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统编初中历史教材每一册最后,都有一个与本学期所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课。其目的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八年级上册为例,我结合南京市地方课程的要求,设计了以“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我搜集了大量材料,详细解读了全市统一的国家公祭日读本《历史真相》,但讲完规定的四个课时之后,总觉得欠缺了什么。我的疑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条课堂反思:用四个课时解读六章内容,重点、详略分配合理吗?开展的课堂活动真实有效吗?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了吗?在课程的反馈与评价方面,真正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果了吗?
在学校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学历案”的概念。学历案与教案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教师专门预设的、给学生学习用的方案。如果能在活动课中有效使用学历案,历史活动课的有效性就会得以提高。由此,我对原有的活动课教案进行了优化,将其设计为学历案,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一、巧用学历案,优化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策略选择
学历案是指从学生学会学习的立场出发,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一份学历案包括学习主题/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练习、学后反思等六个基本要素,因而我的优化也主要从这几个要素着手。
(一)明确学习主题和具体化学习目标
优化后的学习主题依然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主要变化在于学习目标的具体化。此前我很笼统地将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国家公祭日读本的学习,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作为学历案,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合理的、明确的和可行的,应该是学生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活动学会。对此,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设定为通过活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感悟国家公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学习目标具体明确为三个部分。
一是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以国家公祭日读本的阅读为基础,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掌握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的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史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理解、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能够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理解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并且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铭记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深切体会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尊重生命价值、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感受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良知。
(二)基于学生的学习和评价设计
学习过程中最核心的是“课中学习”。过去的教案中,一般是在课程最后以作业形式检测学生。而学历案是学习过程的方案,故除了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评价外,我还尝试将这些“评价任务”安排在课内实施,用这些即时的评价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的尝试有以下几类。
1.课前的调查和预习。
在活动课开始前,我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的认知以及他们感兴趣和疑惑的地方。进一步分析后,我将原有的授课计划调整为课外自主阅读和课内重点答疑两部分,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有效整合了课时的分配。
在第一课时前,我就设计了“导读学历案”,把国家公祭日读本中每个章节最重要的史实设计成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形成学习线索,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基本史实。这样,节约了大量的课堂讲授时间,用学生自主学习替代了教师面面俱到的讲授。在导读学历案的最后,我要求学生记录自主学习后产生的新疑问,将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以备授课时展示。
2.课中的合理讲授。
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导读学历案,很明显看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故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互答彼此的疑问。绝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解决,效果不亚于甚至好过教师的直接讲授。随后,我依据学生在调查问卷和导读学历案中的疑问,重点讲述“为什么日军会做出如此残暴的行径?”“国际社会为什么没有阻止这场屠杀?”等新问题。我引用了张纯如等学者的相关介绍进行拓展,在国家公祭日读本的基础上,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促进了深度学习。
利用导读学历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学生的困惑;利用学生互助和教师的重点讲授,解决学生的疑问。看似比过去讲的少,但立足于学生的需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了必要的课堂留白。
3.课外活动的自主设计和有效组织。
由于第一堂课的合理讲授节约了大量时间,我有了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地探究的活动方案。故在第二课时中,我对学历案进行了创新,整理了南京本地与国家公祭日读本中相关的遗址遗迹,要求各小组选择一处进行实地探访。在本课时的“活动设计学历案”中,我还要求小组通过讨论明确活动的时间、流程、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在学习成果展示方面,我鼓励小组依据组员的特长分工合作,以本组最喜欢的方式呈现,故在活动设计的学历案中,我把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也列入其中,提示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即时记录感受。这个“活动设计学历案”成为组长有效组织组员探讨活动方案的助力器,既指明了活动的方向,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我设计空间。我除了在课堂上深入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外,还在课后认真查閱了每组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帮助他们进行完善,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了第二课时的充分准备,第三课时的实地探究基本都能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如有的小组在拍摄介绍视频的时候,巧遇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随即对其进行了采访;有的小组在活动当天整合了行程,实地探究了多个遇难者丛葬地等。这些突发情况和临时调整,使得他们在第三课时的“实地探究学历案”中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体会。
4.多元化的评价。
“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作为一个学习主题,最后的学习成果应该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故用各种形式汇报本组的实地考察成果,在内容上契合了学习目标,在方法上总结了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开展的具体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展现了学生真实的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切口。故我在第四课时的“评价学历案”中设计了小组汇报的评分表,作为最后的评价标准。
评分表分为两个部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小组互评里,侧重对汇报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汇报情况、小组答疑情况的考查。在教师评价里,侧重考查小组合作情况、学习目标实现情况。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总体看来,学生的实地探究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触动远比听教师讲解或观看影视资料深刻,汇报中也能看出学生对相关史实知识的获得情况以及学习技能的习得情况。
二、巧用学历案,优化历史活动课的启示
通过使用学历案,我优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活动课教学。良好的实践效果,使我对学历案的使用有了以下认识。
第一,学历案的使用有效促進了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变化。所有设计立足于学生的需要,都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无论是课前调查,课中讲授,课外活动,还是学习效果评价,都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深度学习。
第二,学历案看似简单,却通过问题驱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历案本身可能只有几个问题,或只是一个需要学生去完成的表格,但每个问题、每个表格的背后,都是教师精心的设计,最终实实在在地组织和引导学习的发生。这不仅是形式的转变,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
第三,在活动课的学历案设计中,可以把知识、技能和实践三者建构成进阶的过程,再进行反思,以内化学习目标,在具体形式上也可以依据需要进行创新。如我首先利用“导读学历案”引导学生了解了基本史实,再通过“活动设计学历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接着利用“实地探究学历案”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学历案”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第四,我首先在活动课中选择使用学历案,是基于活动课的“主题化”。良好的效果促使我思考将学历案推广至平时的历史教学,特别是九年级小专题复习课中,或者是尝试将各册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以学习主题的形式进行学历案的编写。
