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中国国门对外敞开的那一刻,更多的外国文化也在不断涌入中国,并且和中国的古老文化发生着一系列的碰撞。这其中影响最大就要属源于发达国家的西方文化了,自牛仔褲和可乐进入中国以来,西方文化已经慢慢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文化;差异性;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中国国门对外敞开的那一刻,更多的外国文化也在不断涌入中国,并且和中国的古老文化发生着一系列的碰撞。这其中影响最大就要属源于发达国家的西方文化了,自牛仔裤和可乐进入中国以来,西方文化已经慢慢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一部分善于吸纳新鲜事物的中国人很快便欣然接受了这种新鲜的外国文化,并且把他们视为主流文化;另一部分墨守成规的中国人则无法适应自由开放的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但大部分中国人则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夹缝里。要想在这样的夹缝中生活得游刃有余就必须先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教育模式的差异
想要从根本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看他们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础,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就拿我们的邻国日本来说,他们能在二战失败后迅速崛起,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和“倔强”深入每一个日本人的灵魂,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失败了就要自己站起来;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日本人非常重视教育,战败后除了一心发展科技之外,用于投入最多的便是教育。他们之所以可以迅速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可以说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人际礼仪的差异
1.处事方式
中国历来被誉为“最热情好客的国家”。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
乎。”我们的祖先早就把热情好客的种子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所以经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东南亚海啸发生期间,在台湾大地震期间都能看到活跃着的中国人的身影。但是跟西方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们素来我型我素,不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也不喜欢别人涉足到他们的生活中,注重“隐私”。这便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又一体现。
其次中国人与人交往总是谦逊委婉,替人着想。西方人则是直截了当,个性鲜明。有这样一个典型事例:一家跨国企业一次召开讨论大会,外国老总在大会上提出了一项方案,并问他的员工是否有反对意见。底下坐着的大部分是中国员工,对于老板的方案大家一致好评,会上没人提出异议,老板很满意,觉得自己的方案一定很优秀。会后,有一位中国的中层敲开了老总办公室的门,他针对老总的方案提出几点建议,以为老总会很满意。谁知道反而老总大发雷霆,问他为什么在会上迟迟不提,中国中层告诉老总若是会议上提出来,第一会被认为是好表现而遭到非议;第二若是在会上反对老总的提案可能会使老板难堪。
在这个故事里那位中国的中层并没有错,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树大招风”是个贬义词,给别人以台阶下也是一种礼貌;但那位外国老总的愤怒也是有理由的,因为在西方的思考方式中最直接的批评和建议对他们来说是最有帮助的。
2. 交际语言
我们中国人与人会面通常是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躬身表示礼貌。但是西方人认为我们的表达方式是被看做自卑的,他们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是拥抱,更亲昵的是亲吻,这些礼节在过去的中国人眼里被认为是大不雅。在我国的北京通常最常用的见面语是:“您吃过了吗?”这种见面问候方式使得刚到北京发展的西方人很不习惯,严重的会被误解成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三、家庭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三人制”的小家庭,即一对父母对应一个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在西方国家,他们的家庭多是“多人制”的,即一对父母对应着至少两个以上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要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多,但是他们会更缺少竞争意识。
于丹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结合为目的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这一点西方人理解得要比中国人透彻。在国外,一个孩子若是到了十八岁还待在父母身边不能自立,那么他将会被嘲笑一辈子。西方的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每一个孩子很早就得学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成长地很快。但是在中国,父母会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包办”多于“独立”,导致很多孩子一遇到问题就想找父母,甚至到了而立之年还留在父母身边的“啃老族”们也不在少数。
