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AIG……一个个不可一世的金融巨头轰然倒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司的最高层领导创造和采用的业务方向和管理手段,无疑曾经创造了公司的辉煌,但也为这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他们被指为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
金融海啸过后,往日热闹非凡的华尔街上,分明只留下5座独立投行的墓碑。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这些创造了华尔街模式的独立投行,停留在了华尔街血腥的历史上……处于风暴中心的主要人物雷曼兄弟的总裁、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美林黑人CEO斯坦·奥尼尔、贝尔斯登CEO詹姆斯·凯恩以“终结者”、“败家子”的形象被载入历史。
“大猩猩”理查德·福尔德
理查德·福尔德,1946年4月26日,出生于纽约。1969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授理学学士。1973年在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福尔德的第一份工作是空军飞行员,因为和长官拳脚相向,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1969年,福尔德加入雷曼兄弟,从商业本票交易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公司高管。作为公司元老,福尔德见证、参与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这包括:并购库恩雷波公司,被美国运通收购,并购哈顿公司,又最终从美国运通独立。
自1994年脱离美国运通后,雷曼兄弟在福尔德的带领下从一家原本仅从事债券业务的小公司成长为可以与高盛、摩根士丹利一较高下的优秀投行。《商业周刊》曾经称福尔德为“华尔街的斗牛犬”,在9·11事件期间,他镇定自若地指挥员工撤离,并且能够果断、快速地将一家酒店立刻转换成为雷曼总部,在华尔街被传为佳话。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遭受了沉重打击。英国巴克莱银行2008年9月14日宣布,撤出对雷曼兄弟公司的竞购行动。当地时间今天凌晨,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随之而来的,雷曼兄弟和福尔德本人被光环所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分析家普遍认为,福尔德要为雷曼倒闭负上极大责任。福尔德2004年率领雷曼大举进军按揭市场,买下多间按揭公司及银行,并将按揭包装形成债券出售。但随着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楼市由盛转衰,雷曼手上大量债务抵押证券无法脱手,最终落得倒闭收场。
除了过于冒进,福尔德高傲自负的性格也让他一败涂地。福尔德处事凶狠不留余地,在金融界树敌无数,以致雷曼出事后华尔街各公司都只作壁上观。雷曼员工对这名上司也没好感,指他为人高傲自负,开会总是独断独行,给他取了“大猩猩”的绰号。今年8月间,福尔德原可将雷曼兄弟以40亿到60亿美元之间的价格,将公司25%股份卖给韩国产业银行,但他自信雷曼王国由他一手打造,公司价值超过估价,坚持不接受收购,结果错失起死回生的机会,带公司走向灭亡。
10月6日,福尔德应美国国会众议员、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亨利·维克斯曼的要求,赴该委员会作证。委员会就雷曼兄弟公司高层的薪酬历史、管理行为和金融策略等问题对福尔德展开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质询。
维克斯曼批评福尔德:“这些钱是你拿别人的钱去冒险赚来的。这个制度对你有利,但对国家和其他纳税人无益,现在我们需要花7000亿美元来挽救美国经济”,“福尔德先生一边向财长亨利·保尔森请求联邦政府出手援助,一边把数百万美元装进自己的口袋。”
福尔德在听证会上提交书面证词,他一开始就表示愿意“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全部责任”,但他强调在当时的环境下自己的决策是“谨慎和适宜”的,在雷曼兄弟公司即将陷入破产的混乱时期内,他并没有犯任何错误。他将公司破产归咎于三大原因:市场谣言、不合时宜的市场规则,以及监管机构反应迟钝助燃的华尔街“信心危机”。
