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变”阅卷实录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
  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从材料内容来看,这是一则“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材料引发当代青年学子思考在“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的现象下,该如何思辨地认识。通过审题,“被改变”是关键词语。学生要围绕“被改变” 的情况普遍存在的这一前提下,明确“被改变”的情况是什么,有哪些,又该如何辩证地去认识和思考。学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综合地去看待 “被改变”,谈论“被改变”的本质;也可以在质疑或认可“被改变”的前提下,从“我”出发,谈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等。
  【二类文】
  顺天道之变,守人道之化
  □四川省简阳中学 罗丹雪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然万物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仅要重视天地之道、万事万物之道,更要注意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不过,荀子已有“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表明人也可以顺应规律去改造万物,创造新生,从古代先哲的智慧中我们可以窥见,变化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想不被改变是不可能的,而天有天道,唯有顺应其道,才能勘破变与不变的真理。
  顺天道之变,要在顺其自然。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自然界的事物无不在变化之中,无不有其规律。明日青丝染云鬓。谁不想青春永驻,欢颜常在?作家冯骥才曾在《染发》一文中提到过自己染发的苦恼,总是忧愁这突然出现的白发。可当他拜访了一位长者,目睹其满头银发,神色安详后,茅塞顿开,领悟到从容与睿智。是呀,何必与自然较真,和自己过意不去。自然变化虽带走了我们所珍视的,却又送来了让我们惊喜的别味景致。要不,怎会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之后又有“落霞与孤鹰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除了天道,世间亦有人道。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的谋划行为也须顺应造化的需求。
  守人道之化,要在保有纯粹之心。
  世道变化莫测,风云激荡,暗流汹涌,面对世界的未知,需要坚守本心。可曾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迈之言,可曾闻“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志之语?若无一颗坚定的心坚守这底线,怎有勇气去面对千难万险?顺人道者,当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有始终坚守道德和正义,才能在世俗的洪流中傲立高岸。
  然而,坚守的应是本心,而不是泥古不化。所谓玲珑世故,技巧圆滑,都不是人道之变的真理,人道的造化,应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变化,使自己更为强大。小草不畏突如其来的巨石压迫,才奋力生长,破土而出;苍蝇不惧狂风的挑畔逼迫,才奋身一跃,展翅飞翔。同样,人也应该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去面对变化的挑战。坚强的人在磨励中更强大,懦弱的人在打击中更渺小。
  天人各有其道,变化为其同宗。天人各有异道,唯有顺应,才能在改变与被改变中活出人生的精彩。顺天道,活出人生睿智;顺人道,活出人生气度;顺天人之道,笑对自变苍生。
  评点:标题凝练思辨又富有文采,高度地概括了文章的观点,行文中以“顺天道之变,要在顺其自然”“守人道之化,要在保有纯粹之心”为分论点,综合论述了“改变”与“被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做。文末更是对主题的提炼升华,丰富了哲学内蕴:“顺天道,活出人生睿智;顺人道,活出人生气度;顺天人之道,笑对自变苍生”。考生如在“改变”与“被改变”的情况下,对“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阐释,那么文章的论述就会更加全面和有力。
  评分:内容17分 表达17分 发展等级14分=48分
  【一类文】
  潜自有润,如琢如磨
  □四川省简阳中学 李骞
  从时尚潮流到年度热闹,从“佛系青年”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当外部世界的风潮裹挟着全新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抑或是价值取向席卷而来时,“被改变”成了时代背景下的普遍情况。而笔者以为,这是时代的捏塑,是拥抱真实,更是打磨品性,使人格臻于完美。
  “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是时代的挰塑。
  正如余华在其散文中提到的那样,“每个人对其所处的时代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说,时代对处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当今时代,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文化多元共同发展的坐标系上,新兴事物层出不穷。无论是精神世界也好,物质生活也罢,时代都正在以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催发出新的大苗,对其进行渗透式的影响。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行。出门就餐和在家点外卖共存;可以选择继续用纸笔留下痕迹,也可以选择用键盘记录生活;可以选择保留去学校上课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收看网络公开课……我们可以维持原有的状态,但时代悄无声息地让我们与新事物接轨。
  知时论事,修正幻想。这是对真实的拥抱。
  前年浙江卷的作文题目中有这样一个问句:“是选择沉溺现实中的虚拟,还是选择拥抱虚拟外的现实?”这一问,恰好问到了“被改变”的实质。这是生活之砂砾,命运之烈火,引导着我们拥抱真实,与现实接轨。
  西方国家飞速发展的浪潮拍打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世界不断改革进步的情况冲击着中国人民的内心。由此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以此为例,已足以证明“被改变”是发展,是进步;是顺应,是革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这是对人格的打磨。
  外部世界强迫我们改变,是固执原状,还是拥抱打磨?是保持不变,还是在外界环境的促使下磨平不必要的棱角,将人格打磨得圆润而又完美?
