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步鑫生,凡是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企业改革那段“阵痛”日子的人,都会有着深深的记忆:时任浙江省海盐县海盐衬衫总厂厂长的步鑫生,起初因率先改革,被中央树立为“改革先锋”,成为继雷锋和焦裕禄之后的全国性典型:后来,也是因率先改革,被省委免去厂长职务,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界的首位“落马者”。
前不久,浙江好友来访,带来了步鑫生对我的问候和感谢,感谢我于1988年初在他被免职后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我特意赴海盐看望和采访他,并在媒体上发表文章仗义执言,为他张正义,鸣不平。
步鑫生的问候和谢意,挑起了我对步鑫生在改革初期那段沉浮往事的回忆——
为改革当先锋捅破“锅底”
步鑫生出生于裁缝世家,17岁时到店铺做学徒,成为缝纫合作社的骨干。1956年实行手工业合作化时,23岁的步鑫生在海盐衬衫总厂的前身——海盐县武原缝纫合作社当主任。1979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副厂长,1981年6月任厂长。
海盐衬衫总厂原来是个只有300多职工的小厂,当步鑫生接手厂长时,企业濒临破产,年产四五十万件衬衣,却有近一半堆在仓库里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要说改革,步鑫生是被这种状况“逼”出来的。
企业要改革,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锅饭”。在那之前,不论是原来的缝纫合作社,还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海盐衬衫总厂,生产总是上不去。步鑫生认为,生产上不去,主要毛病就出在吃“大锅饭”上。多做的不多拿一分,少做的不少拿一分。那时是八级工资制,但二级工干得再多工资也超不过六级工。这样懒汉心安理得,肯干的也会变懒。工厂要有活力,先要让人活起来。
从1979年起,步鑫生作出了一项规定:实超实奖,实欠实赔,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就在车间里搞联产计酬制,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
接下来,步鑫生开始改革福利制度。过去,海盐衬衫总厂这个集体所有制企业,把前些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福利制度照搬了过来。有些人钻空子,完不成定额就请“病假”,在家休息照拿全工资。当年的销售旺季,海盐衬衫总厂的出勤率只有80%。步鑫生说,工钱工钱,做工才能拿钱。有的人拿钱不干活,怎么能行?企业懒懒散散,怎么能干成事?当时,职工要请病假,他亲自核实请假条,也开除过懒汉。步鑫生重新规定,职工请病假,每天只发四角钱生活费,对平时完成产量、质量指标好的工人,病假期间可给予补助,不使他们的收入下降。这样,生产有了保障。
1984年,国务委员张劲夫到海盐衬衫总厂考察,步鑫生向他汇报了打破“大锅饭”的办法,他连声说好,说是打破了“两铁”,即铁饭碗、铁工资,要在全国推广。他还伸出手指向天上捅了捅,意思是要捅破大锅饭的锅底。
企业经营要搞好招待,但那时候企业没有招待费开支这一项。为此,步鑫生制定了一个招待标准:三菜一汤。他说,大客户大招待,小客户小招待,不做生意也要招待,这次不谈生意下次再来,也要招待,这些招待费比供销员满世界找客户的差旅费要划算得多。后来,浙江省委制定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十条政策,可以按产值的千分之三列入招待费,这之后全国就推广开了。
海盐衬衫总厂为美国、日本生产过衬衫,也做过阿拉伯大袍,但是代加工利润太薄。步鑫生认为,企业发展要创品牌,靠创品牌才能传代,靠拉关系就要垮台。他说,在我的厂里,谁砸我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品牌对企业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为了创品牌,他亲自为衬衫定名,“唐人”是男式衬衣,“双燕”是女式衬衣,“三毛”是儿童衬衣。为了抢占服装销售的制高点,他在大上海做服装广告。那时候在大上海人民广场,晚上看过去只有三个霓虹灯广告亮堂堂,一个是三洋电器,一个是中华牙膏,还有一个就是海盐衬衫总厂的双燕衬衫。那时候全国都在生产服装,但是没有一家去上海做广告,海盐衬衫总厂是第一家。当时从上海火车站出发,铁路沿线到处是海盐衬衫总厂的广告。步鑫生还面向全省招聘模特儿,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厂办时装表演队,队员平均年龄20岁左右。她们中间有工人、营业员等,都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训练了3个月。时装表演队在1984年11月海盐衬衫总厂厂庆暨产品订货会上首次登台亮相,之后随展销团去北京展销会上表演,并应邀在北京饭店、民族文化宫举行专场表演,引起轰动,成为衬衫总厂最有说服力的活广告……但花枝招展的姑娘“迈着闻所未闻的一字步扭屁股”,当时的小城人似乎还不能接受。
步鑫生认为,企业生产经营必须要讲效率。那时候海盐衬衫总厂有辆皇冠牌小轿车,是1979年从上海租来的,一个月要3000元钱。客户来海盐谈生意,就直接派车从上海接到海盐来,很方便。后来县里有人有意见了,说县委都只有一部吉普车,你步鑫生一个小人物,怎么用皇冠小轿车,无法无天了。以前出远门乘飞机、坐卧铺必须要县里盖公章,开介绍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步鑫生规定,厂里的销售员也可以坐软卧、坐飞机。
1981年时,步鑫生就给厂里设计了厂徽,随后又推出了厂服、厂旗和厂歌。当时很多人说,光听说有国歌和国旗,海盐一个小小的衬衫厂,搞什么厂歌、厂旗,想造反了7很多人还找到上面要求处理步鑫生。
在争议和责难声中,海盐衬衫总厂发展壮大:建起了花园工厂,引进了先进设备,在国内服装行业举步维艰之时,海盐衬衫总厂的产品却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浙江省唯一的专业衬衫厂。1984年1-10月,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139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1426万元,上缴国家税款77.2万元。1985年,职工由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1083人,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有着落了,镇上的年轻人都以成为该厂的职工为荣。
