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信用卡“人均持卡数”指标

来源 :金卡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中国信用卡发展迅猛。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指出,2019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低于2018年16%的增速。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比增长8.36%。值得一提的是,“人均持卡数”指标在概念计算上没有问题,它以中国人口总量为基数计算得出,但是在信用卡业务上,却很容易让业内产生误解。
  由于信用卡是一种小额消费信贷产品,具有贷款业务的性质,会产生潜在信用风险,因此信用卡需要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分标准决定是否予以发卡或拒绝发卡。信用评分是发卡银行根据申请人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诸如工作性质、本人学历、收入状况、婚姻财产等信息,同時参考个人征信信息库记录,通过评分系统对申请人进行评估,最终得出相应的分数来决定是否发卡,以及获批后的授信金额。如果综合评分不足,则说明不完全满足信用卡申请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信用卡虽然是人人都可以申请,但是它对用户却有很强的选择性,要考虑发卡银行可覆盖区域、适办人群、工作性质等诸多因素。
  银行覆盖区域范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城镇常住人口为8.5亿,乡村常住人口为5.5亿。国有银行覆盖范围广,包括省、市级城市,以及县、乡镇地区,而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所覆盖范围仍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与地区为主,对于没有覆盖的城市,则无法实现有效发卡。
  适办人群年龄分布。信用卡由于其特性,对申请人的年龄有所要求,规定的办卡年龄范围在18-60岁。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0-15岁人口约2.5亿,16-59岁人口约8.9亿,60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
  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口并不是信用卡的目标人群,真正的目标人群主要存在于20-50岁的年龄范围,人数不高于8亿。
  工作岗位性质。信用卡申请还受到申请人职业性质的限制,适合办卡的职业要符合“正当”条件,同时申请人收入也要符合“稳定”的条件。因此很多职业岗位不符合审批条件。
  按照信用卡的发卡标准,在结合申请人所在地域、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基础上,剔除信用卡发卡重叠现象,便可推测实际适合发卡的用户基数。笔者估测实际持卡人数约为5亿,即全国人口基数的三分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的考虑,2011年提出信用卡数量规模“相对饱和度”的概念,在信用卡实际业务中“人均持卡数”应该以估测实际持卡人数为基础。以2019年总计在用卡量7.46亿张与估测实际持卡人数5亿来计算,则人均持卡数约为1.5张(7.46/5=1.49张/人)。这个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现在信用卡发卡、获客方面遭遇瓶颈的现象,加之各发卡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多头授信风险日益突出。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中,发卡银行在披露信用卡业绩时,主要公布发卡量数据,部分银行公布的是流通(在用)卡量,仅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披露公布流通账户数,而流通账户数更具参考意义。招商银行发布的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信用卡流通卡量为9529.99万张,流通账户数6450.48万户,户均流通卡数为1.47张,这与上文1.49张的估算结果就吻合了。
  近几年,发卡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出多种优惠、返现活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用卡的申请和活跃使用,信用卡交易金额不断创出新高。然而,在信用卡“人均持卡数”从人均0.5张上涨到1.5张的现象之下,市场竞争压力陡然增加,特别是对于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中小银行来说,压力不容小觑。
  信用卡所具有的特殊性,致使“人均持卡数”不能按照全部人口数量进行平均数计算,以显示出市场的巨大。实际上,目前信用卡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这让很多发卡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需要重新考虑自身信用卡业务的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下,留给他们的发展空间狭小。
  市场压力之下,发卡银行需要重视信用卡产品理念的转变,适应信用卡业务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实体卡向虚拟化的变化趋势。中国银联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中透露,2018年市场中有2200多款信用卡产品,然而尽管信用卡产品琳琅满目,但是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寥寥无几,众多产品犹如彗星一般一划而过。
  业内人士多在抱怨信用卡业务现在受到来自市场观念和竞争对手的多重压力,但是银行大多在重视产品营销推广时,忽视对信用卡产品研发的投入,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竞争性产品。因此,信用卡“发卡难”的问题已经不仅只存在于营销环节,还延伸到产品环节中,如果没有意识到产品对营销的影响,“发卡难”的问题或将无解。如果对于“人均持卡数”指标不加以重视,则很大程度上会陷入歧途。
