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记叙文文体有被轻视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记叙文的“缺席”。实际上,“文体不限”的要求是允许记叙文这种文体大行其道的。只要运用得当,记叙文的“新鲜感”反而容易收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那么,如何避免记叙流于“形式”,表达具体生动呢?本文将结合例子试作说明。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得到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等人的帮助。请你仔细回忆,选择其中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围绕“爱”(慈爱、友爱、关爱)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妙文品评
爱从未离开
◎何雨晴
初夏时节,天空好似破了一个大洞,雨水不停地倾泻而下。这雨好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下得如此猛烈。骤雨初歇,我向窗外远眺,默想着您在那边过得可好?【以景开头,景中入情,为全文定下了思念伤感的基调。】
爷爷,您走了。自从您走后,我总觉得家里少了很多欢乐。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您躺过的床头,一坐就是很久。弟弟小大人似的告诉我说:“奶奶在哭。”【侧面描写,由弟弟的“无忌童言”反映家人的悲伤。】
可是我总感觉爷爷您从来也没有离开过。
奶奶没事常常喜欢给我们讲你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奶奶的声音沙哑,面容苍老,嘴唇颤颤巍巍:“那个时候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头一次见老头子的时候他穿一件黑衣服。他背着光坐着,可他的眼睛在发亮。”奶奶说到这里脸上荡漾着微笑,“老头子的表情可真是僵硬,一本正经的。”【抓住服装及神态细节刻画人物,这与后文爷爷的和蔼可亲形成反差,具有先抑后扬的效果。】
我记得爷爷您常说:“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我就可以安心地走了。”但我觉得说这种话很不吉利,连忙反驳道:“爷爷您说什么呢?您可以活到一百岁呢!”原来那时的您已经想到自己就要离开了,可是我还天真地以为,您只是身体微恙,吃药住院就会好起来。我甚至幻想您还可以像我小时候一样单手将我举起。【由奶奶的回忆引出“我”的回忆,过渡自然。】
我和爷爷很亲,因为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父母外出打工,我一天到晚跟着您跑,连幼儿园都不愿意去。每次放学后,看到您来了,撒丫子就跑进您的怀里,撞得您开心大笑,又或者是我哭着鼻子捶打您的胸膛。最舒服的还是坐在您自行车的后座上。夏天的时候,您呼哧呼哧地在前面蹬著,我坐在后座上。路上会经过一个小摊,那里有我最爱的甜筒,每次您都会买给我吃。奶奶常常轻声责怪您,可记忆中您每次都只买一个,然后乐呵呵地看着我吃。【交代背景:作者是留守儿童。具体细节:一个甜筒。对比运用:老少亲密,爷爷宠爱,奶奶严厉。】
上小学后,父母把我接到城里去了,我也就离开了爷爷奶奶。每次过节或者过年时回来看望爷爷奶奶时,您显得特别高兴,脸上的皱纹全都挤到眼角去了。满满的一桌子菜都不够表达您的热情。您不停地给我夹菜,我的小碗堆成了小山。我怕油腻,也怕长胖,就摆起脸色说不要了,您才收手。您受伤的神情只是一闪而过,全化为嘴里嘟囔的一句“小孩子就该多吃点嘛。”【长大了不懂爱,失去了才后悔。貌似轻描淡写,感情却激流涌动。其中的细节描写也很感人,如“皱纹全都挤到眼角去了”“不停地给我夹菜,我的小碗堆成了小山”“受伤的神情只是一闪而过”。】
最后一次见您是在您的床头,您抬起瘦骨嶙峋的手紧紧地抓着我,虚弱地说:“雨晴,你最喜欢吃鱼了,我让你奶奶买了一条大鱼,放在冰箱里。”我摇了摇头:“我不要吃鱼,我只想让你活着。”弥留之际,您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周围的大人想让我呼喊您,让您再听听我的声音。可我的喉咙却好像被棉花堵住似的,耳畔是家人呼天抢地的哭声,可我一声也喊不出来。【选取关键节点和真实细节,感情达到高潮。】
您在一家人的无比难受中离开了我们。爷爷,您能否感受到,我的心也在哭泣?虽然您离开了,但我相信您不会走太远。因为,爱从未离开。【水到渠成,收束全文,与标题呼应,点题升华。】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高二158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作者审题立意精准而深刻。文题要求围绕“爱”这一主题来写,作者写的是爷爷对“我”的关爱、以大量的回忆入文,文章的情感真挚而沉重。
点评二:
这篇文章第二人称“您”用得好。第二人称具有面对面交流的带入感,让人觉得如在眼前,情感表达也非常炽烈。
