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子树的西侧是芙蓉花,像一顶巨大的花伞,即使是冬天它也不改“撑”的动作,高高举着,似乎呵护是它毕生的追求。梅子树的东边是栀子花,每年开出满树的花,花一圈,树往外长一圈。不过,我注意到它每年长不了多少,物业总喜欢把它修剪成一个球。
梅子树在芙蓉与栀子花间抽叶、开花、结果,像是躲在它们的怒放底下默默履行它的日常。作为植物的它,自然不会在乎我的目光,更不会在乎我的目光里是否藏着敬仰,它习惯了自顾自地生长。它的日常,其实也是我的日常,只不过它在花坛里我在楼上,它往大地深入扎根,我却浮于芸芸众生。
梅子树的对面花坛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五月份开花,四瓣,淡黄色,似乎藏在枝叶间。因长得茂盛,像披成了树冠。我从底下走过,总会忍不住瞧上几眼,一颗颗青涩的小柿子躲在枝叶下。有时,我也会没来由地想到山上的柿子树,它们站在山上,人们看它得昂首,它也昂首着,向天空也向星空,一身遒劲,像一个人的资历一样摆在那儿。
每到九月底,有人会钻进柿子树底下,她们在摘柿子。我忍不住会看她们,偶尔她们也会看看我,目光里全是陌生,像是隔了一堵墙。这棵柿子树是二楼姓冯的主人植种的。他住进小区的时候,他让果树也住了进来。所以,那些摘柿子的女人跟柿子的主人更没有关系。
那天,我与先生扛着一箱沉重的书上楼。上一楼时先生倒着上楼,我跟他隔着二级台阶,用手攀着书箱的两只角,准确地说是托着书箱,先生在上面拽着,所有的重力都在先生那儿。俩人吭哧吭哧爬上二楼时,在楼梯的转角靠了一会儿,俩人你看我看我,我看看你,连想表达的意思都没有,只有大口大口的喘气。这时二楼的门突然开了,出来一个人,手上拿了几株树苗,还有一把镐。我当时觉得很有趣,这新房子的主人想必来自农村吧,连镐这样的农具都会搬进屋里。他一手攥着树苗一手拿着镐地推门出来,门前一下子变得逼仄起来。我跟先生不好意思地冲他笑了笑,意欲朝三楼走。他忙退回门里,并随手把门虚掩了半扇,镐“咣当”一下撞到了防盗门上。我们把书箱搁在梯沿上,俩人换了一下位置,我在前面,先生在后面。这换档的过程中门里的主人探出头来,问我们要不要帮忙,几株树苗斜傍着他,像个半边的书引号。我俩赶紧道谢,然后一步一步向上挪,像是扛了一袋谷子。
我跟先生终于把一箱书扛进了家里,稍微歇息后我俩再次下楼,下面还有五六箱書。我俩七冲八拐地站到书箱边时,刚才碰到的二楼主人已经在花坛里挖着坑。小区是新落成的,花坛也是簇簇新的,上面的草坪还没有长出气势来,黄泥似乎正在散发着山体的气息。他挖下一个坑后用镐柄丈量了一下,蹲下,在几棵树苗间挑拣了一番,似乎下了某种决心,从中挑了一棵种到了坑里。他用镐把周围的黄泥再次填回坑里。在他咔嚓咔嚓垒土的时候,我们再次呼哧呼哧把书箱扛到楼上。
他当时种植的树苗我并不晓得,那时树全是光秃秃的,看不出树与树的区别。如同别人看不出我在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或者是一堆破旧的杂物,或是一床被褥,甚至是锅碗瓢盆,在别人的眼里居家生活无非是这样的日常。
三个月过后,花坛里的树开始抽芽。于是,我知道了右侧花坛里的是梨树与桃树,左侧的是樱桃树,至于那棵芙蓉花与栀子花间的梅子树,我真的没有注意到,它似乎超然于一切花树,但又躲在它们底下。
梨树,桃树,每年都开花,粉白与粉红,看上去非常喜气与吉祥,只是不晓得从它们面前走过的人是否感受到了它们的喜气。它们热热闹闹地开着,周围的一切也充满着热闹,不过,梨树桃树的热闹是一枝枝的,而我们的热闹是一个个。
有时,我自己也不清楚从它面前走过时到底是怀着什么心情,或许是为今天工作上的烦心着,或为朋友圈上转发的一条信息而纠结,要不要在家里安装一个空气净化器,接不接受朋友推荐过来的养生包,云云。当然也会有过愉悦的心情,看到儿子进步了,听到先生打球勤奋了,还有闺蜜生二胎了,等等,人一开心,就会觉得花花草草都是替自己开着的。
虽然,小区里只有一株梨树,但情绪饱满起来,就觉得这是个梨院,于是也就毫不客气地吟一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自然,看到桃花灼灼,大脑里主持记忆的海马体立刻奔跑起来,“风景过清销不尽,满溪明月浸桃花”,这是黄宗羲居住在化安山时写的。化安山离我居住地约二十分钟的路程,儿子还只有四岁的时候我带他去过,那里有一座明清建筑式的龙虎草堂,他写《明夷待访录》的大部分书稿在那儿完成。当然,现在的草堂是后建的,只是当年的那口井还在。离草堂约五十米的地方是黄宗羲的墓,旁边有几棵梅,不是梅子树,是梅花。黄宗羲临终前有遗言,要求一切从简,速朽,如果后人纪念他,就在他坟墓边植梅五棵。三百多年过去了,墓前有了一片梅林,但那是十年前赶种的,中间修出了一条路,笔直到达墓前。瞻仰后原路回来,不由人联想到此举的不敬。
有一件事,我觉得很纳闷,一株梨树与一株桃树居然年年没有结果。
我曾见过姓冯的主人在梨树上嫁接、施肥,可年年还是只开花,不结果。后来,他也放弃了。但梨树桃树年年开出粉白的花,粉红的花,一簇一簇的,很漂亮,似乎梨树桃树对自己不能结果怀有愧意,憋足了劲地开花。如同窗外时常传来“棕绷好修哉,填落(塌陷)的棕绷收收紧”的招揽声,以及“收垃圾,垃圾收”的吆喝,不管每家每户紧闭着门窗,他们仍持续着这个节奏,反反复复。