当时,中国改革的大潮正由农村转向城镇,步鑫生的创新改革之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浙江日报》在1983年4月26日以《企业家之歌》为题,用整版篇幅介绍了步鑫生矢志改革的事迹。当即,先是在浙江省二轻系统、然后是在全省企业中掀起了学习步鑫生、开展企业改革的热潮。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的报道,并以“编者按”的方式披露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内容:“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益。” 然而,伴随步鑫生的总是争论和责难。针对责难和疑惑,中央又指示浙江省委对步鑫生及海盐衬衫总厂的改革情况进行详尽调查。调查的结论是,对海盐衬衫总厂的改革尝试和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应予充分肯定。一位省领导还把步鑫生比喻成前苏联红军名将夏伯阳,虽有不少缺点,但忠诚事业,勇敢无畏。于是,经过中共中央整风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1984年2月27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要求各地积极发现、支持、宣传自己那里像步鑫生那样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和干部。
步鑫生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纷纷邀他去做改革报告,不只是谈企业改革,还请他谈文艺改革、军事改革,他和海盐衬衫总厂立即成为全国典型和学习榜样。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至1986年,来厂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最多时一天接待500多人,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步鑫生旋风”。
犯“天条”遭免职黯然“落马”
当时,尽管中央在全国大力宣扬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和事迹,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长时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禁锢,很多人仍然认为步鑫生的那些做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犯了神圣的“天条”,对步鑫生的诋毁和责难不绝于耳。尤其是在相关领导出于长官意志,要他不顾企业的承受能力,盲目上马年产80万套西装生产线,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时,有些媒体对他的指责和批判更加激烈。1988年1月16日,步鑫生被免去厂长职务。让他感到愤懑的是,他是从广播电台听到这一消息的。此前,没有人与他谈过话,也没有在厂里宣布过。
步鑫生被免职的消息披露后,这位曾在改革疆场冲锋陷阵的先锋,立即再次成为新闻人物。不仅报刊电台连篇累牍地报道评说,而且街头巷尾也议论纷纷。在这股“步鑫生免职风波”的冲击下,我专程前往浙江海盐县武原镇,采访了被免职的步鑫生及有关人员。步鑫生象对故友知交那样,与我诉说衷肠,既倾吐了他的难言苦衷,又谈了他东山再起的计划,提供了一些报刊电台尚未报道的情况。我当即将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几个疑难问题写成报道,以《大肆渲染步鑫生免职对改革不利》为题,发表在我当时执要的1988年第五期《企业家》杂志上。用现在的观点来衡量,这篇报道中有些观点可能已过时,但为了尊重历史,我还是将这篇报道的原文转发如下——
一、副科级干部由哪一级领导部门罢免?
据报载:“浙江省有关党政领导部门作出决定:免去步鑫生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副经理、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党支部副书记的职务。”据了解,海盐衬衫总厂只是一个集体性质的企业,这个厂的厂长属于哪一个级别的干部可想而知的了。就步鑫生担任的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这一最高职务来看,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副科级干部,但是,罢免步鑫生职务的却是省有关党政领导部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副科级干部到底由哪一级领导部门罢免?
也许有人会说:步鑫生是闻名全国的改革者,特殊人物要特殊处理。是的,步鑫生确是与众不同,但他也是我党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必要的、正常的任免程序还是要遵循的。如果说“特殊人物要特殊处理”的话,正科级和局一级的改革者,岂不要通到中央组织部去了?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省里在作出免去步鑫生党内外职务前,他们一点信息都不知道,等到他们接到通知时,广播电台已公开作了报道,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们措手不及,工作非常被动。其实,步鑫生的主要问题是在上西装生产线时决策失误,造成这种失误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不能把责任全推在步鑫生一人身上。正如有人反映的那样:“步鑫生毕竟没有犯法,他的经营失败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大做文章。”著名企业家、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也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盈亏乃正常现象。步鑫生亏损通报全国,别的企业亏损比他厉害得多,都通报全国吗?”由此看来,在对步鑫生免职的处理上,是否有点过分渲染。渲染过份,不仅给步鑫生本人以沉重的思想负担,而且使许多企业家、改革者感受到一股沉重的精神压力。浙江不是有一位著名厂长在听到步鑫生被免职的消息后,忧心忡忡地说:“我只有小学水平,今后难免失误”,“我怕失误了也给我来这么一篇”。造成这种气氛,对改革是有利?还是不利?
二、上级行政部门的党委书记为何要兼任企业的党支部书记?
