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活事件影响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巨大影响,校园霸凌一直是困扰学生健康学习生活的严重障碍。本文以陕西民办高校在中小学时期遭受霸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入大学生活之后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初中阶段遭受校园霸凌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学习影响最大,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社会安定有序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活事件;校园霸凌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76-02
  基金项目:陕西省委教育工委2019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陕西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活事件影响研究——以校园霸凌为例”(2019FKT58);西安翻译学院语桥心愿工作室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相关课题(编号)。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指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校园正常生活秩序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目前高校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遭到校园霸凌,引起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负性事件。每年高校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及个别约谈之后发现因遭遇校园霸凌而深受影响的学生不在少数。
  一、调研概况
  本次研究以陕西省内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五个院校为样本,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用调查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总样本量660份,收回问卷626份,剔除无效问卷24份,有效率达94.84%。在调查的626个样本中:有87个样本显示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占比13.9%;539个样本量未遭受校园霸凌,占比86.1%。
  对87个样本遭受霸凌的时间段统计:小学一至三年级28个,占比32.18%;小学四至六年级33个,占比37.28%;初一至初二44个,占比50.57%;初三13个,占比14.94%;高一至高二15个,占比17.24%;高三8个,占比9.2%。特定某个人霸凌28个,占比32.18%;团体多人霸凌59个,占比67.82%。目前1个人学习成绩为优秀,占比1.14%;中等偏上28个,占比32.2%;中等39个,占比44.83%;中下12个,占比13.79%;很差的7个,占比8.04%。将学习成绩和校园霸凌的关系进行交叉对比:认为学习成绩与遭受校园霸凌有很大关系的样本量为18个,占比20.69%;关系一般的樣本量37个,占比42.53%,这说明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后成绩明显受影响[1]。初中阶段的校园霸凌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学习影响最大(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故出现部分研究结果占比大于100%)。
  二、被霸凌学生出现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发现被霸凌学生在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学业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性格趋于内向,负面情绪居多
  被霸凌学生以性格内向者居多,且负面情绪增长快,不愿与人交谈,访谈中被动性明显,遇事多呈现“糟糕至极”的心理状态,看待事物以悲观心理为主,易出现抱怨、愤恨、难过等负性情绪。访谈中被霸凌学生多数提及往事流泪不止,学习生活态度悲观消极,自我价值感低,喜欢独来独往。中学时期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遭遇校园霸凌为其自我同一性的塑造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学业成绩中等居多,多数存在厌学情绪
  被霸凌者对学校喜爱程度低。遭受校园霸凌之后,由于未得到及时救助和有效心理疏导,导致学生畏惧霸凌者,不敢去学校,提到学校便产生恐惧、厌烦情绪。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认为“学习无用”,无意义感强烈,上课不认真听讲,在作业完成、知识点掌握应用和其他学习生活事件中均出现敷衍心理。
  (三)个人成长速度缓慢,社会功能出现障碍
  对被霸凌者当前学习生活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社会功能受损,处理问题大多采用逃避、无视等消极应对方式。价值观明显失衡,调查中一名学生认为金钱最重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部分被霸凌者希望通过极端方式解决问题,说明霸凌对其心态已产生严重影响。加之霸凌行为多以群体出现,导致被霸凌者对众多霸凌者的畏惧心态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害怕与人接触,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上课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课间与同学交流等方面也受到严重影响。
  三、霸凌现象频出的原因分析
  校园霸凌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非常恶劣,而发生校园霸凌事件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立法缺少,惩戒制度缺乏
  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校园霸凌者惩罚的立法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关于校园霸凌的文件。霸凌者多处于中小学阶段,对其受罚力度和手段较轻,不构成最大惩戒,未能让其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恶劣性和对他人造成的极坏影响。在调查中提及国家关于校园霸凌的相关立法时,大部分被试表示不知道此类法律,小部分被试了解一些,只有极少数了解。由此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关于校园霸凌的立法制度缺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众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关注度极低。
  (二)社会重视程度度低,被霸凌者缺少社会支持
  调查中发现遭受霸凌后被霸凌者很少向教师、家庭成员及身边的朋友寻求帮助。大多数被试反馈最开始寻求过帮助没有得到有效反馈,之后再未寻求帮助,表现出无奈和失望的情绪。第一,父母、教师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玩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第二,学校教师每天面对各种工作事宜,处理同学之间矛盾时已处于疲于应对的心态,只要班级中未发生重大问题便不会过多干涉。第三,父母在面对被霸凌者寻求帮助时,责怪被霸凌者没有能力反击。
  (三)公众导向偏差严重,不良媒介影响严重   经济腾飞给国民生活带来很大改变,但人们的功利思想也愈发强烈。首先,当前父母忙于生计,对学生的教育多依赖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导致学生个人认知发生偏差,得不到正向教育和引导。其次,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类似的暴力事件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导向作用。手机以及各种网络平台广泛深入学生生活,受宣扬暴力的网络影视、游戏的影响,青春期的学生更愿意效仿以凸显自己的独特性。再次,经济条件的提高也使学生更容易提早进入青春期。针对校园恋爱、早熟等问题,学生未能掌握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和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引发现更多问题。
  (四)预防性措施不力,补救性措施缺少
  当前我国关于校园霸凌的处理方案多以事前预防型和事后补救型为主,法规制度没具体明确对于霸凌者的惩戒条例,社会支持也严重缺乏,只注重物质资源满足,对于受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甚少。有学者利用家庭治疗的方法,帮助被霸凌者恢复社会交往功能并建立正常的家庭支持系统,抚平受害者内心的创伤,使其回归正常生活学习[2]。这是国内鲜有的针对青少年被霸凌的事后补救型措施,但这种措施在被霸凌者进入大学之后很难维持,并且进入新的环境学生又会面临新的问题。
  四、解决校园霸凌问题的有效举措
  (一)预防性立法先行,严厉惩戒补救得力
  国家出台关于校园霸凌的针对性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采用多方合作的有效措施遏制霸凌事件发生。探索学校安全立法,防范学生利用手机不当沉迷网络或受到其他不良社会影响。依法打击校园霸凌案件,同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两者结合实施。建立健全对于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预防与管控同时进行,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为主要预防渠道,严厉惩治此类行为。
  (二)重视德育教育,提供有效社会支持
