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场的广播里,放着一首“古风”歌曲。
曾经好奇地听过朋友的歌单,铺天盖地的都是古风音乐。点开粗看歌词,总离不了什么“红颜”“浮生”“千年”等字眼。细细推敲,不过是无意义的词语堆砌,为了押韵而违背文学常识——“天下为公我为母”。从那以后,我就不屑于那些所谓“热门爆款”“复兴国学”的鸿篇巨制。
罢了,重新点开自己的歌单。也许有些奇怪,我爱听老歌,听戏曲,播放器里都是我费尽心思找到的名家选段。耳机里响起熟悉的锣鼓钹镲的声音时,我仿佛一个人穿越去了那个远离喧嚣的时代。
那从数百年前便在人们口中传唱至今的曲调,该载着多少人的情思啊!
也许是在大宅门里,大户人家里的老太太过大寿,于是请来一个戏班子搭台唱戏。台上,那花脸的孙行者和红衣的铁扇公主正上演一场武打好戏,和紧密如雨的鼓点一起凑成热闹非凡的盛景。台下,老爷们捻着胡须,边品茶边享用着琳琅满目的瓜果糕点;一旁的太太们,围着寿星欢快地聊天;哥哥姐姐们领着弟弟妹妹玩耍,兴许有个顽皮的孩子,也拣了根“金箍棒”,学着台上的动作呢!
也许是在个小户人家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坐在床上,手中抱着一个戴着虎头帽的娃娃。她一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一边用熟稔的调子哼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温润的风吹过,和着年轻女人的歌声,给这方土地上的人们送去一丝睡意。
摘下耳机,又回到了被“殇”“落花”包围的世界。
在称赞声一片的《延禧攻略》里,近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名唱段《贵妃醉酒》,被穿越到乾隆年间;古风歌手所谓的“戏腔”就像被踩住尾巴的猫发出的惊叫,每个字都像在珠峰峰顶唱出,上气不接下气。而就是这样的演唱和“天下為公我为母”的作词也会被称赞“国粹好美”“文化底蕴深厚”。
不禁思索,那些“带火”古风歌曲的视频平台是不是已经毁掉了用户们的审美,我们的美学教育是否到位,传统文化是否真的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网络流行的风向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昨天是“一起学猫叫”,今天又流行抱着吉他唱民谣的文青。这些流行总会在不久后的某天变成“过时”,而这些没有营养的“过时”,并不能依靠“情怀”或背后蕴含的情感成为“经典”。
但在那婉转的唱词中,你能听到多少动人的故事啊!
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载着宝玉和黛玉初见时的欢喜;一句“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恩爱苦也甜”,载着董永和七仙女双双把家还的满足;一句“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载着莺莺和张生那样强烈的离愁。
所有演唱技巧都是外衣,包裹着作者创作时的款款情深,在听者往后的生命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轮换数载,仍以一曲颂情思;岁月荏苒,谨以一曲载春秋。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指导教师:康虞佳
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流行的元素冲击着时代前沿的视觉,铺天盖地地占据着青少年的注意力,而经典文化也不紧不慢地施展开流传千百年的魅力,成为许多人钟情的心底所爱。
无论是“一起学猫叫”的俏皮,还是“抱着吉他唱民谣”的文艺,在时间的考验之前都可能只是光华偶现,而经过时间磨洗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与“晚来谁染枫林醉”却都带着相逢的喜悦与离别的愁怨写进了中国人的记忆,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
经典已经过时光的考验与心灵的印证,而流行,尤其是金玉其外、无病呻吟式的流行,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他流行元素,也要有待时日来证明它自身光彩是否恒久,是否流星一闪,旋即滑落。
青春之人要有青春的气象,流行与经典的博弈也会点染上新时代的特质,善者择之,不善弃之,时光漫漫,终会给出符合其自身价值的定论。
【适用文题】真假古风;戴面具的经典;辩证看流行……(小风)
曾经好奇地听过朋友的歌单,铺天盖地的都是古风音乐。点开粗看歌词,总离不了什么“红颜”“浮生”“千年”等字眼。细细推敲,不过是无意义的词语堆砌,为了押韵而违背文学常识——“天下为公我为母”。从那以后,我就不屑于那些所谓“热门爆款”“复兴国学”的鸿篇巨制。
罢了,重新点开自己的歌单。也许有些奇怪,我爱听老歌,听戏曲,播放器里都是我费尽心思找到的名家选段。耳机里响起熟悉的锣鼓钹镲的声音时,我仿佛一个人穿越去了那个远离喧嚣的时代。
那从数百年前便在人们口中传唱至今的曲调,该载着多少人的情思啊!
