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弹性,化解“信任危机”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wzc2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希波克拉底誓言让我们对医务工作者这一群体充满了敬重,因为他们是神圣的,这种神圣来自于这一群体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身,更来自于这一职业群体灵魂深处的圣洁,所以我们常将医务工作者称为白衣天使。而今天,医患纠纷、护患矛盾,甚至医务工作者被打、被害等事件的频频出现,让我们不禁感到,医护人员已经成为急需心理关怀的群体。以下,让我们聚焦护士职业,共同关注一下他们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健康维护问题。
  压力源分析
  《人民日报》报道,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已经出现了“护士荒”,护士缺口达到几百万,相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占总人口的比重5‰,我国仅有1‰左右。2017年6月,心理学工作者采取抽样的方式,对神经外科的护士开展职业压力源评估,评估显示,工作任务繁重占66.7%,担心发生医疗纠纷和差错占33.3%,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或患者死亡占31.1%,知识不够用或技术不够熟练占19.6%,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占17.8%,护理管理者理解与关心不够占8.9%,经常倒班、工作与学习冲突占6.7%,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气氛占2.2%,其他情况占13.3%。
  工作任务繁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护士们大多是在超负荷运转中工作。患者和家属抱着最好的期待,他们往往只接受能够治愈的内容,而忽视负面信息。当期望不能实现,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而与患者和家属接触最多也最直接的护士往往会成为他们情绪宣泄的对象。有些患者和家属,甚至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对护理质量的不满意,这些都给护士带来了高风险高压力,很多护士会产生担心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心理负担。
  高压力高风险引发情绪耗竭
  由于护士职业行为的高负荷运转,导致他们每天必须像陀螺一样被动旋转,身体和情感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工作活力大大降低。高压力的同时伴有高风险,则进一步加大了护士情绪的低落。北京朝阳医院某日收治了一位因吸毒过量而昏迷的小伙子,他住进呼吸危重症监护室病房,经过几天的治疗,小伙子意识恢复了,但是情绪状态却很糟糕,经常表现出焦躁不安,护士们进行护理操作时经常被打被骂,使得女护士们都不敢进该病房。现实中,很多护士被压力和惊恐所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出现倦怠征状。
  去人格化引发情感疏远
  护士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繁琐性,他们的工作需要配合医生,以遵医嘱为主要工作内容,不能随意偏离,这就导致护士的工作难以体现个性化,日复一日的工作令人打不起精神,甚至产生疲惫感。有的护士因为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比较刻板,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总是刻意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距离。有些护士由于被一些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和信息所扰,出于自我保护,而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冷漠的态度,这种情感的疏远,也反过来造成护患关系出现新问题。
  低成就感引发离职倾向
  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们国家护士的离职现象非常突出,离职率高达10%以上,有离职意愿的护士超过总数的一半。研究者认为,离职并不是护士对工作不满的开始阶段,而是激化阶段。护士职业的高负荷、高风险、压力大只是护士离职的隐性原因,毕竟很多职业都存在上述这“两高一大”的问题。对护士来说,最终促使他们离开护士行业的是报酬低、福利待遇差、价值难以体现这三项因素,而这三个方面归为一点就是护士职业的自我满足感低。如果护士一方面得不到积极的评价,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难以得到激励和提升,一方面又受困于经济状况不佳、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发展受阻等一系列的问题,离职便会成为他们唯一的也是最终的选择。
  1技多不压身