  完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修养。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时期,同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渐显雏形。首先学校要注重德育教育和引导,从主题班会到日常校园生活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引导,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其次注重生活环境的影响,树立先进典型模范引导学生学习,为其营造良好生活学习氛围。最后关注学生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社会支持。学生遇到问题时家长和学校能够及时提供支持,进行正确引导,肯定、鼓励学生,帮助其发掘自身力量进行自我成长,使其感受到社会支持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三)关注个人发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一方面关注个人学习成长,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有序开展学业帮扶,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通过帮扶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有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远离不良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注重个人高尚品德养成,为自己言行举止负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尊重个体差异体,不因个体的特殊性而歧视或者凌虐他人,注重美好心灵培养,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尊重、接纳、理解他人,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体差异
  高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其心理健康动态,为心理异常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困惑,引導其学会自我开导、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心理测评了解心理健康水平,开展针对性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开展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学业困惑等方面的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力量帮助学生看到问题、接纳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持续性追踪。再者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节等活动,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个体改变、见证学生成长,为学生健康学习生活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尧斐.当前中学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2]刘雅梦.日本校园欺凌现象研究——以某高校大学生校园经历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5.
  [3]张璐.校园霸凌受害个案的结构家庭治疗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8.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是中职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烟台机电工业学校开展了党员干部结对班级带头讲思政课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效,其经验做法得到了认可,并提出了授课者做新思想楷模、学校找准教學实效着力点、班主任做细做小宣传及构建领导、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学校治理格局等建议。  关键词:莱阳;中职教育;党对思政课思想引领工作;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注1。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本文着重对高校“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的培育与建设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織力”提升的途径探索两个方向进行论述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党员后续培养教育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未建立密切联系、学生党员后续培养教育体制不健全和规范性不强、学生党员监督评估体系不完善及缺乏系统性三方面问题,提出为了提升学生党员“后续培养”质量,需要从创新党员后续培养教育方式及构建多样化锻炼平台、建立健全的后续培养教育管理体系,保障其稳定与长效运行和完善学生党员监督评估体系
期刊
摘 要: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写实与写意的充分结合。一方面借鉴并吸取史传等的创作经验,叙事方式上强调写实,注重对客观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实际生活的反映,补充史实。另一方面在创作之中表现出主观化倾向,突出写意,反映作者对清末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爱憎。为达到写意的目的,作品中插入笑话等成分,部分内容体现说书人特色,或者多运用夸张、滑稽、讽刺等修辞手法,继承《儒林外史》的讽刺性特征,并体现出强烈的谴责性。本文从写实
期刊
摘 要:国内关于旅游资源翻译的研究,大多数围绕中英旅游资料展开,缺少有关韩语等非通用语种的相关研究。本文着眼于西安市景区旅游资源的韩译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探究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旅游资源韩文翻译方面存在的韩文公示语缺失、语言错误等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建设旅游资源文本语料库、动员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翻译工作的解决对策,力争为西安市旅游资源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摘 要:荷兰语和法语之争是比利时历史上的敏感话题。通过近一个世纪的语言立法,比利时确定了荷、法、德三种语言的平等地位和文化自主权,使多元一体的理念深入人心。语言政策强调语言文化的独立和公平,是联邦制的基础和国内合作的前提,为解决比利时的语言矛盾、合理利用资源、提升综合国力和增强凝聚力做出重要贡献。基于对比利时语言政策的评析,本文分别从保护语言的独立和平等、作为联邦制的支撑、强调多方合作三方面分析了
期刊
摘 要: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世界语言体系中,是确立家庭成员身份、疏通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依据。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孕育出的亲属称谓语却不尽相同。日本亲属称谓语折射出集体主义至上、亲疏关系分明的东方文化;英亲属称谓语体现出欧美文化里强调个人意识的面子观念。本文从语言特性、礼貌现象和面子观念入手,选取日语、英语两种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针对两者中亲属称谓语在父系和母系、血亲与姻亲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进行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以书籍、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由此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需理性看待及合理运用。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XX音乐学院在校学生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阅读习惯及对阅读的认知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艺术院校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艺术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模式,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艺术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为例,结合当前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以及美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依托“三全育人”教学理念,探索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2021年是高考新政策落地元年,新政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旧例,将高考成绩拆分为“3+1+2”。其中选择性考试的报名资格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通过”,这就意味着2021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参加从2020年1月开始的学业水平考试并获得合格证。2020年1月,辽宁省中专舞蹈生受政策影响开始参加学考。现阶段中专舞蹈生学考成绩普遍偏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文化课课程结构不合理与课时安排缺乏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