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究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009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教学要素相融合,从多个角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绘画思维。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凭借综合性、互动性、体验性等优势使现代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也更加生动。美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造,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首先,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的思想虽然幼稚,但是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捕捉与激发,他们的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被压制。其次,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绘画乐趣。兴趣是推动我们完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无法持久。对于幼儿而言,兴趣的力量更加关键,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绘画的知识进行具体化,从而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绘画体验中形成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最后,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情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认识情感、理解情感、深化情感的關键时期,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的情感中完成美学教育。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引导的强制性学习,不但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抑制幼儿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幼儿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推动他们探索新知的主要心理动机。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例如,在《手摆鱼》的绘画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情境:首先,教师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是一条鱼》,然后再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并用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遨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接下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海底世界底板,然后套上手摆鱼,扮演美人鱼在“海底世界”嬉戏。而孩子们在教师的带动下热情高涨,纷纷要求教师讲解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并马上进入创作状态。由此可见,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热情,并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绘画中来。
2.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特点,深化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
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们无法进行深入、抽象的思考,只能从最直接、最形象的事物中得出最直观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绘画内容时,应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尽量使用最直观的、最具体的形象让幼儿形成印象,进而引导其完成对绘画内容的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它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的统一,使儿童综合调动视听感受进行内容理解。
3.运用信息技术的体验功能,提升幼儿的绘画欣赏水平
美术欣赏是绘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利用艺术作品、自然风光以及生活中体现艺术美感的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感受,并在体验中形成对美术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可爱的中国娃》时,教师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在电视上或者书本上看过的中国娃的形象,并描述一下中国娃的外形特点。然后教师利用课前从网络资源上下载的大量关于中国娃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阿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提问,如“你喜欢哪一个娃娃?他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姿势?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看看娃娃的左半边和右半边,你有什么发现?”等,让孩子们把握欣赏的重点,接下来教师会通过教学小视频向孩子们介绍如何利用折、剪的方法制作简单的中国娃形象。而通过这样的欣赏创作体验,幼儿可以体会到利用折叠的方法剪出左右对称的形象的美术创作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功能,优化幼儿的思维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课堂,而幼儿只能盲目、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教学内容,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师生在教学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与交流空间。例如,在《狮子王》的绘画创作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段,让幼儿感受狮子王威猛的特征。然后教师提问“动画片里的狮子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许多幼儿认为狮子王很“威风”,教师又接着提问“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狮子王非常威风?”多数孩子都认为是它头上的鬃毛,而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又提出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狮子的鬃毛?怎样画才能让狮子看上去很威风呢?”等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就是对孩子思维的一个启发过程,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深化孩子对绘画对象特征的理解。
5.利用信息技术的记录功能,完成对幼儿活动的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是鼓励幼儿进行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步骤,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我们不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对于孩子学习过程信息的收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记录功能,将这一过程变得简单而全面。例如,在《可爱的小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探讨了小鸡的样子、颜色、喜欢的食物等问题后,进入绘画创作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教师要求幼儿利用海绵印章蘸上颜色,然后印到宣纸上来表示小鸡的主体部分,最后再利用彩笔添画小鸡的腿、嘴、眼睛等。在这一绘画中,教师利用摄像机将孩子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为孩子们制作了课堂活动纪念,也完成了对孩子绘画表现的全面了解,从而提高了绘画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幼儿美术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方法,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刺激幼儿的感官,进而达到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拓展幼儿思维空间、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媛.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3):133.
[2]李赛.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9):221.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009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教学要素相融合,从多个角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绘画思维。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凭借综合性、互动性、体验性等优势使现代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也更加生动。美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造,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首先,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的思想虽然幼稚,但是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捕捉与激发,他们的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被压制。其次,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绘画乐趣。兴趣是推动我们完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无法持久。对于幼儿而言,兴趣的力量更加关键,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绘画的知识进行具体化,从而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绘画体验中形成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最后,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情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认识情感、理解情感、深化情感的關键时期,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的情感中完成美学教育。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引导的强制性学习,不但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抑制幼儿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幼儿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推动他们探索新知的主要心理动机。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例如,在《手摆鱼》的绘画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情境:首先,教师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是一条鱼》,然后再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并用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遨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接下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海底世界底板,然后套上手摆鱼,扮演美人鱼在“海底世界”嬉戏。而孩子们在教师的带动下热情高涨,纷纷要求教师讲解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并马上进入创作状态。由此可见,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热情,并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绘画中来。
2.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特点,深化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
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们无法进行深入、抽象的思考,只能从最直接、最形象的事物中得出最直观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绘画内容时,应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尽量使用最直观的、最具体的形象让幼儿形成印象,进而引导其完成对绘画内容的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它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的统一,使儿童综合调动视听感受进行内容理解。
3.运用信息技术的体验功能,提升幼儿的绘画欣赏水平
美术欣赏是绘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利用艺术作品、自然风光以及生活中体现艺术美感的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感受,并在体验中形成对美术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可爱的中国娃》时,教师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在电视上或者书本上看过的中国娃的形象,并描述一下中国娃的外形特点。然后教师利用课前从网络资源上下载的大量关于中国娃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阿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提问,如“你喜欢哪一个娃娃?他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姿势?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看看娃娃的左半边和右半边,你有什么发现?”等,让孩子们把握欣赏的重点,接下来教师会通过教学小视频向孩子们介绍如何利用折、剪的方法制作简单的中国娃形象。而通过这样的欣赏创作体验,幼儿可以体会到利用折叠的方法剪出左右对称的形象的美术创作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功能,优化幼儿的思维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课堂,而幼儿只能盲目、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教学内容,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师生在教学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与交流空间。例如,在《狮子王》的绘画创作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段,让幼儿感受狮子王威猛的特征。然后教师提问“动画片里的狮子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许多幼儿认为狮子王很“威风”,教师又接着提问“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狮子王非常威风?”多数孩子都认为是它头上的鬃毛,而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又提出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狮子的鬃毛?怎样画才能让狮子看上去很威风呢?”等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就是对孩子思维的一个启发过程,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深化孩子对绘画对象特征的理解。
5.利用信息技术的记录功能,完成对幼儿活动的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是鼓励幼儿进行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步骤,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我们不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对于孩子学习过程信息的收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记录功能,将这一过程变得简单而全面。例如,在《可爱的小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探讨了小鸡的样子、颜色、喜欢的食物等问题后,进入绘画创作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教师要求幼儿利用海绵印章蘸上颜色,然后印到宣纸上来表示小鸡的主体部分,最后再利用彩笔添画小鸡的腿、嘴、眼睛等。在这一绘画中,教师利用摄像机将孩子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为孩子们制作了课堂活动纪念,也完成了对孩子绘画表现的全面了解,从而提高了绘画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幼儿美术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方法,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刺激幼儿的感官,进而达到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拓展幼儿思维空间、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媛.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3):133.
[2]李赛.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