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温润中和、朴实无华的特性在“心经壶”上体现明显。陶刻《心经》笔墨清逸,恬淡随性。“心经壶”和陶刻兼有禅意,或天地或性灵,两者一脉相承、温和清淡,壶风禅语尽在不言中。
关键词 心经壶;紫砂;造型;壶风禅语
探究紫砂壶的禅缘,最为经典的是清代嘉庆至光绪年间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制壶的佳话。这两人合作制成的壶铭透露着浓浓的禅味,例如“笠荫壶”的壶铭为“笠荫暍 茶去渴 是二是一 我佛无说”又如流传广泛的“煮白石 泛绿云 一瓢细酌邀桐君”,这些具有禅味的壶铭将文人的恬淡随性与紫砂壶的自然清趣融合起来,于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紫砂壶与陶刻的联系由来已久,清代曼生壶留在紫砂史上的传奇告诉我们: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陶刻艺术创作,不只赋予了紫砂壶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气息,更增加了紫砂艺术的厚度。多重文化的交融决定了紫砂壶承载的高度。禅文化的糅入使紫砂壶具有了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又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现以这款“心经壶” (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中的禅意。
1 “心经壶”的造型
“心经壶”设计挺秀稳重、端凝大方、比例恰当、线条明朗,壶身浑圆,威武大气;壶把从壶身肩部向上伸出,再巧妙收于壶腹,线条飘逸优美;壶嘴、把手等轮廓线既照应又和谐,生动自然,宛若生成,与壶体契合工整,观之整体有浑然融合之感。“心经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莲花造型壶盖,加之壶腹镌刻的《心经》,使作品看上去整体气势浑雅、境界开阔、气韵浓郁、意象清峭,如水到渠成,无一丝造作痕迹。
2 “心经壶”的壶风禅语
“心经壶”的壶盖是一朵美丽的莲花。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以莲比佛。《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已臻洁净不染的境界。紫砂“心经壶”以佛教之物莲花象征佛家的修行,神圣、纯洁。
这把“心经壶”上,最为成功的地方是壶腹上的心经刻绘。佛教的心经如此长篇巨幅,却在此壶上刻绘得清晰、有力。一部《心经》可浓缩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又可再浓缩成“观自在菩萨”五个字;进一步还可以浓缩成一个“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经》全入一个“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一个“照”字展开为六百卷大经,正是“破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中每一字又含无量经卷,是重重无尽,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说。今以“心经”作为这把紫砂“心经壶”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内容,能够获得更为直接而深切的感受,比如《心經》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割舍、释怀。
3 结 语
“心经壶”就像佛近在身边,其禅意真切、静水深流。修佛也如赏壶,清心寡欲、云淡风轻,这就是禅的最高境界。人生短暂,若要远离无边的苦海,就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使我心如莲花一样安静绽放,不让纷扰的世界影响自己内心的净土,用一颗清净的心去欣赏“心经壶”,然后看世间百态,消除偏见,方能在平和的心境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参 考 文 献
[1]何岳.横看成岭侧成峰:杨彭年紫砂壶艺的审美价值重估[J].创意与设计,2012(4):87-95
[2]顾婷.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思考[J].江苏陶瓷,2014(3):51
关键词 心经壶;紫砂;造型;壶风禅语
探究紫砂壶的禅缘,最为经典的是清代嘉庆至光绪年间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制壶的佳话。这两人合作制成的壶铭透露着浓浓的禅味,例如“笠荫壶”的壶铭为“笠荫暍 茶去渴 是二是一 我佛无说”又如流传广泛的“煮白石 泛绿云 一瓢细酌邀桐君”,这些具有禅味的壶铭将文人的恬淡随性与紫砂壶的自然清趣融合起来,于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紫砂壶与陶刻的联系由来已久,清代曼生壶留在紫砂史上的传奇告诉我们: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陶刻艺术创作,不只赋予了紫砂壶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气息,更增加了紫砂艺术的厚度。多重文化的交融决定了紫砂壶承载的高度。禅文化的糅入使紫砂壶具有了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又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现以这款“心经壶” (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中的禅意。
1 “心经壶”的造型
“心经壶”设计挺秀稳重、端凝大方、比例恰当、线条明朗,壶身浑圆,威武大气;壶把从壶身肩部向上伸出,再巧妙收于壶腹,线条飘逸优美;壶嘴、把手等轮廓线既照应又和谐,生动自然,宛若生成,与壶体契合工整,观之整体有浑然融合之感。“心经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莲花造型壶盖,加之壶腹镌刻的《心经》,使作品看上去整体气势浑雅、境界开阔、气韵浓郁、意象清峭,如水到渠成,无一丝造作痕迹。
2 “心经壶”的壶风禅语
“心经壶”的壶盖是一朵美丽的莲花。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以莲比佛。《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已臻洁净不染的境界。紫砂“心经壶”以佛教之物莲花象征佛家的修行,神圣、纯洁。
这把“心经壶”上,最为成功的地方是壶腹上的心经刻绘。佛教的心经如此长篇巨幅,却在此壶上刻绘得清晰、有力。一部《心经》可浓缩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又可再浓缩成“观自在菩萨”五个字;进一步还可以浓缩成一个“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经》全入一个“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一个“照”字展开为六百卷大经,正是“破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中每一字又含无量经卷,是重重无尽,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说。今以“心经”作为这把紫砂“心经壶”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内容,能够获得更为直接而深切的感受,比如《心經》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割舍、释怀。
3 结 语
“心经壶”就像佛近在身边,其禅意真切、静水深流。修佛也如赏壶,清心寡欲、云淡风轻,这就是禅的最高境界。人生短暂,若要远离无边的苦海,就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使我心如莲花一样安静绽放,不让纷扰的世界影响自己内心的净土,用一颗清净的心去欣赏“心经壶”,然后看世间百态,消除偏见,方能在平和的心境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参 考 文 献
[1]何岳.横看成岭侧成峰:杨彭年紫砂壶艺的审美价值重估[J].创意与设计,2012(4):87-95
[2]顾婷.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思考[J].江苏陶瓷,20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