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这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现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差的现况谈起,提出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贯彻文化教学,旨在通过这样的文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但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人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学生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各种误解时有发生。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和一些年轻的翻译,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得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太得体。这里略举几例:
例1: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齐声说:“Good morning,teacher.”在汉语中可以说“老师好!”“老师早!”,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
例2:有一位年青的翻译,发音标准,语调自然,第一次陪外宾时,每到一地总要说:“You come this way./You sit here./Don’t go fast./Follow me./Don’t be late.”满以为对这位客人接待热情,照顾该是无微不至了。然而,使他大惑不解的是,那位外宾第二天却不愿与他一起外出参观。在他看来,年青翻译不懂礼貌,对他说话简直像教训小孩子一样。
例3: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受到外国人的赞美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过奖”)来回应,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对方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以上几个例子都涉及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产生它的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如果只顾语言,不了解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等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这说明了解这些文化间的差异并获取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从客观上要求英语教师要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彻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在教材中寻求文化
英语教材本身就渗透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部分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度文化差异的了解。例如,高一上学期英语课本第六单元的课文讲的是中西方餐桌礼仪,教师在上这一单元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让学生了解餐桌礼仪的知识。
二、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词汇的意义可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避免学生望文生义。但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都只讲解词的概念意义,对于词的文化意义往往涉及不多。如果学生只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而丝毫不懂其文化涵义,只把单词按其概念意义串起来,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比如:某一中国大学生在学英语时遇到一个句子:“You chicken!He cried,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这令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根本不了解“chicken”这个词的文化意义。事实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常把“chicken”比作“懦夫、胆小鬼”,但在汉语中却没有这种比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英语里的“胆小鬼”竟是“鸡”。如果学生不理解词的文化意义,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教师应选择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练习,以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文化因素。教师应明白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文化的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补充一些涉及英美国家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理解障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在写作教学中了解文化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同类语篇的不同结构、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等。中国人偏于形象思维,善于整体观察;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维,善于逻辑分析。这些差异反映在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中,他们常用汉语思维模式迂回展开思路,喜欢引用谚语、名言等。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在教写作时若能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上训练学生,就能在教学策略上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佳。学生也更能体会到什么是地道的、流畅的、连贯的英语文章。
五、利用各种教具进行文化教学
如在讲解早餐(breakfast)这个词时,如果教师只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餐”,学生也许记住了它的意思,但还是不知道西方人早晨到底吃什么,或许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西方人早晨和我们一样吃面条和饺子。如果让学生看一些有关breakfast的图片,学生就会了解西方人的早餐是怎么样的。另外,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音、像等资料,设计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立体地、形象生动地展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利用这些图像资料做好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
六、充分利用外籍教师
学外语,和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十分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别的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在日常的接触中往往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学校应定期请外教作有关西方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讲座与报告等,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樊葳葳.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大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3]高宝虹.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5]ChenShen.The Teaching of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Beijing:Language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但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人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学生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各种误解时有发生。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和一些年轻的翻译,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得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太得体。这里略举几例:
例1: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齐声说:“Good morning,teacher.”在汉语中可以说“老师好!”“老师早!”,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
例2:有一位年青的翻译,发音标准,语调自然,第一次陪外宾时,每到一地总要说:“You come this way./You sit here./Don’t go fast./Follow me./Don’t be late.”满以为对这位客人接待热情,照顾该是无微不至了。然而,使他大惑不解的是,那位外宾第二天却不愿与他一起外出参观。在他看来,年青翻译不懂礼貌,对他说话简直像教训小孩子一样。
例3: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受到外国人的赞美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过奖”)来回应,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对方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以上几个例子都涉及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产生它的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如果只顾语言,不了解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等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这说明了解这些文化间的差异并获取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从客观上要求英语教师要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彻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在教材中寻求文化
英语教材本身就渗透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部分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度文化差异的了解。例如,高一上学期英语课本第六单元的课文讲的是中西方餐桌礼仪,教师在上这一单元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让学生了解餐桌礼仪的知识。
二、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词汇的意义可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避免学生望文生义。但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都只讲解词的概念意义,对于词的文化意义往往涉及不多。如果学生只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而丝毫不懂其文化涵义,只把单词按其概念意义串起来,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比如:某一中国大学生在学英语时遇到一个句子:“You chicken!He cried,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这令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根本不了解“chicken”这个词的文化意义。事实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常把“chicken”比作“懦夫、胆小鬼”,但在汉语中却没有这种比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英语里的“胆小鬼”竟是“鸡”。如果学生不理解词的文化意义,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教师应选择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练习,以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文化因素。教师应明白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文化的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补充一些涉及英美国家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理解障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在写作教学中了解文化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同类语篇的不同结构、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等。中国人偏于形象思维,善于整体观察;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维,善于逻辑分析。这些差异反映在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中,他们常用汉语思维模式迂回展开思路,喜欢引用谚语、名言等。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在教写作时若能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上训练学生,就能在教学策略上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佳。学生也更能体会到什么是地道的、流畅的、连贯的英语文章。
五、利用各种教具进行文化教学
如在讲解早餐(breakfast)这个词时,如果教师只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餐”,学生也许记住了它的意思,但还是不知道西方人早晨到底吃什么,或许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西方人早晨和我们一样吃面条和饺子。如果让学生看一些有关breakfast的图片,学生就会了解西方人的早餐是怎么样的。另外,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音、像等资料,设计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立体地、形象生动地展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利用这些图像资料做好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
六、充分利用外籍教师
学外语,和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十分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别的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在日常的接触中往往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学校应定期请外教作有关西方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讲座与报告等,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樊葳葳.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大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3]高宝虹.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5]ChenShen.The Teaching of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Beijing: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