樱桃树长得还可以,原来是种在垃圾箱与花坛间的空隙处,现在看上去像是挤在了那儿。偶尔我也能看到几颗樱桃,红红的,在枝叶轻拂的时候显露出来,可过几天,被我看到的几颗樱桃不见了。我不知道樱桃是被鸟吃了,还是被人摘了,或是掉了。不仅仅是樱桃,这城市里每天有人掉了,有的失掉了身体的一部分,某个器官组织从肉身上分离了出去,有的丢掉了人性中的柔软,还有的掉了自己的魂,他们那颗看似健康的心脏里却飘荡着不知所措的灵魂。蝇营狗苟是一种现象,劳苦奔波也是一种世相,跟掉了的樱桃一样,最终坠落于尘埃。生活有成千上万种可能,但樱桃却只有那么几种可能。人永远比植物活得短暂,也许原因就在这儿。 梅子树的对面住着一位女孩,模样清纯,年纪不过二十几。她居住的地方原是别人的车库。她是作为租客暂居在这儿的。我有时看到她一个人,有时门口泊着一辆车,车的主人我见过,是位比较帅气的小伙子。女孩称他老公,家住某个镇上,因家里有继母,她老公跟她就住到这儿。这是女孩告诉我的。我信以为真。就像她对我中产阶层似的生活信以为真。
女孩养了一只狗,个小,卷毛,拖着两只茸茸的耳朵,和一双突灵灵的眼睛,样子很可爱。儿子每次见了都会逗它玩一会儿,同时跟它的主人――女孩打个招呼。时间一长,彼此也算是半个熟人。另外半个是生人,她的生活,我的生活,我们仅仅凭借自己的视线看到对方的生活。
有时,我们会到她的小屋里坐一坐,看看她养的鱼。她养的鱼很小,据说价格不菲,其中有几条正是大肚子的时候。过了几天,那几条大肚子鱼瘦身了,鱼缸里多了不少小鱼儿,要不是她帮我指认,我还真看不出来。她说,她打算把大鱼捞到别处养,小鱼会被大鱼吞掉。我有些诧异。后来一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既适合生物,也适合我们这些被称为人物的物种。
梅子在慢慢长大,天气在慢慢变热。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当然云空未必空,没有补充并不是意味着人间时时处于四月天。这个县城,可能连三线城市都靠不上边,但本质上跟一线二线城市差不多,说到底也是一个丛林社会,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有尖牙利爪的食肉动物,有弱小的爬行动物,也有基本不能发声的小昆虫,包括永远不会有声音的植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可以让一些动物强大,一些动物延续,但植物底下却埋葬着动物的骨骸。
梅子树多长南方,尤喜灌木丛。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一句关于梅子树习性的话。它站立的地方是一车车被运来的黄泥,黄泥的下面是大土坷垃,再底下是填埋进去的石头,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我们人哄骗了梅子树,替它虚拟了一个山地,包括左右的花树与果树。同样,梅子树也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故事,看到它,以为自己仍居住在青山绿水间,那是那些没有见过路灯光的水,没有听到过汽车声的树。看到梅子树,还给我一种片刻遐想,自己正置身乡下。因为在院子里种植果树,是南方人的一种习惯,既有一种寓意,又可满足小儿们的嘴馋。比如石榴,有一种多子多福的意思。
梅子树似乎成了我的邻居,当然,它跟小区里的所有人都是邻居。大多数邻居并不熟识梅子树,就像我们彼此互称邻居,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日常邻居。比如离梅子树约二十米的车库里住着一对老夫妇。我早上去上班,老太太住在被卷起的车库门边抽烟,身子窝在一把破旧的藤椅里。老公公坐在里面捧着茶杯,根本看不清表情,偶尔听到咕隆一声。老太太有时瞟我一下,眼神很硬,有时根本看也不看我,微抬着头,一只手扶在藤椅上,一团烟雾笼罩着她。傍晚回来的时候,老夫妇正在煮饭,一个在煤炉子炒菜,一个坐着抽烟,那时候抽烟的是老公公。
有一次,我从他们面前走过,老太太突然叫住我,让我帮她收一下挂在车库卷门上的被单,她够不着。我忙帮她收下被单,她说了一串谢谢,跟她平时的眼神判如俩人,弄得我有些不自在。第二天,她看到我时还是那种寡淡的表情。我对这个老太太一直有种惧意,感觉她是一个脾气很暴戾的人,因为我有一次看到她跟她的女儿吵架,不是一般的母女吵架,而是骂得很刻毒。小区里的人都能听得见。如果是乡下,有人吵架,邻居有人会观看,也有人肯定去劝架。或许劝了还会吵,不过很多时候吵架的人在别人的劝架中半推半就,大家都有台阶下得来。这是在城里,不会有村人站在旁边观看,似乎只有她女儿听到母亲的骂声,我敢肯定每一扇緊闭的窗户后有人听到了,也看到了。
