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排出灰白色,浆糊状稀便,带有腥臭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严冬,早春和炎热的夏季发病较多。2~3周龄仔猪多发,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如果猪舍卫生条件不好,气候突变,圈舍内寒冷潮湿,饲料突然更换,饲料品质不好,母乳过浓或过稀,都可使仔猪的抵抗力降低,均可诱发本病。
2008年4月,某养猪场有仔猪220头,其中有73头发生以猪急性肠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1 发病原因
经了解,此次仔猪白痢的发生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其他日龄的发病次之;初产母猪的新生仔猪发病多,其他母猪的新生仔猪次之。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仔猪生后随着吃乳、饮水等吞人病原菌而存在于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经过对畜主、饲养场地及其他方面的调查,此次发病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气候骤变,猪舍阴冷潮湿发病前连续下了几场雨,气候变冷,猪舍阴冷潮湿,畜主没有给仔猪采取保暖措施。
1.2 猪舍环境卫生差
该猪场建的地势偏低,较潮湿,鼠、蚊、蝇较多,易传播疾病。猪舍未定期进行消毒,没有随时消除粪便等垃圾,清洁卫生差。
1.3 仔猪饲养管理不良
个别仔猪没有吃到初乳,导致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低;没有提早补料和饮用清洁的水,以至有的仔猪饮污水引起疾病;没有补喂无机盐,个别仔猪体质差,导致贫血。
正是以上这些不良因素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或消化机能发生障碍而发病。从病猪体内排出来的大肠杆菌,其毒力增强,健康仔猪采食了病猪粪便污染的食物时,就可引起发病。因此,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很快传播蔓延至其他同群仔猪,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或淡黄绿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粪便。当细菌侵入血液时,病猪的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饮水增多,吃乳减少或停止,日渐消瘦,精神不佳,被毛粗乱无光,眼结膜苍白,怕冷,恶寒战栗,喜卧于垫草中。有的并发肺炎,呼吸困难,有锣音。一般经过6~7天死亡,或拖延至2~3个星期以上。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仔猪未见特殊病变。肠内有少量糊状内容物,味酸臭,或肠管空虚,充满气体,肠黏膜轻度充血潮红,肠壁菲薄。胆囊胀大,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实质脏器无明显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可用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病料分离病原菌。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上,在37~C条件培养24小时,能形成2毫米左右的圆形、光滑、隆起、湿润、半透明、灰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为红色。如挑取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为仔猪白痢。
本病应与仔猪黄痢、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进行区别诊断。
5 预防
5.1 改善母猪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怀孕期和产后,应给予营养丰富、含蛋白质且无机盐和维生素较多的饲料,特别是哺乳期的第1个月更为重要,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以保证仔猪的营养来源并吸收较多的母源抗体而获得被动免疫,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5.2 防寒保暖,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猪舍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随时清除,注意通风保暖,做到冬暖夏凉。
食槽和用具应常洗,并定期消毒。猪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星期至少消毒1次。
5.3 提早补料和饮水
仔猪应提早开食,在运动场放置炒熟的谷粒任其嚼食,以促进仔猪胃肠功能的活动,加强消化功能的发育,可防止仔猪下痢。仔猪从3~5日龄开始,让其喝到清洁的饮水,以防止仔猪饮污水或尿液而引起发病。
5.4 防止仔猪贫血
给仔猪注射抗贫血药,或给母猪喂抗贫血药,不仅可防止仔猪贫血,还可显著减少本病的发生。一种预防贫血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猪舍的一角放些清洁的深层红壤土让仔猪啃食,对预防本病也有一定效果。
6 治疗
仔猪白痢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并结合改善饲养管理,消除诱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多采用脒铋酶合剂内服,即磺胺脒、次硝酸铋、含糖胃蛋白酶等量混合,7日龄仔猪每次0.3克,14日龄每次0.5克,21日龄每次0.7克,30日龄每次1克,重病猪1天3次,轻病猪1天2次。强力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1次,服药3天后可愈。土霉素口服,土霉素1克加少许糖,溶于60毫升水中,每头每次3毫升,1天2次,连服3~4天即可痊愈。
