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记叙类文章的情节跌宕多姿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引语】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情节片段,这个情节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先欣赏荣获三千美元奖金的微型小说《三封电报》的跌宕情节: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体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份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篇微型小说之所以能获奖,其原因就在于仅用一百多字就掀起了三个大的波澜。作者巧妙地把波澜安排得错落有致、引人入胜,使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起伏多变、扣人心弦的情节对于小说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仅是小说,对于大多数记叙类的文章来说,情节是否跌宕多姿都是文章是否精彩的关键。
  【方法突破】
  怎样才能使记叙类文章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呢?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求新
  求新,就是追求形式新颖,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情节。重复前人用过的形式,是不可能唤起人们的美感体验的。
  如一篇作文讲述的是猪八戒奋不顾身下井救小孩的故事。小作者拟设了一个场景,让代表社会上人们的各种观点的“嘉宾”一一亮相,以现场演播的形式演绎“心灵美”的主题。作者设计的场景为“敢讲敢说”演播室,“嘉宾”分别为“感动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还特别注明“唐僧师徒亲自出席,高老庄的乡亲们组了团,嫦娥作为评委出席”。开始时让大家“先看大屏幕”,现场演播的程序(情节)都出现在文章中,这样离奇的构思、“荒诞”的情节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求奇
  什么叫奇呢?所谓奇,指的是在现实主义创作范畴里,情节的发展偏离原定的轨道,让读者事先猜测不到。而对于情节之美来说,一个“猜不到”往往还不够,接二连三地出现读者猜不到的情节变化,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例如《林海雪原》中,为消灭座山雕,杨子荣假扮土匪,深入匪巢。这一举动就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这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就在杨子荣即将取得座山雕的信任时,知道杨子荣身份的土匪“小炉匠”突然上山。这不但出乎杨子荣的意料,更让读者、观众始料未及,因为这将杨子荣置于了“非死不可”的境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子荣抓住“小炉匠”的弱点,唇枪舌剑,侃侃而谈,一步步地逼迫“小炉匠”在座山雕面前承认杨子荣是土匪。这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有了这样几个“出人意料”,小说情节便迭宕多姿、引人入胜。
  三、多变
  多变,指文章前后情节存在冲突、变化。欲扬先抑就是多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写作,会使情节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巨大反差,既可使文势波澜起伏,更能使艺术形象光彩照人。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旨在讴歌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生活的高尚品质,但文章并没有从喜爱蜜蜂写起,而是写“我”有一次被蜜蜂螫,因此不大喜欢蜜蜂。这似乎是写蜜蜂的缺点,写自己对蜜蜂的偏见。后来,作者又写蜜蜂如何高尚、舍己为人、不怕牺牲,从而转入热情的赞扬。作者在结尾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贬蜜蜂—赞蜜蜂—做梦变蜜蜂”,这种技法就是欲扬先抑。如果文章一开始就直接写蜜蜂如何高尚,反而太直白,没波澜、没起伏、没情趣。
  四、铺陈
  即对事件、情节进行必要的铺叙,是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一种技法。换句话说,铺陈这种技法是用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展开主要情节的准备,或为高潮的到来营造气氛。我们知道,生活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果相承、环环相接,因而,故事的进展,实际上就是因与果的不断交替。缺少了其中的一环,情节的发展就显得突兀而让人不可理解。例如,大伙所熟知的武松在打虎时用的是赤手空拳,才显得勇猛不凡。然而,他上冈时,明明手上有哨棒。如果没有哨棒在树上折断一节,武松就成了有武器而不用、宁愿空手涉险的莽汉,不仅跟武松胆大心细、临危不乱的性格不相符,而且从事理上也说不通。“哨棒折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铺垫。总之,铺陈要符合情节发展的特点,要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不能为铺陈而铺陈。
  五、悬念
  悬念就是感情的期待。作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让读者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这是使作品引人入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采用“提问法”设置悬念。提问题本身就能形成悬念,问题就是矛盾。问题提出来后,自然会引人深思,让人产生要解决的欲望。用提问法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就是设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释疑。
  例如学生习作《语文老师》的开头:嘻嘻,给我们上语文课的老师真有趣!他四十岁上下,穿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和蔼的脸上强装出严肃。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帽子。我们顾不得初次见面应有的礼貌,禁不住纷纷议论起来:“这位老师准是个秃子,要不然谁会大热天的戴顶帽子?他这么一戴,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对,准是个秃子,这样我们有了个‘电灯’老师,以后上晚自习就不用开电灯了!有好戏看啦!”