点评三:
要想写好,就要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体察生活细致入微,表现细节真实生动。作文要想打动人,就要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认识的深刻。比如,写爷爷弥留之际的这个场景,是很难写好的,因为这时候人的感情很复杂。作者抓住了这一极具表现力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四: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完整,类似于一个“环形”结构。整个情感线索是“现实——回忆(以时间先后为序)——现实”,显得层次分明,行笔流畅,不拖泥带水。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可谓记叙文“内容充实”的一篇佳作。全文通过回忆的形式记叙爷爷去世前后具体感人的事件,刻画出爷爷慈祥、心思细腻、不辞劳苦的形象。因为选材得当,剪裁得体,虽然时间跨度长,事件本身很复杂,但仍然收到了“主题突出、印象深刻”的表达效果,也显示出了作者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善于观察与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师提纯
这篇文章在“内容充实”方面有以下三点可供学习:
1.细节描写
全文多处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奶奶的“声音沙哑、嘴唇颤颤巍巍”刻画出人物的衰老及悲伤的情感。“我”一直记得爷爷只买一个甜筒的细节,反映出爷爷对“我”宠爱有加又特别节俭的特点。
2.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
语言、动作、心理、正面及侧面描写的运用,使我们对事件的理解全面深入。如爷爷弥留之际的叮嘱与“我”的反应,将这一生活中很重大又很复杂的场面言简意赅地刻画出来,也显示出了作者较高的剪裁素材的能力和稳健的笔力。
3.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表达
直抒胸臆是事件发展到结局后的直观表达,应该是水到渠成的。间接抒情包括景中含情和他人传情。文章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就是典型的“以情驭笔”的文字。奶奶是与爷爷生活多年的老伴,从她对爷爷的回忆可以看出一个丰富立体的爷爷形象:爱小孩、关心孩子的成长、细心等。
近年来,记叙文文体有被轻视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记叙文的“缺席”。实际上,“文体不限”的要求是允许记叙文这种文体大行其道的。只要运用得当,记叙文的“新鲜感”反而容易收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那么,如何避免记叙流于“形式”,表达具体生动呢?本文将结合例子试作说明。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得到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等人的帮助。请你仔细回忆,选择其中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围绕“爱”(慈爱、友爱、关爱)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妙文品评
爱从未离开
◎何雨晴
初夏时节,天空好似破了一个大洞,雨水不停地倾泻而下。这雨好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下得如此猛烈。骤雨初歇,我向窗外远眺,默想着您在那边过得可好?【以景开头,景中入情,为全文定下了思念伤感的基调。】
爷爷,您走了。自从您走后,我总觉得家里少了很多欢乐。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您躺过的床头,一坐就是很久。弟弟小大人似的告诉我说:“奶奶在哭。”【侧面描写,由弟弟的“无忌童言”反映家人的悲伤。】
可是我总感觉爷爷您从来也没有离开过。
奶奶没事常常喜欢给我们讲你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奶奶的声音沙哑,面容苍老,嘴唇颤颤巍巍:“那个时候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头一次见老头子的时候他穿一件黑衣服。他背着光坐着,可他的眼睛在发亮。”奶奶说到这里脸上荡漾着微笑,“老头子的表情可真是僵硬,一本正经的。”【抓住服装及神态细节刻画人物,这与后文爷爷的和蔼可亲形成反差,具有先抑后扬的效果。】
我记得爷爷您常说:“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我就可以安心地走了。”但我觉得说这种话很不吉利,连忙反驳道:“爷爷您说什么呢?您可以活到一百岁呢!”原来那时的您已经想到自己就要离开了,可是我还天真地以为,您只是身体微恙,吃药住院就会好起来。我甚至幻想您还可以像我小时候一样单手将我举起。【由奶奶的回忆引出“我”的回忆,过渡自然。】