初用学历案是为解答自己的困惑,却无意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教与学模式。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能更加有效地使用学历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学校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学历案”的概念。学历案与教案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教师专门预设的、给学生学习用的方案。如果能在活动课中有效使用学历案,历史活动课的有效性就会得以提高。由此,我对原有的活动课教案进行了优化,将其设计为学历案,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一、巧用学历案,优化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策略选择
学历案是指从学生学会学习的立场出发,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一份学历案包括学习主题/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练习、学后反思等六个基本要素,因而我的优化也主要从这几个要素着手。
(一)明确学习主题和具体化学习目标
优化后的学习主题依然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主要变化在于学习目标的具体化。此前我很笼统地将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国家公祭日读本的学习,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作为学历案,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合理的、明确的和可行的,应该是学生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活动学会。对此,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设定为通过活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感悟国家公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学习目标具体明确为三个部分。
一是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以国家公祭日读本的阅读为基础,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掌握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的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史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理解、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能够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理解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并且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铭记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深切体会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尊重生命价值、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感受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良知。
(二)基于学生的学习和评价设计
学习过程中最核心的是“课中学习”。过去的教案中,一般是在课程最后以作业形式检测学生。而学历案是学习过程的方案,故除了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评价外,我还尝试将这些“评价任务”安排在课内实施,用这些即时的评价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的尝试有以下几类。
1.课前的调查和预习。
在活动课开始前,我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的认知以及他们感兴趣和疑惑的地方。进一步分析后,我将原有的授课计划调整为课外自主阅读和课内重点答疑两部分,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有效整合了课时的分配。
在第一课时前,我就设计了“导读学历案”,把国家公祭日读本中每个章节最重要的史实设计成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形成学习线索,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基本史实。这样,节约了大量的课堂讲授时间,用学生自主学习替代了教师面面俱到的讲授。在导读学历案的最后,我要求学生记录自主学习后产生的新疑问,将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以备授课时展示。
2.课中的合理讲授。
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导读学历案,很明显看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故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互答彼此的疑问。绝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解决,效果不亚于甚至好过教师的直接讲授。随后,我依据学生在调查问卷和导读学历案中的疑问,重点讲述“为什么日军会做出如此残暴的行径?”“国际社会为什么没有阻止这场屠杀?”等新问题。我引用了张纯如等学者的相关介绍进行拓展,在国家公祭日读本的基础上,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促进了深度学习。
利用导读学历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学生的困惑;利用学生互助和教师的重点讲授,解决学生的疑问。看似比过去讲的少,但立足于学生的需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了必要的课堂留白。
3.课外活动的自主设计和有效组织。
由于第一堂课的合理讲授节约了大量时间,我有了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地探究的活动方案。故在第二课时中,我对学历案进行了创新,整理了南京本地与国家公祭日读本中相关的遗址遗迹,要求各小组选择一处进行实地探访。在本课时的“活动设计学历案”中,我还要求小组通过讨论明确活动的时间、流程、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在学习成果展示方面,我鼓励小组依据组员的特长分工合作,以本组最喜欢的方式呈现,故在活动设计的学历案中,我把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也列入其中,提示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即时记录感受。这个“活动设计学历案”成为组长有效组织组员探讨活动方案的助力器,既指明了活动的方向,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我设计空间。我除了在课堂上深入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外,还在课后认真查閱了每组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帮助他们进行完善,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了第二课时的充分准备,第三课时的实地探究基本都能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如有的小组在拍摄介绍视频的时候,巧遇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随即对其进行了采访;有的小组在活动当天整合了行程,实地探究了多个遇难者丛葬地等。这些突发情况和临时调整,使得他们在第三课时的“实地探究学历案”中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体会。
4.多元化的评价。
“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作为一个学习主题,最后的学习成果应该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故用各种形式汇报本组的实地考察成果,在内容上契合了学习目标,在方法上总结了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开展的具体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展现了学生真实的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切口。故我在第四课时的“评价学历案”中设计了小组汇报的评分表,作为最后的评价标准。
评分表分为两个部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小组互评里,侧重对汇报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汇报情况、小组答疑情况的考查。在教师评价里,侧重考查小组合作情况、学习目标实现情况。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总体看来,学生的实地探究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触动远比听教师讲解或观看影视资料深刻,汇报中也能看出学生对相关史实知识的获得情况以及学习技能的习得情况。
二、巧用学历案,优化历史活动课的启示
通过使用学历案,我优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活动课教学。良好的实践效果,使我对学历案的使用有了以下认识。
第一,学历案的使用有效促進了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变化。所有设计立足于学生的需要,都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无论是课前调查,课中讲授,课外活动,还是学习效果评价,都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深度学习。
第二,学历案看似简单,却通过问题驱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历案本身可能只有几个问题,或只是一个需要学生去完成的表格,但每个问题、每个表格的背后,都是教师精心的设计,最终实实在在地组织和引导学习的发生。这不仅是形式的转变,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
第三,在活动课的学历案设计中,可以把知识、技能和实践三者建构成进阶的过程,再进行反思,以内化学习目标,在具体形式上也可以依据需要进行创新。如我首先利用“导读学历案”引导学生了解了基本史实,再通过“活动设计学历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接着利用“实地探究学历案”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学历案”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第四,我首先在活动课中选择使用学历案,是基于活动课的“主题化”。良好的效果促使我思考将学历案推广至平时的历史教学,特别是九年级小专题复习课中,或者是尝试将各册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以学习主题的形式进行学历案的编写。
初用学历案是为解答自己的困惑,却无意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教与学模式。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能更加有效地使用学历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