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初中九年级学生初次学习的课程,具有启蒙性、实验性等特点。学习化学具有学科跨度大,对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对获取到的化学知识等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化学信息处理的能力作一个浅析,旨在为教育者提供点滴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处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44-02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目,一些化学实验现象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内容的复杂性、抽象性等原因,加之面临升学压力,学生往往不能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对化学的学习就缺乏主动性、探究性。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这就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不想学、不肯学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找对学习方法,缺乏对已获取到的化学信息进行归纳处理的能力,从而出现厌学的局面。如何找对学习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对已获取到的化学知识等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探究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一、重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比较、分类、数字等归纳法对知识进行处理
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于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因此,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时,我们必须要特别重视教材中的内容。由于内容繁多,甚至有些知识点会重复出现,所以就要求教者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化学知识等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学习的效率。
1.运用比较归纳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处理
在化学中,许多物质的组成、性质,甚至是反应现象都具有相似之处,将它们进行比较归纳,可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如在讲分子、原子性质的时候,可以采用比较归纳法总结得到:它们的性质一样,但在化学反应中它们的表现却不同: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可分;又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却不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同样,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虽然一样,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却千差万别。类似化学中还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采用比较归纳法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增加对它们的理解与掌握。
2.运用分类归纳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处理
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分布比较广泛,这也是学科的特点,这时就需要应用分类归纳法处理化学知识等信息。如在讲到物质分类的时候,在教材的第二单元课题1就开始出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但继续往下分的话就要等到在讲第四单元课题3的时候才出现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又出现酸碱盐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可如图进行:
再如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如下图:
3.运用数字归纳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处理
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许多记忆的知识又无规律性,对这一类的知识,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积累和归纳,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量化和细化,以最精炼语言表达最关键的含义。巧用数字记忆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而且记忆效果好。如在第四单元课题2中讲到的过滤实验操作中,过滤应该注意的几点,我们可以归纳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③漏斗下端管口尖端紧靠烧杯内壁;又如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概括元素、分子、原子等变与不变的时候,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不变,为: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质量;二变,为: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一可能变,为:分子的数目。
二、重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现象,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观察法是一种对行为或现象进行系统地观察记录以获取所需信息的资料采集方法。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再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实验现象是学生获取信息材料最直观的表现,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载体。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刺激学生产生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现象说明的了什么?如在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时候,先取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气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再往试管中添加少量的二氧化锰(MnO2),提示学生观察是否有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更直接地观察到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关键的有用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直接感观,对比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者应经常采用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使实验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现象中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重视情境创设,提供信息,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知道,要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单单套用课本知识就可以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多种干扰信息等因素阻碍我们前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繁多的信息中学会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一道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繁多,这些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判断力,误导学生解題的思维思路,此时学生需要对题目给出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处理,筛选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氯气(Cl2)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发现: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探究。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1.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2.氯气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
3.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4.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H2O=HCl HClO;
5.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见光会分解生成HCl和O2,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气本身使品红褪色;
猜想2: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的HClO使品红褪色;
猜想4:是氯水中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处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44-02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目,一些化学实验现象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内容的复杂性、抽象性等原因,加之面临升学压力,学生往往不能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对化学的学习就缺乏主动性、探究性。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这就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不想学、不肯学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找对学习方法,缺乏对已获取到的化学信息进行归纳处理的能力,从而出现厌学的局面。如何找对学习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对已获取到的化学知识等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探究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一、重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比较、分类、数字等归纳法对知识进行处理
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于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因此,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时,我们必须要特别重视教材中的内容。由于内容繁多,甚至有些知识点会重复出现,所以就要求教者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化学知识等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学习的效率。
1.运用比较归纳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处理
在化学中,许多物质的组成、性质,甚至是反应现象都具有相似之处,将它们进行比较归纳,可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如在讲分子、原子性质的时候,可以采用比较归纳法总结得到:它们的性质一样,但在化学反应中它们的表现却不同: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可分;又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却不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同样,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虽然一样,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却千差万别。类似化学中还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采用比较归纳法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增加对它们的理解与掌握。
2.运用分类归纳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处理
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分布比较广泛,这也是学科的特点,这时就需要应用分类归纳法处理化学知识等信息。如在讲到物质分类的时候,在教材的第二单元课题1就开始出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但继续往下分的话就要等到在讲第四单元课题3的时候才出现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又出现酸碱盐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可如图进行:
再如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如下图:
3.运用数字归纳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处理
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许多记忆的知识又无规律性,对这一类的知识,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积累和归纳,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量化和细化,以最精炼语言表达最关键的含义。巧用数字记忆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而且记忆效果好。如在第四单元课题2中讲到的过滤实验操作中,过滤应该注意的几点,我们可以归纳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③漏斗下端管口尖端紧靠烧杯内壁;又如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概括元素、分子、原子等变与不变的时候,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不变,为: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质量;二变,为: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一可能变,为:分子的数目。
二、重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现象,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观察法是一种对行为或现象进行系统地观察记录以获取所需信息的资料采集方法。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再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实验现象是学生获取信息材料最直观的表现,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载体。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刺激学生产生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现象说明的了什么?如在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时候,先取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气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再往试管中添加少量的二氧化锰(MnO2),提示学生观察是否有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更直接地观察到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关键的有用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直接感观,对比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者应经常采用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使实验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现象中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重视情境创设,提供信息,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知道,要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单单套用课本知识就可以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多种干扰信息等因素阻碍我们前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繁多的信息中学会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一道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繁多,这些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判断力,误导学生解題的思维思路,此时学生需要对题目给出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处理,筛选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氯气(Cl2)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发现: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探究。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1.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2.氯气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
3.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4.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H2O=HCl HClO;
5.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见光会分解生成HCl和O2,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气本身使品红褪色;
猜想2: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的HClO使品红褪色;
猜想4:是氯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