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次读书时迸发的灵感,让雷军心中的创业火种开始熊熊燃烧。从武大毕业后他放弃了待遇优厚、稳定的工作机会,加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从程序员到CEO,他把老东家从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作坊,变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最后功成身退,抓住机遇,成立了小米科技公司,凭借着创造力,将互联网手机玩得风生水起。
[关键词] 悟性;灵感;创业;创造性素质;雷军;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3-0039-06
雷军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该市境内无山无岭,湖泊、河渠纵横,是天然的鱼米之乡。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锻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仙桃人具有勤劳、坚韧、聪明、精明、独立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先辈们培育的精神,对幼年的雷军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学霸”。
1987年的高考,雷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这是当时最热门的学科,录取分数线也是全校最高的。雷军非常勤奋,每到周末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而他却泡在计算机机房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编程。雷军通过自学编程为报刊写稿,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悟性。学生之间学习优劣的差异,与其说用功的程度不同,毋宁说是悟性高低之别。雷军凭着他的悟性,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编写程序,而且还撰写出了《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加密及压缩软件编程与方法》两本书,先后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许多教师都没有取得的成果,充分说明雷军已经具备超强的学习与研究能力,也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雷军在读大一的时候,在武大图书馆无意中读到《硅谷之火》(The Fire in silicon valley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保罗·弗赖伯格和迈克尔·斯韦因。这是1984年的译本,印刷粗糙,译文亦不甚精确,却给雷军带来了惊喜。他懷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动地在学校大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思绪不停地翻滚,甚至几夜都不能安眠。一个朦胧的意识浮现在他的脑海:“我要像乔布斯一样,创办一个像苹果公司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公司。”这个朦胧的意识是创造性的冲动,也就是灵感,是《硅谷之火》激励出来的灵感,是它点燃了雷军胸中创业的火种。在此后20多年中,这火种一直潜伏在他心中,伴随他在创业的全过程中,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燃烧起来,迸发出熊熊的火焰,燎原神州大地,像奥运火种一样传递到世界各地。
什么是灵感?所谓灵感是人们在文学、艺术、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意念,也称为灵感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感知能力。从灵感的属性来看,它有如下特点:一是突然性,是在不经意状态下瞬间产生的;二是新颖性,如新思想、新见解、新观点、新点子、新方案等;三是非逻辑性,它不是按计划和常理出现的;四是稍纵即逝,犹如一位傲慢的客人,请之不易,而遁之又无影无踪;五是公平性,获取灵感不需要投资,任何人都有获取灵感的权利;六是灵感既稀缺又容易浪费,每个人都有过灵感闪现之时,只是不注意而浪费了。灵感是创造之源,没有灵感的大脑,就如一座干枯的水坝,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电来的。灵感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而雷军就是一位有心的创业者,因此他与灵感特别有缘,可以说灵感时时刻刻伴随着他,这是他不断创造奇迹的关键原因。
雷军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他利用学分制的优越性,用两年时间修满了要求4年达到的总学分。他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第二个以两年的时间完成四年学习任务的优秀学生。第一人是该系79级学生张汉涛,他现在是美国爱荷达大学终身教授,从事机器证明和推理研究,曾获得美国基金会青年研究者总统奖。按照学籍管理规定,雷军可以提前两年分配工作,但他没有急于工作,而是选择了尝试创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武昌街道口到关山,沿着珞喻路兴起了“电子一条街”,这里聚集了上百家电脑公司,这是他最早闯荡的地方,也是他踏进IT业务圈的起点。雷军算是一位写程序的高手,他为这条街的公司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以及各种小工具等,这使他成为在校学生中的第一个万元户。但是,这不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他的目标是要创业,要实现他创办世界一流公司的梦想。