  如今的信用卡用户对产品已经具备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价值。因此发卡银行要重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趋势,重视信用卡产品的市场细分,迎合信用卡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的信用卡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作者系信用卡产业研究人士
  责任编辑:葛辛晶
其他文献
坊间有句话:十个首富,九个做支付。在笑谈的背后,其实体现了参与者的执着:从守住金融门户、抓住流量入口、实施会员管理、赋能广告媒介,到发现蓝海场景、再造行业生态。  为什么会出现“靠脸”吃饭?个人分析,刷脸支付是移动支付行业趋势性产品。顺趋势者,可以借助增长的浮力获得向上的成长空间。于是,出现了铿锵“三人行”:  2018年12月,持卡人发现在银联“云闪付”App上注册并开通“刷脸支付”服务,在北京
期刊
3月5日,“云闪付”App上线上海“随申码·健康”服务。截至3月21日,“健康碼”覆盖全国1000余城。这是继2月9日,第一版“健康码”在支付宝诞生后,支付行业通过金融科技服务民生、联防联控的又一次智慧化纵深推进。透过“健康码”的快速推广应用,支付行业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如何开启自身“多功能工具箱”的属性服务用户,值得探讨。
期刊
从功能角度来看,“健康码”产品本身并不复杂,涵盖用户信息收集及上送、根据健康状况展示不同颜色的码、健康状况的核查等几个关键步骤。  其成功的逻辑,笔者认为存在几个关键点。一是政府平台承载压力较大。疫情特殊时期,政府平台承载了更多的压力,需要满足更多维度、更多方面的市场诉求。在大负荷运转之下,亟需有力的帮手,为疫情期间的防疫工作添砖加瓦。二是阿里拥有较强的平台建设能力。在日常的商业活动中,阿里通过收
期刊
近年来,乡村振兴一直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重点。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却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版块。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制于人口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等问题与市场经济相去甚远,针对农民的人社服务覆盖也相对薄弱。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的“一跃而起”,技术+终端的组合成为新的解题思路,以德卡科技M200金融社保一卡通应用终端(以下简称“德卡M200”)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也成为驱动乡村振兴
期刊
数据经济与金融科技相伴成长  21世纪以降,与实体世界相关联的全球海量传感器和无线连接加速贯通各类数据,百川归海,成就数据汪洋,实体世界越来越多以数据形式再现于虚拟世界,建构起基于数据,受数据驱动的人类生活新范畴。美国的谷歌、亚马逊、苹果、微软、脸书,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等超大型平台,以及爱彼迎、优步、Grab等利基市场平台,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海量数据,夺取实体世界对应物市场,丰富信息和内容
期刊
编者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崛起让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不断升级,越发成熟,无论是在摩登都市还是偏远乡村,都能轻松找到移动支付的身影。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消费市场渐渐回暖的背景之下,消费迸发出更强劲的实力,加速支付行业向数字化服务转型的步伐,也让移动支付成为推动万物联网、传统产业升级的连接器,催生出消费券、跨境电商、直播电商、支付安全产业等新业态,以及虚拟信用卡、虚拟银行等新产品。 
期刊
互联网企业对于做产品了然于心,如何去打造一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产品,从支付宝推出“健康码”的三步走,可以借鉴一二。  第一步,寻找需求。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数字化是最迅速也是准确性最高的一种技术手段,而抗击疫情最需要本地动态实时地图,准确显示个人健康、疑似、确诊情况,市民申报健康信息并实时更新。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中国,App是支付宝最直接面向用户的窗口,因而支付宝找到了需求和实际结合的平台。  第二
期刊
2020年,我们迎来近了12年来最长的一次“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期。在全国解除一级响应的情况下,五天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5月6日,中国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银联交易金额突破1.57万亿元,较清明小长假日均增长了7.7%。同时,成为近五年来银联网络交易金额最高的一个“五一”小长假。  一场贯穿始终的全民消费潮  消费券“买”出提振消费新趋势  5月5日晚间,由中国银联联合支付宝、财付通为“
期刊
复工提振消费复苏  3月下旬的关键词是“双复”,也就是复工、复产。基于复工、复产直接拉动了消费的复苏,这是全社会所乐意看到的现象。  数据说出漂亮的话。3月23日银联商务发布的“银杏消费复苏指数”,该指数显示,上海的线下消费在发布日的近两周,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七成以上的水平。  大数据应用帮助我们判断疫情对消费的量化影响。比如,该指数就是根据银联商务的银杏大数据平台,从线下商户的复工开店数量比例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