  张晓风的经典之作《火中取莲》,记叙了孙超幼时,由于战争,他与亲人失散了。后来,他当了军人,退役后,他迷上了结晶釉……在自己的命运一次次地被改变中,他没有抱怨,而是在外界改变中不断调整自我,历经磨难,制作出精美的结晶釉,最终走向成功。因此,孙超的作品是“火中取莲”,人生更是“火中取莲”。是外部世界的改变成就了他。这亦是“被改变”的真正意义。
  有时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但我们也应该勇敢地拥抱和接受“被改变”。时代捏塑,拥抱真实,臻于完美,这,才是“被改变”。
  评点:文章立意深刻,论述严谨。文章紧扣“被改变”内在含义展开论述,从“被改变”是“时代捏塑,拥抱真实,打磨品性,使人格臻于完美”的需要的角度阐释了“被改变”的本质或真正意义。结尾简洁有力,回扣中心論点。考生如能对“被改变”进行一定的辩证认识,文章的观点就会更加富有启发性。
  评分:内容17分 表达18分 发展等级15分=50分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事件背景: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网友晒出女儿7年前的课本,那时候还是“外婆”,并未做改动。  很多人不解,教材中为什么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上海教委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属于方言。  话题延伸:  1.从语义上分析,“外婆”可能比“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是一道哲理言论类材料作文题目。“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材料以此为写作中心,通过对“问”的不同角度的理解,表现出深刻的思想认识。“有人好问,有人不
社会关注度★★★★☆作文适用度★★★★☆  一位穿着破烂且身上满是污垢的流浪汉,最近火遍了网络。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说出来的话顿具文采与思辨性,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有关他身份的各种传言也开始流传,比如“复旦毕业、因妻女车祸去世精神失常……”  记者经多方调查核实,“大师”真名沈巍,上海人,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家中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上海相关部
2019年1月5日晚,此前因发布网红“故宫口红”登上热搜的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官方微博发帖称:“故宫淘宝原创系列彩妆,从外观到内质仍有很多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决定,全线停产,不断完善,直至把最好的推送给大家。”  短评一:丁慎毅  2018年12月11日,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首次发布原创彩妆系列,“仙鹤口红”一小时就卖出3000管。虽然至今不足一个月,故宫网红彩妆还是赢得了市场口碑,也未见媒体报道其
如果有这样一个不朽年,有人将会选在自己的青春,让自己的青春长一些,慢一些,但也有人会选在中年,让自己的衰老等在原地一年。这一年里,你和你身边的一切静止了,你欢呼雀跃地享受多出的时间,看着周围的人治病、挣钱、生活,简直妙趣横生。  这一年里,你看不到有关自己的任何变化,无论好坏,冷眼看着辛苦讨生活的人。你忽然发现,他们劳作回家后妻儿的关怀,他们发工资后家人的外出聚会,你这一年都无法经历,你的生活定格
悲秋,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常怀的情结。早在战国时期,宋玉笔下的《九辩》就曾以“悲秋”主题抒发自己对盛夏、对兴盛的楚国的回忆。自此,文人笔下的秋天,似乎早早地就被染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杜甫的“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曰,秋来为客情”,陆游的“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以及“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一到秋天,诗人们就变得格外多愁善感,竞相借着落叶纷飞、秋风
一根根黄瓜晾在晒衣绳上,一簇簇盐晶亮闪闪的,仿佛阳光下开出的一朵朵冰花。竹席上铺着一片片苦瓜干,层层叠叠,它的滋味与其外形一般模样,干瘪,无味。  腌黄瓜,咸而爽脆,是奶奶情有独钟的下饭菜;那些苦瓜干,则充任父亲泡茶之用。父亲的茶和其人一样,平淡无味,略带一丝苦涩。父亲生过一场大病后,就一直喜食清淡,似乎对重病期间未能扛起家庭的重担有所内疚。奶奶的一生虽也因爷爷的病而劳碌奔波,却偏喜咸,好重口味。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遍阅
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端起香茗轻轻品了一口,味虽苦但余韵悠香。翻开历史尘封的过往,无数英雄迎面走来,引我思绪万千。  英雄出自平凡,伟大源于坚守。有人认为英雄必是秦皇汉武,雄才大略。或是卫青、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一生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抑或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虽流放新疆,报国之志不改……但我更喜欢那些平凡的英雄,甘于奉献,坚守岗位。  你的额头已经渗出豆大的汗珠,但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④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费孝通《乡土中国》  ⑤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