当然在中国,退休后的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要高于西方国家的老年人。“父慈子孝”的光荣传统让中国的很多老年人晚年都能够得到子女们悉心的照料,只有极少数的孤老会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晚年。相比较之下,西方的多数老年人晚年都会选择进入养老院,除了政府的补贴,他们几乎得不到子女的资助。有调查显示,很多西方的老年人一年只能见到子女一次。直到过世都没有人问津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西方文化中过度的独立自我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四、宗教文化的差异
说到民族与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清楚的从 动物词汇中体现出来。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被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皇帝是“真龙天子 ”,世代被奉若神明,顶礼膜拜。所以只要与皇帝有关的一切东西都加了一个“龙” 字。如龙冠、龙袍、龙床、龙颜、龙脉。正是对“ 龙 ”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本观念,从而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
但是,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它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按《旧约? 诗篇》 第 74篇的说法,dragon是像蛇一样的动物: Thou didst divide the sea by thy strength,thou brakest the heads of the dragons in the waters . (你用能力把海分开,又敲碎海兽的头。 )在《圣经》中,dragon有时也指具体的动物,如鳄鱼或豺;但在《新约 ?启示录》 中,dragon指大红龙,它有七头十角,在天上和米加勒及他的使者征战,被天使捉到后,捆绑 l000年,扔到无底坑里,这条大龙就是那条古蛇,名叫魔鬼,叫撒旦。所以,dragon在英语中引起的联想与龙在汉语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英文中如像 she is a fierce dragon,这并不是一句好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风是成双,成对的。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鸟,一种神异的动物,被称为“ 百鸟之王 ”。与龙、龟、 麒麟合称“ 四灵 ”,古代人们相信凤凰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后来多以龙比喻皇帝凰比喻皇后。在西方神话中, phoenix与复活、 再生有关。根据古希腊、 古罗马传说,凤凰能活许多年,当它要死时,便用芳香的树枝和香料造巢,然后自本焚而死,接着从火堆里奇妙地跳出一只新的凤凰,被比作不朽的罗马,它作为永久之都的象征出现在古罗马帝国后期的钱币上。英语中有一句成语 rise like a phoenixfrom the ashes意为“毁灭或失败后重新兴起 ”或“恢复生机 ”。
浅谈辄止,这就是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我研究的目的便是想在这些差异当中找寻自己国家的不足。尤其是提醒下一代要在2500年传统儒家精神熏陶下结合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更快成长,从而面向世界。
关键词:文化;差异性;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中国国门对外敞开的那一刻,更多的外国文化也在不断涌入中国,并且和中国的古老文化发生着一系列的碰撞。这其中影响最大就要属源于发达国家的西方文化了,自牛仔裤和可乐进入中国以来,西方文化已经慢慢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一部分善于吸纳新鲜事物的中国人很快便欣然接受了这种新鲜的外国文化,并且把他们视为主流文化;另一部分墨守成规的中国人则无法适应自由开放的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但大部分中国人则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夹缝里。要想在这样的夹缝中生活得游刃有余就必须先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教育模式的差异
想要从根本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看他们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础,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就拿我们的邻国日本来说,他们能在二战失败后迅速崛起,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和“倔强”深入每一个日本人的灵魂,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失败了就要自己站起来;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日本人非常重视教育,战败后除了一心发展科技之外,用于投入最多的便是教育。他们之所以可以迅速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可以说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人际礼仪的差异
1.处事方式
中国历来被誉为“最热情好客的国家”。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
乎。”我们的祖先早就把热情好客的种子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所以经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东南亚海啸发生期间,在台湾大地震期间都能看到活跃着的中国人的身影。但是跟西方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们素来我型我素,不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也不喜欢别人涉足到他们的生活中,注重“隐私”。这便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又一体现。