我跟老太太她们没有过交流,从她隔段时间跟女儿吵架声里了解到一些信息,他们原来是居住乡下,因女儿非得要进城,再加上钱不够,于是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老太太的吵架也源自于此,她的骂声里既是控诉,又是后悔,后悔听信女儿,跟着进城,住进车库。她骂到这儿时,我曾听到过一个声音,意思是没让她们住车库,你们自己要住。老太太的骂声再次高亢,说是你的良心实在太胁(坏),让我们住进四楼,打算关我们啊?后面的一个“啊”字非常重地掼了下来,跟拍了一下桌差不多。后面的都是老太太的骂声。过了一会儿,可能老太太累了,也可能老公公劝她,她的声音稍稍缓和下来,骂声慢慢过渡到叙述。她说,家里有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前面还有半亩的自留地,几棵果树,那可是我年轻时种下的,每年都有能摘许多果子,卖房子时也一并送给了他们,你们吃屎的啊?又是一个“啊”,但似乎力道已经弱了许多。我是无意偷听老太太的话,只是老太太的骂声实在太年轻,那几扇玻璃窗根本不是老太太声音的对手。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儿子看到她比我还害怕,每次从她面前走过总搂紧我的脖子,把头埋在我胸前。有一次,我儿子满脸通红,发低热,还拉肚子,我抱着他去看医院。她像往常一样坐在卷门下抽烟,看到我母子俩,突然问我儿子怎么了?我说发热,准备去看医生。她说,会不会受了惊吓,魂灵吓出去了。我说,那怎么会是拉肚子呢?她说,不是有一句老话,吓得烂污都吓出来了。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她还建议我去烧张《浙江日报》叫叫魂。这样的土方法,乡下经常有人在用,有时也管用。我考虑到儿子要吃坏的可能性比较少,而且烧得也不厉害。于是把儿子抱回家,遵照她的意见烧了一张《浙江日报》。第二天,儿子的烧果真退了,肚子也不拉了。我碰到她时向她道谢,她脸上居然绽开了笑容,一缕青烟舒缓地从她嘴里吐出来。
有一天,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号啕大哭,声音有些熟悉。我从窗子探出头,老夫妇居住的车库里搭起了灵棚,那哭声是老太太的,走的是她的男人。跟乡下没什么区别,她的女儿女婿请来了道士做道场,法器响亮地敲打起来,经忏唱诵突破亮堂堂的夜色,一直到深夜。遇上丧事,即使弄出很大的动静,一般也不会有人去打市长电话,大家仍关紧门窗,在居室里过自己的日常,对隔壁的噪音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
按照乡下的风俗,做道场的过程中有几个程序是需要小辈开哭几声的,但,除了起初的那几声哭声后再也没有哭声。再后来,车库前又搭起了灵棚,照例有道士给她诵经,拜忏,也有一撮人影在灵棚下走走出出,但没有听到哭声,只有响亮的法器奔向各个角落。后来我得知卖掉老屋住四楼的是老太太的养女,我见过几面,一个言语不多、身材微胖的中年妇女,有一次她和丈夫搀扶着父亲从车库里出来,小心翼翼的,还叮嘱老人走慢点。我估计是送他去医院。 不久,老夫妇住过的车库里住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白天拉下卷门,晚上却半开半闭,里面闪出被切了一半的灯光。有一阵子我经过车库时老太太的形象会清晰地浮现脑海,以前每次上班总要经过她的身边,尽管她的眼神很硬,可她抽烟的姿势很迷人,一支烟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微微抬起来,往偏右的嘴唇上一送,一口烟慢慢出来,一只手始终搁在藤椅上,透出烟雾,她皱纹纵横的脸仿佛充满了哲学。有时,我也会想,这个女孩可能不知道这儿刚刚离开过两位老人。因为不知底细,或者女孩的朝气,有关死亡的气息并不会影响她的生活。只是,有关老人的生活场景,包括他们在世的一些细节,仍会存在在我作为邻居的记忆里,以及我们。
日常依旧,梅子树也依旧,然而车库里的女孩似乎充满了不确定。那天我带儿子回家的时候,看到那个女的正在搬家,也许她早已作了准备,行李并不是很多,是她老公来接的。她告诉我,她准备搬到他老家去,打算要孩子了。然后,我们互相道别,我儿子想抱抱她的小狗。她说,很抱歉,那只小狗走丢了。我觉得很怅然,她也怅然。我的怅然是她的狗如今成了流浪狗,一只再名贵的狗一旦成了流浪狗,它很快会变得邋遢,遭人嫌弃,这是人与狗最相通的地方,也是最残酷的地方。她的怅然似乎也是为了那只叫蘑菇的狗,跟着她已经有三年了。很快,她老公发动了汽车。她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并且确信以后跟她再次相遇的机会几乎是零。那时,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不知当初我們是怎么打招呼的。
一直紧闭着门的205室突然来了许多人,从他们身穿的制服来看是法院的。三楼的阿姨悄悄告诉我,说是法院来封他们的家。她说完赶紧扭身进了自己的门,似乎想跟她刚才的话撇清关系。两年前的某个晚上,我摸黑经过205室时,一阵吵闹声从里面传出来,我无心窃听别人的隐私,但种梨种桃的冯主人的声音鼓胀胀似的直奔出家门,在楼梯里四处散落。我碰到了几句,是他斥骂老婆的话,意思是整天搓麻将,家也不要了,明天就去离婚……我逃也似的爬上了五楼。