但社会大众对此并不买账,有人批评说:“福尔德只知道指责别人,而不检讨自己的错误。”更有反对人士赶到国会,在会场内外举牌抗议,当面呛声。痛斥华尔街的“贪婪”、“不负责任”。不久前有媒体披露,福尔德日前在公司健身房遭人挥拳打脸泄愤。
从仗义行侠到努力打拼,从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到饱受指责的败军之将,虽然巨款落袋,福尔德也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黑珍珠”斯坦·奥尼尔
斯坦·奥尼尔,《财富》500强企业中屈指可数的黑人CEO,被称为“黑珍珠”,由于他从工厂学徒到华尔街首席执行官的复杂经历,更由于他的肤色,在华尔街这个“唯白独尊”的地方,他成了一个传奇。
1951年10月,奥尼尔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亚拉巴马州。像许多美国黑人一样,奥尼尔自孩提时代就开始强烈地感受到了种族制度的冰冷: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里采摘棉花,冒着冬日寒风去野外拾掇柴火,守着漫漫长夜替他人看管牲畜……几乎所有黑人后代干过的农活与累活奥尼尔都干过。
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了奥尼尔人生的一个重要折点。12岁时,奥尼尔随全家迁移到了亚特兰大,这一年,父亲在通用汽车的一家工厂谋到了一份工作。
几年之后,奥尼尔也被通用公司送入通用汽车学院就读。不过,为了应付昂贵的学费,奥尼尔不得不也在通用公司与父亲一道干起了装配活儿。年轻的奥尼尔不仅手上的技工活做得漂亮,而且大学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最后通用汽车公司将他送人到了许多美国青年梦想的殿堂——哈佛大学商学院。
捧着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文凭的奥尼尔,怀着报答的心情回到了通用汽车公司,并在财务办公室一干就是8年。有幸的是,当公司的一位高层财务主管被美林公司看中时,奥尼尔也被一同带到了美林。
初生之犊不畏虎。在进入美林的最初10多年里,奥尼尔一次次以优异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将美林公司的垃圾债券业务从毁灭中解脱出来,在对冲基金资本管理公司垮台时力挽公司的巨大损失,一系列漂亮的动作无不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随着奥尼尔在公司金融服务部、全球资本市场部、战略投资部以及私人服务部的滚动任职,其管理与领导经验也日臻成熟。
47岁时,奥尼尔被任命为美林公司首席财务官。掌握了美林财务这一神经中枢,奥尼尔能够俯瞰整个公司的资本运作景观,在与各个业务部门频繁打交道的过程中,奥尼尔从部门经理,甚至一线操作人员那里不断获得经验的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凭借着首席财务官所占有的管理资源,奥尼尔展开了后来对公司具有起死回生意义的成本改革之战,也为他最终问鼎美林首席执行官准备了素材。
2001年7月,在首席执行官的竞选中,奥尼尔得到了美林董事们绝大多数的投票。两个月后,他带着9000位同僚从世贸中心的废墟中逃了出来。劫后余生的奥尼尔随着美林公司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大楼。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又是两个月之后,公司董事会将集团主席的权杖交到了他的手上。
奥尼尔开创了美国商业领袖人物的历史。在美林这家全美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近乎百年的传奇中,他是第一位非交易员出身的掌舵人。
接手CEO时,奥尼尔面前的美林可以用奄奄一息来形容。作为华尔街知名的投行,美林的商业信誉当时是一落千丈。公司不仅涉嫌帮助安然攫取非法利润的事实被投资者炒得沸沸扬扬,而且美林职员参与臭名昭著的安德鲁·法斯托合伙交易的丑闻也被人揪了出来。更要命的是,美林的股票在当年如落山之石般下跌了55%,公司的收入也比前一年锐减14%。屋陋偏遭连夜雨。就在当年,美林作为股票、债券最大承销商的宝座被花旗抢走。很快,“美林即将被收购”的消息在华尔街迅速流传开来。
此时,奥尼尔深信是美林本身出了问题。于是,一把凌厉的裁员大刀在美林的上下快速飞舞了起来。短短一年中,奥尼尔砍掉了2.4万个公司职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1%。不过,令整个华尔街震动的是,被请出美林的不只是那些普通的职员,包括资产管理部主管在内的19位高级经理人在一年之中被先后辞退,即便是奥尼尔最密切的助手扎卡里亚和关系密切的盟友帕特里克也遭到了解职。凌厉的裁员行动最终为美林每年节约了22亿美元的成本支出。