  一个人的技能高低、多少决定了他在社会上生存的质量和是否长远,这里的“技多”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技艺越多越好,而是泛指技艺精通、高超的意思。作为一线护士,每天与病人交流最多的就是有关护理的专业问题,如果病人就自己所患疾病的问题征询护士的意见,护士一问三不知,甚至还不如病人知道得多,势必会令患者生疑,难以信任自己的护士。但是,如果对护理对象的情况了解很全面,对医生治疗方案理解很透彻,病人势必会对自己的护士产生信任,并积极配合护理。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患者因胃炎和高血压住院,护士早上为他发了胃动力药,并解释说:“胃动力药可以帮助您增加胃的蠕动能力,减轻胃胀,所以要在餐前30分钟服用。”患者用过药问护士:“你少给了我一种药吧,昨天医生说要服两种药啊。”护士微笑答道:“另外一种药是专门治疗高血压的,但需要每8小时服用一次,到时间,我会送来的,您刚用过胃药,一定记着半小时后进餐啊。”这个案例中,护士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对两种药的药效和服用方式也非常专业,患者有了这样的护士,自然不会抵触护理,相反还会积极配合治疗。
  2医技与人情兼顾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职业行为是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这种人际互动具有开放性而非封闭性、流动性而非固定性、广泛性而非单一性的特点。特别是护士的职业对象主要是疾患群体及其家属,这部分群体心理状况相对较为脆弱、情绪稳定性低、具有较高的易激惹和敏感性,这些特征往往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善于建立并维护护患关系的护士往往会受大家欢迎,而不太善于处理护患关系的护士则容易被患者所诟病,继而影响到护士自身的工作和心理状态。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护士尽心尽力辛苦半天,却没有得到患者的认可,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就是护士没有能够做到医技与人情兼顾。护理,首先是护,其次是理,护指向患者,理指向业务,所以这个行业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促進患者身体的康复,更可获得患者对护士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有利于护患的共赢。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重要的是善于与患者沟通。护患沟通主要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患者希望护士能够了解他们的心情和需求,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虽然很多时候患者无需言谈,护士也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护士能多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耐心倾听与细致解答,会成为帮助患者康复的最好辅助治疗,在心理上传递给患者安全感,患者会因此而信任并配合护理。
  3正确看待负性刺激
  护理终止有两种可能,一是患者病愈,二是患者病亡,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希望是前者,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护士不可能不去经历病人的亡故。这种时候,需要我们的护士以理性去看待这类负性刺激,不要因此而被带入其中无法自拔,特别是对那些原可避免的病亡,切忌过度归因到自己身上,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一旦出现过度情绪问题,护士要及时请求专业机构干预,及时缓解不良情绪。
  正确看待负性刺激,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心理弹性,所谓心理弹性是我们适应外界变化的一种反应能力,也是一种自我调整的能力。护士常与不同类型的患者打交道,心理的灵活性以及张弛有度地处理应激性事务,有利于扩展护士的心理空间,让自己随着不可控事件而做出良好的内心调整;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获得来自朋友、同事、家人的情感支持与生活帮助,有利于护士增强心理弹性,帮助自己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护士职业倦怠的表现
  很多人认为,职业倦怠就像是一个晴雨表,最能检测出我们对职业压力的敏感度与心理健康水平。2017年,心理学工作者在某部队调查分析了三级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水平,结果显示,51.69%的护士在情绪耗竭上表现出高度倦怠,52.97%的护士在情感疏远中表现出高度倦怠, 而成就感降低的高度倦怠的护士群体更是占比高达59.75%。
  从该调查报告的数据中我们看到,护士的职业倦怠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成就感降低,那么护士的成就感来自哪里呢?通常讲主要来自他们的自我满足感、职业前景以及病患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昨晚和阿莉聊完天后,我失眠了。  阿莉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做好朋友已经十年了,高中时她家就在我们学校门口,她回家比我们回宿舍还近,我经常去她家,和她的家人也很熟悉。上大学之后我们见面少了,但曾經的友谊一直没变,隔三差五的也会视频聊天。平时彼此诉说着开心和难过,聊过天之后内心总会比之前更舒畅,只是这次聊天让我内心沉重了许多,以至于失眠了。  阿莉大学毕业已经三年多了,27岁的姑娘,在我们那样的小县城
期刊