同住一个楼道的我们,大多是熟悉的陌生人,当中不乏有好事者或热心过度的人,可对别人家的事也最多是紧贴防盗门收听,即使吵翻了天,也不会有人去劝架,去调和。不是说她们身上缺少古道热肠,而是多年来的城居生活慢慢熏染了她们,一旦到了乡下,她们的碎舌与热情仍会齐相迸发。
我曾看到205室门前被喷上了鲜红的油漆——欠债还钱!!!旁边还画了一把刀,即使不是红的油漆,看到那把刀,已经心有惧意。外面市井之声仍有条不紊,一如既往地奔向各个生活的角落,而我们的楼道里静悄悄的,包括被喷了红油漆的家门。只是关于他们的消息却从此活泛起来,像是不长果的树突然挂满了果子一样吸引着人的眼球。而他却像突然没有了规律,很少在楼梯里碰到他。偶尔,我看到他在花坛里给桃树、梨树松松土,或提着一塑料袋的化肥施肥,手里还是那把镐,只是那把镐突然看起来高出了他许多。他看到我一如往常打招呼,脸上根本看不出他内心的痛苦与煎熬。
三楼的阿姐把我堵在楼道口,悄悄告诉我,楼下经常有人来,甚至深更半夜也有人来,吓也吓死了,那帮人像黑社会里的人,所以一到天擦黑,我们都要把楼梯口的门关好。她说完这话,像条件反射一样朝下面张望,似乎黑社会的人正潜伏在楼下。四楼的小张本是上楼来提醒我们晒被子时晚些收,免得拍打被褥时把尘埃落在她家的被褥上,却牵扯到了二楼,说是那户人家“范关”(糟糕),那家女主人在外面搓麻将,借了高利贷,天天被人催债。一楼的老王阿姨拉住我,说是今天白天来了一伙人,在楼梯口坐了一天,我们都不敢下楼,怕开了门,他们冲了进来。因为不安全感的骤然而生,我们跟205室突然紧密起来,每个人一进了楼梯,马上自觉关门,看到陌生人在楼梯口徘徊,下意识地放慢脚步,紧紧盯他们一下,同时又不由自主地去看205室的窗。有次,我跟三楼的阿姐同时走到楼梯口,约有五六个人站在外面,看上去很年轻,装束也很寻常。因其中有一个拿起手机打电话时,我看到了他手上的纹身,心里马上咯噔了一下。三楼的阿姐悄悄捅了一下我的腰,示意我朝另一个人身上瞧,那个人在撩起衣服的时候,一把匕首露出了出来。我俩惊慌不已。还是三楼的阿姐镇定,她拢着手在我耳边说,我们走车库。她家的车库改建了厨房,门直接连着楼梯,不用开外的铁门。
有一天回家,我发现他家门口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我突然感觉芒刺在背,我的身影此刻正投放在205室的电脑前,那里有人会盯着屏幕看,或者记录到电脑里,也就是说我的日常有一小部分被他们储存进了电脑的硬盘里。不久,他家的楼梯上贴了一张纸,上面措词文明,但字字句句像是警告,字里行间充满着威慑;又有一天,我在205室门前遇到一帮人,二十七八模样的小伙子,因为楼梯窄,一下子显得他们人多,他们的目光一齐扫来时让我慌恐不安。我低下头,从他们跟前快速走过。他们开始敲205室的门。他们敲了一会儿,里面悄无声息。他们开始喊,王阿姨,我们知道你在里面,开开门。说完,楼道里一片寂静。我的脚步声像是放大了,我不由放慢了脚步。一会儿,他们又开始拍门。我奔进了家门,下面的已经是咣咣的声音……
大约过了半年,205室突然搬家了。我在楼道里碰到姓冯的主人背着一袋杂物,佝偻着身子从我旁边走下去,半个发白的头像是镶嵌在杂物堆里的一顶旧帽子。我从五楼的厨房里望下去,他们一家正往一辆大卡车上装东西。一个中年妇女跟在他后面,小心翼翼地提着两只罐,像我老家用来装盐或放盐鸭蛋的那种罐。她的头一直是勾着的,连照看旁边的几把椅子时也勾着头,头顶上露着一圈白头发,像是一块盐碱地。窥视别人搬家,似乎情绪不明朗,尤其是205室,感觉内心有某种罪恶落脚,于是,我慌忙收回视线。
后来我还见过几次他,一次是他领着一批人看房子,脸上堆着谦卑而讨好的笑,一次是他给柿子树施肥,还给梨树修了枝,在梅子树底下埋了些油菜饼。还有一次,我看到他坐在屋前的小店里聊天,看起来神情不错,但头发全白了。
205室的房子最后是拍卖的,因拍卖的规则,每一次流拍,房子的价格是下降百分之十,据说这房子成交价远远低于市场价。听说他原想让中介所转让的,由于没有在法院执法前完成,这套房子最终还是走上拍卖程序。曾经在楼道口碰到过新主人,一对中年夫妇,女的穿着花裤子,黑色的紧身衣,男的是夹克衫,两只裤管一只高一只低,我看到他们笑了笑,他们也冲着我笑笑,目光却迅速低了下去。他们给房子装修一番后落了锁。205室重新归于寂静。
那棵梅子树,连同桃树、梨树等,严格意义上说已经易主了。梅子树它们似乎并不知情,仍然默默地生长着,在一块原本不属于它们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但有一件事我一直忘不了,因为多少跟梅子树有关。一只黑色的鸟有一天站在梅子树上啼鸣,从一条枝上跳到另一条枝上,发出哇啊哇啊,既像赞叹,又像是叹气。跟梅子树最近距离的是后面一幢楼里的零六住户,是位退休老师,姓郑。郑老师教了一辈子的生理卫生,对于鸟并不知晓多少。后来有人告诉她这是乌鸦。她觉得有些晦气,“砰”一声把玻璃窗关了。这只鸟也有意思,一连几天都站在梅子树上哇啊哇啊。郑老师有些气恼,拿了扫帚去赶。郑老师一边赶,一边发出“噢嘘噢嘘”,驱赶乌鸦。物业的李老伯告诉她,你楼上有四户,对面有五户,周围还有前后二幢,起码有五六十户人家,指不定是叫给谁听的。郑老师一听,觉得有理,收了扫帚关了门窗,还拉上了厚厚的窗帘。当我看到这棵梅子树的时候,上面不知被谁罩了一层白色的薄膜,把树遮得很严实,下面清晰挂着一颗颗皮青、个小的果子。乌鸦终于不来了。