海盐衬衫总厂的职工告诉记者,他们厂的党支部书记是由县二轻工业总公司的党委书记兼经理担任的。过去,记者只听说过上级党组织的副职可以兼任下级党组织的正职,象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这样,上级党组织的正职担任下级党组织的正职的现象实属罕见。可能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党委让他们的党委书记兼经理到海盐衬衫总厂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初衷,是为加强党对该厂的领导。问题是,这位党委书记到海盐衬衫总厂担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就与当时担任该厂厂长的步鑫生同厂二心,貌合神离。步鑫生于1986年12月18日在浙大学习时,写了一首回顾经验教训的诗,其中就有这样几句:“东风吹来秋老虎,小人趁机放冷箭;从中发难起浪头,伪君乱中捞稻草。”被免职后的步鑫生对记者谈起这位党支部书记时说:“他们把我当眼中钉,采用‘文化大革命’的那套手段整我,把我置于死地。”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党支部书记与步鑫生的关系恶化到了何种程度。当然,造成这种僵持状况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在这位党支部书记身上,但至少可以肯定一条:这位党支书记没有作好保证监督工作。
实践证明,改革者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候”和“小环境”是否有利。现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了,路线方针明确了,给改革者的腾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气候”,但良好的“小环境”(包括党内的组织关系和社会上的人事关系)在许多地方并没有真正形成。象海盐衬衫总厂这样,仅党支部书记与厂长关系僵化这一条,就足以使改革者陷于困境。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步鑫生不无伤感地对记者说:当今社会产生了两种人,一种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所以多做多错。另一种人不会办事,很会做人,一贯正确,我属前者。所以,我从深刻教训中认识到,在现实情况下,为了事业的需要,不得不学点“应付学”、“圆滑学”,还要学一点“对付扯皮学”,否则,美国伟大企业家李·亚科卡到中国来也不一定能成功。 如今,步鑫生经营的衬衫总厂亏损了,担任的职务也被罢免了,报纸为他遭此厄运总结了诸多原因,能不能还在“党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上再领悟点什么呢7
三、提高人的素质是否必须上大学?
报纸在批评步鑫生时,特别提到了上大学的事,中共浙江省委“于1986年9月曾破格选送他到浙江大学经济干部管理培训班进修1年。可是,步鑫生把此看做是‘浪费时间’。1年学习期,名义上只学了8个月,8个月内实际到学校听课不足一个月。”“他放弃了一次宝贵的重垒‘基石’、东山再起的良机。”应该承认,上大学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经营决策的成功与失误,更不是上不上大学的必然结果。古今中外,没上大学的著名企业家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今中国企业界就不乏其人。鲁冠球只有小学水平,但他经营的万向节厂是进入二级企业的工厂:马胜利没上过大学,但他却承包了28家亏损企业,成立了“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
步鑫生的文化素质的确很低,现代管理知识也的确比较欠缺,加强学习的确是非常必要,问题是应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式去学习,去提高。象步鑫生这样小学都未毕业,现在连自己的工作经验都整理不出来的人,把他关在屋子里,成天啃厚木头的政治经济学,他能看得懂,学得进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实际出发,因入制宜,因势利导,循环渐进,逐步提高。海盐衬衫总厂的一位职工就此事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领导只批评步鑫生不安心在大学学习,就是没检查自己这样做是否切合实际。步鑫生在经营上,缺乏科学态度,违背了经济规律,超越了自身的能力,欲速则不达:领导部门在对待步鑫生的问题上,是否也缺乏科学态度,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欲速则不达?
四、“果断”与“专横”应该怎样区分?
步鑫生所以被免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因为他“在成绩、荣誉面前骄傲自满,粗暴专横”。对于报纸上这一结论,不仅步鑫生本人认为不公正,海盐衬衫总厂的职工,包括曾经反对过他的职工,也认为有失偏颇。一位曾担任过衬衫总厂的副厂长,后因与步鑫生政见不合而主动辞职的职工告诉记者:步鑫生被免职,是性格的悲剧,也是改革的悲剧。如果说步鑫生专横的话,他从娘胎里出来就是这样,他的性格就是撞着南墙不回头。1984年前,步鑫生以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工作作风,使海盐衬衫总厂年年盈利。从1981年至1984年,年上缴利税以50%的速度递增。那时人们称他遇事有主见,办事有魄力,处理问题果断,具有改革者的风度,企业家的美德。如今,步鑫生同样的性格,同样的工作作风,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亏损,于是,在上级领导和舆论界的眼里,他的“主见”变成了“骄傲”,“果断”变成了“独断”。“魄力”变成了“专横”,这真是对当初树立宣扬步鑫生这个典型的领导机关一个绝妙的讽刺。
人的性格不是面团,想圆就捏成圆,想方就捏成方的;步鑫生是“果断”还是“专横”,也不是由哪一个人主观臆断的。步鑫生就是步鑫生,他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暴露无遗。现在,步鑫生正值“败走麦城”的厄运,我们可以批评他的这种性格是骄傲自满,粗暴专横,假如有朝一日步鑫生东山再起,事业成功,对他的这种性格又该如何评价呢?
五、“救人救厂”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报纸报道:上级负责同志对步鑫生的一些问题早有察觉,“自1985年以来,一直本着‘救人救厂’的原则,不断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但步鑫生对此提出了异议:“救人救厂就是要帮人帮厂,实际上,在许多问题上都没有照此原则办理。”他告诉记者,厂里亏损,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为此,1987年3月在他从浙江大学学习回来后,市委领导限期三年,要他改变厂里的面貌。当时,他的信心是很足的。他在一首诗中表示决心:“重整旗鼓扎实干,同心同德重发奋;半年调整一年复,两个提高面貌变:三年总厂新机生,不复生机不为人!”他竭尽全力,刻意改革,扭亏的头九个月,就比上年少亏损96万元。前不久,他同港商洽谈服装生意。据说,如果这笔生意谈成功,可获利百万元,对扭转亏损局面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在他与港商准备在合同上签字的时候,传来了他已被免职的消息,这笔生意当然随之告吹。难怪在他被免职后,省里一位领导来看望他时,他只说了两句话,“你们还记着我”,“你们来晚了”。这后一句话可以表达出多少种含意,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种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抱怨省有关党政领导部门在这个节骨眼上免了他的职务,使衬衫总厂失去了一次扭亏的良机。他被免职时,三年期限才只过了九个月。在步鑫生被免职后不久,海盐县政府就作出了对海盐衬衫总厂实行“挂债停息,招标承包”的决定,对海盐衬衫总厂的欠债由财政部门出钱垫付,所垫的款记账停息,暂时挂起来,待企业有利润后,归还财政垫付的债款。听到这一消息后,步鑫生更感不平,既然是“救人救厂”,这种待遇为什么不给我步鑫生,偏要在我被免职后才亮底?见到这种结局,海盐衬衫总厂的一些员工也禁不住提出了疑问:“救人救厂”到底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救人救厂”到底挽救了什么人?拯救了哪一个厂?