于是,他与几个年轻的学计算机的朋友,经过策划创办了三色软件公司。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名称,三色是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计算推导出的,后来被他的学生通过实验证实的红、绿、蓝三原色。他们原本是想让他们的公司,像三原色一样通过调配能够变化出五彩缤纷的成果来。可是,创业不能光凭热情,如果没有充裕的投资,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没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创业难免会遭受失败。果然,三色公司在苦苦支撑了半年以后,不得不遗憾地解散了。这次不成功的试水,给雷军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所以他后来一直不主张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而是先积累经验和技术,时机成熟再下海才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他也给大学生们提出了两条诚恳的建议:“一是要永远相信梦的力量,二是要勇于相信坚持梦想的力量。”这是他应邀出席武汉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上讲的,他是在言传身教,因为这是他获得成功的信条。
1991年7月,雷军正式从武汉大学毕业了。那时,大学生毕业还是按计划分配,直到1996年以后,才逐步取消毕业分配,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他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某研究所工作。照理说,能够分配到研究所工作,条件好、工资高,算是上上乘的选择了,一般人都会感到心满意足了。可是,雷军并没有被这里的研究条件所吸引。他心中的那颗火种还在拨动,“硅谷之火”也还在胸中燃烧。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梦之路,开始在北京中关村IT业界寻找机会。
在寻梦的路上,香港金山公司的求伯君曾一度对雷军带来不小的影响。雷军感觉到求伯君正在做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在求伯君的诚邀之下,他于1992年1月,正式加盟金山软件公司,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雷军在金山以“IT劳模”精神奋斗了16年,从程序员到CEO,其间事业从巅峰到低谷,又经历了“金山涅槃重生”,最终帮助金山于2007年19月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雷军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不愿在困难时逃避责任,而只能在功成时身退。2007年12月20日,雷军宣布辞去金山的CEO职务。金山董事长求伯君对雷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雷军从1992年到现在16个年头,尤其是在1998年,开始担任公司日常管理一把手后的9年里,雷军一直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地超负荷地工作,把金山软件从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作坊,带入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上市公司,这期间付出的艰辛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雷军在致员工的信中写道:“经过一段冷静的思考,我认为目前到了可以从日常工作中脱身的时候了。作为金山的创业者,也作为金山的主要股东,我身上深深刻上了金山的烙印,未来我将以一种新的方式为公司服务。” 雷军离开金山后,选择了和以往不同的路。他做起了天使投资人,先后投资了20多家公司。虽然他不再是掌舵者,但他对投资掌控和驾驭轻松自如。然而,这并不是他最初的理想,创办一家国际一流公司才是他的心愿。他从来没有忘记初心,并一直在运筹帷幄。时机终于出现了,2010年4月6日,一个叫“小米科技”的公司悄然成立了。创业者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等世界顶级公司请来了几名一流人才,组成了由14位创业者组建的创业团队,团队阵容可谓豪华,堪与世界顶尖公司比肩。创立当年就融资了4100万美元,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铁人三项”发展战略。
在小米科技公司成立时,雷军已年届40,创业的黄金年龄是否已经过了呢?对此,雷军铿锵有力地回答说:“创业就是跳崖,我40岁,还可以再次为我18岁梦想再赌一把。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雷军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坦然地说:“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也无数次地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有一句俗话说,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长寿,不怕亡国的国君才能享受繁荣昌盛的国运。这是符合辩证法的,因为不怕死和不怕亡国,说明他们心理素质强大,而且也一定是胸有成竹,做好了应对健康或国难的万全之策。雷军对小米公司的预测也是如此,既然他无数次想过怎么输,那他一定也想过应对可能输的对策。他的这种淡然的“归零心态”,正是他创造小米奇迹的原因之一。
公司为什么叫小米?小米是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名称,可贵之处就在于“小”字,它是对“高大全”思维的反叛,相对于那些冠以华丽辞藻名称的公司,小米公司毕竟是一个另类。这是雷军一贯朴实、低调作风的体现。但是,小米这个朴实的名称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雷军解释说,小米拼音为mi,它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表明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mi又是Mission impossible的缩写,表明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当然,“小米加步枪”曾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雷军也希望用这个法宝创建移动互联网公司,成为世界的著名大公司,以了却他18岁时的夙愿。