梅子树在芙蓉与栀子花间抽叶、开花、结果,像是躲在它们的怒放底下默默履行它的日常。作为植物的它,自然不会在乎我的目光,更不会在乎我的目光里是否藏着敬仰,它习惯了自顾自地生长。它的日常,其实也是我的日常,只不过它在花坛里我在楼上,它往大地深入扎根,我却浮于芸芸众生。
梅子树的对面花坛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五月份开花,四瓣,淡黄色,似乎藏在枝叶间。因长得茂盛,像披成了树冠。我从底下走过,总会忍不住瞧上几眼,一颗颗青涩的小柿子躲在枝叶下。有时,我也会没来由地想到山上的柿子树,它们站在山上,人们看它得昂首,它也昂首着,向天空也向星空,一身遒劲,像一个人的资历一样摆在那儿。
每到九月底,有人会钻进柿子树底下,她们在摘柿子。我忍不住会看她们,偶尔她们也会看看我,目光里全是陌生,像是隔了一堵墙。这棵柿子树是二楼姓冯的主人植种的。他住进小区的时候,他让果树也住了进来。所以,那些摘柿子的女人跟柿子的主人更没有关系。
那天,我与先生扛着一箱沉重的书上楼。上一楼时先生倒着上楼,我跟他隔着二级台阶,用手攀着书箱的两只角,准确地说是托着书箱,先生在上面拽着,所有的重力都在先生那儿。俩人吭哧吭哧爬上二楼时,在楼梯的转角靠了一会儿,俩人你看我看我,我看看你,连想表达的意思都没有,只有大口大口的喘气。这时二楼的门突然开了,出来一个人,手上拿了几株树苗,还有一把镐。我当时觉得很有趣,这新房子的主人想必来自农村吧,连镐这样的农具都会搬进屋里。他一手攥着树苗一手拿着镐地推门出来,门前一下子变得逼仄起来。我跟先生不好意思地冲他笑了笑,意欲朝三楼走。他忙退回门里,并随手把门虚掩了半扇,镐“咣当”一下撞到了防盗门上。我们把书箱搁在梯沿上,俩人换了一下位置,我在前面,先生在后面。这换档的过程中门里的主人探出头来,问我们要不要帮忙,几株树苗斜傍着他,像个半边的书引号。我俩赶紧道谢,然后一步一步向上挪,像是扛了一袋谷子。
我跟先生终于把一箱书扛进了家里,稍微歇息后我俩再次下楼,下面还有五六箱書。我俩七冲八拐地站到书箱边时,刚才碰到的二楼主人已经在花坛里挖着坑。小区是新落成的,花坛也是簇簇新的,上面的草坪还没有长出气势来,黄泥似乎正在散发着山体的气息。他挖下一个坑后用镐柄丈量了一下,蹲下,在几棵树苗间挑拣了一番,似乎下了某种决心,从中挑了一棵种到了坑里。他用镐把周围的黄泥再次填回坑里。在他咔嚓咔嚓垒土的时候,我们再次呼哧呼哧把书箱扛到楼上。
他当时种植的树苗我并不晓得,那时树全是光秃秃的,看不出树与树的区别。如同别人看不出我在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或者是一堆破旧的杂物,或是一床被褥,甚至是锅碗瓢盆,在别人的眼里居家生活无非是这样的日常。
三个月过后,花坛里的树开始抽芽。于是,我知道了右侧花坛里的是梨树与桃树,左侧的是樱桃树,至于那棵芙蓉花与栀子花间的梅子树,我真的没有注意到,它似乎超然于一切花树,但又躲在它们底下。
梨树,桃树,每年都开花,粉白与粉红,看上去非常喜气与吉祥,只是不晓得从它们面前走过的人是否感受到了它们的喜气。它们热热闹闹地开着,周围的一切也充满着热闹,不过,梨树桃树的热闹是一枝枝的,而我们的热闹是一个个。
有时,我自己也不清楚从它面前走过时到底是怀着什么心情,或许是为今天工作上的烦心着,或为朋友圈上转发的一条信息而纠结,要不要在家里安装一个空气净化器,接不接受朋友推荐过来的养生包,云云。当然也会有过愉悦的心情,看到儿子进步了,听到先生打球勤奋了,还有闺蜜生二胎了,等等,人一开心,就会觉得花花草草都是替自己开着的。
虽然,小区里只有一株梨树,但情绪饱满起来,就觉得这是个梨院,于是也就毫不客气地吟一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自然,看到桃花灼灼,大脑里主持记忆的海马体立刻奔跑起来,“风景过清销不尽,满溪明月浸桃花”,这是黄宗羲居住在化安山时写的。化安山离我居住地约二十分钟的路程,儿子还只有四岁的时候我带他去过,那里有一座明清建筑式的龙虎草堂,他写《明夷待访录》的大部分书稿在那儿完成。当然,现在的草堂是后建的,只是当年的那口井还在。离草堂约五十米的地方是黄宗羲的墓,旁边有几棵梅,不是梅子树,是梅花。黄宗羲临终前有遗言,要求一切从简,速朽,如果后人纪念他,就在他坟墓边植梅五棵。三百多年过去了,墓前有了一片梅林,但那是十年前赶种的,中间修出了一条路,笔直到达墓前。瞻仰后原路回来,不由人联想到此举的不敬。
有一件事,我觉得很纳闷,一株梨树与一株桃树居然年年没有结果。
我曾见过姓冯的主人在梨树上嫁接、施肥,可年年还是只开花,不结果。后来,他也放弃了。但梨树桃树年年开出粉白的花,粉红的花,一簇一簇的,很漂亮,似乎梨树桃树对自己不能结果怀有愧意,憋足了劲地开花。如同窗外时常传来“棕绷好修哉,填落(塌陷)的棕绷收收紧”的招揽声,以及“收垃圾,垃圾收”的吆喝,不管每家每户紧闭着门窗,他们仍持续着这个节奏,反反复复。