在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门诊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类患者起早贪黑就诊于各家医院、各个诊室。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钱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最终却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即使有某种轻微的疾病也不能解释主诉症状的严重程度。这些人可能患的是一种心理疾病:躯体化障碍。这些患者往往具有多年就诊的经历、大量臨床检查资料、服用过各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治疗等特征。
期刊
亲子关系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发生得最早,在出生前就已经产生,并且会陪伴我们终身。在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妇女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中我们都会提到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都非常好,非常健康。  一个人和家庭的联系,不仅仅有生物学上的基因遗传、还有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心理潜能、人际关系等都
期刊
1  那个下午,妈妈突然说你喝消毒水死在了家里,发现时身体已经冰凉了……  死?消毒水?  我不相信!两周前,我们不是还在一起玩,还在你家看动画片吗!一个月前,我还在给你讲我自己编的故事呢!你的照片还摆在我的书桌上,笑得那么灿烂!你这么小,怎么会死掉呢?消毒水是消灭细菌的,你又不是细菌,怎么能杀死你呢?  我跑到姥姥家找你,可房子里除了你之外,所有的人都在,他们在谈论着什么,有的使劲抽烟,有的一言
期刊
案 例  小敏(化名),女性,25岁,自幼性格内向,做事踏实、学习成绩好。7年前上高中时患了精神分裂症。家长及时将其带至XX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继续维持治疗并且参加疾病管理的康复训练,一年后恢复高中学习。之后患者一直坚持按要求服药。精神情绪状态良好,顺利完成高中、大学学习。2年前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某知名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工作繁忙而顺利。一年前开始因工作忙碌而有时漏服药
期刊
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初诊时的主诉大多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躯体问题,比如感到没力气、提不起劲、睡眠差、胸闷心慌、疼痛等。患者很少提及自己心情不好、不开心、紧张、恐惧等。经过检查后,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或是病情较轻,与感受不相符合。这些患者在就诊于精神科前已去过相关科室诊治,最后至精神科仔细问诊后,发现是情绪问题。  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  49岁的王先生最近半年总觉得小腿酸痛无力,单侧
期刊
一位来访者说,工厂这两年经营不景气,正在裁员,他觉得科长会报复他,会让他下岗;自己见到科长就觉得不自在,心中有莫名的紧张和心慌。  来访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原来,两周前工厂搞了一次活动,上级领导深入各科室,希望群众对各科室中层干部存在的問题,给予批评帮助。上级领导反复强调不会打击报复,大家要对工厂负责。于是来访者就提了一个意见说,他们科为了回扣多一些选择与小厂合作而不与大厂合作,他觉得这样不对
期刊
锁朋,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志愿者,驻站服务3年。近7年在北京从事心理辅导和医疗培训,发起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心理急救学部,担任学部秘书长。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地震之后,我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来到了四川,为那些在地震中受到心理创伤的人提供专业支持。早期主要工作是陪伴、倾听、评估心理创伤的程度、发现需要帮助的人,也协调一些灾后物资发放、心理危机干预科研等日常工作
期刊
月考的第二场考试是数学。试还没有考到一半,小彤就交了卷从考场里走了出来。监考老师看她的状态不是很好,赶紧电话联系她的班主任崔老师。  崔老师把小彤带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小彤的眼泪就奔涌而出,继而趴在崔老师的办公桌上嚎啕大哭。  “老师,我真的不行了,我没有办法参加考试。我想集中注意力,可就是集中不了。一想到她各方面都比我好,我心里就特别难受……”小彤边哭边说。  崔老师没有料到平常笑眯眯的小彤会
期刊
近几年,经常会有朋友向我诉苦,说自己的生活很浮躁,难有大段时间可以静下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参加不完的应酬,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信息……一个在高校工作的辅导员朋友说,他上午计划阅读几篇文献或者写点东西,但是总不能静下来,即使要静下来了,又被接踵而来的其他事情所打扰,转眼半天就过去了。久而久之,头脑中堆积的未完成想法越来越多,未完成任务越来越多,致使每天都被百事缠绕,疲惫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