“走麦城”不言悔矢志不渝
据浙江好友介绍,在免职的消息宣布几十天后,步鑫生就离开家乡,去了上海随后又北上。他来到北京,将一个童装厂改成了衬衫厂,创出了“金宝路”品牌;他应邀赴辽宁盘锦,生产的“阿波罗”衬衣也广受追捧:1993年初离开辽宁盘锦服装厂后,便销声匿迹。令人想不到的是,步鑫生又在秦皇岛出现了。1993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秦皇岛步鑫生制衣公司再次奇迹般的出现在渤海之滨。步鑫生应聘来到秦皇岛筹建制衣公司,当时条件极为艰苦,资金紧张,人才匮乏,步鑫生四处奔波,饱受炎凉,他租了一辆唐山唐海产的家庭出租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建厂初期,步鑫生每天提前20分钟站在工厂门前,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员工,使员工深受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多月艰苦筹备,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制衣公司终于在1993年12月7日隆重开业。这期间,步鑫生曾三下江南,组织专家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品牌定位,最后,倾注他满腔热忱和大半生心血的“步先生”牌衬衣面世了。 步鑫生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上,是1998年11月,他以步鑫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去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工商界高峰会。
2001年9月4日,步鑫生因患肿瘤切除了肾脏、脾脏。出院后,步鑫生从制衣公司退休。选择定居地点时,公司问他的意愿,步鑫生选择了上海。他解释选择的原因是,虽然落叶归根,但他不想定居海盐。因为那里,会让他想起很多伤心的往事。不过,被问起对以前的事情是否后悔时,步鑫生摇了摇头。
从那以后,每每谈起那段改革的历程时,步鑫生总是深情的说,“那个时候,改革谈何容易。但对于那段改革的经历,我问心无愧。”“改革,尤其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不是哪朝哪代都会有的,尽管也有曲折,但总要有人走在前面的。”“当时,胡耀邦同志的批示不是肯定一个人、一个厂。那时,海盐衬衫总厂在全国也只不过是很小的一个厂。在那个历史背景,是时代需要通过步鑫生这么一个人来推动全国的改革,是改革开放这一时代选择了我。”“现在回过头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也不是一路顺风的,曲曲折折,来来回回。改革开放本来就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石铺出来的,而我步鑫生,也只是其中的一块铺路石罢了。”
虽然居住在上海,但步鑫生仍时时关心着家乡的改革发展,常常回到家乡海盐去走走看看。海盐人民也惦记着步鑫生,一位县领导说,步鑫生的改革,在海盐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海盐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县领导多次去看望他,邀他常到海盐走走。那个曾经被步鑫生引以为豪的海盐衬衫总厂,虽然因2007年旧城改造被拆除,如今已成历史,但县委县政府在海盐南塘琴园小区一片新古典建筑群中,建起了衬衫厂原址纪念碑。30多年前的老照片印在碑上,厂房墙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口号清晰如昨。县委县政府还在当地著名的南北湖风景区,建起了“步鑫生改革陈列馆”,馆内陈列的展品中,有步鑫生向海盐无偿捐赠的各类珍贵档案资料1D0多件,包括原海盐衬衫总厂接待签名本、国家工商管理部门于1983年印发的商标公告本(内有原海盐衬衫总厂注册的“唐人”牌商标公告)等,签名本上有原国家领导人、原省委领导、著名书法家等的签名题字,十分珍贵。海盐县档案局有关人员说:“步鑫生的档案资料是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收藏保存价值,这不仅体现了步鑫生对家乡档案事业的支持,也为更好地研究中国城市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退休后的步鑫生,平时喜欢逛书店,爱读历史书。也许,他要从历史的镜子中回看人生的得失,有所感悟。他身体健康,说话声音洪亮。问他有什么奥秘,他打趣道:“我有步氏健身法,什么时候教你几招?”