樱桃树长得还可以,原来是种在垃圾箱与花坛间的空隙处,现在看上去像是挤在了那儿。偶尔我也能看到几颗樱桃,红红的,在枝叶轻拂的时候显露出来,可过几天,被我看到的几颗樱桃不见了。我不知道樱桃是被鸟吃了,还是被人摘了,或是掉了。不仅仅是樱桃,这城市里每天有人掉了,有的失掉了身体的一部分,某个器官组织从肉身上分离了出去,有的丢掉了人性中的柔软,还有的掉了自己的魂,他们那颗看似健康的心脏里却飘荡着不知所措的灵魂。蝇营狗苟是一种现象,劳苦奔波也是一种世相,跟掉了的樱桃一样,最终坠落于尘埃。生活有成千上万种可能,但樱桃却只有那么几种可能。人永远比植物活得短暂,也许原因就在这儿。 梅子树的对面住着一位女孩,模样清纯,年纪不过二十几。她居住的地方原是别人的车库。她是作为租客暂居在这儿的。我有时看到她一个人,有时门口泊着一辆车,车的主人我见过,是位比较帅气的小伙子。女孩称他老公,家住某个镇上,因家里有继母,她老公跟她就住到这儿。这是女孩告诉我的。我信以为真。就像她对我中产阶层似的生活信以为真。
女孩养了一只狗,个小,卷毛,拖着两只茸茸的耳朵,和一双突灵灵的眼睛,样子很可爱。儿子每次见了都会逗它玩一会儿,同时跟它的主人――女孩打个招呼。时间一长,彼此也算是半个熟人。另外半个是生人,她的生活,我的生活,我们仅仅凭借自己的视线看到对方的生活。
有时,我们会到她的小屋里坐一坐,看看她养的鱼。她养的鱼很小,据说价格不菲,其中有几条正是大肚子的时候。过了几天,那几条大肚子鱼瘦身了,鱼缸里多了不少小鱼儿,要不是她帮我指认,我还真看不出来。她说,她打算把大鱼捞到别处养,小鱼会被大鱼吞掉。我有些诧异。后来一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既适合生物,也适合我们这些被称为人物的物种。
梅子在慢慢长大,天气在慢慢变热。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当然云空未必空,没有补充并不是意味着人间时时处于四月天。这个县城,可能连三线城市都靠不上边,但本质上跟一线二线城市差不多,说到底也是一个丛林社会,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有尖牙利爪的食肉动物,有弱小的爬行动物,也有基本不能发声的小昆虫,包括永远不会有声音的植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可以让一些动物强大,一些动物延续,但植物底下却埋葬着动物的骨骸。
梅子树多长南方,尤喜灌木丛。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一句关于梅子树习性的话。它站立的地方是一车车被运来的黄泥,黄泥的下面是大土坷垃,再底下是填埋进去的石头,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我们人哄骗了梅子树,替它虚拟了一个山地,包括左右的花树与果树。同样,梅子树也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故事,看到它,以为自己仍居住在青山绿水间,那是那些没有见过路灯光的水,没有听到过汽车声的树。看到梅子树,还给我一种片刻遐想,自己正置身乡下。因为在院子里种植果树,是南方人的一种习惯,既有一种寓意,又可满足小儿们的嘴馋。比如石榴,有一种多子多福的意思。
梅子树似乎成了我的邻居,当然,它跟小区里的所有人都是邻居。大多数邻居并不熟识梅子树,就像我们彼此互称邻居,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日常邻居。比如离梅子树约二十米的车库里住着一对老夫妇。我早上去上班,老太太住在被卷起的车库门边抽烟,身子窝在一把破旧的藤椅里。老公公坐在里面捧着茶杯,根本看不清表情,偶尔听到咕隆一声。老太太有时瞟我一下,眼神很硬,有时根本看也不看我,微抬着头,一只手扶在藤椅上,一团烟雾笼罩着她。傍晚回来的时候,老夫妇正在煮饭,一个在煤炉子炒菜,一个坐着抽烟,那时候抽烟的是老公公。
有一次,我从他们面前走过,老太太突然叫住我,让我帮她收一下挂在车库卷门上的被单,她够不着。我忙帮她收下被单,她说了一串谢谢,跟她平时的眼神判如俩人,弄得我有些不自在。第二天,她看到我时还是那种寡淡的表情。我对这个老太太一直有种惧意,感觉她是一个脾气很暴戾的人,因为我有一次看到她跟她的女儿吵架,不是一般的母女吵架,而是骂得很刻毒。小区里的人都能听得见。如果是乡下,有人吵架,邻居有人会观看,也有人肯定去劝架。或许劝了还会吵,不过很多时候吵架的人在别人的劝架中半推半就,大家都有台阶下得来。这是在城里,不会有村人站在旁边观看,似乎只有她女儿听到母亲的骂声,我敢肯定每一扇緊闭的窗户后有人听到了,也看到了。