我和爷爷很亲,因为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父母外出打工,我一天到晚跟着您跑,连幼儿园都不愿意去。每次放学后,看到您来了,撒丫子就跑进您的怀里,撞得您开心大笑,又或者是我哭着鼻子捶打您的胸膛。最舒服的还是坐在您自行车的后座上。夏天的时候,您呼哧呼哧地在前面蹬著,我坐在后座上。路上会经过一个小摊,那里有我最爱的甜筒,每次您都会买给我吃。奶奶常常轻声责怪您,可记忆中您每次都只买一个,然后乐呵呵地看着我吃。【交代背景:作者是留守儿童。具体细节:一个甜筒。对比运用:老少亲密,爷爷宠爱,奶奶严厉。】
上小学后,父母把我接到城里去了,我也就离开了爷爷奶奶。每次过节或者过年时回来看望爷爷奶奶时,您显得特别高兴,脸上的皱纹全都挤到眼角去了。满满的一桌子菜都不够表达您的热情。您不停地给我夹菜,我的小碗堆成了小山。我怕油腻,也怕长胖,就摆起脸色说不要了,您才收手。您受伤的神情只是一闪而过,全化为嘴里嘟囔的一句“小孩子就该多吃点嘛。”【长大了不懂爱,失去了才后悔。貌似轻描淡写,感情却激流涌动。其中的细节描写也很感人,如“皱纹全都挤到眼角去了”“不停地给我夹菜,我的小碗堆成了小山”“受伤的神情只是一闪而过”。】
最后一次见您是在您的床头,您抬起瘦骨嶙峋的手紧紧地抓着我,虚弱地说:“雨晴,你最喜欢吃鱼了,我让你奶奶买了一条大鱼,放在冰箱里。”我摇了摇头:“我不要吃鱼,我只想让你活着。”弥留之际,您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周围的大人想让我呼喊您,让您再听听我的声音。可我的喉咙却好像被棉花堵住似的,耳畔是家人呼天抢地的哭声,可我一声也喊不出来。【选取关键节点和真实细节,感情达到高潮。】
您在一家人的无比难受中离开了我们。爷爷,您能否感受到,我的心也在哭泣?虽然您离开了,但我相信您不会走太远。因为,爱从未离开。【水到渠成,收束全文,与标题呼应,点题升华。】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高二158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作者审题立意精准而深刻。文题要求围绕“爱”这一主题来写,作者写的是爷爷对“我”的关爱、以大量的回忆入文,文章的情感真挚而沉重。
点评二:
这篇文章第二人称“您”用得好。第二人称具有面对面交流的带入感,让人觉得如在眼前,情感表达也非常炽烈。
点评三:
要想写好,就要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体察生活细致入微,表现细节真实生动。作文要想打动人,就要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认识的深刻。比如,写爷爷弥留之际的这个场景,是很难写好的,因为这时候人的感情很复杂。作者抓住了这一极具表现力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四: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完整,类似于一个“环形”结构。整个情感线索是“现实——回忆(以时间先后为序)——现实”,显得层次分明,行笔流畅,不拖泥带水。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可谓记叙文“内容充实”的一篇佳作。全文通过回忆的形式记叙爷爷去世前后具体感人的事件,刻画出爷爷慈祥、心思细腻、不辞劳苦的形象。因为选材得当,剪裁得体,虽然时间跨度长,事件本身很复杂,但仍然收到了“主题突出、印象深刻”的表达效果,也显示出了作者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善于观察与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师提纯
这篇文章在“内容充实”方面有以下三点可供学习:
1.细节描写
全文多处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奶奶的“声音沙哑、嘴唇颤颤巍巍”刻画出人物的衰老及悲伤的情感。“我”一直记得爷爷只买一个甜筒的细节,反映出爷爷对“我”宠爱有加又特别节俭的特点。
2.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
语言、动作、心理、正面及侧面描写的运用,使我们对事件的理解全面深入。如爷爷弥留之际的叮嘱与“我”的反应,将这一生活中很重大又很复杂的场面言简意赅地刻画出来,也显示出了作者较高的剪裁素材的能力和稳健的笔力。
3.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表达
直抒胸臆是事件发展到结局后的直观表达,应该是水到渠成的。间接抒情包括景中含情和他人传情。文章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就是典型的“以情驭笔”的文字。奶奶是与爷爷生活多年的老伴,从她对爷爷的回忆可以看出一个丰富立体的爷爷形象:爱小孩、关心孩子的成长、细心等。