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云南省八个民族自治州之一,首府为香格里拉市。
全州平均海拔3380米,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下辖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由29个乡镇,196个村(居)民委员会组成。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州常住人口数为387511人,有26个民族,其中藏族、傈僳族、汉族、纳西族、白族、回族、彝族、苗族、普米族等9个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
漫长的历史发展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4000多年前,迪庆洲境内就有人类活动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民族迁徙的通道和历代王朝的管辖之地,到汉代时,为越嵩羌牦牛地(又为神川、牦牛川);唐代为吐蕃铁桥节度地;宋代时为吐蕃东封地;元代时为唐古特地;明代时,则为丽江木氏土司地;到了清初,为西藏属地。雍正二年(1724年)归版设治后,划归云南管辖,设中甸厅,雍正五年(1727年)设维西厅(辖阿墩子);民国元年(1912年),中甸、维西改县,直属云南省腾越道。
热火朝天闹革命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等红军将领的率领下长征经过迪庆州(旧称中甸)。并在迪庆州召开 “中甸会议”,把“兴盛番族”的锦幛赠予奉松赞林寺,播撒下革命的火种。1939年,杨湛英成为迪庆籍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1946年10月,高原共产主义运动小组成员海正涛在德钦县升平镇成立了“东藏自治同盟会”。1949年2月至12月,滇西工委宣布决定成立金江特区工委,着力发展党员,扩建党支部。1949年2月底,在维西县永春乡则那村成立了中共维西地下党总支委员会。同年5月,迪庆籍共产党员何其昌、刘汉勋受组织委派回中甸开展工作,组建了“城区城防义务大队”的外围武装组织。9月,成立中甸县城区党支部。从此,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滇西北的迪庆形成燎原之势。
1949年1月25日,穷苦农奴李阿土等人率领160多位劳苦农奴揭竿而起,武装反抗反动土司统治,后来李阿土等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由鲍品良、刘汉勋、何其昌、李烈三、斯那尼玛等人领导的藏族骑兵队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驰骋千里,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为滇西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迪庆三县相继获得和平解放。1950年到1951年间,迪庆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承担起了支援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重任。中甸(今香格里拉市)、德钦、维西三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畜力、物力,运送上百万斤的粮秣及军需,修筑丽江巨甸至德钦的大石头马车路,建盖德钦、西藏察隅军营、仓库等,完成了支援和平解放西藏的光荣任务。
迪庆经济社会缓慢发展
1950年10月底,中央访问团到达中甸进行访问。转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怀,宣传了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使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观念深入人心,凝聚起迪庆各族干部群众谋发展的力量。
1950至1957年,迪庆开展了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政权、支援解放西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一系列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迪庆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各县相继建立起了小学、中学,医疗站、医务室、卫生院,以及新华书店、图书馆、文化馆等。培养了大批各界人才与干部。
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
1954年,丽江专区副专员松谋·昂翁洛桑丹增嘉措活佛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北京参会期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 12月,松谋活佛被任命为迪庆藏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松謀活佛当选为迪庆州第一任州长。“迪庆”州名由松谋活佛命名,意为“吉祥如意、极乐升平”的地方。
经济社会逐步发展
随着自治州的成立,迪庆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各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改革,完成农业合作社化、人民公社化等社会主义改造,全州经济发展加快。1958年,丽江至中甸的公路全线竣工通车。1959年,全长 183千米的滇藏公路中甸至德钦段竣工通车。1965年,中甸县第一座水电站思伟水电站建成发电。到1976 年,全州农田基本建设得以铺开;全州国营工业企业数量达到 23个,三县先后成立了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建成了迪庆州最大的水电站——汤满河电站;公路里程达到 400 多公里,乡村公路里程达到 300 多公里;全州电影管理站和广播站相继建立。可以说,农业生产,工商业、水电、公路建设,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香格里拉”品牌花落迪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迪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稳步、协调发展。先后确定实施“一 江、一河、一坝、两区”的生产力布局,提出建设“高原生态经济州,香格里拉文化州,连接滇川藏重要通道”的发展思路,确定“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奋斗目标,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精神家园、小康家园、幸福家园”建设目标。迪庆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低起点高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云南省政府迪庆新闻发布会宣布世人寻找已久的“香格里拉”就在迪庆。由此,迪庆香格里拉旅游业进入了活跃期,并逐步成为迪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全州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1999年,迪庆香格里拉民用机场开航,迪庆对外交流交往迈上了新台阶,拉近了香格里拉和世界的空间距离。2003年,迪庆州加大了项目资金投入,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期。2010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诸多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国藏族自治州前列。
走进新时代
2017年 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发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转折期的政治宣言,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新气象。根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迪庆州认真贯彻落实“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的科学内涵,“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把党的建设、 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改善民生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全国先期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全面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族群众 “五个认同”不断增强。五年期间,全州各族群众安全满意率达 96%。2021年1月,迪庆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迪庆州委、州政府坚持生态优先,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基础工程,努力争当云南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模范。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7.63%。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居全省第一。
迪庆州委、州政府同时紧扣决战脱贫攻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州三县市均已实现摘帽退出贫困县市行列,坚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迪庆州委、州政府严格组织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意外”的疫情防控策略,坚决维护全州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守护好迪庆这片净土。
2020年12月31日,香丽高速公路试通车运行;香丽铁路正如火如荼建设。“两路”的建成投入,将助推迪庆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入滇中城市群。
今天的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把迪庆藏族自治州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部署,为新时代迪庆实现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迪庆州将全面开启新征程,深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奋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迪庆。
小贴士数据:
? “十三五” 期间,迪庆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推进了 “香格里拉” 和 “三江并流” 两个世界级品牌的提升,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制定出台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 “十三五” 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61.14 亿元增长到266.94亿元,年均增长9.5%,增速位居全国藏族自治州首位,位列全省州(市)第二位; 2020年,迪庆州GDP是1955年的2350倍;人均GDP达到68622元, 是1955年的980倍。
? “十三五”期间,迪庆藏族自治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15.59万人次,比“十二五”期间增长61.1%,旅游总收入1108.19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87.6%。
? “十三五” 期间,是迪庆州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五年。2015年到2020年,全州幼儿园从19所增加到139所,幼儿园专任教师从273人增加到804人。
?2020年年末,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8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88%;全州拥有体育场2个,体育馆5个,乡镇灯光球场44个,村级篮球场1664个, 体育公园5个,健身广场15个。2015年到2020年,卫生机构数从282个增加到29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从1308张增加到1889张;卫生技术人员从1840人增加到2933人,每千人中執业(助理)医师数由1.94人增加到2.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