在华尔街所有的金融企业中,奥尼尔刮起的裁员风暴是时至今日最猛烈的一次。奥尼尔的措施几乎立竿见影,美林的利润率迅速回升。到2003年,该公司的利润率已达到27%,比2001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直到2006年,美林的利润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美林的利润达到75亿美元,增幅高达73%,而摩根士丹利为46%。
然而在这波次贷危机中美林却遭受重大损失,奥尼尔的激进策略使他成为众矢之的。2007年10月份,美林证券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巨大的亏损令投资者都感到震惊。据财报显示,该季度不但成了公司6年来首次出现的季度亏损,也成为在公司90多年历史上最为糟糕的业绩。因此,投资人对奥尼尔可谓信心全失。
2007年10月30日,四面楚歌的奥尼尔黯然引咎辞职,随后当时担任纽约泛欧交易所CEO的赛恩临危受命,火线入主美林。然而,美林的败局已经无可挽回。
成也凯恩,败也凯恩
很少有人知道, 詹姆斯·凯恩是个职业水平的桥牌高手,他至少拿过十几个国家级桥牌比赛的冠军,甚至在1995年代表美国参加了百慕大世界桥牌锦标赛。可以说,也正是桥牌助凯恩这个辍学的大学生谋得了进入贝尔斯登工作的机会,但也是因为桥牌,使他在次级债危机爆发时被媒体指责不负责任。
1969年,35岁的凯恩是一个全职的桥牌手。在此之前,他先从美国名校普渡大学辍学,然后当过推销员,从纽约跑到中西部去卖打印机。后来还卖过钢板、销售公债,但是都不太成功。
转机发生在牌桌上。一天,他在和牌友阿兰·格兰伯打桥牌时,聊起了工作,凯恩提出自己还很年轻,想做点事情。阿兰当时已经做到了贝尔斯登CEO,于是他对凯恩说,你可以来我们公司。就这样,凯恩敲开了进贝尔斯登工作的大门,而且一干就是39年。
华尔街的人都知道凯恩是一个决策谨慎的领导人,这与阿兰·格兰伯恰好风格迥异,格兰伯是一个追求立竿见影的硬派人物。因为格兰伯在公司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当1993年凯恩当上了公司CEO之后,格兰伯仍然保留了最后否决权。一温一火,凯恩和格兰伯之间相互包容合作,在公司内形成了一个和谐的领导团队。
2000年前后,美国金融业掀起了并购风暴,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忙不迭地合纵连横,做大的背后带着某种对千禧年的惶恐。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贝尔斯登会在这一轮风暴中被兼并,那段时间,贝尔斯登的股价急剧下跌,局势艰难。但凯恩正确判断了局势,他仔细检查了公司的业务结构和规模,跟老伙伴格兰伯商量之后,决定拒绝收购。
是天意还是人算,凯恩的保守或说执拗,让贝尔斯登——华尔街最后一个单身汉——居然因为没有参与并购浪而得益。当2002年并购浪退去的时候,贝尔斯登却成为华尔街唯一当年第一财季盈利的投资银行。
这一役,凯恩一战成名,华尔街对凯恩的冷静判断刮目相看。但历史无法重来,后来的事实表明,冷静和谨慎并不一直为他带来幸运。
凯恩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一手抓公司的强项——清算业务,一手大举进攻当时还不为人熟知的房贷资产化打包销售市场。2002年,当贝尔斯登正在次贷市场上大力掘金的时候,凯恩放弃了一个收购机会,现在看来一个可能使贝尔斯登提早发现次级债问题的机会。
据了解,去年贝尔斯登在纽约的贸易额就下降了53%,损失额大大超出其华尔街同行。另外,其固定收入的下降幅度也达到30%。仅第四财季亏损就达8.54亿美元,合每股6.90美元。这在公司84年历史上尚属首次。损失惨重的股东对凯恩十分不满,在2008年新年过后,凯恩终于没能顶住压力。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月8日,纽约城一反往年的寒冷,温暖如春,但贝尔斯登公司总部内却有一股寒流,一场临时董事会在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大厦内召开。会上宣布,公司CEO詹姆斯·凯恩退位。
可以说,是桥牌给凯恩打开了成功的大门,也是桥牌,使他在次债危机中黯然谢幕。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07年11月,凯恩在公司两只基金命悬一线的时候,却溜出去打桥牌和高尔夫。虽然凯恩事后指报道失实,但也无力挽回投资者和董事会对他信心。
随后,虽经下任CEO、有“超级推销员”美誉的艾伦·施瓦茨的极力挽救,贝尔斯登还是没有摆脱倒闭、被贱卖的悲惨命运。2008年3月17日,摩根大通宣布出手收购处于流动性危机中的贝尔斯登,交易将以换股方式进行,价格约为每股2美元——而此前一周,贝尔斯登的股价仍高达70美元,2007年1月其股价曾超过170美元。(编辑/若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