法也有助于提升书法课中的德育效果。
  (一)用多种内容载体和视听手段丰富课堂形式,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比如一个书法家的小故事、一段精彩的动画视频、一张精美的图片、一段动听的音乐都可以顺利导入书法课堂,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一次课后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喜欢老师在课上讲的小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喜欢课上播放的动画片,很有趣”。可见,学生喜欢多样的、灵活的课堂形式,这样的课堂更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多种形式的运用也要紧密围绕主题,短小精准,切中要点,不能与书法教学本身相脱节。比如,我们可以在课上播放3分钟的《弟子规》动画片片段,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如果播放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留给书法教学的时间所剩无几,也就脱离了书法课堂的主题,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二)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
  书法教学可以以日常生活为主题。书法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春节、端午、清明都是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创作的好时机。春节写春联为来年祈福,这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学生在书写春联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而在端午节和清明节,可以写怀念古诗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思。此外,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也是让学生进行书法实践很好的時机。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能够了解传统的时令文化,从而加深对字的理解,也有助于书写水平的提高。
  书法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做好家庭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德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家庭也是书法育人的重要场所。可以请家长和学生一起了解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请家长和学生比一比书法,并请家长监督学生的日常书写习惯和规范。
  (三)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经历
  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是很好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更能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共情,从而实现水到渠成的德育效果。比如,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北京的老牌匾”活动。首先学生要在网上搜集北京的老牌匾信息,然后带领学生去琉璃厂和大栅栏步行街寻找北京的老字号牌匾,比如荣宝斋、瑞蚨祥、张一元、全聚德、同仁堂等等,让学生了解老字号的来历,老牌匾的书写者、字体,以及他们的经营理念、百年老店屹立不倒的原因,让学生在了解老牌匾书写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到中华传统的商业文化和诚信经营的理念。现场参观考察结束后,带领学生用集字的方法进行老牌匾创作,体验老牌匾的书写方法,最后请每个人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斋馆号,用自己擅长的字体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悬挂于自己的书房。这样的活动就将传统的文化理念融入了互动当中,自然贴切地完成德育。此外,还组织了书法义卖等主题活动。我为学生准备拍卖会,学生拿出作品进行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山区的小朋友,用于购置文房四宝和书画工具。作品拍卖成功后,鼓励学生书写寄语给山区的小朋友,建立和巩固友谊。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书法实践中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德育。
  【崔岳,中国儿童中心科研处,助理研究员;韩振亮,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其他文献
除了饿了要你喂,困了要你哄,婴儿还需要爱、需要抚摸,而且还不是可有可无的别看他小,这时和他建立起什么样的依恋关系,将影响到你们今后的亲子关系!    5个月的安安睡醒了。他转动着头,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好像变得不安起来,开始哼哼。妈妈听到动静后,赶紧跑过来,温柔地跟他说话:“小宝贝醒来了?想妈妈了是吗?”在妈妈的注视下,小安安停止了哼哼,咧开没牙的小嘴冲妈妈乐了!虽然他还不会说话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  中学思政课程评价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重要环节。中学思政
摘要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以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要确定积极导向的课程目标,选择积极品质的课程内容,坚持积极原则的课程实施,探索积极取向的课程评价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品质  作者简介
当识别出自己的显著性优势后,要想产生长远的积极效应,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意向性,刻意强化自己的优势。运用优势是直击“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基于“行动视角”,象征着一种积极的、建构性的好习惯、好行为。  “胜利者效应”是指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时,胜算将比直接面对强敌大得多。伊恩·罗伯逊的研究揭示,这个效应同样适用于人类。成功将会改变人脑中的化学效应,使人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变
中国德育:成局长,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您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肯定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您觉得做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成仁伟:教育对我来说首先意味着责任,任教一个班级时,责任在于培育好一个班的孩子,要为他们的现在与将来发展奠定基础;而作为县域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责任在于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长兴县已经连续多年跻身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生活。正是你、我、他的共同生活构成了集體,组成了社会与国家。现实中的每个人既要为自己而生活,也要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生活,既要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也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责任是一种对他人、社会和国家主动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责任是人之存在的社会要求,也是人格完善的标志。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玩沙子是孩子的最爱。但是,在沙堆里折腾,沙子难免会跑到宝宝的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很是麻烦!    嘴里进沙子    提醒孩子玩沙子时不要用手摸嘴或把手放进嘴里。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被沙子硌过牙,他是不会搭理你的提醒的。尤其是1 岁左右的孩子,正是什么东西都爱往嘴里送的年龄,沙子的味道,他当然也要尝尝!  ● 尽可能让他吐出嘴里的沙子。  ● 将棉布手帕浸湿,给孩子擦掉嘴里的沙子。知道了沙子“不好吃
故事自述  倾诉者:钟小越,29岁  感受:气愤、绝望、不解  我和老公结婚的时候,他一无所有。我家的经济条件一直很好,因此,买房子、装修、置办家具,包括婚礼的酒席钱都是我家出的。我父母知道我老公家在农村,总是说,这孩子不容易,没必要难为人家。只要我们俩过得好,谁出钱都是一样的。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钱紧张起来。我爸便每个月给我们一千块钱的生活费。我弟弟自己开了公司,也是个百万富翁。我的笔记本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近日发布2019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移民、流离失所和教育》(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移民和难民学龄儿童的人数增加了26%,大约为50万个教室的学生总数。《报告》中表示,自2016年《难民和移民问题纽约宣言》发布以来,难民和移民儿童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在书面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在实际的校园环境中,这些儿童的受教育权时常面临挑战。《报告》显
:王局长,您好。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德育的一个着力点。据悉,鹤壁市孩子被教育部评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那么,鹤壁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朝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它是为学生未来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首要条件就是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一个人是否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