2011年8月6日,作为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的雷军,举行了第一代小米手机发布会,这是小米公司成立一年零3个月推出的新产品,此举开创了以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先河。这个新产品发布会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雷军依然低调,甚至没有邀请电视媒体报道。但是,小米的粉丝们对这位一直想成为硅谷英雄的昔日的程序员,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代号为“米格机”的小米手机发布会后,立即获得了“米粉”们的拥趸。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小米手机就成为万众瞩目、引爆舆论现象级的产品。然而,国内业界绝大多数人士并不看好小米,尤其是手机制造商的大佬们。小米手机面市后,在一片质疑和赞誉声中,满怀信心地阔步前行。2011年小米手机销售量为30万台,到2014年飙升到6112万台,销售额达到743亿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生产商,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2014年底,小米宣布完成总额达11亿美元的融资,小米公司估价高达450亿美元,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最快、价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这样的业绩,在全球创业公司中绝无仅有,是雷军凭借他的创造力,书写出的“小米神话”。
小米互联网手机获得成功,质疑声音很快偃旗息鼓了,有些质疑者转而对它进行追杀和围剿,最后又不得不学习小米的互联网销售战略。但是,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和研究促使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从媒体大量的报道来看,主要是经济和文化这两大杠杆的作用,经济是“粉丝经济”,文化是“粉丝文化”,这两点被雷军简直玩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时,雷军制定的小米发展战略和战术,也保证了小米公司节节顺利。这三大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大战术是:开发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笔者毕生研究教育,尤其是创造教育。据我观察雷军小米公司的成功就在于他所具有的创造性素质,这反映在他大学学习中,体现在他临危受命挽救金山公司决战中,更表现在他制定的小米公司发展战略中。人的最高的感知境界是“悟”,而认识事物最高目的是“通”。悟性不是凭单个的感官来感知事物,而是通过直觉或者五官的综合作用,它具有穿透力和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雷军每笔天使投资,每一个经营决策,都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有知、懂、通三个境界,而通则是最高的境界。我们常说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博古通今,心有灵犀一点通等,都在于一个“通”字。在我看来,雷军对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已经达到通天彻地的地步,所以他把互联网手机玩得风生水起,成为互联网手机的领袖人物。
应该说,雷军18岁时心中火种已经熊熊燃烧起来了,离他实现自己最终的的梦想只有咫尺之遥。但创业未有穷期, 他发誓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小米。雷军率领小米公司已经走向世界,在未来的两年内,他要进军欧、亚、拉美的人口大國,这些国家市场覆盖35亿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的50%。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远景。现在雷军尚不到知天命之年,是他身体、精力、智慧、经验最佳的创业期,相信他的梦会越做越大,让全世界的手机消费者,都能够享受到小米科技带给他们的乐趣!
[责任编辑:朱苗苗]
[关键词] 悟性;灵感;创业;创造性素质;雷军;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3-0039-06
雷军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该市境内无山无岭,湖泊、河渠纵横,是天然的鱼米之乡。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锻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仙桃人具有勤劳、坚韧、聪明、精明、独立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先辈们培育的精神,对幼年的雷军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学霸”。
1987年的高考,雷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这是当时最热门的学科,录取分数线也是全校最高的。雷军非常勤奋,每到周末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而他却泡在计算机机房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编程。雷军通过自学编程为报刊写稿,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悟性。学生之间学习优劣的差异,与其说用功的程度不同,毋宁说是悟性高低之别。雷军凭着他的悟性,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编写程序,而且还撰写出了《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加密及压缩软件编程与方法》两本书,先后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许多教师都没有取得的成果,充分说明雷军已经具备超强的学习与研究能力,也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雷军在读大一的时候,在武大图书馆无意中读到《硅谷之火》(The Fire in silicon valley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保罗·弗赖伯格和迈克尔·斯韦因。这是1984年的译本,印刷粗糙,译文亦不甚精确,却给雷军带来了惊喜。他懷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动地在学校大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思绪不停地翻滚,甚至几夜都不能安眠。一个朦胧的意识浮现在他的脑海:“我要像乔布斯一样,创办一个像苹果公司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公司。”这个朦胧的意识是创造性的冲动,也就是灵感,是《硅谷之火》激励出来的灵感,是它点燃了雷军胸中创业的火种。在此后20多年中,这火种一直潜伏在他心中,伴随他在创业的全过程中,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燃烧起来,迸发出熊熊的火焰,燎原神州大地,像奥运火种一样传递到世界各地。
