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推广与实施,一个声势浩大、前所未有的“以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浪潮在全国兴起。各级政府结合新修订的《渔业法》,针对新形势、新情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的地方性渔业法规及规定,用政策引导渔民走安全化、标准化生产之路。
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发展无公害水产饲料的生产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为市场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安全可靠的水产食品,实现水产品从水里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目前情况下,水产品市场将出现以下几种潜在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1.水产养殖业中长期形成的高密度、高产量速成式养殖将向低密度、高效益自然状态养殖发展。过去的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追求的重点是高密度养殖,是单位水面的高产量。以产品产量为中心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比如水质的严重恶化,鱼病频繁发生以致于药物残留超标;性激素在饲料中的滥用,导致产品毒性增加;单位产量的扩大,导致对虾的壳越来越薄,薄如蝉翼,河蟹的个头越来越小,将成为豆蟹。
我们所提倡的水产养殖的低密度,并不是恢复过去的粗放式养殖模式,而是在低密度中取得高效益。这也是科学,更是今后水产科研需要大力攻关的重点项目。因为低密度养殖更接近于自然,成鱼活动范围大,发病率低,可以少用或不用药,鱼肉品质及口味自然更好。
2.水产养殖的热点将从过去热衷于养殖品种的标新立异向注重养殖方式的更新换代发展。让水充分、自由地动起来,大范围地增加鱼类运动量将成为水产养殖追逐的新热点。近两年由于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与水产品安全,利用原有湖泊、河流、渠道、滩涂、山泉等自然水域开展围网、网箱等养殖已蔚然成风。大面积自然水面网箱养殖虽然解决了水的流动,但仍未解决鱼的游动。由于高密度养殖,反而使网箱养殖的鱼群活动范围更加减少,降低了鱼的品质。近几年,在闽浙一带经常发生的养殖黄鱼和养殖鲈鱼大面积压塘,其原因正在于此。因为网箱养鱼造成鱼体沉积脂肪越来越多。由于活动量减少,鱼体肉质愈益松散,口味下降。在此意义上,仿野生环境、仿自然养殖比野生与自然方式下的人工养殖优点更多,效果更好。今后,梯田养鱼,仿山泉、仿流水养鱼,冲浪式、瀑布式养殖将取代原有的工厂化循环养殖;人工渠道式、仿河流式养鱼将取代鱼池式、坑塘式养鱼。设施渔业将从平面设施向立体、楼房设施发展。单纯的设施渔业将向复合式景观渔业发展。立体式、楼房式渔业养殖,由人工设置的瀑布效果与冲浪效应所产生的巨大的水的落差,不仅大大增加了水中含氧量,更加促进鱼的游动,而且将成为非常吸引人的特殊景观。由此,渔场也会增加门票、观光、休闲等附加效益。
3. 水产业中的科研、捕捞、养殖、加工等全部环节,将从过去的如何养好鱼、加工好鱼向如何卖好鱼转变。换句话说:水产业的发展方向,必须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出发来安排科研、捕捞、养殖、加工的规划、计划、科研项目、投资项目、各类决策。过去,人们习惯于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就养殖什么样的品种;有什么样的进口设备或现成配方,就加工什么样的产品。类似的观念其实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日益成型的今天,任何项目、任何投资、任何生产计划都不能以生产为导向,不能以科研为导向,也不能以现有人才、设备、技术为导向,只能,而且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这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当前市场,特别是消费者所迫切需要的,是现有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口感的改变,肉质的改善。为了满足市场的这一要求,必须进行一系列技术开发,比如:水产品除腥技术的研发,鱼体除刺技术的研发,鱼品的保鲜技术,冷冻鱼的化冻技术(微波除外),冷冻鱼包装技术,贝类商品的除沙技术等。
4. 随着健康食品日益深入人心,水产品将以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高营养的特性,在副食品市场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5.在水产业区域性规模经济的发展中,过去在某一区域内多品种开发、百花齐放的局面,将向单一的强势品种开发、一枝独秀的局势转变。去年2月12日农业部颁发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2-2007)》中划定了5个水产品养殖的优势产业带,更加有力地推动区域水产经济、区域规模经济的更快发展。区域规模经济的发展,将打造出区域、地域、湖域以地名为名称的商品品牌。区域商品品牌的知名度将超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如已形成原产地保护登记的“三门湾”牌青蟹、“阳澄湖”牌大闸蟹、“獐子岛”牌水产品、“青溪花鳖”等。江苏吴江号称苏南水产第一县,经过10年努力,建成罗氏沼虾虾苗养殖场63家,年产虾苗70亿尾,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的罗氏沼虾种苗基地。广东佛山南海区现有鱼苗场186家,年产淡水鱼苗1400亿尾。江苏盱眙县有6万渔农从事龙虾捕卖,年产量3万吨,从龙虾的养殖、加工、餐饮到出口,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渔业价格与流通协会 吴湘生 邮码:100007)