我跟老太太她们没有过交流,从她隔段时间跟女儿吵架声里了解到一些信息,他们原来是居住乡下,因女儿非得要进城,再加上钱不够,于是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老太太的吵架也源自于此,她的骂声里既是控诉,又是后悔,后悔听信女儿,跟着进城,住进车库。她骂到这儿时,我曾听到过一个声音,意思是没让她们住车库,你们自己要住。老太太的骂声再次高亢,说是你的良心实在太胁(坏),让我们住进四楼,打算关我们啊?后面的一个“啊”字非常重地掼了下来,跟拍了一下桌差不多。后面的都是老太太的骂声。过了一会儿,可能老太太累了,也可能老公公劝她,她的声音稍稍缓和下来,骂声慢慢过渡到叙述。她说,家里有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前面还有半亩的自留地,几棵果树,那可是我年轻时种下的,每年都有能摘许多果子,卖房子时也一并送给了他们,你们吃屎的啊?又是一个“啊”,但似乎力道已经弱了许多。我是无意偷听老太太的话,只是老太太的骂声实在太年轻,那几扇玻璃窗根本不是老太太声音的对手。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儿子看到她比我还害怕,每次从她面前走过总搂紧我的脖子,把头埋在我胸前。有一次,我儿子满脸通红,发低热,还拉肚子,我抱着他去看医院。她像往常一样坐在卷门下抽烟,看到我母子俩,突然问我儿子怎么了?我说发热,准备去看医生。她说,会不会受了惊吓,魂灵吓出去了。我说,那怎么会是拉肚子呢?她说,不是有一句老话,吓得烂污都吓出来了。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她还建议我去烧张《浙江日报》叫叫魂。这样的土方法,乡下经常有人在用,有时也管用。我考虑到儿子要吃坏的可能性比较少,而且烧得也不厉害。于是把儿子抱回家,遵照她的意见烧了一张《浙江日报》。第二天,儿子的烧果真退了,肚子也不拉了。我碰到她时向她道谢,她脸上居然绽开了笑容,一缕青烟舒缓地从她嘴里吐出来。
有一天,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号啕大哭,声音有些熟悉。我从窗子探出头,老夫妇居住的车库里搭起了灵棚,那哭声是老太太的,走的是她的男人。跟乡下没什么区别,她的女儿女婿请来了道士做道场,法器响亮地敲打起来,经忏唱诵突破亮堂堂的夜色,一直到深夜。遇上丧事,即使弄出很大的动静,一般也不会有人去打市长电话,大家仍关紧门窗,在居室里过自己的日常,对隔壁的噪音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
按照乡下的风俗,做道场的过程中有几个程序是需要小辈开哭几声的,但,除了起初的那几声哭声后再也没有哭声。再后来,车库前又搭起了灵棚,照例有道士给她诵经,拜忏,也有一撮人影在灵棚下走走出出,但没有听到哭声,只有响亮的法器奔向各个角落。后来我得知卖掉老屋住四楼的是老太太的养女,我见过几面,一个言语不多、身材微胖的中年妇女,有一次她和丈夫搀扶着父亲从车库里出来,小心翼翼的,还叮嘱老人走慢点。我估计是送他去医院。 不久,老夫妇住过的车库里住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白天拉下卷门,晚上却半开半闭,里面闪出被切了一半的灯光。有一阵子我经过车库时老太太的形象会清晰地浮现脑海,以前每次上班总要经过她的身边,尽管她的眼神很硬,可她抽烟的姿势很迷人,一支烟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微微抬起来,往偏右的嘴唇上一送,一口烟慢慢出来,一只手始终搁在藤椅上,透出烟雾,她皱纹纵横的脸仿佛充满了哲学。有时,我也会想,这个女孩可能不知道这儿刚刚离开过两位老人。因为不知底细,或者女孩的朝气,有关死亡的气息并不会影响她的生活。只是,有关老人的生活场景,包括他们在世的一些细节,仍会存在在我作为邻居的记忆里,以及我们。
日常依旧,梅子树也依旧,然而车库里的女孩似乎充满了不确定。那天我带儿子回家的时候,看到那个女的正在搬家,也许她早已作了准备,行李并不是很多,是她老公来接的。她告诉我,她准备搬到他老家去,打算要孩子了。然后,我们互相道别,我儿子想抱抱她的小狗。她说,很抱歉,那只小狗走丢了。我觉得很怅然,她也怅然。我的怅然是她的狗如今成了流浪狗,一只再名贵的狗一旦成了流浪狗,它很快会变得邋遢,遭人嫌弃,这是人与狗最相通的地方,也是最残酷的地方。她的怅然似乎也是为了那只叫蘑菇的狗,跟着她已经有三年了。很快,她老公发动了汽车。她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并且确信以后跟她再次相遇的机会几乎是零。那时,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不知当初我們是怎么打招呼的。
一直紧闭着门的205室突然来了许多人,从他们身穿的制服来看是法院的。三楼的阿姨悄悄告诉我,说是法院来封他们的家。她说完赶紧扭身进了自己的门,似乎想跟她刚才的话撇清关系。两年前的某个晚上,我摸黑经过205室时,一阵吵闹声从里面传出来,我无心窃听别人的隐私,但种梨种桃的冯主人的声音鼓胀胀似的直奔出家门,在楼梯里四处散落。我碰到了几句,是他斥骂老婆的话,意思是整天搓麻将,家也不要了,明天就去离婚……我逃也似的爬上了五楼。
同住一个楼道的我们,大多是熟悉的陌生人,当中不乏有好事者或热心过度的人,可对别人家的事也最多是紧贴防盗门收听,即使吵翻了天,也不会有人去劝架,去调和。不是说她们身上缺少古道热肠,而是多年来的城居生活慢慢熏染了她们,一旦到了乡下,她们的碎舌与热情仍会齐相迸发。