其次中国人与人交往总是谦逊委婉,替人着想。西方人则是直截了当,个性鲜明。有这样一个典型事例:一家跨国企业一次召开讨论大会,外国老总在大会上提出了一项方案,并问他的员工是否有反对意见。底下坐着的大部分是中国员工,对于老板的方案大家一致好评,会上没人提出异议,老板很满意,觉得自己的方案一定很优秀。会后,有一位中国的中层敲开了老总办公室的门,他针对老总的方案提出几点建议,以为老总会很满意。谁知道反而老总大发雷霆,问他为什么在会上迟迟不提,中国中层告诉老总若是会议上提出来,第一会被认为是好表现而遭到非议;第二若是在会上反对老总的提案可能会使老板难堪。
在这个故事里那位中国的中层并没有错,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树大招风”是个贬义词,给别人以台阶下也是一种礼貌;但那位外国老总的愤怒也是有理由的,因为在西方的思考方式中最直接的批评和建议对他们来说是最有帮助的。
2. 交际语言
我们中国人与人会面通常是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躬身表示礼貌。但是西方人认为我们的表达方式是被看做自卑的,他们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是拥抱,更亲昵的是亲吻,这些礼节在过去的中国人眼里被认为是大不雅。在我国的北京通常最常用的见面语是:“您吃过了吗?”这种见面问候方式使得刚到北京发展的西方人很不习惯,严重的会被误解成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三、家庭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三人制”的小家庭,即一对父母对应一个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在西方国家,他们的家庭多是“多人制”的,即一对父母对应着至少两个以上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要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多,但是他们会更缺少竞争意识。
于丹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结合为目的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这一点西方人理解得要比中国人透彻。在国外,一个孩子若是到了十八岁还待在父母身边不能自立,那么他将会被嘲笑一辈子。西方的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每一个孩子很早就得学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成长地很快。但是在中国,父母会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包办”多于“独立”,导致很多孩子一遇到问题就想找父母,甚至到了而立之年还留在父母身边的“啃老族”们也不在少数。
当然在中国,退休后的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要高于西方国家的老年人。“父慈子孝”的光荣传统让中国的很多老年人晚年都能够得到子女们悉心的照料,只有极少数的孤老会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晚年。相比较之下,西方的多数老年人晚年都会选择进入养老院,除了政府的补贴,他们几乎得不到子女的资助。有调查显示,很多西方的老年人一年只能见到子女一次。直到过世都没有人问津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西方文化中过度的独立自我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四、宗教文化的差异
说到民族与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清楚的从 动物词汇中体现出来。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被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皇帝是“真龙天子 ”,世代被奉若神明,顶礼膜拜。所以只要与皇帝有关的一切东西都加了一个“龙” 字。如龙冠、龙袍、龙床、龙颜、龙脉。正是对“ 龙 ”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本观念,从而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
但是,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它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按《旧约? 诗篇》 第 74篇的说法,dragon是像蛇一样的动物: Thou didst divide the sea by thy strength,thou brakest the heads of the dragons in the waters . (你用能力把海分开,又敲碎海兽的头。 )在《圣经》中,dragon有时也指具体的动物,如鳄鱼或豺;但在《新约 ?启示录》 中,dragon指大红龙,它有七头十角,在天上和米加勒及他的使者征战,被天使捉到后,捆绑 l000年,扔到无底坑里,这条大龙就是那条古蛇,名叫魔鬼,叫撒旦。所以,dragon在英语中引起的联想与龙在汉语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英文中如像 she is a fierce dragon,这并不是一句好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风是成双,成对的。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鸟,一种神异的动物,被称为“ 百鸟之王 ”。与龙、龟、 麒麟合称“ 四灵 ”,古代人们相信凤凰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后来多以龙比喻皇帝凰比喻皇后。在西方神话中, phoenix与复活、 再生有关。根据古希腊、 古罗马传说,凤凰能活许多年,当它要死时,便用芳香的树枝和香料造巢,然后自本焚而死,接着从火堆里奇妙地跳出一只新的凤凰,被比作不朽的罗马,它作为永久之都的象征出现在古罗马帝国后期的钱币上。英语中有一句成语 rise like a phoenixfrom the ashes意为“毁灭或失败后重新兴起 ”或“恢复生机 ”。
浅谈辄止,这就是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我研究的目的便是想在这些差异当中找寻自己国家的不足。尤其是提醒下一代要在2500年传统儒家精神熏陶下结合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更快成长,从而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