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慈善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要认真开展慈善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学校慈善文化教育应借鉴外地经验,明确慈善文化教育的目的功能、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设计好慈善文化教育的课程教材,并请新闻媒体积极配合搞好舆论引导。
【关键词】青少年慈善 学校慈善文化 教育目标 现代慈善行为 慈善意识 利他行为
一、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
1、是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青少年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如马加爵、药家鑫等。这些案例表明,我国现代青少年缺乏公共责任和社会理想,缺少人文关怀、感恩之心和健全人格,其素质教育问题不容乐观。目前,中小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慈善文化教育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对必要的慈善文化知识的系统把握和慈善文化理念的养成,有悖于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因此,中小学应开设专门的慈善教育课程,让学生有系统、分阶段地了解慈善事业的意义、作用、宗旨、途径等慈善知识;应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慈善工作的感性认识;应积极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推动学校慈善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2、是推动“人人慈善”,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民政部2006-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指出:“慈善文化建设要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规划,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迅速崛起,而加速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教育,当务之急是对青少年进行公益慈善教育。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明日的成年人,是未来从事慈善工作和公益事业的主体,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希望所在。因此,慈善教育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的大部分活动是在学校进行的,慈善知识的获得和慈善意识的觉醒又不可能自发完成,这就需要中小学加强慈善教育。
二、全国各地中小学慈善教育的倶多范例可供借鉴
据笔者观察了解,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中小学慈善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说,开展的活动不胜枚举
2008年4月,天津市教科院发出“关于开展青少年公益慈善教育大讨论”的倡议书,依托该院网站博客在全国范围开展青少年公益慈善教育大讨论。2008年5月30日北京举行青少年慈善晚会,多路记者直击灾区校园,震区少年亲临晚会现场,首都各界共同参与,晚会呈现“爱心总动员”。2009年5月9日,中国关工委在京发布《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九成青少年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2010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与新纪元教育集团联合设立慈善教育专项基金,并联合开发慈善读本,致力于推动慈善教育进课堂,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2.从地方和学校层面而言,开展的活动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2008年5月28日,浙江苍南县教体局发文要求,各学区、直属学校,各乡镇中小学都要建立慈善机构,要把“慈善、爱心”教育列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5月 荥阳市在第一小学操场上隆重举行中小学《慈善知识读本》发放仪式,强调慈善教育应同其他学科一样,纳入体系,走系统化规范化教育之路。 2009年10月21日,共青团高要市委和广东狮子会博爱服务队在肇庆实验中学体育馆隆重主办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主题的高要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公益活动,得到全市中小学的热烈响应。深圳市2007、2008年连续两年的学生“慈善一元捐”共募集资金超过200万元,在西藏援建了8所深圳青少年希望小学;中学生苏锐因其自十岁以来的慈善坚持刚刚荣获深圳市第八届关爱行动的十大人物。2010年9月,深圳市慈善会又成立青少年素质教育公益基金,希望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共同的理想、公共责任、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中学生每周有四小时以上时间去各种不同的慈善公益机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2011年2月,长治市慈善总会、长治市邮政局、长治市教育局联合举行7万青少年“新春慈善贺卡大赠送”活动启动仪式,希望送一个祝福,献一颗爱心。2011年3月苏州在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社会责任公益墙,并举行了揭幕仪式。20011年4月南京在东方娃娃动漫大世界设立青少年慈善体验基地,让孩子们在这里真切体验到慈善机构的运作模式,了解慈善工作的内容,通过义卖奉献自己的爱心。
三、对搞好我市中小学慈善教育的建议
1.要明确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慈善理念,培养慈善品德,引导学生慈善行为,形成学校慈善文化氛围。学校慈善文化教育具有启蒙性、引导性和整体规划性三大功能。
2.要明确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慈善文化知识传授、爱心培养、感恩教育、慈善参与活动等。学校应根据慈善文化的内在要求来把握相关的教育内容。慈善的基础是爱心。慈善对施善者的要求是坚持利他原则、担当参与责任,对受善者的要求是感恩。只有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慈善行为才得以顺利展开,逐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慈善氛围。
3.要探讨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是借鉴有效德育方法。品德构建是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慈爱教育应创设多种特定情境,引发体验,实现慈爱认知、慈爱情感、慈爱行为的整合,培育学生的慈爱品德。二是依据学生行为发展的阶段特点采取阶段教育法。青少年的各种行为发展具有一定年龄特征。学校应针对教育对象不同行为特点,研究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阶段教育方法。三是采用服务学习法。学校应与社区密切合作,让学生通过参与慈善实践,加深对课堂慈善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4.要设计好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课程教材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我国目前尚缺乏独立的完整的慈善学科,也没有慈善课程。因此,要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探索课程设置问题,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慈善教材。这将是慈善文化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5、要请新闻媒体积极配合搞好舆论引导
当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电视、光盘、网络等新一代媒体成长的,媒体应发挥媒体慈善的正功能效应,担负起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的社会使命。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大量的“追星族”。近年来这些公众人物或成立慈善基金会、或募捐钱物、或以志愿者身份直接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大众传媒应更多宣传报道明星人物的公益善举而非个人隐私。同时,大众传媒也应宣传普通人对慈善公益作出的贡献,使青少年认识慈善并不只是富人的事,只要有爱心,人人皆可慈善。
参考文献