步鑫生每日练习书法,尤爱写“寿”字,并专挑书写得意的“寿”宇赠送好友,希冀人人都人寿年丰。去年写的100多个“龙”字,被朋友们一抢而光,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送给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的一幅“龙”字,还配上一句“改革龙抬头”,更是得意之作。去年12月28目,步鑫生的母校海盐向阳小学百年校庆,他也送了一幅“龙”字庆贺。今年,步鑫生想学四川书法家侯正荣,写“虎”字。30多年前,侯正荣来海盐衬衫总厂参观,曾即兴写了一幅“虎”字送给步鑫生。一幅字,就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
每到逢“8”之年,步鑫生往往都会成为公众人物:1998年,《人民日报》报道称:“步鑫生:剪开企业改革帷幕”:2008年,步鑫生荣获“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童”,2009年,浙江省评选省内建国60年最有影响的60人,步鑫生名列其中。
人们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步鑫生、“步鑫生现象”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尽管是非、褒贬、争议之声至今未绝,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是他当时迈出的一小步引来了城市企业改革的一大步。可以佐证的是,他制定的一些“治厂法则”,那时可谓“石破天惊”:现在这些“法则”仍在被沿用,只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而步鑫生说:“那只是改革大潮起来时的一朵小浪花,是非得失让别人去说。但我不会忘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带来好时光、好生活。”
前不久,浙江好友来访,带来了步鑫生对我的问候和感谢,感谢我于1988年初在他被免职后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我特意赴海盐看望和采访他,并在媒体上发表文章仗义执言,为他张正义,鸣不平。
步鑫生的问候和谢意,挑起了我对步鑫生在改革初期那段沉浮往事的回忆——
为改革当先锋捅破“锅底”
步鑫生出生于裁缝世家,17岁时到店铺做学徒,成为缝纫合作社的骨干。1956年实行手工业合作化时,23岁的步鑫生在海盐衬衫总厂的前身——海盐县武原缝纫合作社当主任。1979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副厂长,1981年6月任厂长。
海盐衬衫总厂原来是个只有300多职工的小厂,当步鑫生接手厂长时,企业濒临破产,年产四五十万件衬衣,却有近一半堆在仓库里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要说改革,步鑫生是被这种状况“逼”出来的。
企业要改革,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锅饭”。在那之前,不论是原来的缝纫合作社,还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海盐衬衫总厂,生产总是上不去。步鑫生认为,生产上不去,主要毛病就出在吃“大锅饭”上。多做的不多拿一分,少做的不少拿一分。那时是八级工资制,但二级工干得再多工资也超不过六级工。这样懒汉心安理得,肯干的也会变懒。工厂要有活力,先要让人活起来。
从1979年起,步鑫生作出了一项规定:实超实奖,实欠实赔,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就在车间里搞联产计酬制,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
接下来,步鑫生开始改革福利制度。过去,海盐衬衫总厂这个集体所有制企业,把前些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福利制度照搬了过来。有些人钻空子,完不成定额就请“病假”,在家休息照拿全工资。当年的销售旺季,海盐衬衫总厂的出勤率只有80%。步鑫生说,工钱工钱,做工才能拿钱。有的人拿钱不干活,怎么能行?企业懒懒散散,怎么能干成事?当时,职工要请病假,他亲自核实请假条,也开除过懒汉。步鑫生重新规定,职工请病假,每天只发四角钱生活费,对平时完成产量、质量指标好的工人,病假期间可给予补助,不使他们的收入下降。这样,生产有了保障。
1984年,国务委员张劲夫到海盐衬衫总厂考察,步鑫生向他汇报了打破“大锅饭”的办法,他连声说好,说是打破了“两铁”,即铁饭碗、铁工资,要在全国推广。他还伸出手指向天上捅了捅,意思是要捅破大锅饭的锅底。
企业经营要搞好招待,但那时候企业没有招待费开支这一项。为此,步鑫生制定了一个招待标准:三菜一汤。他说,大客户大招待,小客户小招待,不做生意也要招待,这次不谈生意下次再来,也要招待,这些招待费比供销员满世界找客户的差旅费要划算得多。后来,浙江省委制定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十条政策,可以按产值的千分之三列入招待费,这之后全国就推广开了。
海盐衬衫总厂为美国、日本生产过衬衫,也做过阿拉伯大袍,但是代加工利润太薄。步鑫生认为,企业发展要创品牌,靠创品牌才能传代,靠拉关系就要垮台。他说,在我的厂里,谁砸我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品牌对企业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为了创品牌,他亲自为衬衫定名,“唐人”是男式衬衣,“双燕”是女式衬衣,“三毛”是儿童衬衣。为了抢占服装销售的制高点,他在大上海做服装广告。那时候在大上海人民广场,晚上看过去只有三个霓虹灯广告亮堂堂,一个是三洋电器,一个是中华牙膏,还有一个就是海盐衬衫总厂的双燕衬衫。那时候全国都在生产服装,但是没有一家去上海做广告,海盐衬衫总厂是第一家。当时从上海火车站出发,铁路沿线到处是海盐衬衫总厂的广告。步鑫生还面向全省招聘模特儿,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厂办时装表演队,队员平均年龄20岁左右。她们中间有工人、营业员等,都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训练了3个月。时装表演队在1984年11月海盐衬衫总厂厂庆暨产品订货会上首次登台亮相,之后随展销团去北京展销会上表演,并应邀在北京饭店、民族文化宫举行专场表演,引起轰动,成为衬衫总厂最有说服力的活广告……但花枝招展的姑娘“迈着闻所未闻的一字步扭屁股”,当时的小城人似乎还不能接受。
步鑫生认为,企业生产经营必须要讲效率。那时候海盐衬衫总厂有辆皇冠牌小轿车,是1979年从上海租来的,一个月要3000元钱。客户来海盐谈生意,就直接派车从上海接到海盐来,很方便。后来县里有人有意见了,说县委都只有一部吉普车,你步鑫生一个小人物,怎么用皇冠小轿车,无法无天了。以前出远门乘飞机、坐卧铺必须要县里盖公章,开介绍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步鑫生规定,厂里的销售员也可以坐软卧、坐飞机。
1981年时,步鑫生就给厂里设计了厂徽,随后又推出了厂服、厂旗和厂歌。当时很多人说,光听说有国歌和国旗,海盐一个小小的衬衫厂,搞什么厂歌、厂旗,想造反了7很多人还找到上面要求处理步鑫生。