  习作以语文老师“大热天戴帽子,准是个秃子”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对人物特殊的“服饰、肖像”的关注,产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强烈愿望。
  (二)用“误会法”设置悬念。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一件事情被作品中的人物看成别的现象、行为、事情,从相反的方向进行理解产生了误会,因而引起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故事发展的悬念。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的: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因为此时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得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采用倒叙设置悬念。使用倒叙法之所以能引出悬念,就是因为时间的改变。把后发生的事先说出来,把问题的结论先提出来,自然就会引起人们追本溯源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河北省考生写的《墙的故事》的开头就是采用倒叙来设悬念的:我在梦里常常梦到那堵墙,这个关于墙的梦常常把我惊醒,让我久久不能入睡,因为我对那堵墙有着特殊而难忘的记忆。作者把故事的结果先说出来,接下来才叙述为什么“墙”使自己从梦里惊醒。这样开头,同样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生成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拓展是很有帮助的,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的学习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生成。  一、创设情境,预设生成  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活力的体现,合理地处理这些生成素材,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认知,提升课堂教學效率。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有意识地预设课堂生成是常用的方法。教师让学生演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近几年名著试题进入了中考,这既是和高中语文教学接轨,又对落实新课标精神无疑也是大有裨益的。名著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但是随着名著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在名著教学的实践中,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有时真是不知所措!  一、关
期刊
“问”既是思考与探索,又是回顾和收获,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是值得大家探讨的艺术,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完全符合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深感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大胆践行课
期刊
在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戏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随意找一位初中生,问问语文学习最怕什么,听得最多的是这样一个词“作文”。是的,从教多年以来,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写作文,尤其农村初中的学生,碍于学习条件的限制,阅读量有限,再加之生活阅历的缺乏,使作文更是成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农村初中学生怕作文的原因  (一)学生生活单一,缺少生活感悟  农村学生的生活面十分狭窄,几乎是
期刊
一个小男孩问正在写信的奶奶:“奶奶,您在写什么?”奶奶停下手中的笔,对孙子说:“我在写你的事情,但比我所写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这支铅笔。希望你长大后,也能像这支铅笔一样。”  奶奶的话激起了小男孩的兴趣:“它和我见过的铅笔都一样啊!”  “孩子,这支铅笔具备了五种特性。如果你也能拥有这五种特性,那么你将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奶奶说。  “铅笔的第一种特性是,尽管能记下很多大事,但那是因为一直
期刊
九成国人“提笔忘字”有多可怕?  假如某天人类只需通过思维来沟通,书写退化成生活附属乃至消失,“提笔忘字”又有什么值得惊诧和难过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旗下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对此有专家建议,即便在电脑时代,我们也有必要提起笔来写写字,因为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让我们文化的根基塌了。  98.8%的受
期刊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元曲与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样,是中华文学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瑰宝。中华民族由秦朝而进入大一统,思想上一直沿袭由春秋而来的儒、
期刊
马上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我的肚子有点饿了,可一想到这节是数学课,我的劲头十足.开始上课了,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如图1所示,∠A=50°,∠B=40°,∠C=30°,则∠BDC=_____.  分析:初看此题,最先想到的是连接BC,用整体思想来证.  解:连接BC ,如图2.  ∵∠A+∠ABC+∠ACB=180°,且∠A=50°,  ∴∠ABC+∠ACB=180°-∠A =180°-50°=1
期刊
Once upon a time, the Frogs decided to ask Jupiter, the king of the gods, for a King of their own. Jupiter was amused.  “Here you are,” he said, throwing a log of wood with a splash into the lake wher
期刊
【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年—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高尔基早年丧父,只得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自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将自己早年不平凡的经历在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