也许是在大宅门里,大户人家里的老太太过大寿,于是请来一个戏班子搭台唱戏。台上,那花脸的孙行者和红衣的铁扇公主正上演一场武打好戏,和紧密如雨的鼓点一起凑成热闹非凡的盛景。台下,老爷们捻着胡须,边品茶边享用着琳琅满目的瓜果糕点;一旁的太太们,围着寿星欢快地聊天;哥哥姐姐们领着弟弟妹妹玩耍,兴许有个顽皮的孩子,也拣了根“金箍棒”,学着台上的动作呢!
也许是在个小户人家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坐在床上,手中抱着一个戴着虎头帽的娃娃。她一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一边用熟稔的调子哼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温润的风吹过,和着年轻女人的歌声,给这方土地上的人们送去一丝睡意。
摘下耳机,又回到了被“殇”“落花”包围的世界。
在称赞声一片的《延禧攻略》里,近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名唱段《贵妃醉酒》,被穿越到乾隆年间;古风歌手所谓的“戏腔”就像被踩住尾巴的猫发出的惊叫,每个字都像在珠峰峰顶唱出,上气不接下气。而就是这样的演唱和“天下為公我为母”的作词也会被称赞“国粹好美”“文化底蕴深厚”。
不禁思索,那些“带火”古风歌曲的视频平台是不是已经毁掉了用户们的审美,我们的美学教育是否到位,传统文化是否真的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网络流行的风向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昨天是“一起学猫叫”,今天又流行抱着吉他唱民谣的文青。这些流行总会在不久后的某天变成“过时”,而这些没有营养的“过时”,并不能依靠“情怀”或背后蕴含的情感成为“经典”。
但在那婉转的唱词中,你能听到多少动人的故事啊!
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载着宝玉和黛玉初见时的欢喜;一句“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恩爱苦也甜”,载着董永和七仙女双双把家还的满足;一句“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载着莺莺和张生那样强烈的离愁。
所有演唱技巧都是外衣,包裹着作者创作时的款款情深,在听者往后的生命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轮换数载,仍以一曲颂情思;岁月荏苒,谨以一曲载春秋。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指导教师:康虞佳
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流行的元素冲击着时代前沿的视觉,铺天盖地地占据着青少年的注意力,而经典文化也不紧不慢地施展开流传千百年的魅力,成为许多人钟情的心底所爱。
无论是“一起学猫叫”的俏皮,还是“抱着吉他唱民谣”的文艺,在时间的考验之前都可能只是光华偶现,而经过时间磨洗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与“晚来谁染枫林醉”却都带着相逢的喜悦与离别的愁怨写进了中国人的记忆,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
经典已经过时光的考验与心灵的印证,而流行,尤其是金玉其外、无病呻吟式的流行,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他流行元素,也要有待时日来证明它自身光彩是否恒久,是否流星一闪,旋即滑落。
青春之人要有青春的气象,流行与经典的博弈也会点染上新时代的特质,善者择之,不善弃之,时光漫漫,终会给出符合其自身价值的定论。
【适用文题】真假古风;戴面具的经典;辩证看流行……(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