在争议和责难声中,海盐衬衫总厂发展壮大:建起了花园工厂,引进了先进设备,在国内服装行业举步维艰之时,海盐衬衫总厂的产品却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浙江省唯一的专业衬衫厂。1984年1-10月,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139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1426万元,上缴国家税款77.2万元。1985年,职工由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1083人,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有着落了,镇上的年轻人都以成为该厂的职工为荣。
当时,中国改革的大潮正由农村转向城镇,步鑫生的创新改革之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浙江日报》在1983年4月26日以《企业家之歌》为题,用整版篇幅介绍了步鑫生矢志改革的事迹。当即,先是在浙江省二轻系统、然后是在全省企业中掀起了学习步鑫生、开展企业改革的热潮。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的报道,并以“编者按”的方式披露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内容:“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益。” 然而,伴随步鑫生的总是争论和责难。针对责难和疑惑,中央又指示浙江省委对步鑫生及海盐衬衫总厂的改革情况进行详尽调查。调查的结论是,对海盐衬衫总厂的改革尝试和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应予充分肯定。一位省领导还把步鑫生比喻成前苏联红军名将夏伯阳,虽有不少缺点,但忠诚事业,勇敢无畏。于是,经过中共中央整风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1984年2月27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要求各地积极发现、支持、宣传自己那里像步鑫生那样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和干部。
步鑫生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纷纷邀他去做改革报告,不只是谈企业改革,还请他谈文艺改革、军事改革,他和海盐衬衫总厂立即成为全国典型和学习榜样。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至1986年,来厂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最多时一天接待500多人,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步鑫生旋风”。
犯“天条”遭免职黯然“落马”
当时,尽管中央在全国大力宣扬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和事迹,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长时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禁锢,很多人仍然认为步鑫生的那些做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犯了神圣的“天条”,对步鑫生的诋毁和责难不绝于耳。尤其是在相关领导出于长官意志,要他不顾企业的承受能力,盲目上马年产80万套西装生产线,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时,有些媒体对他的指责和批判更加激烈。1988年1月16日,步鑫生被免去厂长职务。让他感到愤懑的是,他是从广播电台听到这一消息的。此前,没有人与他谈过话,也没有在厂里宣布过。
步鑫生被免职的消息披露后,这位曾在改革疆场冲锋陷阵的先锋,立即再次成为新闻人物。不仅报刊电台连篇累牍地报道评说,而且街头巷尾也议论纷纷。在这股“步鑫生免职风波”的冲击下,我专程前往浙江海盐县武原镇,采访了被免职的步鑫生及有关人员。步鑫生象对故友知交那样,与我诉说衷肠,既倾吐了他的难言苦衷,又谈了他东山再起的计划,提供了一些报刊电台尚未报道的情况。我当即将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几个疑难问题写成报道,以《大肆渲染步鑫生免职对改革不利》为题,发表在我当时执要的1988年第五期《企业家》杂志上。用现在的观点来衡量,这篇报道中有些观点可能已过时,但为了尊重历史,我还是将这篇报道的原文转发如下——
一、副科级干部由哪一级领导部门罢免?
据报载:“浙江省有关党政领导部门作出决定:免去步鑫生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副经理、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党支部副书记的职务。”据了解,海盐衬衫总厂只是一个集体性质的企业,这个厂的厂长属于哪一个级别的干部可想而知的了。就步鑫生担任的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这一最高职务来看,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副科级干部,但是,罢免步鑫生职务的却是省有关党政领导部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副科级干部到底由哪一级领导部门罢免?
也许有人会说:步鑫生是闻名全国的改革者,特殊人物要特殊处理。是的,步鑫生确是与众不同,但他也是我党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必要的、正常的任免程序还是要遵循的。如果说“特殊人物要特殊处理”的话,正科级和局一级的改革者,岂不要通到中央组织部去了?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省里在作出免去步鑫生党内外职务前,他们一点信息都不知道,等到他们接到通知时,广播电台已公开作了报道,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们措手不及,工作非常被动。其实,步鑫生的主要问题是在上西装生产线时决策失误,造成这种失误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不能把责任全推在步鑫生一人身上。正如有人反映的那样:“步鑫生毕竟没有犯法,他的经营失败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大做文章。”著名企业家、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也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盈亏乃正常现象。步鑫生亏损通报全国,别的企业亏损比他厉害得多,都通报全国吗?”由此看来,在对步鑫生免职的处理上,是否有点过分渲染。渲染过份,不仅给步鑫生本人以沉重的思想负担,而且使许多企业家、改革者感受到一股沉重的精神压力。浙江不是有一位著名厂长在听到步鑫生被免职的消息后,忧心忡忡地说:“我只有小学水平,今后难免失误”,“我怕失误了也给我来这么一篇”。造成这种气氛,对改革是有利?还是不利?
二、上级行政部门的党委书记为何要兼任企业的党支部书记?
