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和听了太多的对母亲歌功颂德的言辞,忽然感到可疑。
在中国这个历来都是男尊女卑的国度里,唯独对母亲却是历来都敬而又重的,早在《诗经·凯风》里就有遣责让母亲过于操心的七个儿子的诗句,煌煌的中国历史硬硬地把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强行挤出了记载,却唯独对母亲尤其是艰苦绰绝的寡母褒扬有加,自古有“母仪”之说。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一些蔑视女性的男人却偏偏对老母亲做出极供奉之状,在妇女地位很低下的农村,在女人连吃饭都上不了桌的落后地区,却常常出现为老母亲祝寿的感人场面,老母亲被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当木偶摆设,儿孙们借此大吃大喝,这时候母亲的出场似乎只是为了祭祀之用,她自己有没有快乐无所谓,她的感受,也没有人去关心。
这真的很可疑。一个女人从少女熬到老祖母的位置,就像从泰山脚下攀登到玉皇顶,这中间要经过多少煎熬,在传统社会里,须先选一户人家将自己嫁出去,接下来要低眉顺眼地伺候公婆,再然后是完成一个女人最伟大的使命,生孩子,确切地说,是要生儿子,要相夫教子,夫死之后要守寡,要把儿子含辛茹苦抚养成人,还要带孙子,母亲熬成了老母亲老祖母老老祖母,路漫漫其修远兮,最后终于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坐在堂屋正中央等着儿孙们前来跪拜,看看《红楼梦》中贾母的地位就明白了。一个女人随着岁月的推移,从轻贱变得尊贵了,这种地位的转换和断裂是很有戏剧性的。
真的是很奇怪,一个女人在没有了青春没有了欲望没有了容貌只剩下一个皱巴巴的空壳子的时候,在再也做不成“祸水”的时候,忽然获得了尊敬和赞颂。我想在这被极力打造的伟大母亲形象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阴谋:要求女人奉献和牺牲。
每每听到对于母亲的大而空的颂歌,心里就感到腻烦,其实这时候被大肆歌颂的母亲已经变得抽象起来,她不再是一个具体生动的血肉之躯,而是变成了一个符号,一尊没有性别的神,像供在香火缭绕的壁龛里的呆头呆脑的泥塑。
你怎能指望一个轻视女人的社会或一种对男女问题不公正的文化去真正地尊敬母亲?这只能是利用母亲罢了,只是变相地、拐弯抹角地去声援它的轻视和不公正罢了,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是要打着“孝”或者“爱”的旗号的,这是为什么?很清楚啊,为了好看。给谁看?给大家看,更是为了给女人们自己看,给后代的女人们看,让后代的女人们来效仿这楷模,这样才会有接班人啊。
路也:著名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等10部。现任教于济南大学。
在中国这个历来都是男尊女卑的国度里,唯独对母亲却是历来都敬而又重的,早在《诗经·凯风》里就有遣责让母亲过于操心的七个儿子的诗句,煌煌的中国历史硬硬地把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强行挤出了记载,却唯独对母亲尤其是艰苦绰绝的寡母褒扬有加,自古有“母仪”之说。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一些蔑视女性的男人却偏偏对老母亲做出极供奉之状,在妇女地位很低下的农村,在女人连吃饭都上不了桌的落后地区,却常常出现为老母亲祝寿的感人场面,老母亲被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当木偶摆设,儿孙们借此大吃大喝,这时候母亲的出场似乎只是为了祭祀之用,她自己有没有快乐无所谓,她的感受,也没有人去关心。
这真的很可疑。一个女人从少女熬到老祖母的位置,就像从泰山脚下攀登到玉皇顶,这中间要经过多少煎熬,在传统社会里,须先选一户人家将自己嫁出去,接下来要低眉顺眼地伺候公婆,再然后是完成一个女人最伟大的使命,生孩子,确切地说,是要生儿子,要相夫教子,夫死之后要守寡,要把儿子含辛茹苦抚养成人,还要带孙子,母亲熬成了老母亲老祖母老老祖母,路漫漫其修远兮,最后终于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坐在堂屋正中央等着儿孙们前来跪拜,看看《红楼梦》中贾母的地位就明白了。一个女人随着岁月的推移,从轻贱变得尊贵了,这种地位的转换和断裂是很有戏剧性的。
真的是很奇怪,一个女人在没有了青春没有了欲望没有了容貌只剩下一个皱巴巴的空壳子的时候,在再也做不成“祸水”的时候,忽然获得了尊敬和赞颂。我想在这被极力打造的伟大母亲形象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阴谋:要求女人奉献和牺牲。
每每听到对于母亲的大而空的颂歌,心里就感到腻烦,其实这时候被大肆歌颂的母亲已经变得抽象起来,她不再是一个具体生动的血肉之躯,而是变成了一个符号,一尊没有性别的神,像供在香火缭绕的壁龛里的呆头呆脑的泥塑。
你怎能指望一个轻视女人的社会或一种对男女问题不公正的文化去真正地尊敬母亲?这只能是利用母亲罢了,只是变相地、拐弯抹角地去声援它的轻视和不公正罢了,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是要打着“孝”或者“爱”的旗号的,这是为什么?很清楚啊,为了好看。给谁看?给大家看,更是为了给女人们自己看,给后代的女人们看,让后代的女人们来效仿这楷模,这样才会有接班人啊。
路也:著名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等10部。现任教于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