什么是灵感?所谓灵感是人们在文学、艺术、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意念,也称为灵感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感知能力。从灵感的属性来看,它有如下特点:一是突然性,是在不经意状态下瞬间产生的;二是新颖性,如新思想、新见解、新观点、新点子、新方案等;三是非逻辑性,它不是按计划和常理出现的;四是稍纵即逝,犹如一位傲慢的客人,请之不易,而遁之又无影无踪;五是公平性,获取灵感不需要投资,任何人都有获取灵感的权利;六是灵感既稀缺又容易浪费,每个人都有过灵感闪现之时,只是不注意而浪费了。灵感是创造之源,没有灵感的大脑,就如一座干枯的水坝,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电来的。灵感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而雷军就是一位有心的创业者,因此他与灵感特别有缘,可以说灵感时时刻刻伴随着他,这是他不断创造奇迹的关键原因。
雷军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他利用学分制的优越性,用两年时间修满了要求4年达到的总学分。他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第二个以两年的时间完成四年学习任务的优秀学生。第一人是该系79级学生张汉涛,他现在是美国爱荷达大学终身教授,从事机器证明和推理研究,曾获得美国基金会青年研究者总统奖。按照学籍管理规定,雷军可以提前两年分配工作,但他没有急于工作,而是选择了尝试创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武昌街道口到关山,沿着珞喻路兴起了“电子一条街”,这里聚集了上百家电脑公司,这是他最早闯荡的地方,也是他踏进IT业务圈的起点。雷军算是一位写程序的高手,他为这条街的公司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以及各种小工具等,这使他成为在校学生中的第一个万元户。但是,这不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他的目标是要创业,要实现他创办世界一流公司的梦想。
于是,他与几个年轻的学计算机的朋友,经过策划创办了三色软件公司。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名称,三色是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计算推导出的,后来被他的学生通过实验证实的红、绿、蓝三原色。他们原本是想让他们的公司,像三原色一样通过调配能够变化出五彩缤纷的成果来。可是,创业不能光凭热情,如果没有充裕的投资,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没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创业难免会遭受失败。果然,三色公司在苦苦支撑了半年以后,不得不遗憾地解散了。这次不成功的试水,给雷军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所以他后来一直不主张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而是先积累经验和技术,时机成熟再下海才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他也给大学生们提出了两条诚恳的建议:“一是要永远相信梦的力量,二是要勇于相信坚持梦想的力量。”这是他应邀出席武汉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上讲的,他是在言传身教,因为这是他获得成功的信条。
1991年7月,雷军正式从武汉大学毕业了。那时,大学生毕业还是按计划分配,直到1996年以后,才逐步取消毕业分配,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他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某研究所工作。照理说,能够分配到研究所工作,条件好、工资高,算是上上乘的选择了,一般人都会感到心满意足了。可是,雷军并没有被这里的研究条件所吸引。他心中的那颗火种还在拨动,“硅谷之火”也还在胸中燃烧。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梦之路,开始在北京中关村IT业界寻找机会。
在寻梦的路上,香港金山公司的求伯君曾一度对雷军带来不小的影响。雷军感觉到求伯君正在做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在求伯君的诚邀之下,他于1992年1月,正式加盟金山软件公司,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雷军在金山以“IT劳模”精神奋斗了16年,从程序员到CEO,其间事业从巅峰到低谷,又经历了“金山涅槃重生”,最终帮助金山于2007年19月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雷军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不愿在困难时逃避责任,而只能在功成时身退。2007年12月20日,雷军宣布辞去金山的CEO职务。金山董事长求伯君对雷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雷军从1992年到现在16个年头,尤其是在1998年,开始担任公司日常管理一把手后的9年里,雷军一直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地超负荷地工作,把金山软件从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作坊,带入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上市公司,这期间付出的艰辛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雷军在致员工的信中写道:“经过一段冷静的思考,我认为目前到了可以从日常工作中脱身的时候了。作为金山的创业者,也作为金山的主要股东,我身上深深刻上了金山的烙印,未来我将以一种新的方式为公司服务。” 雷军离开金山后,选择了和以往不同的路。他做起了天使投资人,先后投资了20多家公司。虽然他不再是掌舵者,但他对投资掌控和驾驭轻松自如。然而,这并不是他最初的理想,创办一家国际一流公司才是他的心愿。他从来没有忘记初心,并一直在运筹帷幄。时机终于出现了,2010年4月6日,一个叫“小米科技”的公司悄然成立了。创业者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等世界顶级公司请来了几名一流人才,组成了由14位创业者组建的创业团队,团队阵容可谓豪华,堪与世界顶尖公司比肩。创立当年就融资了4100万美元,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铁人三项”发展战略。