海盐衬衫总厂的职工告诉记者,他们厂的党支部书记是由县二轻工业总公司的党委书记兼经理担任的。过去,记者只听说过上级党组织的副职可以兼任下级党组织的正职,象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这样,上级党组织的正职担任下级党组织的正职的现象实属罕见。可能海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党委让他们的党委书记兼经理到海盐衬衫总厂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初衷,是为加强党对该厂的领导。问题是,这位党委书记到海盐衬衫总厂担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就与当时担任该厂厂长的步鑫生同厂二心,貌合神离。步鑫生于1986年12月18日在浙大学习时,写了一首回顾经验教训的诗,其中就有这样几句:“东风吹来秋老虎,小人趁机放冷箭;从中发难起浪头,伪君乱中捞稻草。”被免职后的步鑫生对记者谈起这位党支部书记时说:“他们把我当眼中钉,采用‘文化大革命’的那套手段整我,把我置于死地。”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党支部书记与步鑫生的关系恶化到了何种程度。当然,造成这种僵持状况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在这位党支部书记身上,但至少可以肯定一条:这位党支书记没有作好保证监督工作。
实践证明,改革者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候”和“小环境”是否有利。现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了,路线方针明确了,给改革者的腾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气候”,但良好的“小环境”(包括党内的组织关系和社会上的人事关系)在许多地方并没有真正形成。象海盐衬衫总厂这样,仅党支部书记与厂长关系僵化这一条,就足以使改革者陷于困境。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步鑫生不无伤感地对记者说:当今社会产生了两种人,一种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所以多做多错。另一种人不会办事,很会做人,一贯正确,我属前者。所以,我从深刻教训中认识到,在现实情况下,为了事业的需要,不得不学点“应付学”、“圆滑学”,还要学一点“对付扯皮学”,否则,美国伟大企业家李·亚科卡到中国来也不一定能成功。 如今,步鑫生经营的衬衫总厂亏损了,担任的职务也被罢免了,报纸为他遭此厄运总结了诸多原因,能不能还在“党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上再领悟点什么呢7
三、提高人的素质是否必须上大学?
报纸在批评步鑫生时,特别提到了上大学的事,中共浙江省委“于1986年9月曾破格选送他到浙江大学经济干部管理培训班进修1年。可是,步鑫生把此看做是‘浪费时间’。1年学习期,名义上只学了8个月,8个月内实际到学校听课不足一个月。”“他放弃了一次宝贵的重垒‘基石’、东山再起的良机。”应该承认,上大学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经营决策的成功与失误,更不是上不上大学的必然结果。古今中外,没上大学的著名企业家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今中国企业界就不乏其人。鲁冠球只有小学水平,但他经营的万向节厂是进入二级企业的工厂:马胜利没上过大学,但他却承包了28家亏损企业,成立了“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
步鑫生的文化素质的确很低,现代管理知识也的确比较欠缺,加强学习的确是非常必要,问题是应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式去学习,去提高。象步鑫生这样小学都未毕业,现在连自己的工作经验都整理不出来的人,把他关在屋子里,成天啃厚木头的政治经济学,他能看得懂,学得进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实际出发,因入制宜,因势利导,循环渐进,逐步提高。海盐衬衫总厂的一位职工就此事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领导只批评步鑫生不安心在大学学习,就是没检查自己这样做是否切合实际。步鑫生在经营上,缺乏科学态度,违背了经济规律,超越了自身的能力,欲速则不达:领导部门在对待步鑫生的问题上,是否也缺乏科学态度,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欲速则不达?
四、“果断”与“专横”应该怎样区分?
步鑫生所以被免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因为他“在成绩、荣誉面前骄傲自满,粗暴专横”。对于报纸上这一结论,不仅步鑫生本人认为不公正,海盐衬衫总厂的职工,包括曾经反对过他的职工,也认为有失偏颇。一位曾担任过衬衫总厂的副厂长,后因与步鑫生政见不合而主动辞职的职工告诉记者:步鑫生被免职,是性格的悲剧,也是改革的悲剧。如果说步鑫生专横的话,他从娘胎里出来就是这样,他的性格就是撞着南墙不回头。1984年前,步鑫生以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工作作风,使海盐衬衫总厂年年盈利。从1981年至1984年,年上缴利税以50%的速度递增。那时人们称他遇事有主见,办事有魄力,处理问题果断,具有改革者的风度,企业家的美德。如今,步鑫生同样的性格,同样的工作作风,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亏损,于是,在上级领导和舆论界的眼里,他的“主见”变成了“骄傲”,“果断”变成了“独断”。“魄力”变成了“专横”,这真是对当初树立宣扬步鑫生这个典型的领导机关一个绝妙的讽刺。
人的性格不是面团,想圆就捏成圆,想方就捏成方的;步鑫生是“果断”还是“专横”,也不是由哪一个人主观臆断的。步鑫生就是步鑫生,他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暴露无遗。现在,步鑫生正值“败走麦城”的厄运,我们可以批评他的这种性格是骄傲自满,粗暴专横,假如有朝一日步鑫生东山再起,事业成功,对他的这种性格又该如何评价呢?
五、“救人救厂”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报纸报道:上级负责同志对步鑫生的一些问题早有察觉,“自1985年以来,一直本着‘救人救厂’的原则,不断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但步鑫生对此提出了异议:“救人救厂就是要帮人帮厂,实际上,在许多问题上都没有照此原则办理。”他告诉记者,厂里亏损,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为此,1987年3月在他从浙江大学学习回来后,市委领导限期三年,要他改变厂里的面貌。当时,他的信心是很足的。他在一首诗中表示决心:“重整旗鼓扎实干,同心同德重发奋;半年调整一年复,两个提高面貌变:三年总厂新机生,不复生机不为人!”他竭尽全力,刻意改革,扭亏的头九个月,就比上年少亏损96万元。前不久,他同港商洽谈服装生意。据说,如果这笔生意谈成功,可获利百万元,对扭转亏损局面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在他与港商准备在合同上签字的时候,传来了他已被免职的消息,这笔生意当然随之告吹。难怪在他被免职后,省里一位领导来看望他时,他只说了两句话,“你们还记着我”,“你们来晚了”。这后一句话可以表达出多少种含意,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种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抱怨省有关党政领导部门在这个节骨眼上免了他的职务,使衬衫总厂失去了一次扭亏的良机。他被免职时,三年期限才只过了九个月。在步鑫生被免职后不久,海盐县政府就作出了对海盐衬衫总厂实行“挂债停息,招标承包”的决定,对海盐衬衫总厂的欠债由财政部门出钱垫付,所垫的款记账停息,暂时挂起来,待企业有利润后,归还财政垫付的债款。听到这一消息后,步鑫生更感不平,既然是“救人救厂”,这种待遇为什么不给我步鑫生,偏要在我被免职后才亮底?见到这种结局,海盐衬衫总厂的一些员工也禁不住提出了疑问:“救人救厂”到底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救人救厂”到底挽救了什么人?拯救了哪一个厂?