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发展无公害水产饲料的生产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为市场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安全可靠的水产食品,实现水产品从水里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目前情况下,水产品市场将出现以下几种潜在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1.水产养殖业中长期形成的高密度、高产量速成式养殖将向低密度、高效益自然状态养殖发展。过去的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追求的重点是高密度养殖,是单位水面的高产量。以产品产量为中心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比如水质的严重恶化,鱼病频繁发生以致于药物残留超标;性激素在饲料中的滥用,导致产品毒性增加;单位产量的扩大,导致对虾的壳越来越薄,薄如蝉翼,河蟹的个头越来越小,将成为豆蟹。
我们所提倡的水产养殖的低密度,并不是恢复过去的粗放式养殖模式,而是在低密度中取得高效益。这也是科学,更是今后水产科研需要大力攻关的重点项目。因为低密度养殖更接近于自然,成鱼活动范围大,发病率低,可以少用或不用药,鱼肉品质及口味自然更好。
2.水产养殖的热点将从过去热衷于养殖品种的标新立异向注重养殖方式的更新换代发展。让水充分、自由地动起来,大范围地增加鱼类运动量将成为水产养殖追逐的新热点。近两年由于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与水产品安全,利用原有湖泊、河流、渠道、滩涂、山泉等自然水域开展围网、网箱等养殖已蔚然成风。大面积自然水面网箱养殖虽然解决了水的流动,但仍未解决鱼的游动。由于高密度养殖,反而使网箱养殖的鱼群活动范围更加减少,降低了鱼的品质。近几年,在闽浙一带经常发生的养殖黄鱼和养殖鲈鱼大面积压塘,其原因正在于此。因为网箱养鱼造成鱼体沉积脂肪越来越多。由于活动量减少,鱼体肉质愈益松散,口味下降。在此意义上,仿野生环境、仿自然养殖比野生与自然方式下的人工养殖优点更多,效果更好。今后,梯田养鱼,仿山泉、仿流水养鱼,冲浪式、瀑布式养殖将取代原有的工厂化循环养殖;人工渠道式、仿河流式养鱼将取代鱼池式、坑塘式养鱼。设施渔业将从平面设施向立体、楼房设施发展。单纯的设施渔业将向复合式景观渔业发展。立体式、楼房式渔业养殖,由人工设置的瀑布效果与冲浪效应所产生的巨大的水的落差,不仅大大增加了水中含氧量,更加促进鱼的游动,而且将成为非常吸引人的特殊景观。由此,渔场也会增加门票、观光、休闲等附加效益。
3. 水产业中的科研、捕捞、养殖、加工等全部环节,将从过去的如何养好鱼、加工好鱼向如何卖好鱼转变。换句话说:水产业的发展方向,必须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出发来安排科研、捕捞、养殖、加工的规划、计划、科研项目、投资项目、各类决策。过去,人们习惯于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就养殖什么样的品种;有什么样的进口设备或现成配方,就加工什么样的产品。类似的观念其实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日益成型的今天,任何项目、任何投资、任何生产计划都不能以生产为导向,不能以科研为导向,也不能以现有人才、设备、技术为导向,只能,而且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这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当前市场,特别是消费者所迫切需要的,是现有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口感的改变,肉质的改善。为了满足市场的这一要求,必须进行一系列技术开发,比如:水产品除腥技术的研发,鱼体除刺技术的研发,鱼品的保鲜技术,冷冻鱼的化冻技术(微波除外),冷冻鱼包装技术,贝类商品的除沙技术等。
4. 随着健康食品日益深入人心,水产品将以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高营养的特性,在副食品市场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5.在水产业区域性规模经济的发展中,过去在某一区域内多品种开发、百花齐放的局面,将向单一的强势品种开发、一枝独秀的局势转变。去年2月12日农业部颁发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2-2007)》中划定了5个水产品养殖的优势产业带,更加有力地推动区域水产经济、区域规模经济的更快发展。区域规模经济的发展,将打造出区域、地域、湖域以地名为名称的商品品牌。区域商品品牌的知名度将超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如已形成原产地保护登记的“三门湾”牌青蟹、“阳澄湖”牌大闸蟹、“獐子岛”牌水产品、“青溪花鳖”等。江苏吴江号称苏南水产第一县,经过10年努力,建成罗氏沼虾虾苗养殖场63家,年产虾苗70亿尾,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的罗氏沼虾种苗基地。广东佛山南海区现有鱼苗场186家,年产淡水鱼苗1400亿尾。江苏盱眙县有6万渔农从事龙虾捕卖,年产量3万吨,从龙虾的养殖、加工、餐饮到出口,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渔业价格与流通协会 吴湘生 邮码:1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