在小米科技公司成立时,雷军已年届40,创业的黄金年龄是否已经过了呢?对此,雷军铿锵有力地回答说:“创业就是跳崖,我40岁,还可以再次为我18岁梦想再赌一把。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雷军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坦然地说:“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也无数次地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有一句俗话说,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长寿,不怕亡国的国君才能享受繁荣昌盛的国运。这是符合辩证法的,因为不怕死和不怕亡国,说明他们心理素质强大,而且也一定是胸有成竹,做好了应对健康或国难的万全之策。雷军对小米公司的预测也是如此,既然他无数次想过怎么输,那他一定也想过应对可能输的对策。他的这种淡然的“归零心态”,正是他创造小米奇迹的原因之一。
公司为什么叫小米?小米是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名称,可贵之处就在于“小”字,它是对“高大全”思维的反叛,相对于那些冠以华丽辞藻名称的公司,小米公司毕竟是一个另类。这是雷军一贯朴实、低调作风的体现。但是,小米这个朴实的名称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雷军解释说,小米拼音为mi,它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表明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mi又是Mission impossible的缩写,表明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当然,“小米加步枪”曾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雷军也希望用这个法宝创建移动互联网公司,成为世界的著名大公司,以了却他18岁时的夙愿。
2011年8月6日,作为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的雷军,举行了第一代小米手机发布会,这是小米公司成立一年零3个月推出的新产品,此举开创了以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先河。这个新产品发布会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雷军依然低调,甚至没有邀请电视媒体报道。但是,小米的粉丝们对这位一直想成为硅谷英雄的昔日的程序员,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代号为“米格机”的小米手机发布会后,立即获得了“米粉”们的拥趸。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小米手机就成为万众瞩目、引爆舆论现象级的产品。然而,国内业界绝大多数人士并不看好小米,尤其是手机制造商的大佬们。小米手机面市后,在一片质疑和赞誉声中,满怀信心地阔步前行。2011年小米手机销售量为30万台,到2014年飙升到6112万台,销售额达到743亿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生产商,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2014年底,小米宣布完成总额达11亿美元的融资,小米公司估价高达450亿美元,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最快、价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这样的业绩,在全球创业公司中绝无仅有,是雷军凭借他的创造力,书写出的“小米神话”。
小米互联网手机获得成功,质疑声音很快偃旗息鼓了,有些质疑者转而对它进行追杀和围剿,最后又不得不学习小米的互联网销售战略。但是,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和研究促使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从媒体大量的报道来看,主要是经济和文化这两大杠杆的作用,经济是“粉丝经济”,文化是“粉丝文化”,这两点被雷军简直玩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时,雷军制定的小米发展战略和战术,也保证了小米公司节节顺利。这三大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大战术是:开发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笔者毕生研究教育,尤其是创造教育。据我观察雷军小米公司的成功就在于他所具有的创造性素质,这反映在他大学学习中,体现在他临危受命挽救金山公司决战中,更表现在他制定的小米公司发展战略中。人的最高的感知境界是“悟”,而认识事物最高目的是“通”。悟性不是凭单个的感官来感知事物,而是通过直觉或者五官的综合作用,它具有穿透力和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雷军每笔天使投资,每一个经营决策,都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有知、懂、通三个境界,而通则是最高的境界。我们常说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博古通今,心有灵犀一点通等,都在于一个“通”字。在我看来,雷军对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已经达到通天彻地的地步,所以他把互联网手机玩得风生水起,成为互联网手机的领袖人物。
应该说,雷军18岁时心中火种已经熊熊燃烧起来了,离他实现自己最终的的梦想只有咫尺之遥。但创业未有穷期, 他发誓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小米。雷军率领小米公司已经走向世界,在未来的两年内,他要进军欧、亚、拉美的人口大國,这些国家市场覆盖35亿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的50%。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远景。现在雷军尚不到知天命之年,是他身体、精力、智慧、经验最佳的创业期,相信他的梦会越做越大,让全世界的手机消费者,都能够享受到小米科技带给他们的乐趣!
[责任编辑:朱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