经过1星期的综合防治,除5头弱小仔猪死亡外,其余68头发病仔猪全部康复。未发病仔猪同时给药进行预防,均未发病。
2008年4月,某养猪场有仔猪220头,其中有73头发生以猪急性肠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1 发病原因
经了解,此次仔猪白痢的发生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其他日龄的发病次之;初产母猪的新生仔猪发病多,其他母猪的新生仔猪次之。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仔猪生后随着吃乳、饮水等吞人病原菌而存在于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经过对畜主、饲养场地及其他方面的调查,此次发病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气候骤变,猪舍阴冷潮湿发病前连续下了几场雨,气候变冷,猪舍阴冷潮湿,畜主没有给仔猪采取保暖措施。
1.2 猪舍环境卫生差
该猪场建的地势偏低,较潮湿,鼠、蚊、蝇较多,易传播疾病。猪舍未定期进行消毒,没有随时消除粪便等垃圾,清洁卫生差。
1.3 仔猪饲养管理不良
个别仔猪没有吃到初乳,导致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低;没有提早补料和饮用清洁的水,以至有的仔猪饮污水引起疾病;没有补喂无机盐,个别仔猪体质差,导致贫血。
正是以上这些不良因素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或消化机能发生障碍而发病。从病猪体内排出来的大肠杆菌,其毒力增强,健康仔猪采食了病猪粪便污染的食物时,就可引起发病。因此,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很快传播蔓延至其他同群仔猪,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或淡黄绿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粪便。当细菌侵入血液时,病猪的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饮水增多,吃乳减少或停止,日渐消瘦,精神不佳,被毛粗乱无光,眼结膜苍白,怕冷,恶寒战栗,喜卧于垫草中。有的并发肺炎,呼吸困难,有锣音。一般经过6~7天死亡,或拖延至2~3个星期以上。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仔猪未见特殊病变。肠内有少量糊状内容物,味酸臭,或肠管空虚,充满气体,肠黏膜轻度充血潮红,肠壁菲薄。胆囊胀大,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实质脏器无明显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可用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病料分离病原菌。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上,在37~C条件培养24小时,能形成2毫米左右的圆形、光滑、隆起、湿润、半透明、灰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为红色。如挑取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为仔猪白痢。
本病应与仔猪黄痢、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进行区别诊断。
5 预防
5.1 改善母猪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怀孕期和产后,应给予营养丰富、含蛋白质且无机盐和维生素较多的饲料,特别是哺乳期的第1个月更为重要,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以保证仔猪的营养来源并吸收较多的母源抗体而获得被动免疫,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5.2 防寒保暖,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猪舍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随时清除,注意通风保暖,做到冬暖夏凉。
食槽和用具应常洗,并定期消毒。猪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星期至少消毒1次。
5.3 提早补料和饮水
仔猪应提早开食,在运动场放置炒熟的谷粒任其嚼食,以促进仔猪胃肠功能的活动,加强消化功能的发育,可防止仔猪下痢。仔猪从3~5日龄开始,让其喝到清洁的饮水,以防止仔猪饮污水或尿液而引起发病。
5.4 防止仔猪贫血
给仔猪注射抗贫血药,或给母猪喂抗贫血药,不仅可防止仔猪贫血,还可显著减少本病的发生。一种预防贫血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猪舍的一角放些清洁的深层红壤土让仔猪啃食,对预防本病也有一定效果。
6 治疗
仔猪白痢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并结合改善饲养管理,消除诱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多采用脒铋酶合剂内服,即磺胺脒、次硝酸铋、含糖胃蛋白酶等量混合,7日龄仔猪每次0.3克,14日龄每次0.5克,21日龄每次0.7克,30日龄每次1克,重病猪1天3次,轻病猪1天2次。强力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1次,服药3天后可愈。土霉素口服,土霉素1克加少许糖,溶于60毫升水中,每头每次3毫升,1天2次,连服3~4天即可痊愈。
经过1星期的综合防治,除5头弱小仔猪死亡外,其余68头发病仔猪全部康复。未发病仔猪同时给药进行预防,均未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