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畜牧业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以期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显著上升
畜牧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经验总结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批养殖专业户,不仅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发展速度更是相当可观,为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畜牧业也就成为改善农民经济环境又一重要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畜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于明显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经济发展不断带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天然奶牛及肉牛等的产出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肉牛及肉羊等的以草为食的畜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奶牛的需求前景尤其广阔。在目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将养殖重点放在了奶牛饲养上,这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发展较好的奶牛饲养区更成为了城市,甚至省内的奶牛生产基地,肩负着优质奶源的供应源。而部分肉牛及肉羊的生产也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形式靠拢,形成了产业化的畜牧生产模式,为肉食品的大量需求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变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这不仅解决了肉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实力。
3.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突破
在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以往的养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而小型养殖户在拓展规模的大潮中发展速度较快,这其中小型养殖户多以个体形式存在,有奶站、牛奶冷配点、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的多中形式为一体的中介组织已经初步形成,是服务于畜牧业从始至终流程的产业格局。
4.畜产品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安全是保证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与畜牧业的发展形象息息相关,更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以法律、条例的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畜牧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并对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安全检查、时时监督,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对不良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及处罚,不仅从根本上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更净化了畜产品市场的不良风气,使市场经济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
5.畜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水平,开展大量的科技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从能使养殖户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力量,提高养殖效率及质量。首先我国将畜牧兽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推广及延伸,实现了畜品种的优质改良,并且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覆盖水平达到标准一半以上等等。通过将科学技术融入畜牧产业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农牧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按照“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将肉羊产业、草业经济、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区),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协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三、畜牧业调整的对策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麥、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 罗应安.山区畜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J].畜禽业,2013(02).
关键词: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显著上升
畜牧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经验总结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批养殖专业户,不仅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发展速度更是相当可观,为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畜牧业也就成为改善农民经济环境又一重要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畜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于明显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经济发展不断带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天然奶牛及肉牛等的产出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肉牛及肉羊等的以草为食的畜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奶牛的需求前景尤其广阔。在目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将养殖重点放在了奶牛饲养上,这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发展较好的奶牛饲养区更成为了城市,甚至省内的奶牛生产基地,肩负着优质奶源的供应源。而部分肉牛及肉羊的生产也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形式靠拢,形成了产业化的畜牧生产模式,为肉食品的大量需求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变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这不仅解决了肉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实力。
3.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突破
在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以往的养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而小型养殖户在拓展规模的大潮中发展速度较快,这其中小型养殖户多以个体形式存在,有奶站、牛奶冷配点、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的多中形式为一体的中介组织已经初步形成,是服务于畜牧业从始至终流程的产业格局。
4.畜产品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安全是保证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与畜牧业的发展形象息息相关,更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以法律、条例的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畜牧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并对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安全检查、时时监督,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对不良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及处罚,不仅从根本上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更净化了畜产品市场的不良风气,使市场经济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
5.畜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水平,开展大量的科技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从能使养殖户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力量,提高养殖效率及质量。首先我国将畜牧兽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推广及延伸,实现了畜品种的优质改良,并且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覆盖水平达到标准一半以上等等。通过将科学技术融入畜牧产业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农牧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按照“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将肉羊产业、草业经济、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区),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协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三、畜牧业调整的对策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麥、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 罗应安.山区畜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J].畜禽业,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