我曾看到205室门前被喷上了鲜红的油漆——欠债还钱!!!旁边还画了一把刀,即使不是红的油漆,看到那把刀,已经心有惧意。外面市井之声仍有条不紊,一如既往地奔向各个生活的角落,而我们的楼道里静悄悄的,包括被喷了红油漆的家门。只是关于他们的消息却从此活泛起来,像是不长果的树突然挂满了果子一样吸引着人的眼球。而他却像突然没有了规律,很少在楼梯里碰到他。偶尔,我看到他在花坛里给桃树、梨树松松土,或提着一塑料袋的化肥施肥,手里还是那把镐,只是那把镐突然看起来高出了他许多。他看到我一如往常打招呼,脸上根本看不出他内心的痛苦与煎熬。
三楼的阿姐把我堵在楼道口,悄悄告诉我,楼下经常有人来,甚至深更半夜也有人来,吓也吓死了,那帮人像黑社会里的人,所以一到天擦黑,我们都要把楼梯口的门关好。她说完这话,像条件反射一样朝下面张望,似乎黑社会的人正潜伏在楼下。四楼的小张本是上楼来提醒我们晒被子时晚些收,免得拍打被褥时把尘埃落在她家的被褥上,却牵扯到了二楼,说是那户人家“范关”(糟糕),那家女主人在外面搓麻将,借了高利贷,天天被人催债。一楼的老王阿姨拉住我,说是今天白天来了一伙人,在楼梯口坐了一天,我们都不敢下楼,怕开了门,他们冲了进来。因为不安全感的骤然而生,我们跟205室突然紧密起来,每个人一进了楼梯,马上自觉关门,看到陌生人在楼梯口徘徊,下意识地放慢脚步,紧紧盯他们一下,同时又不由自主地去看205室的窗。有次,我跟三楼的阿姐同时走到楼梯口,约有五六个人站在外面,看上去很年轻,装束也很寻常。因其中有一个拿起手机打电话时,我看到了他手上的纹身,心里马上咯噔了一下。三楼的阿姐悄悄捅了一下我的腰,示意我朝另一个人身上瞧,那个人在撩起衣服的时候,一把匕首露出了出来。我俩惊慌不已。还是三楼的阿姐镇定,她拢着手在我耳边说,我们走车库。她家的车库改建了厨房,门直接连着楼梯,不用开外的铁门。
有一天回家,我发现他家门口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我突然感觉芒刺在背,我的身影此刻正投放在205室的电脑前,那里有人会盯着屏幕看,或者记录到电脑里,也就是说我的日常有一小部分被他们储存进了电脑的硬盘里。不久,他家的楼梯上贴了一张纸,上面措词文明,但字字句句像是警告,字里行间充满着威慑;又有一天,我在205室门前遇到一帮人,二十七八模样的小伙子,因为楼梯窄,一下子显得他们人多,他们的目光一齐扫来时让我慌恐不安。我低下头,从他们跟前快速走过。他们开始敲205室的门。他们敲了一会儿,里面悄无声息。他们开始喊,王阿姨,我们知道你在里面,开开门。说完,楼道里一片寂静。我的脚步声像是放大了,我不由放慢了脚步。一会儿,他们又开始拍门。我奔进了家门,下面的已经是咣咣的声音……
大约过了半年,205室突然搬家了。我在楼道里碰到姓冯的主人背着一袋杂物,佝偻着身子从我旁边走下去,半个发白的头像是镶嵌在杂物堆里的一顶旧帽子。我从五楼的厨房里望下去,他们一家正往一辆大卡车上装东西。一个中年妇女跟在他后面,小心翼翼地提着两只罐,像我老家用来装盐或放盐鸭蛋的那种罐。她的头一直是勾着的,连照看旁边的几把椅子时也勾着头,头顶上露着一圈白头发,像是一块盐碱地。窥视别人搬家,似乎情绪不明朗,尤其是205室,感觉内心有某种罪恶落脚,于是,我慌忙收回视线。
后来我还见过几次他,一次是他领着一批人看房子,脸上堆着谦卑而讨好的笑,一次是他给柿子树施肥,还给梨树修了枝,在梅子树底下埋了些油菜饼。还有一次,我看到他坐在屋前的小店里聊天,看起来神情不错,但头发全白了。
205室的房子最后是拍卖的,因拍卖的规则,每一次流拍,房子的价格是下降百分之十,据说这房子成交价远远低于市场价。听说他原想让中介所转让的,由于没有在法院执法前完成,这套房子最终还是走上拍卖程序。曾经在楼道口碰到过新主人,一对中年夫妇,女的穿着花裤子,黑色的紧身衣,男的是夹克衫,两只裤管一只高一只低,我看到他们笑了笑,他们也冲着我笑笑,目光却迅速低了下去。他们给房子装修一番后落了锁。205室重新归于寂静。
那棵梅子树,连同桃树、梨树等,严格意义上说已经易主了。梅子树它们似乎并不知情,仍然默默地生长着,在一块原本不属于它们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但有一件事我一直忘不了,因为多少跟梅子树有关。一只黑色的鸟有一天站在梅子树上啼鸣,从一条枝上跳到另一条枝上,发出哇啊哇啊,既像赞叹,又像是叹气。跟梅子树最近距离的是后面一幢楼里的零六住户,是位退休老师,姓郑。郑老师教了一辈子的生理卫生,对于鸟并不知晓多少。后来有人告诉她这是乌鸦。她觉得有些晦气,“砰”一声把玻璃窗关了。这只鸟也有意思,一连几天都站在梅子树上哇啊哇啊。郑老师有些气恼,拿了扫帚去赶。郑老师一边赶,一边发出“噢嘘噢嘘”,驱赶乌鸦。物业的李老伯告诉她,你楼上有四户,对面有五户,周围还有前后二幢,起码有五六十户人家,指不定是叫给谁听的。郑老师一听,觉得有理,收了扫帚关了门窗,还拉上了厚厚的窗帘。当我看到这棵梅子树的时候,上面不知被谁罩了一层白色的薄膜,把树遮得很严实,下面清晰挂着一颗颗皮青、个小的果子。乌鸦终于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