“走麦城”不言悔矢志不渝
据浙江好友介绍,在免职的消息宣布几十天后,步鑫生就离开家乡,去了上海随后又北上。他来到北京,将一个童装厂改成了衬衫厂,创出了“金宝路”品牌;他应邀赴辽宁盘锦,生产的“阿波罗”衬衣也广受追捧:1993年初离开辽宁盘锦服装厂后,便销声匿迹。令人想不到的是,步鑫生又在秦皇岛出现了。1993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秦皇岛步鑫生制衣公司再次奇迹般的出现在渤海之滨。步鑫生应聘来到秦皇岛筹建制衣公司,当时条件极为艰苦,资金紧张,人才匮乏,步鑫生四处奔波,饱受炎凉,他租了一辆唐山唐海产的家庭出租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建厂初期,步鑫生每天提前20分钟站在工厂门前,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员工,使员工深受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多月艰苦筹备,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制衣公司终于在1993年12月7日隆重开业。这期间,步鑫生曾三下江南,组织专家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品牌定位,最后,倾注他满腔热忱和大半生心血的“步先生”牌衬衣面世了。 步鑫生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上,是1998年11月,他以步鑫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去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工商界高峰会。
2001年9月4日,步鑫生因患肿瘤切除了肾脏、脾脏。出院后,步鑫生从制衣公司退休。选择定居地点时,公司问他的意愿,步鑫生选择了上海。他解释选择的原因是,虽然落叶归根,但他不想定居海盐。因为那里,会让他想起很多伤心的往事。不过,被问起对以前的事情是否后悔时,步鑫生摇了摇头。
从那以后,每每谈起那段改革的历程时,步鑫生总是深情的说,“那个时候,改革谈何容易。但对于那段改革的经历,我问心无愧。”“改革,尤其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不是哪朝哪代都会有的,尽管也有曲折,但总要有人走在前面的。”“当时,胡耀邦同志的批示不是肯定一个人、一个厂。那时,海盐衬衫总厂在全国也只不过是很小的一个厂。在那个历史背景,是时代需要通过步鑫生这么一个人来推动全国的改革,是改革开放这一时代选择了我。”“现在回过头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也不是一路顺风的,曲曲折折,来来回回。改革开放本来就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石铺出来的,而我步鑫生,也只是其中的一块铺路石罢了。”
虽然居住在上海,但步鑫生仍时时关心着家乡的改革发展,常常回到家乡海盐去走走看看。海盐人民也惦记着步鑫生,一位县领导说,步鑫生的改革,在海盐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海盐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县领导多次去看望他,邀他常到海盐走走。那个曾经被步鑫生引以为豪的海盐衬衫总厂,虽然因2007年旧城改造被拆除,如今已成历史,但县委县政府在海盐南塘琴园小区一片新古典建筑群中,建起了衬衫厂原址纪念碑。30多年前的老照片印在碑上,厂房墙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口号清晰如昨。县委县政府还在当地著名的南北湖风景区,建起了“步鑫生改革陈列馆”,馆内陈列的展品中,有步鑫生向海盐无偿捐赠的各类珍贵档案资料1D0多件,包括原海盐衬衫总厂接待签名本、国家工商管理部门于1983年印发的商标公告本(内有原海盐衬衫总厂注册的“唐人”牌商标公告)等,签名本上有原国家领导人、原省委领导、著名书法家等的签名题字,十分珍贵。海盐县档案局有关人员说:“步鑫生的档案资料是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收藏保存价值,这不仅体现了步鑫生对家乡档案事业的支持,也为更好地研究中国城市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退休后的步鑫生,平时喜欢逛书店,爱读历史书。也许,他要从历史的镜子中回看人生的得失,有所感悟。他身体健康,说话声音洪亮。问他有什么奥秘,他打趣道:“我有步氏健身法,什么时候教你几招?”
步鑫生每日练习书法,尤爱写“寿”字,并专挑书写得意的“寿”宇赠送好友,希冀人人都人寿年丰。去年写的100多个“龙”字,被朋友们一抢而光,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送给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的一幅“龙”字,还配上一句“改革龙抬头”,更是得意之作。去年12月28目,步鑫生的母校海盐向阳小学百年校庆,他也送了一幅“龙”字庆贺。今年,步鑫生想学四川书法家侯正荣,写“虎”字。30多年前,侯正荣来海盐衬衫总厂参观,曾即兴写了一幅“虎”字送给步鑫生。一幅字,就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
每到逢“8”之年,步鑫生往往都会成为公众人物:1998年,《人民日报》报道称:“步鑫生:剪开企业改革帷幕”:2008年,步鑫生荣获“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童”,2009年,浙江省评选省内建国60年最有影响的60人,步鑫生名列其中。
人们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步鑫生、“步鑫生现象”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尽管是非、褒贬、争议之声至今未绝,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是他当时迈出的一小步引来了城市企业改革的一大步。可以佐证的是,他制定的一些“治厂法则”,那时可谓“石破天惊”:现在这些“法则”仍在被沿用,只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而步鑫生说:“那只是改革大潮起来时的一朵小浪花,是非得失让别人去说。但我不会忘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带来好时光、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