1.孙春:试析青少年慈善公益精神培养的意义与途径《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亢晓梅 齐兰芬:学校现代慈善文化教育探讨 2009
3.黎昕: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2006
【关键词】青少年慈善 学校慈善文化 教育目标 现代慈善行为 慈善意识 利他行为
一、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
1、是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青少年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如马加爵、药家鑫等。这些案例表明,我国现代青少年缺乏公共责任和社会理想,缺少人文关怀、感恩之心和健全人格,其素质教育问题不容乐观。目前,中小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慈善文化教育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对必要的慈善文化知识的系统把握和慈善文化理念的养成,有悖于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因此,中小学应开设专门的慈善教育课程,让学生有系统、分阶段地了解慈善事业的意义、作用、宗旨、途径等慈善知识;应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慈善工作的感性认识;应积极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推动学校慈善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2、是推动“人人慈善”,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民政部2006-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指出:“慈善文化建设要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规划,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迅速崛起,而加速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教育,当务之急是对青少年进行公益慈善教育。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明日的成年人,是未来从事慈善工作和公益事业的主体,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希望所在。因此,慈善教育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的大部分活动是在学校进行的,慈善知识的获得和慈善意识的觉醒又不可能自发完成,这就需要中小学加强慈善教育。
二、全国各地中小学慈善教育的倶多范例可供借鉴
据笔者观察了解,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中小学慈善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说,开展的活动不胜枚举
2008年4月,天津市教科院发出“关于开展青少年公益慈善教育大讨论”的倡议书,依托该院网站博客在全国范围开展青少年公益慈善教育大讨论。2008年5月30日北京举行青少年慈善晚会,多路记者直击灾区校园,震区少年亲临晚会现场,首都各界共同参与,晚会呈现“爱心总动员”。2009年5月9日,中国关工委在京发布《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九成青少年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2010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与新纪元教育集团联合设立慈善教育专项基金,并联合开发慈善读本,致力于推动慈善教育进课堂,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2.从地方和学校层面而言,开展的活动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2008年5月28日,浙江苍南县教体局发文要求,各学区、直属学校,各乡镇中小学都要建立慈善机构,要把“慈善、爱心”教育列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5月 荥阳市在第一小学操场上隆重举行中小学《慈善知识读本》发放仪式,强调慈善教育应同其他学科一样,纳入体系,走系统化规范化教育之路。 2009年10月21日,共青团高要市委和广东狮子会博爱服务队在肇庆实验中学体育馆隆重主办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主题的高要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公益活动,得到全市中小学的热烈响应。深圳市2007、2008年连续两年的学生“慈善一元捐”共募集资金超过200万元,在西藏援建了8所深圳青少年希望小学;中学生苏锐因其自十岁以来的慈善坚持刚刚荣获深圳市第八届关爱行动的十大人物。2010年9月,深圳市慈善会又成立青少年素质教育公益基金,希望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共同的理想、公共责任、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中学生每周有四小时以上时间去各种不同的慈善公益机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2011年2月,长治市慈善总会、长治市邮政局、长治市教育局联合举行7万青少年“新春慈善贺卡大赠送”活动启动仪式,希望送一个祝福,献一颗爱心。2011年3月苏州在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社会责任公益墙,并举行了揭幕仪式。20011年4月南京在东方娃娃动漫大世界设立青少年慈善体验基地,让孩子们在这里真切体验到慈善机构的运作模式,了解慈善工作的内容,通过义卖奉献自己的爱心。
三、对搞好我市中小学慈善教育的建议
1.要明确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慈善理念,培养慈善品德,引导学生慈善行为,形成学校慈善文化氛围。学校慈善文化教育具有启蒙性、引导性和整体规划性三大功能。
2.要明确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慈善文化知识传授、爱心培养、感恩教育、慈善参与活动等。学校应根据慈善文化的内在要求来把握相关的教育内容。慈善的基础是爱心。慈善对施善者的要求是坚持利他原则、担当参与责任,对受善者的要求是感恩。只有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慈善行为才得以顺利展开,逐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慈善氛围。
3.要探讨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是借鉴有效德育方法。品德构建是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慈爱教育应创设多种特定情境,引发体验,实现慈爱认知、慈爱情感、慈爱行为的整合,培育学生的慈爱品德。二是依据学生行为发展的阶段特点采取阶段教育法。青少年的各种行为发展具有一定年龄特征。学校应针对教育对象不同行为特点,研究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阶段教育方法。三是采用服务学习法。学校应与社区密切合作,让学生通过参与慈善实践,加深对课堂慈善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4.要设计好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课程教材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我国目前尚缺乏独立的完整的慈善学科,也没有慈善课程。因此,要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探索课程设置问题,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慈善教材。这将是慈善文化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5、要请新闻媒体积极配合搞好舆论引导
当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电视、光盘、网络等新一代媒体成长的,媒体应发挥媒体慈善的正功能效应,担负起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的社会使命。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大量的“追星族”。近年来这些公众人物或成立慈善基金会、或募捐钱物、或以志愿者身份直接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大众传媒应更多宣传报道明星人物的公益善举而非个人隐私。同时,大众传媒也应宣传普通人对慈善公益作出的贡献,使青少年认识慈善并不只是富人的事,只要有爱心,人人皆可慈善。
参考文献
1.孙春:试析青少年慈善公益精神培养的意义与途径《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亢晓梅 齐兰芬:学校现代慈善文化教育探讨 2009
3.黎昕: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